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王”魏德东的致富经
2015-12-09高德刚
高德刚
2015年4月28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在北京举行,山东省临邑县德平镇富民合作社理事长魏德东,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了沉甸甸的全国劳动模范奖章和证书。
自2008年开始,魏德东已连续5年被国务院和农业部评为“全国种粮大户”;2011年以玉米单产973.4千克、小麦单产717.79千克的成绩问鼎“山东粮王”;2014年被中央电视台评为“2014年度三农人物”。他所创办的富民家庭农场已成为德州市农业发展向良种化、信息化、组织化、机械化迈进的先行军,成为让“土地生金”的农业生产新样本。
与天斗,与地斗,千万别内斗
今年43岁的魏德东是典型的山东大汉形象:厚实的肩膀、魁梧的身材,黝黑的国字脸上一双睿智的眼睛,淡泊从容而又机敏风趣。与笔者交谈时,他时不时的就有慧言妙语蹦出,活脱脱一个新时代的新型农民。
魏德东有经营头脑,2001年,他在镇上开了一家农资经销店(包括卖农机),成了附近最早搞农资经销的人。那时,他跟着父辈过够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曾经对妻子说:“以后就是要饭也不种地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思想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当地外出务工经商的青壮年越来越多,眼瞅着村中的农田减产的减产,撂荒的撂荒,土里生土里长的魏德东觉得很心疼,便萌生了承包土地种田的念头。2008年,镇里搞合村并居,魏德东思虑再三,说服了家人,趁机会流转了300亩土地进行规模化种植。他给笔者算了一笔账:土地在农户手里散种,一亩地最多收入1000元,如果每亩补给农户1000元,把土地承包过来提高种植效率,农户省事,自己也有钱赚;农户的土地流转后可以外出打工,也可以在被别人承包的土地上打工,同样有钱赚。
魏德东的胸襟开阔,也乐于和别人分享。无论是搞农资经营还是规模化种粮,或是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搞大户联盟,魏德东都把家庭成员、农户利益、整体利益统筹考虑。在省农科院组织举办的全省首届家庭农场联谊会上,他作为东道主,发自肺腑地说了一句话:“与天斗,与地斗,千万别内斗”。意思是说,种田人要联起手来跟天斗、跟地斗,想方设法把粮食生产搞上去,提高土地效益,有好经验要和大家分享,不能藏着掖着,遇到难处与大伙要相互通气,共同研究解决办法。
种10亩地是种地,种1000亩地是经营
从2009年开始,魏德东的富民家庭农场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从300亩发展到2015年的2600亩,他风趣地对笔者说:“种10亩地是种地,种1000亩地是经营”,一句话道出了种粮大户成功的秘诀。
向规模要效益,首先要靠科技。魏德东请来省、市农业专家,用先进技术指导农业生产。“农场的小麦种植采用了土地深耕、配方施肥、宽幅精播、单粒精播和适当晚收等实用新技术,目的就是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提高产量。不仅如此,随着农场的发展,我们还和众多科研院所展开了一系列合作。”魏德东向笔者介绍。
富民家庭农场先后和省农科院、山东农大、市农科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与省农科院探索试验粮油间作均衡增产模式,同步实现了玉米、花生播种和收获的机播机收。就在笔者来到富民家庭农场采访的前一天,在魏德东的农田里,“玉米、花生宽幅间作”一体化播种试机活动刚刚进行完,活动期间吸引了大批观摩者。
规模种植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在富民家庭农场的仓库里,各式各样的农机具应有尽有,笔者注意到里面还有一台配肥机。“我们请农业局、土肥站的专家来测土配方,然后从厂家进原料配制肥料,既降低了成本,还能配出适合自己土地的肥料,提高粮食产量,一举两得。”魏德东说。
魏德东凭借过硬的种植技术与国内外大型种子公司签订了玉米订单和小麦育种合同,他介绍说:“繁育麦种出售每千克高于市场价0.3元,玉米种每千克高于市场价0.2元;利用自己现有的农资经营优势,农药化肥节省10%~15%的成本,农机规模化作业又节省成本20%~30%。”
精打细算的魏德东在充分提高土地效益的基础上获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在2014年的秋收过程中,魏德东发现农机设备投入资金压力太大,个人短时间内承受不起。经调查,他发现其他的种粮大户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于是,他联合县里其他种粮大户成立了联盟。“现在我们十几个种粮大户结盟后约有2万亩土地,大家抱团取暖,有了好的经验做法、新的种植技术便互相介绍,现在再大的粮食订单我们也敢接。”
做个有情怀的现代农民
都说“干一行,爱一行”,而魏德东是“爱一行,干一行”。 “首先你要热爱农业,对发展农业感兴趣,就像养宠物一样,喜欢它才能养好它。”魏德东说。他现在依然保持着每天早起到地里转一圈的习惯:“看着一望无际的麦田,我就感到安心、舒心”。
如今,种种荣誉加身,魏德东并没有过多的喜悦和陶醉,他说这些称号只是对过去的肯定,更多的还是意味着责任和压力。谈到未来打算,魏德东没有先聊他的家庭农场,而是透露了一项堪称公益的事业:“现在的孩子,尤其是城里的孩子,常常误把小麦当做韭菜,闹出笑话。目前虽然种地的人减少了,但对于农业不能一无所知。因此,我想建一处能展示我省农耕文化的小型‘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科普教育示范基地。这里既有五谷杂粮示范田,又有从过去到现在的各式农具。”魏德东说。“目前我已经收集了很多老式的磨盘、碌碡、播种机、犁等,目前示范基地正在筹划中,相信这些能留住一部分人的乡村记忆。”除了捐钱捐物,这是魏德东能想到的回报社会的一种最好方式。“咱也得做个有情怀的现代农民。”他憨笑着对笔者说。
而对于自己的“主业”,魏德东说,“从2008年到现在,一直以种小麦、玉米为主,还种一部分小杂粮,以后将延伸产业链,向深加工方向发展。有精力的话再投身养殖业,种养结合,立体化发展。如今电商、互联网这么火,我也想好好利用一下,乘着我省农产品整体品牌建设的东风,创出属于自己的品牌,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临邑县委宣传部 邮编:25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