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2015-12-08杨琳
杨琳
摘要:文化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因此,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华文化应走出去,并迈出更大步伐,从而向世界展示一个最真实的中国。对此,本文分析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简要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走出去的途径,并阐述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必要性。
关键词: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1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001-02
十八大提出了我国在文化建设方面的目标是“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文化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体现的重要标志,是提升国家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对外活动的急切需要;是繁荣文化大发展的急切需要;是全球化进程中保持生命力的重要举措。
一、中华文化古到今的简要状况
中华文化侠义是指中国地区的所有文化,是中国文化不断演化、继承和发展的文化。虽然统治阶级有所更替,但是中华文化始终延续,并逐渐沉淀下来形成深厚的精神财富。由于中华文化的高度文明,中华文化对亚洲及世界各国产生了普遍而深远的影响。从儒家文化深得各亚洲统治者的喜爱,到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陆续传到西方,成为“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同时成为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中华文化在历史上的作用不言而喻。到19世纪后期,由于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中华文化的影响才逐渐减弱。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也开始逐步上升,中华文化又开始慢慢走向世界,走进世人的身边。从继承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从第一个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到第一所孔子学院建立,从中国首个国际电影节金奖到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中华文化正以多种多样的方式重新走向世界,并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中华文化的主要类型还是以传统文化为主,但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不能被忽视。中华文化应该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让富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文化走向世界,才能向世界展示新世纪的中国,一个继承了五千年传统文化而又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国。
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一)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内因
中华文化是发展的文化,不仅包含了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文化以及还有现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措施。改革开放36年来,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连续7年稳居世界第一,经济上的跨越式发展决定了文化上的发展。在文化走出去这一层面的代表——孔子学院,自2004年11月21日在韩国首尔成立第一所“仁川大学孔子学院”开始,截至2013年年底,全球已建立440所孔子学院和646个孔子课堂,共计1086所,分布在120个国家(地区),成为汉语教学推广与中国文化传播的全球品牌和平台。孔子学院设立的意义就是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正受到世界前所未有的关注,但我国的国家形象却一直被西方国家误读,甚至被妖魔化,其中有个重要原因就是中西方文化的沟通障碍。由于一些国外媒体报道我国新闻别有用心,肆意歪曲事实真相,误导本国国民对中国的认识,以此达到政治目的。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自己通过媒体向世界展示自己国家的形象。中国需要借助每一次面向世界的机会,展示中华文化,将真实的一面展示给世界,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
(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外因
1.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方面,它是一种软实力,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影响力和国际地位。文化不单单体现在精神层面上,相应的它还有可供消费的产品和服务。2013年,中国出口文化产品总额91.9亿美元,在全球文化市场中中国所占比重仅为4%,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文化产品中承载的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在传播文化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最明显的。因此,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增加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作用。
2.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高其在世界舞台上的话语权。一个国家是否有话语权,是这个国家文化实力的综合反映。现在拥有话语霸权的是西方欧美国家,他们凭借强大的科技硬实力,在宣传和传播上为所欲为,经常对我们进行失实的报道,以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为标准衡量中国,毫无客观公正可言。我们反对话语霸权,是因为话语霸权以强凌弱,失去了对事情真实性的报道。因此,文化交流既要相互理解尊重,也要超越偏见误解。这就要求我们对待不同的文化,应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通过交流和沟通,加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心灵的沟通,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3.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展示全新的国家形象。对外文化对于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2011年,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在纽约曼哈顿的时报广场户外大屏幕不断播放,以“智慧、美丽、勇敢、才能、财富”等诠释中国人的形象。对外文化的成功宣传无疑会增加我国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归属感,国家凝聚力会得到进一步的增强,而对外宣传也会让外国人对我们国家有进一步的直观的加深和了解。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着深刻的内因和外因,那么我们就要让中华文化顺利的走向世界,让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潮流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并汲取世界文化中的有利因素,去粗取精,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三、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途径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方面都有着有目共睹的变化,所形成的这种格局有赖于我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持有的发展条件及巨大的市场需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价值观的源泉,是决定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基本条件。而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我国迫切并一直大力推动的一项任务。中国文化推广是一项长期浩大的工程,对于文化的推广与投入需要制定系统的、有步骤的战略措施。
(一)加强传统文化创新,引领世界潮流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当今这种多样性的世界格局的形式下,中国文化要想继续其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力,必须注重对其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用我们的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碰撞、交流直至融合,从而赋予其更多的特色,创造出与时俱进、更加具有中国式特色的中国新文化。
(二)加强文化教育,培养文化推广人才
推广中华文化的主力军永远都是中华民族。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全社会普及中华文化,努力营造一种学习中国文化的氛围,为更多的人创造出与中华文化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正如美国学者所言,外国人再怎样精通中国的文献,他的体会、感悟、理解,总不如中国人那样深刻与细腻。对年轻一代的培养与熏陶更是推广文化任务的重中之重。
(三)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增强创新能力
深入的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使文化能够在更广的范围内得到推广与发展,需要我们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增强创新能力,要顺应时需,创新理念,不断拓宽思路,使文化推广在传播过程中的生命力更长久,影响更深远。
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必然性
中华文化自诞生就对周边的国家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虽然影响有强有弱,但是从未割裂。现在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整个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华文化须坚持自己的特点,保持自己的民族特性,在走出去的道路上,不断兼容并蓄,与时俱进,融入世界文明的文化大潮之中。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全球化发展的趋势。经济的全球化导致文化的全球化,在文化的全球化中,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相互碰撞,要想自己的文化不被吞噬,不被同化,就要对自己的文化有信心,抓住条件走出去,在走出去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文化的竞争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文化创新的要求。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任何东西固守常规必定会被时代所抛弃。19世纪的清政府由于执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拒绝与外界交往,导致科技落后、经济衰微,在殖民主义者面前丧权辱国。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我国文化安全的重要保障。西方国家很早就将文化作为武器来宣扬资本主义的价值观、金钱观。改革开放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迅速传入我国,互联网出现以后,这种速度变得更为迅速,使我国的文化安全受到巨大挑战,因此保障我国的文化安全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不能一味地被动地接受外来文化,而是要主动提升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范围,使我国的文化安全得以保障。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其中遇到的问题也是复杂多变的。中华文化只有走出去,才能在与国外文化的交融和选择中,通过批判与自我批判,使中华文化青春常驻。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12,(22).
[2]孔子学院总部.孔子学院/课堂[EB/OL].(2014-06-25).
http://www.hanban.edu.cn/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10961.htm.
[3]林青青,等.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J].科教文汇,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