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夹心人”
2015-12-09葛红亮
东南亚“夹心人”
“南中国海主权纷争,菲华商成夹心人”,新加坡《联合早报》7月18日以此为题报道了菲律宾华商目前所处的尴尬为难境地,认为南海纷争的持续发酵在恶化中国与菲律宾关系的同时,也使居留在菲律宾的华人左右为难,华人的身份及对被抓捕中国渔民的救助等行为可能会令当地主体民族认为,他们爱的是中国,不爱菲律宾。
客观上来看,这无疑反映了潜藏在南海问题背后的、浓厚的民族主义情绪。久悬未决的南海纷争在深刻影响着东南亚国家对华政策及与中国关系的同时,也成为引发和持续推动地区民族主义情绪的重要因素。一旦南海局势紧张,“波涛汹涌”的局面下,菲律宾、越南等东南亚争端国与中国之间势必会上演你来我往的“口水战”。在“口水战”下,菲律宾、越南等国国内“反华”情绪不断滋长,而在这些国家内部则直接体现为对所在国华人、华人投资企业日渐持有的质疑、戒心等负面情绪。受此影响,以菲律宾华人为代表的东南亚华人华商,渐趋陷入左右为难境地,成为“夹心人”。
如果仔细审视东南亚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内部的民族问题,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东南亚华人的困境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在深层次上则是这些国家民族意识分裂问题的结果。
除新加坡外,华人在东南亚国家中一直是少数民族。但是,与我们往常理解的少数民族不同,华人在东南亚国家中却有着十分独特的身份特征。其一,华人在人口数量上虽占有绝对的少数,但却在相关国家经济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菲律宾为例,一方面,数据显示,拥有纯正华人血统的菲华裔占总人口大约1%;但另一方面,菲律宾著名商贾不乏华裔,而在菲挂牌上市的十大企业当中,至少七家是由菲华裔掌舵。
其二,东南亚华人与所在国主体民族统治阶层不同利益集团间有着十分微妙的关系,而这种微妙关系既为华人影响选举与政府决策提供了渠道,也容易使之受到这些不同利益集团间矛盾的侵害。作为东南亚部分国家经济命脉的主导者,在为所在国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却遭致了所在国主体民族的嫉恨和遭到政策排挤。华人、华商在政治上,即使有党团组织,也难以成为政坛的主导者。因此,他们不得不选择追随策略,试图影响主体民族不同利益集团或政党的政策举措,以期服务于华人的商业发展。但是,不同利益集团间的相互倾轧又可能影响华人的利益,乃至影响华人的生存。战后东南亚历史中也并不乏相关的案例。
其三,华人虽远离中国,但无不在内心深处保有一个泱泱大国所带来民族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和所在国主体民族的特权意识和“同化”政策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冲撞。
华人具有的独特身份是问题“硬币”的一面。另一面则是东南亚一些国家内部民族意识分裂问题。东南亚国家在战后纷纷独立,也大多致力于构筑一个相对统一的“国族”,例如马来西亚人。但是,针对人口数量少而地位特殊的华人,一些所在国主体民族当局却常受极端民族主义的影响对华人奉行强行同化政策或打压华人的地位。受此影响,华人和主体民族间曾经长期存在着尖锐矛盾,甚至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家发生过大规模的排华和暴力袭击华人事件。
如今,虽然这些国家内部各民族矛盾相对缓和,但由于区域内民族主义情绪“高压”和主体民族所推崇的特权意识,华人仍然没能逃脱“夹心人”的命运。一旦南海局势趋向紧张,在菲律宾、越南等国国内主体民族反华情绪滋长,华人、华商无不受到牵连,以至于这些人行为非常谨慎,唯恐被所在国主体民族误读为“心向大中华”。因此,东南亚国家内部民族意识分裂问题如若得不到解决,华人始终会处于政治地位卑微的境地,而在南海纷争中的困境也无从获得克服。
(摘自《世界博览》2015年第16期 葛红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