APP下载

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牵引《大学物理》课程设计初探

2015-12-09冯蒙丽宋春荣蔡玉平刘进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5期
关键词:综合能力大学物理课程设计

冯蒙丽+宋春荣+蔡玉平+刘进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在教学中学员教学参与程度、学习动力、网络资源利用、物理创新活动参与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数据分析,结合实验班教学,制定了一套方向明确、特色突出、考核规范、利于对学员综合能力培养的《大学物理》课程设计方案。

关键词:综合能力;大学物理;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5-0112-02

《大学物理》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类公共基础课[1],教学总目标为:打基础,强能力,求创新,谋实践,重应用,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有重要的作用[2]。当前《大学物理》教学模式在教学改革背景下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初步打破了传统教学“一言堂”的教学形式,但是针对军事院校而言,教学改革成果的实施,要受到军队管理模式的诸多限制,如何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牵引,充分利用教学改革成果,凸显课程人才培养理念,实现部队需求与院校教学的紧密衔接,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此背景下,我院《大学物理》教学组,根据学员教学参与程度、学习动力、网络资源利用、创新活动参与进行了问卷调查(有效问卷120份)。总结了以往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从2013年初筹划组建实验班,于2013年第二学期正式实施,从中摸索了一些经验和规律,制定了一套利于学员综合能力培养的《大学物理》课程设计方案。

一、调查设计

问卷中涉及学员教学参与程度、学习动力、网络资源利用三四个项目共8个问题,其中教学参与度3道题,学习动力1道题,资源利用4道题,选项设置如表1所示。问卷调查时间为2013年8月至9月之间,历时约一个月,这期间由于大一新生刚刚入学,未列入调查范围,从大学二、三、四年级三个年级中随机抽取学员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大二学员40名,大三学员40名,大四学员40名。由于院校的特殊性,调查对象均为男性,包括本院各个专业。问卷采取当场发放当场回收的方式,由相关学员分别带到自习教室或者宿舍发放,并当场回收,确保问卷有效率,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二、结果分析

1.信息化资源利用不足,教学时空受限。作为部队院校,由于管理上的特殊性,学员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受到限制,网络资源利用有严格的管理审查程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员利用信息化资源的空闲时间。信息化资源利用调查显示:63.3%的学员接触民网时间每周在1小时以下,72.5%的学员接触时间在3小时以下。如何利用一些规定范围内的信息化手段,提高其利用率一直是军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热点。

2.激励措施不充分,学员教学参与程度不高。现行的教学考核机制重“教”而轻“学”[3],这在提高课堂授课质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迄今为止,很少有机制能将学生对具体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能力培养情况进行及时反馈,通过学生考核来评价教师授课质量。经调查显示85%的学员课上较少或者仅是偶尔,甚至根本不参与课上互动。原因多在于不好意思(28.5%)或者跟不上教员进度(35.7%),还有些学员不善于表述(18.4%)或者怕说错了(8.3%),另外,还有7.5%的学员出于从众心理——别人不参与,2.5%认为教员不会注意到自己,所以懒得回答了,其他原因占5.8%。主动参与课堂互动的学员有■以上是为了争取好成绩。如何广泛调动学员课堂参与积极性是教学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难题。

3.展示平台较少,学习兴趣不浓。据调查显示,39.2%的学员学习动力来源于为今后发展做准备,还有28.3%的学员出于争当优秀学员或者不给连队“拉后腿”,仅有23.3%的学员是感兴趣才学习。如何激发学员兴趣是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

三、《大学物理》实验班课程设计

1.教学内容,注重把握“一个方向”。这也就是瞄准教学内容为军事人才培养服务的目标,增强学科军事应用背景,例如在导体教学中我们引入了电磁脉冲武器的内容,从军事问题入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电磁感应学习时又介绍了系列电磁炮的工作原理,为学员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而光电效应部分也涉及了微光夜视仪的知识,等等。

2.教学方法,遵循“两条原则”。其一,以“学员位主体”,通过学员主动参与,设置本讲小教员、实验小助手等,培养学员的综合能力;其二,以“教员为主导”,通过启发式教学,设置讲座课,讨论课等,提高学员的科学素养。

3.教学手段,突出“三点运用”。首先,突出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运用,拓展教学时空:在实验班教学中,为了克服学员时间不自由、上网不方便的问题,利用大学物理辅导时间,安排适当教室,使学员完成课前预习,课后查找资料的部分任务,减轻课下负担。其次突出课上互动平台的运用,体现课堂参与:在内容适当的位置设置“本讲小教员”,根据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选取学员完成部分内容的讲解,而对于一些习题课,可放宽学员讲解时间,比例可增加到授课时间的50%,这有助于学员课后自学能力的培养以及表达能力的锻炼。最后,突出课外教学环节的运用,强化知识探索——小论文、小制作,甚至是制作一道题目的动画(可用PPT、MATLAB等各类软件)作业的布置,都使得学员课后要不断地尝试、探索,这种探索的过程就是学员创新、实践等各种能力提高的过程。

4.考核方式,体现“四化特色”。课程考核的目的是实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的的考核模式,不仅对学生,对教师也是一种挑战。本文根据我院现状,结合现有资源,建立了一套模块化的考核内容全面化、考核方式多样化、考核人员多元化、考核制度健全化的综合考核体系。

5.教学效果分析。通过以上课程设计,注重了对学员动耳、动脑、动口、动手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贯彻“多思考、多讨论、多动手、多讨论”的四多学习原则,使学员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增强了知识探索、学术探究、科学实践、动手制作的能力。学员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自主学习积极性加强。但是同时也凸现出了一些问题——学员急功近利思想突显,过于注重自我表现。这需要教员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

参考文献:

[1]王永钢.大学物理课程中围绕学生创新能力的调研与措施[J].物理与工程,2011,21(3):46-48.

[2]宋存牛.如何通过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83-85.

[3]宋志怀.大学物理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物理与工程,2010,20(6):13-15.

猜你喜欢

综合能力大学物理课程设计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
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衔接教育的探讨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物理教学中需要做到十个“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