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型教学模式下英语课堂话语与语用身份构建

2015-12-09周雷丹金

企业导报 2015年22期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

周雷+丹金

摘 要:本文从课堂话语的机构性出发,认为研究型教学中课堂话语更侧重人际性功能,教学目的的实施是以自下而上的模式进行的;而从建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角度来说,研究型教学模式中师生的语用身份更倾向于对个人身份、关联身份,以及可协商身份的构建。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英语课堂话语;语用身份构建

研究型教学旨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是一种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新途径,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受教育者独立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杨仙菊,2011)。研究型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尊重独特性,欣赏差异性的过程中合作创造知识的过程(张华, 2010),其教学模式既不应该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而是更注重学习者研习的过程,强调在过程中学习。也就是说,研究型教学是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既能满足个性化教学的需求,也能适应小班化教学的环境,符合本科教育“一制三化”(即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和国际化)的要求。

国内对研究型教学的研究主要是结合外语教学实践进行的,包括对语言学、文学、综合英语等课程教学中,研究型教学模式实施的探讨(陈新仁,2007;曾小容等,2014;黄文英,2009)。国外对于研究型教学的研究更为深入,其中Griffiths (2004)根据学生参与的研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例不同,把教学分为以研究为引领的教学(research-led teaching)、以研究为导向的教学(research-oriented teaching)和基于研究的教学(research-based teaching)(转引自曾小容,2014)。第一种教学方式以信息传授为主,以研究发现作为教学的内容;第二种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研究和学习知识被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而第三种教学指的是学生像研究者一样进行探究,教师和学生的身份差别被最小化。本文所指的研究型教学强调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学习,属于第三种。

一、课堂话语的机构性特征

课堂话语既具备语言的事务性功能,也具备语言的人际性功能(Brown &Yule,1983)。语言的事务性功能主要涉及事实性或命题性信息的传递,交际者关心的是信息的成功传递。与事务性交际不同的是,言语应对带有较强的人际色彩(转引自陈新仁,2013)。在课堂教学中,人们往往过分强调语言的事务性功能,认为教学过程仅仅是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过程,师生之间互动时的人际关系以及角色和身份的定位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事实上,由于文化历史、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我国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社会角色的不平等造成话语权力的不对称(周雷,2014)。课堂话语的人际性功能往往受到这种话语权不平等的影响而受到阻碍。

机构性话语主要通过描写和分析特定工作场所中的话语,分析机构中话语与文化,话语与权力,话语与身份之间的关系(孙咏梅、徐浩,2013)。机构会话有一定的限定性。在某些机构会话中,某些限定因素以‘自上而下制约的方式影响机构会话的内容、形式和进程,具有极正式和强制的特性;而在有的机构会话中,其限定因素则以‘自下而上协商的方式在特定的交际类型和阶段发生作用,具有实时局部、灵活和可协商等特性(董平荣,2012)。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围绕教学目的展开,因此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事先设计好的,围绕着教学目的进行。而在研究型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语言的人际性功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教学目的的具体实施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可协商的过程,是以“自下而上”可协商的方式展开的。

二、英语课堂教学与语用身份构建

语用身份的概念是相对社会身份而言的,是动态的、可协商的身份。二语习得是社会构建的,关注学习者的多重身份有助于我们在当代社会变化和多样化的语境中重新认识二语习得的社会文化属性(李战子,2005)。

建构主义认为,语用身份是一种语境化的、语言使用者有意或无意选择的自我或对方身份,以及说话人或作者在其话语中提及的社会个体或群体的他者身份统称为语用身份(pragmatic identity或identity in use)(陈新仁,2013)。Brewer & Gardner 认为一个人的身份主要围绕三方面来建构: 职业身份( professional identity) 、个人身份( personal identity) 和关联身份( relational identity)。职业身份是一个人的职业所决定的社会定位,它能赋予一个人特定的专业权威; 个人身份主要指一个人的性格、行事风格、道德品质及生活态度; 关联身份主要指个人在具体语境中与其他交际者的关系,这种身份具有一定的临时性及可变性(转引自苏文谨,2015)。

后结构主义者认为身份包括被强加的,假定的和协商的自我概念。强加的身份与具体的交际时间和场景有关,它是不可协商的;假定的身份指固有的按社会习俗规定的角色;协商的身份指在第二语言学习语境中学习者构建自己期望的别人认可的身份,也就是说,二语学习者要克服原来固有认定的角色,并且注意强加在他们身上的身份如何影响其他人看待他们(李成团,2010)。

建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都为英语课堂教学师生身份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框架。 一方面,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说,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话语双方的职业身份,是固定不变的;师生在互动中表现出来的个体特质是个人身份,会受到环境、氛围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个人身份的不同侧面;而互动中表现出来双方的关系则是关联身份的体现,会随着交际的进行而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从后结构主义的角度来说,师生在教室这个特定场合下形成师生关系,双方所确立的师生身份是强加的身份,是不可协商的。而在中国,由于长期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老师的假定身份是要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则被认为要尊师重道。可协商的身份是话语双方在实际交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身份,即师生在交际互动中所表现出来克服强加的身份、偏离假定的身份,以及这种身份的克服和偏离程度能否得到他人的接受和认同。

三、研究型教学话语特征与身份构建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研究型教学模式除了知识的传授以外,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这种角色的认同过程其实就是身份重新构建的过程, 角色的转变同时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话语表现出来。

从课堂话语特点上来讲,传统的教学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因此课堂话语更加注重语言的事务性功能,即教师的重心主要放在如何使用语言更有效的传递知识上面;而研究型教学更注重给学生创造一个平等、轻松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因此课堂话语更加侧重语言的交际性功能。另外,由于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目的的实施步骤主要是依据教师事先写好的教案一步一步实现的,具有自上而下制约性的特点;而研究型教学模式中,由于学生研究的进程具有不确定的特性,教学目的是由一个一个教学步骤自下而上实现的,具有协商性的特点。

在身份构建上,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师道尊严,教师的身份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知识的接受者;并且在整个社会文化大背景下,教师被要求为人师表,学生被要求尊师重教。也就是说,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双方的身份是固定的、静态的。而研究型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重视,个性得到了释放,同时教师的身份也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中解脱出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在教师的引导下,双方的身份关联身份会随着师生之间的互动而随时发生变化,具有临时性和可变性的特点。研究型教学要求师生打破强加的身份和假定身份的束缚,更加侧重于可协商身份的构建。

表1:两种教学模式话语特性与身份构建比较

结语:研究型教学模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研究潜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课堂话语特征、语用身份构建等角度研究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教学特点,有助于正确的确立该教学模式中师生的身份站位,把握其基本规律。同时,本文的研究视角也为对其他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 曾小容,陈泽源等. 国外研究型教学对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的启示[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4.10.

[2] 董平荣. 多重身份关系在机构会话中的再现与重构[J]. 外语教学. 2012.1.

[3] 陈新仁. 语用身份:动态选择与话语构建[J]. 外语研究. 2013.4.

[41] 苏文谨. 英语教学课堂话语中教师的身份建构[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5.1.

[5] 李战子. 身份理论与应用语言学研究[J]. 外国语言文学. 2005.4.

[6] 李成团. 语用身份理论与生态外语教学[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0.11.

[7] 杨仙菊. 英语专业知识类课程研究型教学个案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1.8.

猜你喜欢

研究型教学
《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方法的构建与应用
高校社会科学原理类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创新创业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研究型教学设计的《国际金融》教学实践研究
现代计算流体力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高校武术课程教学中实施研究型教学的课程设计研究
研究型教学在国际贸易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型教学法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基于研究型教学模式的认知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
从传统教学到研究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