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霍乱的诊断与防制措施
2015-12-09张光萍李红炳
张光萍,李红炳
(1.宜良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宜良 652100;2.云南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224)
鸭霍乱又称为鸭出败或鸭巴氏杆菌病,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对家禽和野禽都造成极大危害。常表现为一种急性败血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其主要特征是鸭群突然发病、高热、下痢、全身有败血症变化、突然死亡等。宜良为养鸭大县,商品鸭年出栏数和种蛋鸭饲养量都比较大,属饲养规模和养殖密度大的地区,也是鸭传染病易发之地。鸭霍乱在养鸭生产实践中时有发生,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给养鸭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鸭传染病严重威胁和制约着养鸭业的生产和发展。笔者根据多年的接触和临床实践,现就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诊断要点及综合防制措施进行了概述,为早发现、快速诊断、有效控制该病提供参考。
1 病原
鸭霍乱的病原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该菌有多种血清型,但引起禽霍乱的主要是5∶A、8∶A和9∶A血清型菌株。
1.1 形态特征
本菌为卵圆形短小球杆菌,长0.6~2.5μm,宽0.25~0.40μm,无鞭毛,不能运动,革兰氏染色呈阴性,不产生芽孢,能形成荚膜的小杆菌。在添加血液或血清的培养基上形成露滴样小菌落。新分离的培养物、组织和血液涂片中的细菌用姬姆萨、美蓝或瑞氏染色呈两极浓染。
1.2 培养及生化特性
巴氏杆菌为需氧兼性厌氧菌,普通培养基上即可生长,一般常用的培养基有麦康凯琼脂、血液琼脂和肉汤。本菌在48 h内可分解葡萄糖、果糖、单奶糖、蔗糖和甘露醇等,产酸不产气,一般的乳糖、鼠李糖、菊糖、水杨苷和肌醇等不发酵。可产生硫化氢和氨,能形成靛基质,MR和VP试验均为阴性。接触酶和氧化酶均为阳性。石蕊牛乳无变化,不液化明胶。
1.3 抵抗力和敏感性
该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直射阳光和干燥情况下很快死亡。对热敏感,60℃经10 min即死亡,在干燥空气中2~3 d死亡。在粪便中可存活1个月,尸体中可存活1~3个月。在15 cm以下土壤中可存活100 d以上,在表层土中可存活1个月左右。真空冻干或在尸体脏器中于-30℃以下可保存较长时间,但毒力下降,经小白鼠、鸡和马丁肉汤复壮后,可恢复其毒力。对酸碱和一般常用消毒药都很敏感,70%酒精、3%来苏或甲醛、1%氢氧化钠液、1%漂白粉液及10%生石灰乳等均可在3~4 min内将其杀灭。本菌对大多数抗生素、磺胺类及其他类药物均敏感,如链霉素、喹乙醇、庆大霉素、喹诺酮类、多肽类、酰胺醇类等。
2 流行病学
2.1 易感禽类
本病对各种家禽包括鸡、鸭、鹅、鸽、火鸡和鹌鹑等都有易感性,对野禽中的野鸭、海鸥、天鹅和飞鸟都能感染。鸭、鹅、鸡中以鸭最为易感,各种日龄各种品种的鸭均易感染本病,以1月龄以上育成鸭和种蛋鸭最为易感。
2.2 感染途径
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病鸭和带菌鸭以及其他病禽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病菌,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禽的排泄物污染饲料、饮水,经消化道传染,亦可经黏膜和损伤的皮肤传染。此外,内源性传染亦属可能,带菌的鸭由于长途运输,或在途中饲养管理以及卫生条件太差,易使鸭抵抗力降低而暴发本病。病死禽污染的池塘、湖泊、水洼、河沟渠道、放牧鸭群、人员乱串、运输工具、野生禽类或小动物等都可能成为传播本病的媒介。
2.3 流行形式
强毒力菌株感染后多呈败血性经过,急性发病,死亡率高,可达30%~40%,鸭群中发病多呈流行性。弱毒菌株感染后病程较长,死亡率亦不高,一般多为散发,偶尔亦可形成地方流行。本病的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由于各地气候条件不同,有的地区以秋冬两季发病较多,有的多发生于早春季节,宜良县多以秋冬两季较为常见。
2.4 诱发因素
饲养管理不善、卫生状况不佳、营养成分缺乏、气候及环境突然改变或其他应激因素致使机体抵抗力降低时,都可促使鸭群的易感性增高,导致鸭霍乱的发生与流行。
3 鸭霍乱的诊断要点
根据该病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结合流行病学特点,一般可作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验。
3.1 临床症状诊断
本病潜伏期较短,自然感染一般为12 h至3 d,人工感染12~48 h。按病程长短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型,临床中以急性病例较为常见。
3.1.1 最急性型
病鸭往往不显示任何症状而突然发病死亡。常见于流行初期,无明显可见症状,常在吃食时或吃食后,突然倒地,扑动翅膀,迅速死亡。有的种鸭在放牧中突然死亡。
3.1.2 急性型
此型病例最多见,而且有典型症状。病鸭精神萎顿,不愿下水游泳,即使下水,也是行动缓慢,常落于鸭群的后面或独蹲一隅,不愿行动。羽毛松乱并且易被水沾湿,体温42.3~43.0℃,口渴,食欲减少或不食。嗉囊内积食或积液,将病鸭倒提时,有大量恶臭污秽液体从口和鼻流出。病鸭咳嗽,打喷嚏,呼吸加快,常有张口呼吸,并常摇头,企图排出积在喉头的黏液,故有“摇头瘟”之称。病鸭剧烈腹泻,排出腥臭的白色或铜绿色的稀粪,少数病鸭粪中混有血液。产蛋鸭产蛋减少,体重迅速下降,有些病鸭两脚发生瘫痪,不能行走,常在1~3 d内死亡。
3.1.3 慢性型
发病死亡率低,常表现为慢性关节炎、肺炎、气囊炎等。此病例临床上少见,约占发病总数的2%~10%。病鸭消瘦,精神不振,生长迟缓,局部关节肿胀,发热,疼痛,行走困难,跛行或完全不能行走,有的转为急性而死亡。
3.2 诊断
最急性死亡病例往往看不到明显症状,有时仅见心外膜有少量出血点。急性病例大多都有明显病变,典型的剖检病变为急性败血症,可见皮下、浆膜、黏膜、腹膜及腹部脂肪有点状出血,心包积液增多,心脏冠状脂肪及心肌外膜有弥漫性斑点状出血,肝脏肿大,表面有散在针尖大的点状灰白色坏死灶。病死鸭肠道出血严重,十二指肠和直肠有严重的出血性炎症,肠黏膜呈广泛的弥漫性出血,肠内容物呈胶胨状,有时混有大量血液。肠淋巴结节环状肿大、出血,产蛋鸭见卵泡出血破裂,泄殖腔出血和坏死。某些病例肺呈多发性肺炎,间有气肿和出血。据以上典型特征一般可以确诊。慢性型主要表现为关节炎,病变组织见有肿胀,内有干酪样物。
3.3 实验室诊断
主要进行细菌学分离鉴定,包括涂片镜检、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动物接种试验等,必要时还需进行血清学试验,以确定细菌的血清型。涂片镜检时,无菌采取病死鸭的心血做推片、肝脏和脾脏做触片,自然干燥,用瑞氏或美蓝染色,水洗,吸干,镜检。如发现大量的革兰氏染色阴性、两端钝圆、中央微凸的短小杆菌,即可作出初步诊断。经分离培养、生化试验鉴定,动物接种后再做涂片染色镜检,见大量两极浓染的细菌,即可确诊。血清学检查对急性病鸭没有多大实际意义,而对临床症状不明显慢性病鸭有一定的意义,目前较常用的是琼脂扩散试验。
3.4 类症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鸭瘟、鸭流感、鸭球虫病相区别。鸭瘟、鸭流感剖检见心脏冠状脂肪有出血,肠炎、严重下痢、排灰白色或绿色水样稀粪等,与鸭霍乱相似,但鸭瘟和鸭流感属病毒病,对抗菌药无效,鸭霍乱对抗菌药有效。鸭球虫病与鸭霍乱皆有十二指肠黏膜出血严重、盲肠肿胀、肠炎、血便等相同之症,但鸭球虫病无心脏冠状脂肪及心肌外膜出血,鸭瘟、鸭流感和鸭球虫病肝脏都没有散在的点状灰白色坏死病灶,以此可作诊断。
4 综合防制措施
4.1 预防措施
4.1.1 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饲养管理工作,搞好环境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对污染的鸭舍、场地、用具、环境等经常进行清扫或冲洗,并用20%生石灰乳或1%氢氧化钠液等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最好是每天一次,直到疫情得到控制为止。防止水、料、场、舍、环境等被病原污染,不从疫区引进鸭苗,清除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贮存宿主,对病禽及康复而仍携带病菌的家禽,要及时挑出,进行严格隔离、消毒、治疗或淘汰。对病死禽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进出鸭场、鸭舍的人员、车辆、物品等应实行严格消毒。
4.1.2 提高鸭群抗病力及免疫力
保持饲养条件及环境的相对稳定,定期投服敏感抗菌类药物预防,如链霉素、喹乙醇、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土霉素粉、硫酸粘菌素、硫酸新霉素、氟苯尼考等。合理补充复合维生素、电解多维和高效鱼肝油粉等预混剂,提高鸭群抵抗力,减少应激反应。鸭场应根据本地疫病流行情况以及所饲养鸭的生产性能,制定合理有效的免疫程序,适时接种疫苗,特别是鸭病毒性肝炎、鸭副粘膜病毒、鸭瘟、高致病性禽流感、鸭浆膜炎、大肠杆菌、鸭出败等病毒病和细菌病疫苗的免疫接种。鸭霍乱的预防,宜良县所采用的是用鸭源菌株制成的禽出败-大肠杆菌二联蜂胶灭活苗,1月龄以上鸭子,每只肌肉或皮下注射1 mL,保护期3个月,种蛋鸭首免后,于开产前半个月做二免,开产后每半年免疫一次,可取得很好的免疫效果。鸭场发生鸭霍乱时,应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待疫情得到控制后,再免疫接种禽霍乱疫苗。
4.2 治疗方法
多种抗菌素、磺胺类和其他类药物都可用于鸭霍乱症的预防和治疗,疗效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治疗是否及时和用药是否恰当。严重感染时,对发病鸭群给予全群治疗,主要是及时注射和投服抗菌类中西药物,药物多以高效、低毒、环保、经济、不影响生产性能、无残留等为主,并适量补充多种维生素、高效鱼肝油或电解多维等,以减少应激反应,促进鸭群尽快恢复。以下方剂仅供参考,各地可根据药敏试验后再作用药筛选。
(1)青霉素、链霉素和庆大霉素混合肌肉注射,按鸭只体重每千克用青霉素4~6万IU,链霉素3~5万IU,庆大霉素2~4万IU计算使用,每天1次,连用1~2 d。此方法可以有效控制鸭只死亡。
(2)施福—80(硫酸粘菌素可溶性粉等)与敌菌黄(黄连、黄柏、黄芩、栀子)或草本清肠菌痢散(黄连、木香、苍术)组合投服。施福—80每100 g兑水200 kg或拌料100 kg,敌菌黄每袋240 g拌料100 kg,清肠菌痢散每袋250 g拌料200 kg,集中投服,每天1次,连用3~5 d,预防剂量减半使用。此方中粘菌素不得超量使用,连续使用5 d以上,易引起肾功能损伤。此方主要通过抗菌消炎、清热燥湿、泄火解毒为主,达到有效治愈的目的。
(3)清肠菌痢散与10%氟苯尼考粉配合治疗,氟苯尼考粉每袋100 g兑水200 kg混饮或拌料100 kg混饲投服,清肠菌痢散每袋250 g拌料200 kg,每天1次,连用3~5 d。预防剂量减半使用。
(4)10%硫酸新霉素粉每袋100 g兑水200 kg混饮或拌料100 kg混饲投服,每天1次,连用3~5 d。预防剂量减半使用。
(5)复方新诺明片,每千克体重用20~30 mg拌料投服,并同时投服等量小苏打片,连用2 d。预防剂量减半使用。
(6)喹乙醇每千克体重25 mg拌料投服,每天1次,连用3~5 d。本品不得超剂量用,连续用药不得超过5 d,否则易引起中毒。
(7)土霉素每千克体重60 mg口服或拌料,每天2次,连用2 d。
(8)诺氟沙星按0.1%拌料或饮水均有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