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爨起珠江源

2015-12-09李雨霖陈子平贾翔曹星河

云南画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阮元曲靖石碑

文/李雨霖 图/陈子平 贾翔 曹星河

爨起珠江源

文/李雨霖 图/陈子平 贾翔 曹星河

公元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上《出师表》率军北伐。在北伐大军中有一支奇装异服,风俗独特的部队——无当飞军,这支部队英勇善战,翻山越岭如履平地,是蜀汉当时的王牌军。来自南中大姓爨氏家族的爨习就在这支部队中,跟随诸葛亮南征北战,成为一名出色的将领。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中后,为了稳定后方,大量起用南中士人,把夷人渠帅移置成都为官,扶持以朱提(昭通)孟氏,宁州(曲靖)爨氏为首的“四姓”,可能是出于诸葛亮的政治谋略,人们所熟知的孟获受封御史中丞,成为了一名文官;而爨习则作为无当飞军的领军,征战四方。若干年后,蜀汉灭亡,这些南中大姓回到云南,文官敌不过武将,爨氏家族击败了其他大姓,一统南中。就这样,建宁爨氏崛起,雄踞南中,统治整个云南以及四川,贵州部分地区长达四百多年。

南盘江第一湾

陆良爨颜良碑

爨氏家族的历史悠久,史载是班超、班固的后人,受封于爨地(山西、河北一带)而改姓爨,现今在陕西、河南等地还有爨姓。其中一支在东汉末年迁居益州建宁郡,也就是今天的曲靖一带,依托珠江上游南盘江流域的富饶,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南中大姓。由于远离中原,又逢南北朝乱世,爨氏家族并没有在史书上留下一笔,等到唐朝建立时,爨氏已经如薄西山,很快就被滇西崛起的南诏所灭,一段历史就此湮没。

一千年以后,1778年的春天,云南曲靖杨旗田村,一个做豆腐的村民在翻地时挖出了一块石碑,觉得这是块难得的压豆腐的好材料,于是叫村里的乡亲帮忙把石碑搬回了家,而这一压就是74年。改变这块石碑命运的重大转机来自清咸丰二年的某一天。这天,知府邓尔恒在厨房闲逛时,无意中发现豆腐表面有若隐若现的字迹。直觉告诉他,这些字非比寻常。顺藤摸瓜,邓尔恒在杨旗田村的一家豆腐作坊,见到了这块石碑,这块石碑就是现存放于曲靖一中的《爨宝子碑》。

其实,早在邓尔恒发现《爨宝子碑》之前,云贵总督阮元就在曲靖发现了另外一块爨氏时代的石碑。清道光六年,刚刚担任云贵总督的阮元,专程来到曲靖的陆良薛官堡。当他穿过村中晒谷场时,被一块用来打稻谷用的石碑所吸引。阮元命人用清水反复冲洗后,上面的字迹逐渐清晰起来,这就是《爨龙颜碑》。

随着两块爨碑的发现,爨氏家族的历史才逐渐清晰起来。南盘江流过滇东高原,既有盘江便利的水利,又有乌蒙丰盛的牧草,形成了独特的农、畜并存的地域文化特征,这种文化特征,也可以说就是爨文化的基本经济特征。而爨氏家族正是依托于此,建立了地方政权,从西晋咸和八年(333年)爨彪、爨琛任交州刺史起,直至唐天宝南诏灭爨,爨氏父子世袭相传,实际统治云南达400多年。爨氏始终接受中原王朝的统治。在爨碑中,按其太守和刺史的官职身份不同,对碑主爨宝子和爨龙颜分别采用了“府君”和“使君”的称呼,这是与当时中原地区的官制称谓相吻合的。由于中原朝廷无力经营南中而导致爨氏雄长云南数百年,但爨氏十数代中,从未出现过割据称王或改元称号的现象。这样,就在中原纷乱的情况下和长达400余年的时期内,始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多民族的团结。

爨文化与中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联系。爨宝子、爨龙颜均在20余岁举秀才,并以文人仕官,凭学识和文治武功登上政治舞台。可见爨氏雄长南中,除通过与当地诸夷通婚联姻加强氏族势力外,爨氏凭借自身与中原文化的渊源优势而取胜。爨氏中原文化之雄厚功底,在两爨碑中也得到充分的体现。两爨碑中,其碑刻集中地体现出东晋、南北朝时期汉字从隶向楷过渡的特点,并大量使用北魏碑文中流行的古体字和俗(异)字。此外,两爨碑为典型的汉碑风格,其碑文采取了前序后铭的汉碑格式,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原文化已深入到云南腹地,成为边疆主体文化之源。爨碑本身文体具有魏晋风范,骈俪酣畅;碑文书法独具一格,在中国书法史上绝无仅有,其书法形体被称为爨体,颇受历代书家所赞赏,康有为称其为“楷隶极则”、“古今正书第一”,评为“神品第一”。

珠江流淌了亿万年才被徐霞客发现她的源头,而云南历史上曾经辉煌的爨文化,也是在消失千年以后才被人们重新发现。两块残碑,难以描述400多年的历史,这段往事仿佛已被江水带走,一去千年!

陆良千寻塔

猜你喜欢

阮元曲靖石碑
阮元与焦山的不解之缘
阮元信守“一品清廉”
蒋正永
和珅与阮元的眼镜诗
创新 创新 再创新
The Analysis of Catherine’s Personalities in Wuthering Heights
想起那座石碑
曲靖韭菜花
雷公奇遇记之石碑说话
古诗里的叠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