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碎片化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微课程内容设计与实践

2015-12-08陈战胜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5期
关键词:高职生课程内容学习者

摘要:分析、归纳碎片化应用的多样性,寻找计算机类专业课程对应的碎片化应用类别。在研究碎片化学习和移动学习优缺点的基础上,分析该学习方式对计算机类专业微课程的需求,找寻将碎片化知识转换为个人能力过程中消化知识的关键点和线。最后,提出基于碎片化应用的微课程内容的设计原则和流程,并以“WEB程序设计”微课程内容设计为例进行教学实践,以期为微课程的设计与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字:碎片化;碎片化学习;移动学习;微课程;WEB程序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218-02

随着数字互联网技术涉足新闻出版领域,以手机阅读为典型代表的碎片化阅读现象愈发普遍。随着智能手机阅读功能超越平板电脑和电子阅读器,及其丰富的APP应用的涌现,移动互联网已经覆盖了人们的生活,“低头一族”充斥着社会的各个角落,碎片化阅读的普及对人类传统的系统、整体和经典性阅读提出了愈发严峻的挑战。

在移动互联网覆盖人们生活的潮流下,本文以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高职生为研究主体,结合学生高频率采用智能手机利用碎片时间阅读、学习和娱乐的学习方式,分析计算机类专业课程在碎片化应用类别中的相应内容,研究如何有效地将碎片化知识转化为学生的个人能力,提出基于碎片化应用的微课程内容的设计原则和流程,并以“WEB程序设计”为例进行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时间碎片化与智能移动媒体

信息社会化、经济全球化使得人们生活的节奏加快,大段的空闲时间愈发不可多得,出现了大量的碎片化时间。碎片时间的临时、短暂和不确定的特性,使得上班族无法有效进行碎片化学习,大多为听音乐、看新闻或视频等消遣方式。相反,在校高职生碎片化时间相对固定、略长,如何利用碎片时间有规划、系统的学习成为研究的热点。美国新媒体联盟发布的《2012年地平线报告》指出,在未来1到5年内移动应用程序、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将会在教育中尤其是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成为主流。Nick Rushby在2011年提到智能手机会取代计算机演化为21世纪的“多功能个人信息终端”,成为移动学习最有效的终端学习工具之一。种种迹象表明,智能移动媒体的普及,使人们容易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将成为辅助学生课堂学习的主流。碎片化学习常指人们利用碎片时间获取点滴的信息和知识,达到了解情况,通过反思和学习积累达到增强才干的目的。结合问卷调查和部分学生谈话得知,大约54.2%的学生表示微视频、微音频更适合作为课后基于智能手机进行复习的依据,借助于智能手机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激发学习兴趣,增加投入时间;近47.3%的学生表示网上学习资料虽满足学生“随时随地按需学习”,但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适合的学习资源。此外,微资源学习时间最好在5~15分钟,不宜超过20分钟。本文以《WEB程序设计》微课程设计为例,积极探究如何有效利用零碎时间,设计合理的微课程资源,使之成为高职生的有效学习途径,提升高职生的学习质量。

二、碎片化学习的应用分类

由于学习对象的差异性,碎片化学习应用服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时间碎片进行消遣娱乐、享受地理位置服务的群体,诸如上班族。另一类是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对内容指向明确的资源进行学习的群体,如学生。

从学习需求出发,笔者将碎片化学习应用分为外语类、考证类、专业技能类和能力拓展培训类。其中,外语类是最适合碎片化学习的语言类课程,微资源首选语音视频类。考证类多以语音视频、配套练习测试为主,内容紧紧围绕考点。专业技能类借助精美生动的动画演示,全方位地诠释原理及操作流程,讲究知识外在片段化、内在系统化。能力拓展类重在趣味性,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启发、引导学习者思维的碰撞。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高职生自控能力弱、学习主动性不强的现象,结合智能移动终端设备不断普及的趋势,以及学生对“随时随地随需”移动学习表现出的热情,笔者以“WEB程序设计”专业技能类课程为例,以微课程的形式探究学习者在碎片化时间、移动学习和微课程三者有效融合下的教学效果。

三、微课程的设计与实践

微型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利用碎片化时间对社会提供的丰富微型资源进行“随时随地按需”学习的学习形式。微型学习以智能移动终端载体为前提,具有资源内容模块微型化,学习者学习时间随机碎片化,学习空间地理跨度大和学习意愿主动化的特点。

1.微课程的设计流程。本文提出的碎片化微课程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共包含六个环节:确定应用类别,内容分解重组,设计媒体形式,设计微单元,关联设计单元和教学实践检验。

2.微课程的内容设计。基于高职生的学情分析,微课程首先要满足碎片化应用的时间需求,其次要以主题入手,瞬间吸引学习者。微课程的设计重点有学习内容的设计、媒体形式的确定以及微单元的精心设计。学习内容的设计重在如何将整体的系统学习内容科学、合理地分解成相对独立的微单元模块,并且从宏观层面保持众多微单元模块之间的知识关联度。媒体形式的确定则取决于课程本身所属的碎片化应用类别以及面对的学习者类型和层次。微单元的设计在于学习内容浓缩提炼经典性、时效性和视觉效果。

碎片化学习时代具有的快餐式、跳跃式学习特点,迫使微课程设计中必须合理分割课程内容。首先,保证微单元学习目标明确、时长满足碎片化学习的表征时长。其次,保持微单元相互独立、通过项目情境化关联众多微单元,建立与其他课程的通道。再者,采用图文并茂的微视频形式进行知识的传递,激发高职生持续学习的动力。

3.微课程的具体实践。“WEB程序开发”属于专业技能碎片化应用类别,高职生更偏爱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真实场景下的操作示范类的微视频,来服务课堂教学。本文以工作岗位为出发点,选取经典项目作为载体,采用迭代项目教学法分解与重组课程内容,以微视频媒体形式进行微单元设计,设计如图2所示。本课程设计特点是:在软件开发工作流程横向层面,微单元内容独立、形式灵活、针对性强,适合高职生课外“随时随地按需”温习强化。纵向层面看,微单元设计遵循了软件工程思想,学习内容连贯性强、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能使学生自身知识结构逐步系统化,技能体系充实丰富化。“Web程序设计”微课程的教学实践,受到了高职生的高度评价。首先,微视频形式迎合了学习者移动学习中“隐含、泛在”的学习方式,提升了碎片化时间利用率。其次,课程内容的合理分解、模块化重构以及层次化递升的设计,激发了基于移动智能终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动力,情境化设计熏陶了学习者的情境感知能力。

教学实践中微视频制作采用摄像、录屏软件和PPT、Flash等资源格式转换的多种方式。

教学实践效果表明,“微单元主题”规避了传统专业学习的线性约束和传统学习资源简单数字化不足,使得90后学习路径自由选择化。此外,“微单元主题”构成的知识网络有利于学习者明晰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了解课程系统结构脉络。

教学实践表明,教育工作者不应局限于简单的知识分类迎合“碎片化”学习时间短的特征,而应因势利导,关注课程内容的微型化设计,引领学生在碎片化学习中不经意地实现学习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化,从而使碎片化学习成为教学的重要补充,发挥其服务教学的功能。

参考文献:

[1]聂震宁.善待碎片化阅读[N].人民政协报,2014-02-10(009).

[2]姜强,赵蔚,王朋娇.碎片化学习视域下基于智能手机的大学生移动学习认知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1),39-42.

[3]钟文祥.基于顾客价值的移动学习在继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

[4]朱学伟,朱昱,徐小丽.基于碎片化应用的微型学习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12):91-94.

[5]陈战胜,王廷梅,李明.项目教学中应用迭代开发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7):130-133.

[6]王觅.面向碎片化学习时代微视频课程的内容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高职生课程内容学习者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