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眼科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初探

2015-12-09宋念艺,袁岳沙,朱炎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3期
关键词:眼科学学时眼科

眼科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初探

宋念艺袁岳沙朱炎华陈绪涛张祖海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湖北省荆州市434023

摘要眼科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学科。由于该学科内容多、学时少且专业性强,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有必要对眼科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笔者近年来对眼科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做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关键词眼科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眼科学是临床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医学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临床学科。相较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等专业核心课程,眼科学的教学内容多而课时相对少,一般为32~40学时,加上该学科专业性又特别强,这就使得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如果医学院校眼科教师对眼科学课程教学不加以足够的重视,对眼科学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不加以探索与优化,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对眼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最终影响到眼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为此,笔者于2013-2014学年对眼科学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现介绍如下。

1眼科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针对目前眼科学课程教学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着重对眼科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具体内容如下:

1.1探索眼科学课程的教学方法目前,我国眼科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有许多种,有的已经比较成熟,有的还处于探索阶段。这些方法主要有: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 (Case-based learning,CBL)、以问题-讨论-指导的教学(Problem-discuss-guidance,PDG)等[1,2]。其中,LBL以多媒体教学模式为代表。而多媒体教学模式则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将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有机结合并利用PPT展示出来的一种教学模式,目前已广泛用于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眼科学教学中。由于这种教学模式既有其优势,也有其不足,因此引发了眼科教育工作者对新的眼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将PBL教学模式引入眼科学课程教学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为了了解医学本科生对眼科学课程教学引入PBL教学模式的态度,笔者对我校处于临床实习阶段的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2.8%的学生希望眼科学课程教学引入PBL教学模式。调查同时显示,78.6%的学生认为眼科学只有部分教学内容适合采用PBL 教学,这些内容依次是青光眼(57.9%)、白内障(56.6%)、屈光不正(42.1%)、视网膜病(40.7%)和眼表疾病(39.3%)等[3]。由此,笔者选取青光眼一章在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眼科学课程教学中开展了PBL教学试点。具体实施方案:(1)编写病例与教案:由眼科学课程组集体讨论、备课,确定教学方案及教学进程,并做好课堂拟提出的问题、答案及学生可能要问的问题及答案的充分准备。(2)分组:将每个大班(由2个小班合成)中的每个小班随机分成若干组,每组学员10人左右,由各组学员协商出组长1人、记录员1人、汇报员1人。组长为组织者、协调者及联系者;记录员负责在纸上或黑板上记录各学员有价值的讨论观点;汇报员负责在每次病例讨论结束后将小组学员的问题、思路、观点、结论归纳整理成相应的书面材料进行汇报。(3)制定学习目标:将每一幕的学习内容、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事先分发给学习小组的每一位学员。学生根据设置的问题自行查阅相关文献与资料,并做好笔记,以备上课讨论时用。(4)时间安排:该内容的学习分两幕完成,第一幕主要围绕青光眼患者的病因、现病史及相关病史进行学习与讨论:第二幕主要围绕青光眼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进行学习与讨论。每幕90min,即2学时,包括学生自由讨论50min、汇报员汇报30min和教师点评总结10min。通过方案的实施2011级学生该教学内容的考试成绩与采用多媒体教学的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采用PBL教学的学生成绩略好于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学生成绩。

通过PBL教学,学生普遍欢迎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认为这种教学模式能促使自己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积极探究;能在讨论过程中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能提高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能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能加深对青光眼这一常见致盲性眼病的全面了解。

1.2优化眼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眼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但受教学总学时的限制,这些教学内容不可能在课堂上都讲授,必须加以优化。因此,笔者对眼科学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对于学生必须掌握的眼科常见病、多发病与急重眼病加以重点讲授,对于少见、罕见眼病等则略讲或不讲而留给学生自学。

以我校眼科学课程教学总学时36学时为例,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4学时。笔者将理论讲授内容分为16个单元,每个单元2学时。具体如下:眼科学基础2学时、眼科检查2学时、眼睑病2学时、泪器病与眼表疾病2学时、结膜病2学时、角膜病2学时、晶状体病2学时、青光眼2学时、葡萄膜病2学时、视网膜病2学时、视神经及视路疾病2学时、屈光不正2学时、斜视与弱视2学时、眼眶疾病2学时、眼外伤2学时、全身疾病的眼部表现2学时。其中,眼科学基础重点讲授眼的解剖与生理;眼睑病重点讲授睑腺炎、睑板腺囊肿、睑缘炎及上睑下垂;角膜病重点讲授角膜炎总论及感染性角膜炎;晶状体病重点讲授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与先天性白内障;青光眼重点讲授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及婴幼儿型青光眼;视网膜病重点讲授视网膜动静脉阻塞、中浆病、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斜视与弱视重点讲授眼外肌与眼球运动、斜视的临床检查、共同性斜视与麻痹性斜视、斜视的治疗原则、弱视。实验内容分为2个单元,每个单元2学时,包括常用眼科检查法2学时,常用眼科诊疗技术2学时。常用眼科检查法包括视功能(视力、视野和色觉)检查法、眼底检查法、裂隙灯检查法等;常用眼科诊疗技术包括滴眼药水和涂眼药膏法、结膜囊冲洗法、泪道冲洗法、眼压测定法等。

理论课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对一些需要进行鉴别的眼病,如睑腺炎(麦粒肿)与睑板腺囊肿(霰粒肿);鳞屑性睑缘炎、溃疡性睑缘炎与眦部睑缘炎;视盘炎与视盘水肿;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远视与老视;共同性斜视与麻痹性斜视等等,以列表比较的形式进行讲解,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实践证明,这种讲解形式深受学生欢迎。

实验课主要采取教师示范与学生互练的方式进行。具体做法是,先由教师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牢记各项检查与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再由学生两两配对相互练习,教师则随时加以指导,并及时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对于一些不便学生亲自操作的实验内容如泪道冲洗、眼压测定等,则通过播放眼科教学片让学生有一个大体的了解。通过教师对眼病模型的讲解,让学生对一些常见眼病的体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4]。

1.3改革眼科学课程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的改革也是眼科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一部分,关系到如何客观公正地评定学生眼科学课程成绩的问题。

以往学生眼科学课程成绩的评定一般采用理论考试成绩加平时成绩,理论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这种考核方式有一定的弊端,主要未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出客观评估,也未对学生眼科技能操作进行考核。有些学生平时并没有好好用功,往往只在临考前突击复习或背诵一下,也能考出比较好的成绩。因此,有必要改革眼科学课程的考核方式。笔者将学生眼科学课程的总评成绩用理论考试成绩、技能操作考试成绩及平时成绩三者综合,减少理论考试成绩的权重,只占50%,提高平时成绩的权重,占30%,增加技能操作考试成绩,占2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学生考勤、提问、实验报告及PBL教学时的表现等。严格规范学生平时成绩的评定与记载,避免因个别学生考试成绩不及格而教师人为送分使其及格的现象发生。

理论考试试卷中至少设置1道眼科病案分析题,着重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眼科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青光眼病例分析题为例,该题12分,采用PBL教学的2011级学生的成绩(平均8.24分)略优于采用多媒体教学的2010级学生的成绩(平均8.11分)。眼科技能操作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视功能(视力、视野和色觉)检查法和眼底检查法的掌握程度。

通过对眼科学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加深了学生对学好眼科学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对眼科常用检查与诊疗技术的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对眼科学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眼科学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尽管目前眼科学课程教学引入PBL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普遍青睐,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2.1PBL教学模式的优势与不足PBL教学模式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围绕临床问题进行讨论的学习形式,要求学生通过讨论,从病案或临床场景中发现临床问题及自身知识的不足,从而制定出学习目标与内容,合作解决问题。尽管该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如有助于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反思和整合、对隐藏的临床问题所涉及的知识进行探求和学习,培养学生一些其他能力如文献检索、自主学习的意识、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批判性思维等[5]。但不可否认,该教学模式也存在许多不足[6]:(1)课容量小,学生可能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上而忽略了学习目标本身;(2)PBL要求学生自己去摸索,在一个问题上要花更多的时间,可能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3)PBL取消了教师的系统讲授,不利于学生掌握完整的医学基本理论;(4)师生突然接触PBL教学模式要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5)PBL教学还会受到各种客观条件如学生多、教师少、教学设备如网络设备不足等的限制。

2.2眼科学课程引入PBL教学有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教学时数不足的问题。由于眼科学课程教学时数相对较少,而一个PBL教学内容往往需要2~3幕才能完成,且每一幕需用2学时。若所有眼科学教学内容均采用PBL教学,则无疑会大大增加眼科学课程教学总学时。若不能增加眼科学课程教学总学时,就只能采取减少眼科学课程教学内容这一办法了。而这样做又不符合眼科学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二是教学内容选择的问题。眼科学课程是否所有的内容均适合采用PBL教学,尚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笔者的调查表明,医学生认为只有部分眼科学教学内容适合采用PBL教学[3]。这就要求眼科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如何选择眼科PBL教学内容。笔者认为,非眼科重点内容就没有必要采用PBL教学,眼科PBL教学的关键是要编写出典型的PBL教学病案来。三是教学方案实施的问题。目前高等医学院校临床课程教学一般采取大班上课的形式,一个大班往往由2~3个小班合成,每个小班的人数一般为40人左右。这就给实施PBL教学带来了难度,每次PBL教学必须将每个小班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需要1名教师来负责。因此,每次PBL教学均需要有几名眼科教师同时参与。这在眼科临床工作如此繁忙而眼科教师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是难以做到的。因此,不解决这一问题,PBL教学就不可能顺利实施。

3眼科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展望

当前,眼科学课程教学无论是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还是在考核方式等方面都还有许多值得改革与探索的地方。鉴于PBL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以及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眼科学课程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目前我国眼科学教学方法还是应该以多媒体教学模式为主,适当引入PBL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不是灵丹妙药,不应全盘照搬西方高校的做法,必须符合我国的教育实际。相信经过我国眼科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与探索,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创设出一些行之有效的中国式的眼科学课程教学新模式来。

参考文献

[1]戴馨,邓志峰,董桂玲.眼科学案例教学法的探讨〔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1,23(1):80-81.

[2]宫学武,姚宏波,曹扬. PDG教学法应用在眼科教学中的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0):1485.

[3]宋念艺,袁岳沙,朱炎华,等.眼科学PBL教学模式可行性调查与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3,13(9):1872-1874.

[4]宋念艺.浅谈眼科学的授课方式与技巧〔J〕.医学信息:下旬版,2013,27(11):35.

[5]孙怡,艾育德,陆蓓,等.PBL教学在眼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8(3):122-139.

[6]崔晓阳,李益,廖虎,等. PBL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J〕.医学教育探索,2010,9(4):439-442.

(编辑凌风)

收稿日期2014-08-2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03-0410-03

基金项目:长江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眼科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Y2012044)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眼科学学时眼科
2021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眼科学类期刊主要指标及排名
本刊征稿启事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国际眼科杂志IES四大核心期刊证书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时数调查研究
学习不是“刷学时”
刚做完眼科手术别坐飞机
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在眼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关于眼科学见习教学的体会
开放获取对国际眼科学期刊文献计量学指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