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毛泽东群众观的价值内涵

2015-12-08熊永兰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期

熊永兰

摘要:毛泽东群众观蕴涵着丰富的价值内涵即价值观念、价值立场、价值标准及实践价值特色。当代,以新的研究视角去探析毛泽东群众观的价值内涵,对提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认识水平和实践成效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群众观;价值核心;价值标准;实践价值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1-0039-02

毛泽东群众观具有其丰富的价值内涵和实践特征,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资源,不仅过去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和实践成效,而且对当今和未来中国共产党人巩固执政地位、提升社会公信力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尤其是当前,深入研究毛泽东群众观的价值内涵,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基本特征,必然有利于提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强化对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政治价值和社会价值。

一、“群众观”之价值核心:群众利益观

所谓群众观,是指中国共产党人在对待人民群众问题上所持有的基本态度、立场与观点。毛泽东的群众观即“人民群众”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最重要内容的内容之一,这一思想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为理论依据、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目的、以党与人民群众“鱼水关系”为根基、以“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为核心价值,以加强党与群众联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保障等等,完整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基本特征。其中,“群众利益观”之所以成为毛泽东群众观的核心价值和根本立场,是因为它坚定而明确回答了一个“为了谁的利益”、“代表谁的利益”之根本认识问题,这正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宗旨、理论认知、实践特征、奋斗目标的核心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和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1]也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落脚点。

毛泽东反复强调“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她应该受人民监督,坚决不违被人民意旨。它的党员应该站在民众之中,决不是民众之上。”[2]因此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问题从群众出发就好办,并提出建立一定的制度来保证群众路线和集体领导的实施。“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毎句话,毎个行动,毎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3]在1943年10月《论合作社》一文中,毛泽东进一步强调,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总之,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中国实际形成的独特思维方式,鲜明地反映出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正是源于这一价值观所表明的坚定价值立场,以及由此产生的广泛影响力和公信力,是中国共产党人赢得其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基本前提。

二、“群众观”之价值标准:为民谋利

就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而言,不仅要回答“代表群众利益”这一根本认识问题,关键还在于具体“如何代表、怎样体现”?就必须把“为民谋利”融入中国共产党人全部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价值、意义和目的之中,即通过“谋利”之大小、“谋利”之成效得到说明,并以此作为衡量中国革命、建设乃至改革成效之大小的标准。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过程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理论和实践活动中,始终把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如何“为民谋好利”、“为民谋实利”作为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判断标准。毛泽东在1945年所撰写的《论联合政府》中明确指出:“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4]合乎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归根到底在于“为民谋利”。毛泽东认为,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不谋私利,而只是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他们生根于民,每时每刻警戒着不要脱离群众,他们不论遇着何事,总是以群众利益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因此他们就能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这就是他们的事业必然获得胜利的根据。

“我们有什么东西可以给予人民呢?目前陕甘宁边区的条件说来,就是组织人民、领导人民、帮助人民发展生产,增加他们的物质福利,并在这个基础上一步一步地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与文化程度。为着这个,我们不惜风霜劳苦,夜以继日,勤勤恳恳,切切实实地去研究人民中间的生活问题,并不是讲空话地去解决这些问题”。[5]在1933年至1934年间,毛泽东在关于经济工作和农村调查报告中就反复阐述只有通过切实地为群众谋利益,并且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才能把群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使他们聚集在革命政党的周围,形成一道任何反动势力都打不破的铜墙铁壁的道理。毛泽东进一步强调,中国共产党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但“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6]所以要满腔热情地关心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特别要从解决最具体最实际的问题入手,办实事,求实效,帮助群众发展生产、不断增加物质利益,反对漠视群众疾苦、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7]群众生产、群众利益、群众经验、群众情绪,这些都是领导干部们应时刻注意的问题。

三、“群众观”之实践价值特色:联系和服务群众

毛泽东同志的群众观是建立在对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深刻认识上的一种科学思维,其鲜明的实践主张在于通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关系;其价值特色在于为中国共产党人坚守群众观、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提供了一种科学有效的思维方法和路径。把这种思维方法用于指导中国共产党人言行,客观上要求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善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善于倾听群众心声,解决群众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要求“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8]endprint

坚持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实践思维,必须反对官僚主义。官僚主义的最大特点是脱离群众,不去了解群众想法、不关心群众疾苦。毛泽东在《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一文中批评了官僚主义的领导方式,认为无论是革命工作还是经济建设工作都来不得官僚主义,要把官僚主义方式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主张实行每一个工人、农民所喜欢接受的“群众化的方式”。“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命令主义、尾巴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骄傲自大的工作态度等项弊病之所以一定不好,一定要不得,如果什么人有了这类弊病一定要改,就是因为它们脱离群众”。[9]“共产党员要善于同群众商量办事,任何时候也不要离开群众。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10]。

坚持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实践思维,必须相信和依靠群众。毛泽东认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就需要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组织动员千百万人民群众自己来完成革命的各项任务。早在1927年初,毛泽东对湖南农民运动的状况进行深入考察的基础上,高度赞誉了农民群众的革命精神,坚决驳斥了对农民运动的百般责难,并初步阐述了相信和依靠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思想。1962年初,面对当时严重困难的形势,毛泽东同志提出:不依靠群众,不发动群众和干部的积极性,就不可能克服困难。相信和依靠群众,就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发表意见,建言献策,才能最大限度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坚持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实践思维,还必须善于总结群众经验。毛泽东认为,党的一切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都应在群众的实践中产生,自觉接受群众实践的检验,因此,到群众中去,虚心向群众学习,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从群众的实践中吸取智慧,总结群众经验,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和能够反映群众根本要求的方针和政策来。

总之,毛泽东群众观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精神资源,是指导当前搞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盏明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公信力才会永不衰竭。

参考文献:

[1]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M]//毛泽东选集 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在陕甘宁图区参议会的演说[M](1941)//毛泽东选集 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政策[M]//毛泽东选集 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M]//毛泽东选集 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毛泽东.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1942)[M]//毛泽东文选 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毛泽东.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1942)[M]//毛泽东文选 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934)[M]//毛泽东文选 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9]论联合政府(1945)[M]//毛泽东选集 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毛泽东.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M]//毛泽东选集 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