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知识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
2015-12-09杨亚玲河南警察学院河南郑州450046
杨亚玲(河南警察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46)
体育知识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
杨亚玲(河南警察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46)
文章采用文献法,从体育运动科学化的视角出发,以知识教育的视角对体育知识的内容、分类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以此为依据对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体育知识及掌握体育知识的方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体育知识 理论与实践
在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培养“知识型”和“学习型”人才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受此影响,体育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也在发生着变化,促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发展、学会生存、学会共处”,不断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习惯,不断提高他们终身体育的能力,使他们一生都能享受体育带来的健康和快乐,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然而,什么样的体育知识以及怎样教授体育知识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呢?这是许多教师深感困惑的问题。
1、体育知识审视
体育是寓教育于各种身体活动之中的一种教育手段,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中仅有的把学生身心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帮助学生获得体育知识,发展各种运动技能、培养良好的体育态度和行为,促进身心健全、和谐发展的一门课程。无论是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还是培养学生的体育态度和行为;无论是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全发展,还是培养学生的多种智力;教师帮助学生获得体育知识都是重要的前提。
1.1、体育知识的含义
体育知识是一种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在内的综合性知识体系,是人类在体育实践过程中获得的运动经验和认识的总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则表现为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两种形式,但主要以实践知识即运动技术知识的传授为载体,向其它知识的传授发散和拓展。例如,在以田径素材为教学内容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以传授“跑、跳、投”技术原理知识为载体,还要传授相关的发展历史,文化背景,世界大赛,竞赛与游戏方式、方法和规则,心理、心理健康促进,安全运动等等相关的体育知识。
1.2、体育知识的分类
由于分类的目的和依据不同,对体育知识分类的方法也有很大差异。我国体育教学传统普遍认可将体育知识分为体育理论知识(如,卫生、保健知识、运动康复知识等)和体育实践知识(如,篮、排、足等相关的技术知识、战术知识、竞赛知识等)两大类。这种分类方式虽然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的总体把握能力,但是却割裂(至少是忽视)了体育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内在联系,造成体育教师对体育知识认识上的误区以及具体教学实践上的偏差。
1.2.1、体育知识认识上的误区
由于人们对体育知识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有浅到深的发展过程,其分类也经历了一个逐渐科学化、合理化的过程。所谓科学化表现为从单纯重视学校体育的社会学价值到重视包括个体发展在内的学校体育的多重价值的实现。所谓合理性就是学校体育教学对体育知识的丰富和细化。如1964年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国家体委和卫生部针对当时学校体育只重视传授运动技术的问题,下发了《关于中小学生健康状况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报告》的文件,要求学校体育要尊重学校教育规律,克服不重视体育文化知识,过分强调体育项目的成绩指标,损害学生健康的问题。在1993年的体育教学大纲,强化了理论知识,增建了理论知识的授课时数,改变了讲授知识课的随意性,建立了体育知识理论的新体系……。这样的分类局限性在于,没有将体育知识作为一个的整体进行审视,而是将体育知识价值表面化、简单化和过于具体化理解,将体育理论知识与体育实践知识割裂开来。
1.2.2、体育知识的分类
由于分类的角度、目的与标准不同,对知识的分类也有多种(在此不再作过多的介绍)。其中,有一种分类是依据知识的特征,将教材中所出现的知识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方法性知识、价值性知识,本人认为比较适合于对体育知识的分类。下面一游泳教材为例,来说明这种分类方法对于体育知识分类的合理性。
事实性知识就是关于“是什么”和“怎么样”的知识。例如,游泳运动的起源与发展、项目特征等关于游泳运动是什么的知识;理念性知识就是关于概念和原理的知识。例如,游泳运动概念、各种泳姿的技术原理等知识;方法性知识就是关于程序和方法的知识。例如,学习游泳的步骤、安全从事游泳运动的方法等知识;价值性知识就是关于功能和意义的知识
1.4、教授体育知识的意义
1.4.1、体育知识的教授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多元智力了理论专家美国哈弗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教授华德·加德纳(HwoardGardner)认为人的智力主要包括: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流-交往智力七种智力,其中至少有四种智力与体育教学有直接关系。因此,体育知识的教授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1.4.2、体育知识的传授有利于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
研究显示,能力提高的基础是理解力的提高,体育能力提高是掌握了运动技术及相关知识后,学生对运动技术理解能力的提高而成就的运用能力的提高。所以体育知识的传授有利于学生深刻的理解、消化并合理利用体育技术、运动原理等知识,从而提高体育能力。
2、教师怎样有效地教授体育知识
传授体育知识就是教师对体育知识进行筛选和信息加工,把自身作为知识信息的输出端,通过一定的媒介将体育知识信息传输给输入端——学生。这是一个信息的传输过程,其中媒介指的就是信息传输的途径和方法。教师要保障体育知识传授的流畅性和有效性,就必须保证传授途径的完好、通畅和传授方法的合理、得当。
2.1、教授体育知识的基本途径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体育知识主要通过教学课堂和课余体育活动进行传授。
2.1.1、体育课堂
体育课堂是教授体育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要保障体育教学课堂这一知识传授途径的完好和顺畅,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创设安全、顺利地进行知识传授的环境,包括场地的选择、场地的清洁、器材的检查、场地器材的布置;二是保证知识传授顺利进行的人际关系和沟通条件,包括知识传授组织形式的设计、学生讨论与交流课题的准备、学生交流的组织与控制;三是要强调进行知识传授时的课堂纪律,包括教学常规的执行、知识传授所需的特定教学纪律制定和执行、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的手段。四是营造高效的教学反馈渠道,包括建立经常性的知识学习反馈机制、体育骨干或小干部作用的发挥、民主教学方法的使用等。对于理论性比较强的体育知识,如体育保健知识、体育卫生知识等,可开设专题或者专门开设理论课堂进行传授。
2.2.2、课余体育活动
学校课余体育活动是传授体育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体育课堂知识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同时也是对教师知识传授效果和学生理解、内化体育知识程度的检验。课余体育活动包括课余体育锻炼和课外体育竞赛等活动,两者都是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良好途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都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课余体育活动就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觉意识与反应”得以实现和强化的机会。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具有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自由选择度,通过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三个过程,逐步构建自身的体育知识,提高自己的体育能力并逐渐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一过程仍然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以利于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2、有效传授体育知识的要求
2.2.1、准确把握知识点和教学关键环节
同一个体育教学素材,同样的事实、概念、方法和价值性知识,由不同教师进行教授,学生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可能就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一类知识都有自身的知识点和关键环节,这些知识点把握得好,对关键环节处理的得当,学生对体育知识掌握情况就好,有专家认为,“什么体育知识是最有价值的以及用什么方法教给学生?”对这一问题缺乏思考的体育教师很难成为优秀的体育教师。
2.2.2、合理运用语言法与示范法等教学方法
语言法与示范法是体育教学过程中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学素材所涵盖的所有应教授的知识都要经过教师进行语言加工,形成的言语信息后再传递给(讲解)学生,使学生形成并提高对体育知识的认知水平。而这些知识的载体——身体练习的方式和方法、体育技术的练习、体育战术的推演等方法性知识都要通过教师优美、规范、合理的示范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获得技、战术的完整形象。
2.2.3、熟练掌控设问、讨论、引导、总结等过程
在体育教学中,讨论法是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培养合作精神与参加集体思考能力的一种常见的方法,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要有效运用讨论法,教师必须针对所要教授的知识进行认真准备:一要精心设计问题,最好是符合知识传授递进关系的“问题串”;二要细致安排讨论,从讨论的方式到讨论的方法,都力求顺畅、高效;三要适时引导,无论是对知识要点的提示,还是对讨论气氛的调节教师都要准确适度;四要总结得当,学生讨论形成的结论,教师在总结时要准确把握,多借用(或部分借用)学生讨论时形成的语言来描述知识要点。
2.2.4、充分利用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是进行知识信息传递的另外一种方式,教师除了用示范法来描述方法知识之外,在表达教师的肯定与否定、鼓励与反对、表扬与批评等情感以及某些身体动作姿态时,还经常使用肢体语言来表达,例如,对动作完成情况比较好的同学点头表扬、挑起大拇指表扬、微笑表扬;对比较努力或对学习稍有懈怠的同学鼓掌鼓励、握拳鼓励、轻拍鼓励等。在使用肢体语言时,要充分考虑使用的目的、对象、范围以及方式等。
3、教师有效传授体育知识的能力修炼
3.1、体育知识筛选与整合能力的培养
3.1.1、注重体育知识的积累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学生获取体育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学生的知识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教师要面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因此,体育教师只有加强体育知识的学习,注重体育知识的积累,才能更好的适应学校体育教学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3.1.2、准确理解和把握体育素材的知识点
体育教师在体育知识的准备阶段,要非常熟悉所教授的内容,了解知识内容的重要节点,并有针对性的选择和设计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合理使用,才能帮助学生形成准确、清晰的知识认知,提高知识传授的效率。知识点就是知识的基础部分和关键环节,每一个体育教学素材都包含有较多的知识点,如体操支撑跳跃技术就包含助跑技术、上板技术、第一腾空技术、推手技术、第二腾空技术和落地技术七个知识点。但是,由于教授对象不同、教学条件的变化,教师所教授的知识点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同样教授支撑跳跃,如果踏板不一样(目前有三种:木板、“U”型板和弹簧板),上板技术和起跳技术(知识点)要求就不一样;同样的“山羊分腿腾越”不同的学段或级段,教授的知识点(七项技术)也会有侧重。因此,体育素材知识点的多样性与知识点在教授时的可选择性就要求教师要准确理解和把握体育素材的知识点。
3.2、体育教学课堂的掌控能力的培养
3.2.1、准确与合理运用教学语言的能力
在体育在教学中,语言运用除了要解释、说明体育知识的因果、逻辑关系之外,还要有启发性和感染力,以便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语言素养和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语言要清晰、简练、准确、生动,并富有感染力。
同时,体育知识中还有一些隐于人的知觉、动觉、经验之中,没有(或很难用)准确的语言和示范进行描述的知识,如“球感”、“气沉丹田”、“节奏感”、“协调性”、“小肌肉群运动”、“中等力量击球”等。在教授这类知识时,教师要多用形象的语言、比喻、肢体语言等来描述。比如“鱼跃”、“金鸡独立”,“转如轮、轻如叶”;再比如说明体操美感意识的“脚尖绷、膝盖硬、胸要挺”和与之相对的“虾米腰、罗圈腿、镰刀脚”等。
3.2.2、体育游戏与比赛的控制能力
游戏与比赛法是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完成教学任务的两种教学方式。游戏法通常有一定的情节和竞争成分,有竞争、合作、表现等多种类型,不限于某个项目;而比赛法一般是实战,具有强烈的竞争性,往往与某个项目有关。因此,教师一定要培养对游戏和比赛的控制能力:内容与形式应根据发展体能的需要,采取相应的规则和要求;应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和执行规则,鼓励学生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去争取优胜;在游戏或比赛时,裁判要认真、公正、严格、准确;强调安全游戏或比赛,布置好场地与器材;结束时,做好讲评,指出缺点和优点。
3.2.3、合理调节教与学比例的能力
“既懂又会”的教学目标要求体育教师要“精讲多练”,不能“满堂说”和“满堂讲”,也不能“只练不讲”。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好“教”与“学”的比例:讲解或回答要用简短的语言来进行,要以伴随对练习的思考为线索,不能偏离,不能有太长时间讨论;集中的讲解与示范要少,大部分要散在学生的练习之中。教学要结合挂图、黑板等,使学生能够根据各自的需要进行观察和学习。
[1]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
[2]中国体育报.《体育课有趣还应有量》[N].2006.9.26
[3]中国体育报.《实施全民健身重点在青少年》[N].2006.12.25
[4]丁晓昌.徐晓体育现代化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56
[5]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6]毛振明.《解读中国体育与教学改革》[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3
[7]季苹.教什么知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8]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9
[9]王崇喜.体育科学研究基础[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4.5.第1版
[10]刘绍增.中学教学基本技能训练[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
[11]刘海元.体育学科主要培养学生“身体-动觉智力”[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