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学科类本科生班导师制度的实践探索
2015-12-08刘蝶刘丹
刘蝶 刘丹
摘要:本科生班导师制度在国内高校实施十多年,对本科生培养质量的提升有积极意义。结合河海大学理学院本科生班导师制度的实践,本文对基础学科类本科生班导师的工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期能更好地促进对本科生班导师制度的实践和发展。
关键词:基础学科类;本科生;班导师;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283-02
一、本科生班导师制度的概述和作用
高校班导师制度起源于19世纪牛津大学的导师制。近年来,在借鉴国外本科生导师制的基础上,为更好地促进本科生的培养质量,由专业教师担任兼职班导师已逐渐成为本科生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举措。2001年,北京大学在本科教学改革的“元培计划”中实施了“导师制”,由此开启了我国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
本科生班导师制能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这种制度需要班导师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在本科教学中推行学分制之后,学生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各高校迫切需要具有相应学科知识背景的老师对学生进行专业引导。与专职辅导员不同的是,班导师一般由专业教师兼任。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了解专业的发展方向和职业前景,能够更好地在专业学习方面帮助学生。班导师同时承担教书育人的职责,在从事教学科研以外,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习、科研、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此外,班导师还可以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本科生班导师制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其独特的作用。首先,班导师可以引导学生系统了解所在专业本科阶段的知识体系。大多数新生并不清楚所在专业的知识体系,不清楚课程之间的相关性和承接关系,班导师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解答这些疑问。班导师可以系统地向学生介绍所在专业的发展前景、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等,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进行有效指导。其次,班导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专业认识,增加学生对所在专业的认同感。专业的就业前景是每个进入大学的学生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冷门专业的学生普遍都会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此时,学生更需要班导师利用自己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认识,指导学生了解所在专业的优势和发展前景,树立对专业的正确认识,激发其学习兴趣。其次,班导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班导师大多有着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够向学生介绍最新的科研成果及科研动态,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相关的科研活动,撰写专业论文、申请发明专利、参与实验室研究项目等。这些针对性的引导能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理学院本科教育中班导师制度的现状
河海大学理学院成立于2001年7月,其前身是河海大学数学物理系。现设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和应用物理三个专业。每年招收的本科生数量稳定在150人左右。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每年是按照数学大类招生,招生规模在100人。数学类专业的学生在第三学期结束时,会根据学生意愿和师资配置,分流到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理学院的新生多以调剂生源和农村生源为主。学生对数学类专业和应用物理专业的了解很有限,且专业认同度不高。新生入学后更多地关注第二学期结束时的转专业考试,无法安心接受专业教育。转专业结束后,学生整体学习状态不佳,比较消极迷茫。已经转往其他专业的学生仍然和留在理学院的学生混居在一起。留在理学院的学生的心态很难快速调整到常态。在这样特殊的背景下,学院更需要为学生配备优秀的班导师,安抚和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专业,理性看待专业与未来职业发展的关系。
1.理学院班导师制度的建立和实践。理学院从专业设立之初就配备了班主任。起初,每个专业配备一名班主任。班主任一般为刚从高校毕业进校工作的青年教师。他们对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成长特征比较了解,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不过,刚进入高校工作的青年教师也在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在没有工作压力的情况下,各个专业的班主任基本处于不作为状态。学院和学校也没有明确班导师的工作职责和考核标准,导致班主任形同虚设。学生只有在专业课考试的时候才能和前来监考的班主任见面。但这种见面通常是没有语言交流和沟通的。班主任在协助辅导员进行专业引导和教育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提高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充分发挥班导师的引导和教育作用,学校从2012年开始设立班导师,并加强了班导师管理。教务处强调每个班级配备一名兼职班导师,同时增加了每学年班导师工作的自评、学院考评和考核评优。在学校政策的指引下,为更好地引导学生的专业认识,培养学生的专业归属感,理学院从2013级开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班导师的管理。①每个班级安排了一名刚入校工作的青年教师,做兼职班导师。在尊重青年教师意愿和学生管理工作需要的基础上,学院主管领导提前与班导师约谈,强调学校和学院对班导师的政策和工作要求,让青年教师充分了解班导师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督促青年教师做好心理准备,端正态度,认真履行班导师的职责。目前,班导师的数量从原来的每年级3人增加为每年级5人,全院班导师的数量接近20人。②增加了每个月班导师和辅导员的联席例会,同时废除了班导师参加专业课程监考的惯例。通过例会,学院将班导师的管理工作常态化。会议主要关注学生的学风、成绩、实习就业、问题学生、课程设置等具体问题。同时,为便于学院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和存在问题,学院要求各系主任参加例会。这种例会制度加强了班导师之间的交流,便于班导师和辅导员的有效合作,同时更有效地促进了班导师的工作积极性。③要求班导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定期与学生见面,通过手机、邮件等与学生保持联系。同时,学院要求班导师、学生和辅导员共建班级QQ群、微信圈等公共交流平台,实现班导师、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实时互动。④要求班导师在每学期结束的时候向学院提交学期的工作总结和工作日志。这些要求促使老师积极参与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时也推动了班导师积极参与学校层面的考核评优。
2.理学院班导师的工作重点。纵览班导师的工作日志和工作总结,目前理学院班导师的工作重点主要有以下三项:①重点关注贫困学生和问题学生。一般来说,班导师应重点关注家庭贫困的学生和问题学生。理学院的学生多来自农村家庭,家庭经济条件普遍不好。贫困大学生因经济方面承受着超荷压力,容易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一定数量的贫困生会成为因经济贫困而导致“心理贫困”的“双困生”。他们为自己的贫困出身而自卑、痛苦,对自己缺乏信心。在人际交往中,他们大多自我封闭,不与同学交流,不参加集体活动。甚至少数学生会因自己是贫困生而羞耻,进而生怨,从怨恨家庭发展到怨恨他人。这种自卑、自闭心理淤积过久,会引发严重的心理疾病。在新生入学后,班导师和辅导员通过观察、座谈等方式尽快掌握学生的家庭状况和精神状态。同时,班导师协助辅导员有针对性地对有自卑、自我封闭、自暴自弃等心理倾向的同学进行个别交流和引导。②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专业教育。理学院每年的新生中,有将近三分之二是通过调剂被迫选择数学大类专业和应用物理专业的。专业认同感欠缺、学习动力薄弱、自我发展方向不明确是理学院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专业认识教育就成了班导师需要自始至终关注的问题。理学院的班导师从大一就开始和学生广泛座谈,有意识地了解学生的专业志向,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数学和物理专业的特点。同时,班导师积极和学生互动,通过范例增加学生对所在专业的了解,鼓励他们培养专业兴趣,为以后的职业发展积极准备。有班导师利用自己的关系,为学生提供机会接触一些比较成功的毕业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专业认同感。③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专业教师对所在专业的职业发展前景一般都有比较深刻的了解,能够借助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职业规划,并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从大学走向社会。理学院学生在班导师的引导下,逐渐增加了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开始积极走出去,参加全国各大高校的暑期夏令营,积极考研或出国深造。2013届和2014届的毕业生中,申请出国深造的学生显著增多,参加夏令营和跨校跨专业考研的学生也明显增多。
三、结语
现在的大学生由于受到不同家庭环境的影响,其思想明显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学生的需求和面临的问题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针对学生多元化的特点,学校加强了对班导师的管理。实践证明,在学校和学院加强管理之后,班导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有了明显改善。理学院本科生班导师制度的规范和推进也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认知和专业认同感,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不过,高校对班导师的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目前,本科班导师制还缺乏具体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规范。同时,班导师的工作成果难以量化。各高校对班导师的考核方法也不成熟,对班导师的激励措施也比较随意。在当前大力推进本科生培养质量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推进本科生班导师制,激励班导师投入人才培养,是高校管理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参考文献:
[1]昊静芳.以效率为视角的高校班导师导学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08,(6).
[2]赵铸.发挥本科生班导师的立德树人功用[J].中国高等教育,2008,(17).
[3]曾丽.浅论本科生班导师制的作用及完善[J].文教资料,2013,(28).
[4]朱雪莲.高校本科生班导师工作考核机制初探[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