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全程随班办公”模式的利与弊

2015-12-08袁锦红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35期
关键词:教育管理

袁锦红

摘要:在教育教学领域内,教育管理则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课题,无数专家、学者、学校、教师都在为如何管理学生不断探索、实践。教育管理是使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良好的教学必定需要适当的教育管理模式。为了更好地管理学生,“教师全程随班办公”这类教育管理模式一经开展便引起了社会上的热议,究竟这类模式是否有利于教育发展和推动教育改革?

关键词:教育管理;教师全程随班办公;主动性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5-0003-02

在2014年,河北省邯郸市广泰中学实行“教师全程随班办公”模式,打破传统的师生学习和办公的空间藩篱,于是,社会上出现了对“教师全程随班办公”模式的热烈讨论。“教师全程随班办公”模式主要内容是:通过“一拖二”的办公室与教室的特殊改造,学校每个教室后都设有班主任办公室,班主任通过办公室窗户能够零距离随时观察每位学生,在办公室随时掌握班级动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听课状态、自学习惯等,第一时间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有针对性地介入解决问题。河北省邯郸市广泰中学便实行“教师全程随班办公”模式,这种现象一出来,就引起了广大社会人士的热切关注,一边对这类模式进行口诛笔伐,另一边认为这类模式值得推广。总体而言,此种教育管理模式弊大于利,下面本文将从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以及基础教育改革观这四个方面来探析“教师全程随班办公”教育管理模式的利弊关系。

一、教学观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全程随班办公”这一模式需要基于教学的有效性来讨论,即这一模式是否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直接看来,教师随堂办公针对课堂行为问题,可以促使学生在上课时保持良好纪律、不做小动作,给学生创造认真听课的压力和动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由于中小学学生本身自制力偏低,这在短期内确实会达成应有的教学效果,尤其对那些即将参加中考、高考的学生来说效果更加明显。

教学成效与课堂管理密不可分,课堂管理重视课堂本身内在的、长远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应试,这与传统的教学观有何不同?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以学生为本、注重内在控制和致力于教学改进。“教师全程随班办公”这种模式是由表面上出发,以教师的角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观察各种问题,从学生的角度看就是被迫学习、被压制着学习。由此可见这一模式的特征与有效教学的特征恰恰相反,它是以教师为中心,重视外部表现而不重视内调,教学成效只能在短期显露出来而不能达到长远的发展。

要达到有效教学,需要同时分析学生、教师以及教学设计,需要遵循以下策略。第一,正确分析并整理学生问题的成因及性质。如果是学生问题,可能是本身学习态度不端正,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学生身体原因等,把握这些因素可以准确弄清楚学生问题的成因。第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对教师的要求,教师需要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三,改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设计,令学生乐于学习,增强课堂的灵动性。由此可见,“教师全程随班办公”模式只是压制学生的行为,片面地分析课堂行为问题,这无法从根本上改善课堂管理。因此从教学观上看,教师随堂办公弊大于利。

二、学生观

“教师随堂办公”模式的实施是基于更好地管理课堂这一目标,同时教师在教室后“盯着”也能督促学生认真听讲,培养遵守上课纪律的习惯。中小学生还是处于未成年阶段,本身缺少一定的自律性,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监督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态度。更为重要的是,这样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有什么事情,下课后也可以及时与老师交流;学生出现了什么情况,比如思想不集中、身体患病等,都在老师的掌握中,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从而进行交流引导。

根据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个体的行为是主动的,个体为了获得奖励或者避免惩罚刺激,总是会主动选择自己的行为,久而久之便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师生关系也一样,学生总是希望可以得到教师的奖励,避免惩罚。教师随堂办公机制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行为,矫正不良学习习惯。

社会上对教师随堂办公这一管理模式不断进行口诛笔伐,其原因之一便是教师“侵犯”学生的隐私。但试问侵犯什么隐私?是偷看学生日记还是发现学生“不为人知”的一面。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隐私是一种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当事人不愿他人知道或他人不便知道的个人信息。教室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场所,本身就具有公共性,何谈隐私?即使学生在课堂上处理个人隐私,本应该在课堂中开展学习活动,却被学生用来做其他事,这难道不是一种不守纪律的表现?难道我们还要保护这种行为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课堂有课堂的规定性,学生有自己的隐私权也有认真学习的义务,在得到尊重的同时也应达到相应要求。由此可见,从学生观角度来看,教师全程随班办公利大于弊。

三、教师观

“教师随堂办公”将教学事务和教师本身承担的行政任务结合在一起,对教师而言是利是弊,得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是学生及课堂,另一方面是教师本身。

(一)学生及课堂

从学生及课堂的角度看,教师随班办公确实可以更好地管理班级,减轻任课教师在课堂中维持纪律的负担,使教学顺利进行。现如今中小学课堂学生人数较多,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对任课老师而言是一种很大的挑战,有的学生以为没有教师在关注自己,便对上课抱着随便的态度,倘若在班级后有一位教师观察整个班的动向,班级里的学生就会感到有一种压力在监督自己,就会克制自己散漫的行为,使这一节课的计划顺利进行。

由于学生在不同课上的表现不尽相同,教师能通过观察学生在其他课堂上的表现更全面、更细致地了解学生,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缩小师生距离。课堂上总会产生诸多意外,例如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突然感到身体不舒服,那么在教室后观察的教师便能及时观察到这一现象并加以处理,学生若有异常现象也可汇报给教师,如此便不需要影响任课教师的教学进程,也不许影响其他同学的正常学习。

(二)教师本身

对教师本身而言,有的人认为这种做法加大了班主任的工作量。但是从长远来看,“教师全程随班办公”模式不仅是对学生的监督,也是对教师的监督。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办公室相当于和学生结为一体,教师监督学生,学生也在监督教师,教师将会更加注意自己的个人素质和品行。教师素质加强,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必备条件。

四、基础教育改革观

我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教育管理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教育管理旧的机制正在打破,新的机制正在建立和探索,教育管理与教育、市场、政府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复杂的矛盾与冲突。教育改革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致力于将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真正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想要实现素质教育,必须先从基础教育管理入手,确立基础教育管理的根本原则——弘扬人的主体性。人的主题性提高了,便意味着人的整体素质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提高提高了,人的能动性、创造性便能有效地释放出来。学校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的场所,学校管理制度需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大潮,努力创新基础教育管理体系,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与素质教育相对的便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在应试教育中,教育管理往往不能发展人的主体性,反而阻碍甚至损害人的主体性发展。因此,在今天的教育管理改革中,教育管理沿着素质教育的道路前进势在必行。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很明显地发现教育管理改革的需求,即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再来看看“教师全程随班办公”这一管理模式,教师全程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并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反而这个课堂的主体转化成了教师——在教室后面观察的人。学生的一举一动会因为教师的存在而发生相应改变。这是一种典型的应试教育的管理模式,教师通过对学生的监督甚至监视来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无法体现基础教育改革中所呈现的适应学生主体性这一原则。因此,从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上看,“教师全程随班办公”这一模式显然不可取。

五、小结

本文从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以及基础教育改革观这四个方面对“教师全程随班办公”这一教育模式进行客观、细致的分析。在教学观和基础教育改革观角度上,这类模式显然不可用于我国中小学的管理模式,其重点在于这类模式本身的应试教育气氛十分浓厚,在如今改革大潮之下显得格格不入。同时这类教育管理方式限制学生的行为自由,阻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的发展。在学生观和教师观角度上,这类模式利大于弊。这是以现实的眼光分析,教师全程随堂办公可以解决一系列学生、教师、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在短期内可以促使学生课堂效率的提高和课堂行为问题的矫正。但是究竟这一模式在长远中是否能一直保持优势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军靠,李延.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课堂管理研究[J].教育探索,2009,(2).

[2]王向红.教育管理学研究对象新探[J].现代教育管理,2009,(11).

[3]程斯辉.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基础教育管理的改革[J].湖北大学学报,2000,(1):76-83.

[4]张文军,钟启泉.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2012,(10).

猜你喜欢

教育管理
实践教学在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价值分析
高校党组织和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研究
加强制度机制建设完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
论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中的赏识教育
互联网时代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浅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目前的状况成因及策略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