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蔡雅妮:上海美女打造《一人食》

2015-12-09东亮

新青年 2015年12期
关键词:人食麻婆豆腐食物

东亮

很多单身女子一个人吃饭时,感到孤单乏味,总是随便弄点对付一下。殊不知,这样既伤胃又毁身体。在蔡雅妮看来,一个人更不能将就,因为食物有超乎想象的治愈力量,它能填饱你的肚子,更能治愈你的孤独,它是静静享受、慢慢品味的最佳时光。她拍摄的文艺饮食微电影系列《一人食》,被誉为另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各大视频网站争相推荐,出租车、电视等媒体随处可见。“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的主张,时下已成为微博、微信、豆瓣上超过2000万网友热议的话题,以及都市白领推崇并热爱的独立、积极、时尚的生活方式。

美女编辑,辞职后为吃烦恼

蔡雅妮最早是《第一财经周刊》的编辑,同事们都喜欢她的打扮——干净、素雅,成熟中又透着些小性感和小文艺的女人味。她的办公桌上,有很多好玩的小东西。看上去像口红的圆珠笔、设计巧妙要“动脑筋”才能打开的U盘、装帧特别的随身笔记本。摩羯座的蔡雅妮一直随身携带着精致优雅的小情趣,会坚持每周游上两三次泳,游完再吃顿热腾腾的小笼包,生活于她充满味道。

蔡雅妮在几家媒体做过8年的图片编辑,她出生在上海,可为了工作先后去广州和北京。她用“被工作赶着走”来形容那段经历。更痛苦的是,作为组织的一员,她只能做好自己的分工,没有其他发挥的余地,她无法忍受每天做一样的事情。

在长达3年的纠结后,2012年3月雅妮辞去旁人羡慕的视觉总监工作,给了自己一个悠长假期。她先去台湾,东南亚蹓跶一圈,并拍摄一些短小的视频,自娱自乐地进行一些编辑和剪辑。

年底回到上海后,她多半时间宅在家里,后来发现,困扰自己的烦恼竟然是吃。

“其实,一个人吃饭,更不能随便,不能将就,它是静静享受、慢慢品味的最佳时光。”在蔡雅妮看来,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食物有超乎想象的治愈力量,它能填饱你的肚子,更能治愈你的孤独。

网上的菜谱无法让人满意,“如果那些美食达人们能亲手教我做菜该有多好?”她的一位闺蜜说。听了这话,雅妮颇受启发。

当时就觉得自己应该做这样一个视频,能让大家都看得懂,而且又很好学。于是就产生了拍《一人食》系列美食剧的想法。没想到,这个创意竟得到了朋友们的一致赞同!

拍摄《一人食》,酿造一份暖心生活

于是,雅妮和她的摄影师好友组成一个小小的拍摄团队,像“玩儿”一样地开始拍摄一个人做饭的短片。第一次拍摄,无论是她,还是摄像师其实心里都没底。不过在第一条片子剪出来后,蔡雅妮立马意识到这件事有戏,她当时想,“这样的东西完全没有人做过”。

《一人食》拍的那些人,一开始都是蔡雅妮的熟人或朋友。他们传授的菜式有些相当简单,比如:咖喱拌面、皮蛋豆腐。而所有菜式的共同特点都是“难度很低,每个人都能上手做出来”,大家也比较有兴趣去尝试的,并且适合一个人坐下来慢慢品尝。

可当这些片子被放到网上有人看到并喜欢后,就有人主动找过来了。沙爹肉串男人在北京,是一家外企高管,看到《一人食》非常激动,主动联系蔡雅妮想做饭,还专门跑到上海让她“面试”一下。

后来逐渐有一些达人也相继在《一人食》中出现。《麻婆豆腐》里的主人公,漫画家林竹曾在日本留学,那段日子她几乎天天都是“一人食”,每晚回家已经十点了,什么食物有肉有菜又下饭方便呢?这位四川姑娘想到了麻婆豆腐。可日本的麻婆豆腐是甜的,她就把奶奶独家秘制的辣椒面带到了日本,把肉馅扔进锅里,再加上木棉豆腐、秋葵、玉米粒,甚至是冰箱里的剩菜……这样带着家的味道,又充满变化的麻婆豆腐,被林竹称作“刷新了同学们的人生观”。

从事多年媒体工作的雅妮,看待事物会使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眼光——她的视线最后总是情不自禁落到人的自身与背后。边看片子边学做菜的过程中,有一天就忽然想到:“做饭不是切切弄弄、瓶瓶罐罐这些表层的技术问题。它和穿衣风格、家居布置一样,都是一种表达个人观点的介质。所以哪怕是使用一样的食材,遵循同样的步骤,不同人做出的同一道菜风味都完全不同。食物与人之间的故事才是最有趣的地方。”

比如《烈日松饼》的女主角唐七,把装着待发酵面团的量杯和“秘密武器”装入竹篮里,放在自行车后座,骑到郊外,寻一片草坪,铺开野餐布,摆上各种食盒和一个小炉头,现场烤制松饼,烤好后放上草莓、奶油,再配上一杯咖啡……这不是烘焙,而是一个人的“微郊游”,如同一本现代版《闲情偶寄》。

另一位赚了许多观众眼泪的《河虾粉丝煲》的主人公,是位台北的老先生,蔡雅妮去台湾旅行时在诚品书店邂逅了他。老先生是《大江大海》那一代人,现在每年还会回上海过一段时间,太太前两年去世后,他就经常一个人旅行,在家时的每一餐饭也是独做独吃。

除了烹制藏有大闸蟹的河虾粉丝煲这一大主菜,他还会亲手料理两小碟素菜,一份用红酒浸泡剥了皮的圣女果,再往每只立着的圣女果上戴一朵桂花,另一份蔬菜沙拉盅,宛若一个怡红快绿的盆景——把红色彩椒开盖挖空,填满芦笋、洋葱、木耳,再插一小朵西蓝花,最后浇上凯撒酱,如白雪覆顶,开吃前还不忘倒一杯红酒啜饮。这样有爱的一餐,让人觉得他并不孤独。

尽管后来《一人食》中出现了“专家级做饭”的人,比如蛋饺男,煲仔饭老爷爷等。“但我们不拍专业的人,我们不会拍厨师,只拍爱好者,拍那些把食物当作生活中美妙一部分的人。比如沙爹肉串男,他之前只有工作,终于做到了很高的位置,然后拼命追求生活,努力学做饭,这是我想拍的人。”蔡雅妮说。

“一人食”品牌,受到商家青睐

真实的人和故事,有趣的细节,这些都是《一人食》让人喜爱的地方。一开始片子发布在蔡雅妮的个人微博账号上,10集发完后她就有了大批粉丝。

蔡雅妮说,厨艺类的视频节目一直都有,但对用户而言只是工具。今天的中国,第一次历史上这么多人身处都市中独自生活,孤独是一种无法避免的状态与心境,人们需要慰藉。更早进入这种状态的日本社会,已经诞生出众多类似的文化产品,比如电视剧《深夜食堂》。而《一人食》以自己的方式把食物和人融在一起,成为独一无二的内容,它的走红也在意料之中。

有趣的是,《一人食》有两期竟是蔡雅妮用手机拍的。第二集讲清蒸鲈鱼,当时她去北京办摄影展,住在多年好友蔡佳家里,于是就跟着蔡佳拿手机拍了两天,回去剪剪就成了。在开始的10周里,蔡雅妮强迫自己以每周一集的频率发布视频。

《一人食》被网友誉为另一部《舌尖上的中国》,2014年各大视频网站争相推荐,出租车、电视等媒体随处可见。“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的主张,很快成为微博、微信、豆瓣上超过2000万网友热议的话题,以及都市白领推崇并热爱的独立、积极、时尚的生活方式。

有不少人跟着短片中的清晰步骤学起了做菜,也有更多人的兴趣不止于对画面中“看起来真好吃”的食物,大家也对在背景中浮现的人探究了起来。带着姜饼人到处游玩的陈寅蓉,曾作为大熊猫的亲善大使去了11个国家,在生活中也把“好玩”作为一切的指标。在雅妮的视角里,这些人有精致、有趣味、有性情。

2014年夏天,雅妮还将《一人食》做成了一本书,用文字与手绘黑白图画去讲述片中20个主角与食物的故事。很多人买书送给朋友时,都会附上一句“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哦。”《一人食》2014年9月上市,现在书在亚马逊图书总榜中排名第5。

因为《一人食》的作品反响,这一年无数商机和各种建议纷至沓来。有著名企业找她一起搭建平台的,有计划共同经营品牌的,也有要求她每周在网上更新一条短片的。

“认真专注地去做自己擅长的事就好。”雅妮说,今后她要一直把《一人食》拍下去。

其实“一人食”改变的不只是一个人,一家人,就在与前同事张爱球一同撰写新书《一人食》的过程中,后者忽然受启发要开一家西餐厅,一家可以看到公园的西餐厅。这让蔡雅妮更加感叹,“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做好一件自己从来不曾做过的事,让生活更美好。而这,往往会发掘出自己最令人惊喜的一面,也许有点陌生,或者起初不自信,但终将收获一段奇妙的旅程。”

如今,有着众多粉丝的蔡雅妮,在微博上从不孤独,她热衷和粉丝交流分享很多不止是“一个人”的美好,她不只是生活家,更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和分享家。

猜你喜欢

人食麻婆豆腐食物
抢抓“一人食”风口预制菜企业需从四方面顺势发力
涂继文
日本的“网红”
POT TUCK
“失恋麻婆豆腐”畅销日本中餐馆
搞笑:将食物穿身上
食物从哪里来?
一人食
食物也疯狂
麻婆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