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大学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
2015-12-09王苏华沈海俊邵启祥陆荣柱
王 琰,王苏华,沈海俊,李 芳,邵启祥,陆荣柱
(江苏大学 医学院卫生检验系,江苏 镇江 212013)
卫生检验与检疫是综合了化学、医学、环境科学、食品科学、微生物学、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和检验检疫知识的一门新兴学科。随着经济和社会向前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人们对于自身的健康和环境的优劣有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近年来频频爆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如“三聚氰胺、苏丹红、塑化剂事件”、“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事件”,以及困扰中国城市的“雾霾现象”等,其造成的不良影响使政府和公众对于公共卫生的重视程度提高,也凸显了发展卫生检验与检疫学科的紧迫性。实践教学是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的实施培养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训练技能的最佳课堂[1]。努力推进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是发展学科的必要手段,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经之路。
综合性大学具备学科专业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资源丰富的优势,为卫生检验与检疫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学术、师资和资源上的有力支持,在高质量、综合性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江苏大学是一所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如何充分发挥我校综合性大学的优势,促进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值得探讨。本文将结合卫生检验与检疫的学科发展特点,从教学团队建设、理论和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等方面,探讨综合性大学实践教学改革的举措和方法。
1 新兴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
在教育部2012年9月发布的《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中,“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首次出现,位列医学技术类一级学科,学制四年,这既是对原来预防医学类一级学科下的“卫生检验”专业内容的扩充[3-5],又区别于三年制“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高等职业教育[6]。自2004年教育部正式批准后,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索,也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实践教学理念和体系,而对卫生检验与检疫本科专业教学体系未做足够的探讨,大多仍停留于原有的卫生检验专业(方向)[7-8]。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相比,本科教育的方向是培育高级研究型、综合型和管理型人才,这就对知识体系构建、教师素质和教育资源有更高的要求[9]。所以,扩充的专业内容和不同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新设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教学体系需要改革。
江苏大学有三年制“卫生检验”专业的办学经验[10],在此基础之上,我们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改革和探索教学团队建设、理论和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固有资源,推动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2 综合性大学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
传统型的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围绕本专业课本内容的讲解和解说展开,并辅以一定的菜谱式的实验操作。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11]。四年制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实践教学综合了医学、化学、食品、环境科学、检验检疫等多学科的内容,需要学术、师资、物质上强有力的支持,而综合性大学具有齐全的学科、荟萃的人才、丰富的教学资源,在培养复合型检验与检疫人才过程中具有一定优势[12-14]。
2.1 发挥师资力量优势,组建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教学团队
全方位的师资是专业发展的依托和保障。我们现有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教师团队,包括分析化学、病原生物学、临床检验诊断学、预防医学、毒理学、动植物检疫学等学科的专业教师。教师丰富的专业背景使他们可以在教学课程讲授、实践指导方面发挥所长,使学生接受详细、深入、全面、专业的指导,加深对所开课程的理解和对于知识实践应用的了解。
此外,系部的青年教师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临床医学专项基金等基金资助的科研课题,获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这既疏通了科研返哺教学的渠道,又促进了科研成果的及时转化,确保了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统一、互为支撑和教研学共赢相长。2011年以来,系部7名教师共指导大学生申报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8项,其中省级项目1项,江苏大学学生科研项目3项,在这些项目中由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学生申报立项的占6项。同时学生还积极参与到教师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课题的研究工作中,已发表论文或综述4篇。学生从中学到了更多科研知识,也增加了他们日后从事科研工作的兴趣。
2.2 发挥学科优势,完善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体系
卫生检验与检疫是一门科学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可持续性发展依赖于对现有知识的更新和专业发展方向的把握。所以,推动卫生检验与检疫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学科资源,加强与该专业相关的食品卫生学、环境安全学、临床医学等学科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在开设专业基础课的同时,充分利用其他学院设置的课程,如食品学院的《食品安全》、《实验室认证认可》、《食品科学》以及环境学院的《环境微生物学》、《水污染和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等,鼓励引导学生选学与本专业相关的内容,掌握更多知识。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实验课程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5]。我们编纂、修订的学生实验课本除基础技术实验内容之外,还包含了综合性和设计型实验。既有传统的水分、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等内容,还在设计型实验中加入了近年来社会反响较大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三聚氰胺等新型有害物质以及空气理化检验中细颗粒物PM2.5的检验,实验课中对这些物质的成因、危害和国内外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政府对卫生检验机构重视程度的增加,促进了检验技术手段的更新,也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会从事实验室工作,需要了解实验室操作的相关要求和注意事项。因此,我们参照食品学院开设《实验室认可》科目的启示,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入实验室认可相关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为此,我们尝试对学生实验操作数据的严谨性和规范性提出更高要求。对学生实验报告中原始数据的填写,试验结果中有效数字的保留、结果换算、单位统一等方面进行指导。还挑选某些实验课程,对学生进行盲样测试,使学生能深入体会实验报告所赋予的准确性和严谨性的意义。
2.3 发挥教学资源优势,拓展创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
卫生检验行业具备知识更新速度快、对仪器设备依赖性强的特点,工作过程中需要应用多种先进的仪器、设备,需要掌握检测技术、电脑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电镜技术等[16]。江苏大学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这将为拓展创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提供必要的支持。学院、校级实验教学中心和分析测试中心采用全方位开放的机制,让学生能够利用相关资源,系统地完成实验。学校分析测试中心还会定期对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电子显微镜等大型仪器的使用方法开展培训,学生可以根据兴趣选学这些仪器的操作,掌握使用方法。这种开放性实验教学体系,促进了学生的知识构建、强化、应用过程的相互衔接,既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强化了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学校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江苏省卫生检验专业人才现状与需求调研”的课题中,通过学生在假期走访各级疾病控制中心及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拜望学长等多种形式,不仅使学生了解了卫生检验专业的现状与前景,知晓了就业要求与工作内容,锻炼了个人的社会交往能力,同时宣传了我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办学理念,在圆满完成课题的同时取得了多赢的效果。
拓展校外教学资源是促进学生走出校园、迈向工作单位的重要衔接。我们与地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出入境检验检疫、环境监测单位签订合作协议,聘请了这些单位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到学校为学生讲授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知识、新规范,让学生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利用课外、假期时间定期到合作单位的实践基地观摩、实践,了解工作中的具体方法和流程,以及大型仪器的保养、使用,使学生体会在课堂教育中学不到的东西。
[1]张 煜,果建华,马岩茹.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J].学理论,2010(16):251-252.
[2]曾常茜,赵彩红,丁 宁.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推进医学检验实践教学[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1):16-17.
[3]陈 廷,杨金玲,聂尚丹,等.卫生检验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9(6):39-40,59.
[4]谢惠波,雷章恒,陈 润,等.对卫生检验专业人才培养与改革的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1):28-31.
[5]金念祖,茅 力.浅论卫生检验的发展趋势及对卫生检验人才的培养[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4,14(3):367-368.
[6]范 颖,孙永杰,崔爱惠,等.适应社会发展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建设构想[J].辽宁高职学报,2012,14(3):26-27.
[7]滕文锋,于 昆,左云飞,等.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9,30(32):20-22.
[8]杨 珺,吴怡春,徐建国,等.基于岗位任务的高职高专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5):80-81.
[9]刘世钰.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5,17(2):66-68.
[10]许化溪,陆荣柱.合并高校医学教育的发展策略和措施[J].医学教育,2005,2(2):5-7.
[11]梅 勇,朱长才,李文芳,等.卫生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从卫生检验方向到卫生检验专业[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22(10):2510-2511.
[12]金长顺,许化溪.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医学实验教学新体系[J].江苏高教,2001(2):76-78.
[13]刘向军,王兆东.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J].江苏高教,2013(4):81-82.
[14]张立彬.面向区域创新地方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8(6):22-23.
[15]杨胜园,于军晖,杨慧仙,等.应用创新性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卫生检验专业创新型人才[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4):682-683.
[16]陈昭斌.论卫生检验学专业的现状与未来[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1):23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