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口译“导、论、讲、练”教学模式探析
2015-12-08贾湘琳
贾湘琳
摘要:本文立足于商务英语的口译教学,根据现代教学的基本规律,秉承中国古代名家的教学理论,构建出“导、论、讲、练”的系统教学方法。理论论述与课堂案例相结合,洋为中用、古为今用,重在使师生之间教学相长,共同理解知识、应用技能、拓展思维。
关键词:英语教学;口译;导论讲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176-03
口译是《商务英语翻译》这门课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向。该课程特点有四:一是外语类,二是商务类,三是翻译、四是侧重口译。这四者的内涵交叉,于教学安排设计颇有难处,教师必须兼顾课程的各个特点而为之教,否则便失去了课程教学的意义,也就不能达到满意的教学目的。
在我国的外语教学实践中,许多老师总结出不少成功的教学方法。诸如口头创作法、等级评价法、趣味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等。随着现在社会英语已经作为必要工具广泛应用于多个经济与生活领域的新要求,这些教学方法已逐渐不再适合于今日的课堂。而在近些年来,又有一些新的尝试,如目前普遍施行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以及“设计目标—未教先学—学后再教”等教学模式。前者是上课时先出示尝试练习,让学生自学“课文”,完成练习,教师针对学生自学情况再作适当点拨,然后再出示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而后者则是对前者更进一步的拓展与延伸,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认知过程。总之,这些教学模式既注重了素质教育,又体现了生本教育,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最大限度发挥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发展本能。
“导、论、讲、练”的教学模式就是在上述教学模式基础上,根据“商务英语翻译”(口译)这门课程的特点设计出来的,如果应用得当,应该说这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模式。
一、导:启于愤悱,施于轮桷
不论做任何事情,“开门见山”往往是不可取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自在的规律,对于规律的把握,决不可能是“一蹴而就”。诚然,“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但入虎穴之前,是有前导工作要做的。教学便是如此,每一节课都有其教学任务,但不能径直而入,一定要有对学生的引导与诱使。所以,教授新课,“导”是首要的环节。所谓“导”,就是依据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从不同角度多提问题。这里的“导”不是平常所说“导入新课”的“导”,固然,此“导”大有彼“导”之义,但是最根本的要义则在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使其渐入“虎穴”耳,此则“导”之根本意义所在处。对于这种教育方法,古人就有着自己的看法,“古之教人,引之自悟而已。今之教人,倾之速悟,又恐不尽,而弟子以为吝也。夫引之自悟,则得之渐,故为身心之益;倾之速悟,则得之轻,故口耳之赘而旋忘之。”(明·胡宪仲《仰子遗语》)可见,古人于教,特重于“导”,务求“引人自悟”,因此“导、论、讲、练”的教学模式,是完全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
上课伊始,老师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新的单词,然后要求学生在掌握这些单词的基础之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就是把屏幕上所显示的一段话译成中文。如: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programs can support high performance.These programs include recruitment,training,performance,discipline and rewards.They are highly decentralized so that agencies are able to respond quickly when staffing challenges are identified.
其中大多涉及到前面所学的单词与词组,老师这样做,旨在让学生能够正确应用这些新单词,组成一个既通俗流畅又切合“商务”特点的语段,从而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在学生对照屏幕上所显示的话分别完成英译中与中译英的口头练习之后,教师再出示本节课所要掌握的新单词。
Orientation 定位
Collective bargaining 劳资谈判
Cross training 交叉培训
Workload 工作量
Pay range 工资幅度
Demotion 降职
Promotion from within 内部提升
Behavior description interview 行为描述面试
Availability forecast 供给预测
Group appraisal 小组评价
同样,在学习新单词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如何针对面试,设计情境,完成下面一段话的口头练习。如:一个操作得当的面试给申请者提供了机会,借此机会可以描述以前的工作经验、教育背景、事业兴趣、爱好和不感兴趣的事情,等等。这种信息对于选择过程通常都很关键,也是用其他方式难以获得甚至不可能获得的。
汉人徐干有云:“大禹善治水,而君子善导人:导人必因其性,治水必因其势,是以功无败而言无弃也。”(《中论·贵言》)教师之善导,可谓真君子矣。教师的“导”,正是古人所谓“研精方启于愤悱,用当各施于轮桷”(唐·李程《攻坚木赋》)的教育理念的具体显现。
二、论:涵养诱掖,待其自化
诗人王筠《教童子法》谈到教导学生写诗作文时曾说:“作诗文必须放,放之如野马,踶跳咆嗥,不受羁绊,久之必自厌而收束矣。此时加以衔辔,必俯首乐从。且弟子将脱换时,其文必变而不佳,此时必不可督责之。但涵养诱掖,待其自化,则文境必大进。”王氏所论是作文教学,但其他任何内容的教学莫不如此。老师的外语教学,应该首重在导,导之之后,则本乎“论”,所谓“论”就是我们常说的讨论式教学法,所谓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其优点在于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也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将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筛选分类,供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有目的地争辩,各抒己见,讲述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道理,从而达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对教学内容,尤其是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不同形式组合的讨论,从讨论中得出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比如在学习新的单词之后,老师在屏幕上显示两段话,一为中文,一为英文,要求学生以二人至四人一组的形式,集体讨论,把它们分别翻译出来,然后由一个同学代表发言,因为这段话里包括了许多新的单词,尤其是中译英,学生会有点困难,通过讨论,集中了集体的智慧,互相取长而补短,所以,最终完全达到了老师预期的教学效果。凡是比较复杂或新学的内容,老师都可采用讨论的方法。昔贤有云:“锐辩产于钝石,明火炽于暗水,贵珠出于贱蚌,美玉出于丑璞”(葛洪《抱朴子·博喻》),璞之成玉,蚌之产珠,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有人工的成就与雕琢。老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问题,获取心得,不也正是一种雕琢的过程吗?endprint
三、讲:知其心者,救其失也
老师授课,引导学生进入知识探索的情境,并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讨论,从而得出较为正确的判断,这是科学的教学方法,但教学又决不只限于此。对于新的教学内容,无论教师怎样给以正确的引导,也无论学生怎样展开讨论与辨析。其中总有着太多的疑惑与失误。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或者是不知其然。当然这在学习过程中是极为正常的,但关键是我们老师要去为之解惑辨疑。《礼记·学记》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有此诸失,就必须要有老师的帮助,这就重在于教师的“讲”。必须明确的是,这里的“讲”,不是单纯意义讲课的“讲”,而是教师对学生讨论中相互争论较激烈的问题,尤其那些“教学目标”中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学生意见有分歧的时候,先引导见解深刻的学生讲,然后教师适时点拨,综合评价、讲解,引导学生细致品味其中的道理,达到意见统一,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一位善于讲课的老师一般具有几个特点:教态大方、挥洒自如、语言流畅、了无板滞。由于对教学内容的了解透彻,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几乎完全离开讲稿与教材,目光能始终注视着学生,亲切自然,如春风拂柳,如夏雨流丹。在学生回答每一个问题之时,老师能认真的听,答对的一声OK,答错的随之纠正,并将正确答案板书于黑板之上,常常是耳听口说手写,纯熟而老练,紧凑而不乱。在英语教学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善于恰到好处地运用肢体语言。我们知道,肢体语言对于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老师上课能够时而颔首赞许,时而扬眉质疑,或身往前微倾以示感兴趣,或正视学生给他们以自信,一点头,一招手,都包含着对学生的信任与赞赏,而一直未曾停止的微笑,让学生感到关注与亲切。针对几十个学生济济一堂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如能无须借助花名册而随口叫出学生姓名,这便是现在一般老师们无法达到的高境界。这不仅平时要加强对学生的留心与关注,也说明上课要重视学生活动,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古人认为要教好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所谓“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老师如此教学,正谓知其心者,救其失也。
四、练: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实践出真知”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理论,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是主观见于客观的活动,实践过程是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的桥梁。古人也认为:“君子博学,患其不习;既习之,患其不能行之;既能行之,患其不能以让也。”(汉·刘向《说苑·谈丛》),由此可见,在学习活动中,实践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活动。举凡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把学生的学习实践当做教育的重要环节。故此,老师的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练”。就是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在“导、论、讲”的各环节让学生结合各知识点谈收获的同时,相继出示训练题,也可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互相出题,互相解答,独立完成,从而检查学生的素质、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在教师的引导下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由于课程是口译方向的“商务英语翻译”,所以老师的练主要是以“口练”为主,笔练为辅。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要有笔练,也要有口练,几达数十次之多,既有英译中,也有中译英。
比如英译中:
A properly conducted interview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applicants to describe their previous work experience,educational history,career interests,likes and dislikes,etc.This information,which may be difficult or impossible to obtain by other means,is usually critical to the selection process.
比如中译英:
一个操作得当的面试给申请者提供了机会,借此机会可以描述以前的工作经验、教育背景、事业兴趣、爱好和不感兴趣的事情,等等。这种信息对于选择过程通常都很关键,也是用其他方式难以获得甚至不可能获得的。
各种练习多达几十个,让学生反复训练,直到完全掌握。尤其是在“练”的教学环节当中,不应该只是单一的让学生练,而是要强调把各种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比如,在讲解新课Shopping on line or in store中features/advantages/disadvantages这几个单词的不同特点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选择自己的购物方式,并说出理由,然后再由一个同学用英语回答,由另外一位同学翻译成中文,老师的角色则不时予以提示、纠正。这样就把“导、论、讲、练”四个环节完全结合在一起,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乃至口头作文的能力。比如,对课文主题“是选在商店购物还是在线购物”的思考,学生给出如下观点:
我们认为,商店购物比在线购物好。
理由如下:商店购物是面对面的交流,比在线购物实在一些。
商店购物不仅能看到商品的颜色和模样,还可以用手能摸其质地,而在线购物则只能看到商品的颜色和模样。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许有太多的压力,以购物的方式和营业员交流也是释放压力的一种的方式。
……
通过实践,发现学生的回答不仅言之有理,且很少有语言的错误,老师只需提示一个或两个短语,纠正一个或两个单词。显而易知,这样的教学效果是非常好的。汉人刘向《说苑·建本》曰:“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诚为不刊之论,老师之于学生,正是重在其“为”,重在其“行”,所以就能有成功的教学。
明人王廷相有言:“能思之自得者,真;习之能熟者,妙。”(《慎言·潜心》)其意谓能独立思考者而有所得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学问;十分熟练实习其所学知识的人,才能变得高妙。老师于教,乃“思之自得者”也;学生于学,乃“习之能熟者”也,师生互动,相辅相成,既成就了优秀的教师,也培养了优秀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曹荣平,陈亚平.形成性评估及其在口译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翻译,2013,(1):45-50.
[2]蔡小红.口译互动式教学模式绩效研究[J].中国翻译,2008,(4).
[3]徐翰.本科英语技能化口译教学实践探索[J].教育学术月刊,2013,(11):98-102.
[4]彭萍.语文表达与认知模式及其对翻译教学的启示[J].教育学术月刊,2012,(9):107-109.
[5]鞠秀梅.高职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12):96-99.
[6]献娟.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基本策略[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