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2015-12-08童英林袁永平周康群刘晖孙彦富刘洁萍
童英林 袁永平 周康群 刘晖 孙彦富 刘洁萍
摘 要: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及专业定位为导向,优化与调整水污染控制工程实践课程教学模式,使课程能更好地契合于环境工程专业新的实践教学体系,讨论本课程在专业的四个重点实践环节中的开展方式,提高本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水污染控制工程;实践教学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5.23.243
0 引言
目前,工科教育中缺乏自主性与创新性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各级教育部门需要迫切考虑和解决的难题。理科和工科教育模式趋向与同质化,工科教育的实践内容大多趋向于验证式、统一化,加上缺乏产业及市场的导向及参与,导致企业大量需要的实用型和技术型人才严重缺乏。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 我国教育部在2010年推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重大教育改革计划,其目标是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 为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服务。
随着国家低碳节能经济的实施及对环保产业的日益重视,对环境工程本科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校环境工程专业全系教师通过对广东省环保人才方面的需求进行深入、广泛调研,结合“十二五”人才培养规划和需求状况,进行了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定位研究,将我校环工专业定位为培养“从事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运行管理,环境保护领域的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骨干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实践教学改革在专业教改探索中起重要作用。
1 现状与问题
本校环境工程专业定位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目标从不同层面上指引了我院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的改革方向,其培养目标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作为主干课程,分析我院水污染控制工程实践教学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实践教学体系还不完善,缺乏系统化
该课程的各项实践性环节虽已受到重视,但基本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导,未形成较为独立的实践教学框架,特别是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导向的,以培养创新能力强的应用性人才为目的的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1.2 实践教学与其他专业基础课乃至基础课的衔接上有待加强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能应用已学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影响教学效果。
学生的基础实验技能的掌握欠佳,实验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问题尤为突出。由于各种原因,相关课程安排的时间及内容在与本课程的衔接上存在不妥之处,如工程制图与CAD设计与实际工程的衔接不强,又如认识实习中缺乏配套基础技能训练等。另外,学生若不能在先前的学习中充分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也势必会影响到本课程的学习效果。
1.3 工程设计、施工等方面的教学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作为传统工科专业,本专业在工程设计施工、工程概预算等方面的教学是重点内容,在师资方面的要求较高,而本课程的设计与工艺调试环节更是实践教学的重点。我系教师大部分是毕业后直接进入本校任教,在实际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较为缺乏,这对我们培养面向生产一线所需要的的应用型人才是不利的,有悖于专业定位导向。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我系水污染控制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仍待优化和完善。因此,进行以环境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从而使毕业生具有更强的知识应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受人才市场欢迎,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定位的高校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开展这方面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应用前景。
2 改革目标与内容
2.1 改革目标
本项目拟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及专业定位为导向,通过优化调整水污染控制工程实践课程教学模式,使该课程能更好地契合于环境工程专业新的实践教学体系,讨论该课程在环工专业的四个实践环节:“学科基础实验教学”、“科技创新实践教学”、“学科技能实践教学”和 “生产实际实践教学”中的开展方式,包括优化和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及方法,增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增加“项目式实践教学方法”的案例教学等具体方式,并且通过建立完善的实践课程管理体系和有针对性的师资建设,以达到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2.2 改革内容
(1)课程服务于专业,努力使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更好地契合到在环境工程专业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当中。
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环境工程专业应进一步开展 “科技创新实践教学”和 “生产实际实践教学”教学环节,水污染控制工程作为主干课程需同步进行。该课程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在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必须与基础课程上保持紧密联系,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强化对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应用,反之也将加深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两者相互促进。
(2)优化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方法。除了增设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开展“项目式实践教学方法”外,优化整体教学路线,强化工艺调试及技能训练的作用。
(3)完善管理体系以保证教学改革实施。建设较高师资水平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并长期合作,使课程教学与生产实践实现点对点的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专业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导向作用。
3 改革实施方案与方法
3.1 以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及专业定位为导向,使课程契合到新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
以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方向,在课程实验中加入案例教学。例如,污水处理实验可以根据某污水处理厂的某工艺为例展开讲授,废水处理以电镀废水的处理作为案例重点讲授。endprint
为本课程增设25-50学时的综合性实验课程,针对工业废水的特点选择处理工艺及设计实验内容。在实际情况中,工业废水由于同时含有多种污染来源而需要多种不同的处理工艺综合进行,一般来讲可以先采用化学方法将重金属离子去除后再进行生化去除有机物。学生在实验前通过资料收集并提交方案,其中包括各项指标的测定原理、处理方法及工艺参数。通过整合实验项目,在污水处理常用方法的实现和常用水处理工艺的筛选等关键技能培养中增设类似的综合性实验,并根据实验室条件不断更新内容,使学生尽量接触到更多工艺。
3.2 创新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优化整体教学路线
增加“学科技能实践教学”等环节,包括认识、课程实习,课程设计等。在教学路线中增加了环境微生物和环境监测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作为水污染控制工程所需的背景知识给予强化。课程设计以水处理工艺设计与工业废水处理设计为基础,增设综合性设计与工艺调试教学环节,对该课程整体教学路线及其细节进行优化。
3.3 进一步开展科技创新和生产实际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与师资队伍
进一步开展科技创新和生产实际实践教学环节,把实践平台中的“课程实验-课程实习-课程设计-课外创新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各环节联系起来,学时在校外基地中开展与其相关毕业课题研究,提高论文的质量,为学生进一步走向对口的实际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设置实践教学相关管理体系,进行师资建设,为本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体制与技术支持。
4 结语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经过本校环境学院的长期努力,已为本课程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条件与合理的教师梯队,为该项教学改革研究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基础。而日趋成熟的校内外实践教学环境,也保证了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课程的改革离不开专业的发展,在国家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环保事业大发展和对环境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背景下,建立环境工程系以来,已经获得教学成果奖及校级教研项目多项,课程组成员60 %的教师获“教学质量优秀奖”、“教学成果奖”等各类荣誉。作为主干课程的教学改革项目,专业的快速发展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刘晖,周康群,周遗品等.结合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探索与研究[J].广东化工,2014(10):173-174.
[2]彭永臻,马勇,王淑莹.环境工程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注册环保工程师制度的结合[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62(04):153-155.
[3]张焕祯,赵茜.面对“两师”制环境工程本科教育改革的思考[J].环境工程,2009(27):554-557.
[4]吴向阳,刘宏,李潜.环境工程专业“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2(05):131-133.
[5]张莉,毕亚凡,余训民,祝启坤.水污染控制工程“案例—实验—设计”一体化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的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08(04):99-1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