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印地语教学实践中的权力转移
2015-12-09胡瑞田克萍
胡瑞 田克萍
摘要:相对于传统印地语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的单向灌输教学模式,印地语界的教师们已经意识到教学改革的必要,也开始关注并实践外语教学界的一些先进理念和做法,如任务教学法、自然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法的改革从权力分配的角度去看,就是把课堂内外的一部分教学权力有技巧有限度地由老师转向学生,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与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在印地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对权力转移的初步尝试,试图探索印地语教学中权力转移的必要性、困难性及其转移的方法、原则和关键点,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权力转移实践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以期提高印地语教学质量,培养出应用型的印地语专业人才。
关键词:印地语;教学;权力转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115-02
印地语教学中无处不在的权力问题是十分微妙、有趣的。讲台好比舞台,有一种吸引人的魔力。如今一位真正优秀的印地语教师已不再沉醉于独占讲台时被学生羡慕崇拜的美好感觉,而是勇敢且有技巧地把讲台让给学生,让讲台的魔力点燃学生内在的求知欲。
近年来为了追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印地语教学界已经逐渐意识到当今外语课堂上的权力分配的重要性。所谓印地语教学中的权力分配,一方面是指在课上老师和学生的发言、表演、展示等活动所分别占据的比例,另一方面也涉及到课下对于课堂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印地语教学者们越来越重视“以学习者为中心”、“个性化教学”这样一些概念,围绕这些概念所产生的任务教学法、自然教学法、直接法、听说法、交际法、合作教学法等也层出不穷。总之“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教学理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也就是强调积极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反对传统教学中完全以教师讲授为主导的单向灌输的教学形式。这些理念和做法表明,印地语教学界中的许多老师都已经意识到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法是需要被改变的,教学中的一部分权力是需要分享给学生的。也有很多老师已经把这些理念付诸实践,并正在持续努力地坚持。因此,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在印地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对权力转移的初步尝试,试图探索印地语教学中权力转移的必要性、困难性及其转移方法、原则和关键点,并对实践效果进行评估与反思,以期促进印地语教学乃至非通用语教学的改革,向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宏伟目标迈进。
一、权力转移的必要性和困难性
在传统印地语教学中,老师是处于绝对性的主导地位的。表现在由老师制定教学大纲、规定教内容和进度,课堂教学形式以老师的讲授为主,作业任务的布置和课程的考核方式也都由老师来决定。老师的权威被视为理所当然,老师具有完全的控制权,而学生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习惯于“被决定”和服从各项指示,而不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学效率,真正地培养出对国家和社会有益的应用型人才,印地语教学者应当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勇敢地将一部分教学权力转移并分享给学生,大胆地尝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但是,真正有决心有勇气放弃课堂主导者的地位,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付诸行动,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我们做一个实验,把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所有的发言录下来,再分别计算老师和学生分别占用了多少时间,那么很可能会发现在大多数印地语课堂中,控制权仍旧牢固地掌握在老师手中。要想真正实施“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教学法,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有最大限度的收获,教师必须真正把一部分权力转移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课堂就不再是一种强制性的令人不安的压力,而成为学生主动要去探索的乐园。只有把权力分发出去,同学们才会有一种强烈的课堂属于每一个人的感觉,收获也会更多。
然而,权力转移的具体操作过程充满了困难。首先,从教师本人的角度:(1)讲台上被倾听和被欣赏是一种极大的诱惑。我们潜意识中渴望成为主角,享受使整个课堂哄堂大笑的成就感。(2)我们不知道如何扮演新的角色,不习惯走这条新路,总是忍不住回头。同时我们也害怕学生不配合。(3)虽然表面上是权力转移給了学生,但实际操作中却意味着工作量的增加。我们必须考量究竟哪些事可以交给学生去做而哪些不可以,我们还要花心思去评价学生的表现,反思权力转移的限度是否合适。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在教师尝试着把一部分课堂权利转移给学生的初期,很容易遭到学生的抵触情绪。学生已经习惯了被告知被决定的传统教学模式,这让他们觉得省心而又有安全感。突然要变为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自己提出并讨论出问题的答案,自己发现学习重点,自己选择作业的种类和数量,他们一方面会感到工作量的增加,不理解为何要承担原本是老师的工作,另一方面心理上也会有无人再为他们做决定的失落,面临众多选择不知何去何从。
二、权力转移的方法、原则与关键点
权力转移的具体方法有很多,根据课前、课中到课后的顺序大概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与学生共同组建备课团队,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目标的制定、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制作教学课件等工作中来。(2)课上与学生轮流上讲台。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设计多种不同的教学手段,大胆创新。(3)课下作业任务的设计给学生充足的自由选择空间,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不同的作业,根据不同学生的积极性设计不同的必做作业与选做作业。作业任务的设计要考虑到趣味性与难度,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确保每位同学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获得成就感。(4)重视学生作业互评环节。让学生分组交换作业互评,并认真写上自己的评语。老师在学生互评的基础上进一步给予评价。
这些方法基本上是遵循以下原则的:(1)停止代替学生劳动。教师应该耐心等待学生,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反应和思考。克制为了赶进度而产生的急躁情绪和代替他们回答的欲望。(2)设计任务来创造学生内在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受当下社会物质至上与享乐主义气氛的影响,许多学生心浮气躁功利心强。学习成为谋求名利的手段,上课只是为了混一张文凭。学生们与生俱来的宝贵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几乎被消磨殆尽,无法体会到追求知识与智慧的乐趣。作为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是要唤醒他们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内在渴求知识的欲望。(3)创造大量让学生相互学习的机会。只有和其他同学相互切磋、反复讨论与琢磨,才能把自己的思维磨得敏锐锋利。(4)重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与反馈。著名教育专家王金战曾在每位同学的试卷上都写上一句有针对性的鼓励的话语。受此启发,我们印地语教师也可以把学生每次的作业当作是给老师的“情书”,每次作业都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写下几句评语,也鼓励他们把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想法写在作业本上,把作业本当成是与学生一对一交流沟通的平台。
方法是具体而灵活的,是需要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不同情况而不断创新的。但无论怎样创新,都要遵循一个关键点,即教师要意识到自己的角色的转换——要从过去单一的讲授者进入到多元的“编剧—导演—演员—观众—影评家”这样的多元角色中。“编剧”主要是课前所扮演的角色,其主要工作就是备课,要在课前认真思考清楚授课目的、授课对象的需求以及对学习效果评价的方法以及怎样根据不同内容和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法。课上教师就更像是一位“导演”了,学生则是演员和观众。怎样把你提前准备好的剧本让一部分学生演出来,再让另一部分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则是权力转移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上的主要工作了。当然,“导演”并不是教师在课堂上的唯一角色,更多的时候他(她)还要充当观众,静静地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课堂上所发生的一切。他(她)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总结,通过学生的口,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最后,“影评家”的工作就是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大家的努力,对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奖励。总之,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从主导者的角色转变为辅助者的角色,放弃课堂活动中心者的位置。
三、权力转移教学实践的效果评估与反思
笔者针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3级印地语本科生进行了一个学期的权力转移教學实践,并就教学效果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了评估。
调查数据显示,从主观上看,大部分同学是认可权力转移实践这一教学改革的,但也有个别同学感到了不适,不愿意自己做决定,怀念一切由老师讲授和决定的舒适感和安全感。从客观成绩和学习效果上看,有一半多的同学把自己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归因于教学模式的转变。因此,可以说权力转移教学实践的效果是应当值得肯定的。但是,学生的感受和观点也并不等于实际的教学效果。学生受到自身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容易对“有益”和“有趣”这两个概念进行混淆。“有益”的不一定是“有趣”的,“有趣”的也不一定是“有益”的。权力转移教学实践无疑是“有趣”的,但教师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仔细而客观地衡量教学效果,力求在“有益”和“有趣”中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否则,就会陷入使课堂娱乐化乃至秩序混乱的危险局面,貌似课堂气氛很活跃上得很热闹,但学生的实际收获却很有限。
另外,由于前文所述的诸多困难,在实施权力转移教学实践的初期,由于教师一时难以找到最合适的转移方法,很可能会引起某些学生的不适和反感,只要坚持一段时间,摸索出最适合的转移方式,相信一定会使学生真正地受益。最后,权力转移教学实践的难点在于把握好转移的限度。一味地转移和一味地保留都不可取。如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希望教师与学生的权力分配比为3∶2,这个数据是可以作为参考的,但也需要进一步的实践来验证。
参考文献:
[1]玛丽埃伦·韦默.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给教学实践带来的五项关键变化[M].洪岗,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林琼.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教师的新角色[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