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经济管理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延边大学为例

2015-12-09李钟林

关键词:延边培养目标学院

李钟林,文 华

(延边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创新创业人才是我国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也蕴含着发展必须以人为本的理念。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在经济、政治、社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同时结构性的经济、管理、社会问题逐渐显现。高等学校作为社会经济领域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所培养人才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经济、管理、社会发展的质量。人是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尤其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人才,他们在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在教育现代化、国际化趋势下,需要注重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能够应对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提出改革创新举措,并创造性地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延边大学作为教育部重点建设的211大学,在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师资力量、制度建设、创新文化方面积极尝试新的方法,提升了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竞争能力。不仅如此,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培养评价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改革。今后,延边大学在经济管理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上,要不断尝试新思想、新方法、新思维并付诸实践,为延边乃至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经济管理类创新创业人才。

一、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众所周知,人才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技术创新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部分,人才资源既是技术进步的源泉,又是技术进步的载体,是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源泉。经济管理人才作为社会科学人才,对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社会发展也需要越来越多的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经济管理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管理理论和实践也需要不断创新(包括经济制度、规则、政策、管理方法、工序、流程、生产要素组合、新市场的开辟),但与此同时创新必须具有可行性,既能够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和要求,又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管理人才是一个地区实现较快发展的最为宝贵的资源,尤其是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队伍,是一个地区重要的人力资源。只有搞好企业,区域经济才能更好地发展。因此,著名大学着眼于创造具有国内外竞争力的优秀人才的成长环境,坚持把加快培养经济管理人才摆在首位。社会上需要的经济管理类人才主要是具有实干精神和经营管理能力、熟悉市场经济规则、通晓国际经济贸易和经济法律知识的人才。

那么,经济管理人才的职业定位是什么呢?经济管理人才主要担当政府、事业单位和企业的业务活动和管理工作。在政府、金融、保险、税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中,经济管理类人才主要从事政策制定、政策实施以及管理决策活动(财务、人事组织、市场营销、生产管理、战略计划、信息管理)等。

在大学里,经济管理类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专业基础及相关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具备全球眼光和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创新人才。为此,经济管理类人才必须要迎合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创造力和国际适应力;还要具备沟通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经济应用文写作能力、社会经济调查和组织协调等基本能力,从而能深刻地分析、有效地解决经济管理中的各种问题。

在培养经济管理类人才这一问题上,学校需要强调因材施教,使学生形成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养成科学品德、科学创新和实践精神。此外,在教育体制上,要面向多样化需求,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完善教学管理体系,使教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处理好宏观与微观、长期与短期的关系;还需要统筹教学资源,使教学管理手段更加系统化、现代化。为实现各类资源的优化组合、协同管理,必须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现代管理手段对相关信息进行科学化整理、调度和处理,并积极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管理效率。

二、经济管理类创新创业人才的内涵及特征

所谓创新创业人才,就是能够把创新理念和创新能力统一起来,具有良好的创新人格并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创新贡献的人。创新创业人才不仅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业能力,还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的创新性思维必须升华为人的能力,这样才能对现实社会产生改造作用,也就是升华成所谓的创新能力。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能以与众不同的方法、工艺、设计、发展方式来解决问题。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可以再细分为吸取知识的能力、接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组合创新能力、创业机会的发现能力、把握能力、实干能力、实事求是精神。

总之,经济管理类创新创业人才首先要是在社会实践方面具有创新性思维的全面发展的能动的人。其次,经济管理类创新创业人才必须具有较好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创业能力。再次,经济管理类创新创业人才成长与发展的前提是个性的自由发展和具有突破常规的思维能力。因为只有这样,经济管理类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改造社会,实践真理。最后,经济管理类创新创业人才必须具有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自主创业能力、合作创业能力。

三、经济管理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其意义

1998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强调以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要素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实现这种结构的培养模式,国家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出了三大目标: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目前,国内主要有三种人才培养模式:第一种是按专业培养人才模式,第二种是按照社会需要人才培养模式,第三种是通识教育培养模式。[1]

关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蒲洁(2006)提出了思想观念、制度机制、物质环境三要素,认为人才培养模式的三要素是紧密相连的,物质环境是思想观念和制度机制的基础,制度机制是其实施的基本保障,思想观念是整个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和灵魂。[2]

贺建清、胡林龙(2009)提出了课程优化组合、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具体模式。[3]

朱红(2008)从认识层面、制度层面、办学层面分析了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同时,还提出调整专业结构,构建多学科交融的学科专业环境;完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完善学分制管理模式,促进学生共性与个性的协调发展;积极探索研究型教学模式,将科研引入教学等具体培养模式。[4]

吴郁秋(2010)介绍了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尝试以课程结构优化,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强化实验室建设;加强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强化科研能力训练,注重学科交叉,优化人文环境;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加强实践环节,重视实习基地建设;建立高效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等方法来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5]

李晓钟、俞晓诺、唐建荣(2013)研究了经管类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在对江南大学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实践及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和完善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协同优化机制,构建和完善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的动态评价体系,更新观念,构建平台,积极探索多层次、多元化的协同培养模式等建议。[6]

龚日朝、刘玲(2009)研究了经济管理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教学科研互动模式。根据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的实践经验,提出了课堂探究式、校内第二课堂协作式和社会实践自主式构成的递进式互动模式,并取得了良好实践效果。[7]

总之,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下,为实现特定的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中采取的某种能够稳定地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提高能力、素质的结构框架和运行组织方式。

以上研究表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由以下因素构成。第一是创新环境因素(物质条件由教学设施、实验室等构成,制度环境由创新文化、创新教育制度构成),第二是主体因素(教师及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创业能力),第三是关系因素(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关系、互补关系、互相启发关系),第四是创新手段因素(教学手段创新和教学方法创新)。虽然国内还没有特定的经济管理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标准化模式,但经济管理类创新创业人才应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一定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并且是适应特定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特点、有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在环境、主体、关系、手段方面持续进行创新和改善,使物质环境、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达到统一。

同时,不同的培养模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应结合自身实际,根据学校、学科、专业的特点,与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追求理想、承担社会责任,推进以能力形成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对于综合性大学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延边大学经济管理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其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培养评价的统一,并且这种培养模式受到环境、主体、关系、手段的影响。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方面,以具有全球性思维、专业性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养的创新创业人才为主要内容;在培养过程方面,以创新教学平台、实践平台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学科基础平台和创新课程体系建设为主要内容;在培养制度方面,以校园文化建设、本科生导师制、奖学金制度、产学研机制(如参与科研项目培养模式、创新型教学培养模式、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国际交流制度为主要内容;在培养评价方面,以教学方法的改进、科研合作能力的提高、管理方法和制度方面的评价机制为主要内容。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模式,加强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创新素质、创新意识为一体的综合素质和技能,使其成为能够在相应的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政策分析、经济预测规划及企业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为了实现目标,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以务实、诚信、求新为院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通识课程教育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作为其最终培养目标。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目前有7个专业,分别为经济学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会计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旅游管理专业。还有世界经济、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和企业管理三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世界经济专业于2001年9月被列为吉林省重点学科。目前,每个专业着重在以下方面不断尝试新的培养模式。

(一)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的具体化。它是由特定社会领域和特定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的,也随着受教育对象所处的学校类型、级别而变化。具体的教学活动有具体的教学目标,但总的来看,培养目标就是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的人才,教学创新活动都围绕这一总体目标展开。

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地区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渊博的知识、健全的体魄、坚定的基本素质,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的,能够在相应的经济管理部门担当工作的,富有高度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创新型人才。在培养目标上,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注重人才素质和人才数量,注重人才结构的合理和整体功能的优化。坚持按照各个层次,逐层培养、逐级输送,形成人才培养的金字塔,提高创新能力和弘扬科学精神,提高人才的战略规划、市场开拓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培养具有深厚理论功底、精湛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优秀人格品质和国际视野的创新创业人才。在培养目标上,为了给高层次人才发展提供平台、创造物质条件和制度条件,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还加快培育和发展了专业人才载体,加强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硕士点和博士点的建设。此外,学院还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实验、实训、技能训练为核心,以政府官员和企业家指导为支撑,以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为依托,面向基层培养学会利用群体知识、踏实敬业、会学善用的高级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8]

(二)培养过程

教学过程创新即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领域进行的创新活动,包括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以及教学方式和方法。其中,课程体系建设是核心要素。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根据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要求,构建创新教育平台,进一步完善了课程体系,即逐步建设既能反映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又能反映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课程体系。严格按照大学课程体系建设要求,努力做到每门课配有二名主讲教师,每门课都有完整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使课程设置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

在培养过程中,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确立了以人为本、整合资源、求实创新的教育理念,很好地把握了课程结构上的系统性、应用性、实践性原则,并进行知识结构重组和课程整合,开设了公共经济类教学基础课程,构建了经济管理学科基础平台和创新课程体系,如创业课程、实验课程、模拟课程,分层次开设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群,将经济管理专业相关知识合理拓宽和设置,建立多样化、多层次经济管理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9]把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个性品质统一起来,使培养模式多样化、多渠道。利用社会网络和资源,密切联系社会,培养专业理论和社会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复合型经济管理类创新创业人才。

从培养过程的特点来看,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点集中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创新教育的实践上。学院把培养重点放在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上,还尊重学生兴趣,营造良好环境,加强点拨引导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尤其重视经济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实习基地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成效、运行效率,优化教学环境。实践教学贯穿于每一门专业课程,使经济管理类课程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进而使学生符合社会的要求。学院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丰富了创新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优化了创新教育的结构。

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培养的经济管理类创新创业人才归根结底还是要为地方乃至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因此,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根据地方需求,拓展了教学内容,完善了教学制度,努力培养理论基础较好、实践能力较强的与延边区域经济特点、产业特点相适应的实用型创新创业人才。除此之外,把教学与实际相结合,利用产学研合作机制培养经济管理类创新创业人才,加强教学科研互动教育,协同创新教育,跨学科教育,双语教育,实践、实习教育基地建设,使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能够运用全面、系统的方法去思考和解决实际存在的经济和管理问题。

(三)培养制度

培养制度是为保证培养过程的实施而制定的一整套管理制度,是实施培养目标的保障。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学分制改革上积极响应学校政策,规定学生在通识教育课当中必须选修一定比例的跨学科课程,以此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专业创新能力。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师聘任和使用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实行优胜劣汰的机制,切实加强学科梯度建设。此外,在激励机制上,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制定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标准、奖惩方法,并试图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奖学金制度、产学研机制(如参与科研项目培养模式、创新型教学培养模式、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国际交流制度。这不仅鼓励学生的创新活动,还有利于教师的科研创新活动,以此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学习动机和创造潜能,使人才积极致力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科学思辨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自我认知能力,还能培养优良的品质、价值观和正确的学习动机。

此外,学院还注重建设具有创新氛围的校园文化,营造创新制度环境。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价值取向,还有利于学生的心智发展,以及合作能力、领导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10]创新文化制度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学院创新文化氛围的形成和发展。创新文化制度的建设也得到了学院师生之间的高度认同。同时,学校和学院领导也树立了创新教育的新观念。由于校园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又要强调相互间的协同配合,所以通过校园文化给学生搭建施展才华和锻炼的舞台尤为重要。学院在校园文化创建中,多次组织了课外知识创新活动、学科竞赛、学术创作活动、经济管理类社团组织活动(如ERP社团)、相关单位社会实践交流、课外实践活动、学术讨论会等,有力地推动了学院创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四)培养评价

培养评价是人才培养的最终环节。建立一套与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制度相适应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可以保障培养目标的顺利落实和完成。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培养评价内容方面,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为主要目标,不断调整和完善评价内容。在内容上,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教师的创新性思想的传授能力。具体包括相关课程的建设、教学方法的改进、科研合作能力的提高、管理方法和制度方面的评价机制的改进等。学院通过这种方法不断加强了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总体上看,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达到了规定的要求,并且学生的基本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总而言之,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提高人才的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为目标,根据实际,不断优化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培养评价,并采取一系列方法和手段使其相互有机结合。主要培养方法有: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把教学方法、内容的改进与培养方法的多样性(如产学研合作)相结合的方法,物质条件改善、制度建设与教学手段改善相结合的方法,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与实践基地、实习基地建设相结合的方法等。

五、结语

经过努力,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培养目标上,确立了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的课程体系;在知识构建上,强调知识结构体系的优化和完整、系统性和科学性,强调以通识为基础的深厚专业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面和较强的科学创造能力;在素质和能力培养上,重视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11]在培养过程上,注重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实习基地建设以及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等。在培养制度方面,建立了一系列适合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的基本规章制度、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和制度等。在培养评价方面,针对培养目标、方案、过程、培养策略,制定了相应的评价制度、标准和方法。

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应坚持树立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高校永恒使命的办学理念,树立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基本素质的理念,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实施创新教育,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发掘人的创造潜能、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为宗旨,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不断开发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新课程,以产学研合作机制,密切联系政府、企业,以开放性和多样性为特征,及时调整和改革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培养评价,着重培养以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创新素质、创新意识为一体的经济管理类创新创业人才,不断满足社会对经济管理类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

[1]张晓红、苗月新、南荣素:《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财经高校的视角》,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年,第4-5页。

[2]蒲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中国成人教育》2006年第9期,第46-47页。

[3]贺建清、胡林龙:《创新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第140-141页。

[4]朱红:《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高校教育管理》2008年第3期,第6-11页。

[5]吴郁秋:《经济类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83-85页。

[6]李晓钟、俞晓诺、唐建荣:《经管类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探索》,《中国校外教育》2013年第21期,第46-47页。

[7]龚日朝、刘玲:《经管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教学科研互动模式研究》,《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1期,第46-49页。

[8]韩雪松、牟永贵:《群体知识创新理论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代教育科学》2010年第4期,第158-159页。

[9]刘友金、廖湘岳、向国成:《经管类本科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教育研究》2010年第3期,第100-103页。

[10]马廷奇:《我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新进展》,《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第4期,第87-92页。

[11]覃朝晖、何伟军、龚太寿:《国外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对中国的借鉴》,《东方企业文化》2014年第15期,第152-155页。

猜你喜欢

延边培养目标学院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延边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作品
延边大学美术学院绘画作品
延边啊,延边!
海盗学院(12)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