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认同视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路径创新研究
2015-12-09刘丹丹尚定军
刘丹丹 尚定军
摘 要:在深入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认同本质的基础上,审视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研究的思想方法及其不足,确立本文的研究新思路,由理性认知走向价值认同,并立足价值认同视域,从价值认同视域出发,寻求立足点和创新点,进而去探讨如何实现大众化路径创新,切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实效性。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路径;价值认同
其实大众化本质上更是一种价值契合、价值满足的认同过程。离开意识形态与人民群众根本价值需求的高度契合,再精致的语言,再巧妙的宣传都会丧失意义。在当前复杂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推动其大众化,需要有新的路径,不能生搬硬套不知变通。所以,这个理论体系的大众化首推大众化思想方法主体的认同化。因此,本文在坚持理性认知和价值认同辩证统一的基础上,着重从价值认同构建的角度出发,探讨出以下推进大众化的可行性路径。
一、坚持思想理论引导的辩证化
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上与发达国家交流甚多,文化、思想上也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当前我国社会思潮具有多样性,一部分党员干部和群众在多样的思潮影响下,动摇了原本的政治信仰和思想理念。所以,基于此情况必须要处理好我们指导思想与其他社会思潮之间的关系。
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作为指导思想的必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面对经济全球化,社会思潮呈多样化是一种必然现象。坚持这个体系为指导思想并不意味着在我国思想界中只有这一种思想观点的存在。但是,这也不是让各种社会思潮随意发展、不加约束的意思。如若不加管束,任由各种思潮发展,最终处在主导地位的将不会是我们的核心价值体系。可是,如果社会思潮只有一个思想,社会发展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要正确处理“一元”与“多样”的关系,必须既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要保证指导思想的一元。
二、坚持思想理论言说的艺术化
列宁曾说:“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2]。”我们不能把通俗化和庸俗化劃上等号。通俗化是什么?就是简单易懂、不损伤愿意!而庸俗化呢?它使理论降低层次,变得粗俗、低劣,把理论变得不是理论!语言只有生动才能起到感染人的作用,才能有效地传递信息,才能把需要宣教的内容转化为群众接受的东西。要使理论能够通俗化的表述出来,那么语言的表达方式就要改变。我们通常在表述的时候偏向政治性,带有很多官方性色彩并且很抽象,不具体,不是普通百姓所能简单理解的,不具有大众化特性。我们必须转变这种说话方式。仅仅让人民群众知道所要表述的是不够的,要使群众在听到的同时能理解它的意思,就是要人民群众可以听得懂然后理解它再进一步掌握它并最终用到实践当中去。如果一种理论最终不能被掌握和运用到实践中去指导人民大众的实践活动,那么它即使再好也只能是一种形式上的存在的理论,没有太大的价值。
三、坚持思想理论传播的贴近化
传统的传播媒介主要为报纸、书籍等,在信息化时代,网络的飞速发展,电脑、手机普及。在坚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众化路径的探索中,要将传统的传播手段与现代传播手段相结合,用先进的手段改造传统的传播手段,从而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与表现方式,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文化产品的表现力和影响力。
四、坚持思想理论践行的实效化
说到底,什么是理论的大众化?简单地说,就是一种理论被广大人民从理解到认同再进而掌握并最终用到社会实践中作为自己实践的指导的一个过程。党的一贯方针和优良作风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实践出真知!坚持推进大众化,就必须走群众路线,把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相结合,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在实践检验中不断整改提升,为人民群众服务。
参考文献:
[1] 列宁.列宁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