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通识课教学质量提升方法初探

2015-12-08孔淑贞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5期
关键词:教育课通识大学

孔淑贞

摘要:通识教育能够克服专业教育的局限性,以造就品学兼优、个性充分发展的人才为方针,让大学生学会怎样学习、怎样生活、做什么样的人。通识教育课可以有效地改善这种教育现状,培养素质、能力、人格全方面发展的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现今我国大学通识教育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从加强师资力量建设、通识课结构、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等7个方面阐述了提高通识课教育的质量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字:专业教育;通识教育;意义;解决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201-02

“通识教育”也可说成为“普及教育”、“基础教育”,是指除专业性教育以外的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有着更深一步的意义,它还是一种改变人的思想、思维和教育境界的教育。专业教育课与通识教育课存在着相互配合的关系。如果说专业课着重于培养大学生的专业技能,那么通识课则是为大学生提供基本的教育。首先通过所学知识的整体性、基础性,拓宽专业,培养学生判断和独立思考能力;其次通过其综合性、博深性,拓宽视野,自主创新,培育出具备较高素质与良好心智的大学生[1]。

一、大学通识课质量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且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专业教育课,它可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专业技术人才,作用非常之大。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标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体现在要求人才具有综合性。以往只注重专业性的教育,忽视人的个性发展,特别是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这必然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因此通识教育课对于培养有能力、有素质、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设置大学通识教育课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因为通识教育课是教育发展的趋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它满足了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人格是立足社会的根本,知识是社会生活的基础,能力是其中的关键。扎实的知识、超强的能力、高尚的人格三者和谐发展,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这种感悟是多年成功教育探索出来的。21世纪是知识的时代,更是让有知识的人才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将从被知识束缚住手脚中解脱出来,只有具有超强的综合能力和高尚的素质,才能更好地驾驭社会,走向成功;反之,徒有满腹专业知识,也只能成为知识的宿主,只是一具驱壳。在过去短短的十年里,我国的素质教育已经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就,从课程内容、人才培养形式到观念、思维、教学方法上都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变化[1]。在教学方法上来说,校园文化性活动大大增多,也日益丰富,素质文化教育从无到有,现在逐渐增多,素质教育也有较大进步。从总体效果来看,通识课在全面培养人的能力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2.通识教育是全新的理念教育。通识课教育是全世界公认的教育话题,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通识教育在各国都有着自己的特色:有英国人“绅士”的优雅,有美国人“自由公民”的特别气息,还有俄罗斯人体现着国家的统一意志的特点。通识中的“识”是有范围限定的。没有人能真正做到全球化,因为人的能力是有限的[1]。而对于通识中的“通”,笔者认为是普通的基础的课程,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它会帮助学生对生活、对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可以进行快速、正确的处理,提高应变和识别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有所创新。在现实的问题中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做到心中有数。钱伟长教授论素质教育的时候说过: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教书,关键在于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所以,教师在教授知识时,不仅仅是书本知识,主要还是方法,以应对万变的社会。因此,培养再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就体现了通识教育的重要性。

3.大学通识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识教育课的目的是要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开阔视野,培养完善的人格。大学生是一个拥有知识和思想,充满活力的群体。从社会学的层面来看,大学生是属于低犯罪率的一个群体,然而近些年来大学生犯罪率却有增加的趋势,甚至出现了一些令人咋舌的犯罪案件。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通识课程教育,让通识教育在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以唤醒其心灵、启发其心智,让大学生的心理世界健康、积极向上,及时去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学会正确处理友情、亲情、爱情的关系;领悟人生真谛,正确看待和对待挫折。

二、大学通识课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

1.我国大学通识课程设置不合理。当前,通识课课程设置的主要问题是对通识课课程设置缺乏全面的、专业的研究和规划。一方面,课程设置的数量比不协调。另一方面,各个课程之间缺少有效的结合。

2.我国大学通识课程教学目标不完善。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发展的国家公民是通识教育课的目标。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现有的目标较多地强调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而恰恰忽视了最基本的国民素质的培养。

3.我国大学通识课课程内容具有明显的知识化、专业化和应用性[2]。就通识教育培养的对象来说,不是专家而是普通公民。但还是有些高校的价值取向偏向于专业知识,从而导致通识课课程内容在选择上存在专业化,有些课程甚至是把专业课看成通识课,这是认识片面的表现。通识课程中有较多的应用性课程。基础性、普适性才是通识课程要求的内容,只有真正认识了解了通识课的真谛才有可能做好通识教育。

4.我国大学通识课师资力量薄弱。一般来看,教师在受教时通识课还没有真正实施,所以他们几乎没有受到此类教育,他们在各方面都与通识课教师的标准相差甚远。

5.我国大学通识课课程没有有效发挥出专业课程的通识教育机能。在我国,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或者说是思维定势:基础课和专业课是分开来的,基础课程就是为专业课打基础而设置的。那应该把通识教育课放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它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要远远高于专业教育。因此,首先要打造一个完整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完善通识教学科目;另一方面让通识教育的机能更好地反映在专业教学上。

三、大学通识教育课质量提升的方法

1.加强通识课教师队伍建设,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提高教师通识教育的素质很有必要。高等院校的教师在专业上是不尽相同、各有其特色的。因此,提高通识教育课师资力量建设需要做到:一是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调,给每位教师提供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二是提升教师素质;三是加强教师激励制度建设。

2.通识课程结构合理化。在我国高校课程领域来讲,通识课程应出现在主要的学科领域中,相互协调,使各学科之间平衡发展。在课程结构的设置上,优势互补,对理工科大学的学生多开设一些文科性的通识课程,同时加强综合性大学学生理工科课程的学习。

3.通识课程教学方式多样化。从具体教学中来说,教学方法显得非常重要,教材和教学方法要灵活选用,可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置课程,根据学校现有的资源采取各种非课堂教学方式,把学生从沉闷的课堂中解脱出来;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学校的先进教学方法;根据各学科的特点,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比如学生上台讲课、写课后读感、小组讨论等。

4.通识课程目标具体化。通识课的基本目标是人的培养,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只是其次。应该把通识课的目标具体化,这样才能提高教育质量。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思想品德的教育,使其做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第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完美人性;第三,把学生培养成可持续发展的人,做到实践能力强、理解能力高、交际能力广。

5.调整通识课程内容。学生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学到全部的通识课程,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去调整通识课程的内容。在通识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不要局限于教授具体的内容,这样就把学生局限在书本和具体内容上,得不偿失。可以引导学生从著作中汲取大师的创作灵魂,引导学生挑战权威、质疑传统,鼓励学生参与不同文化的交流。

6.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通识教育机能。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就是实施通识教育课。通识教育可以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在我国,很多高校通识课课程实施存在很多问题,这就需要改革,将大学各学科相互融合起来,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让每一类课程都看到通识课的影子。要让学生了解各个学科的历史演变过程,开设一些能与专业课程结合的交叉课程,这样可以使学生能够在融合与交叉中学会新方法。因此国际通识课程的发展趋势是通识课程的综合化和基础化。

7.设立专门的通识教育管理机构。为什么国外很多综合性大学能成功地开展通识教育课?这是与其有效的管理机制密切相关的。有必要建立一个专门的通识教育机构,通识教育专家委员会必须由各学科教授专家组成,进行必要的理论研究、设计和规划通识课课程,并对通识课程进行审核和筛选,进而有效地整合学校的综合教学资源。

目前我国通识教育虽得到普及,但还未走向成熟,实施过程中体现出的问题还比较多。笔者对我国通识课教育所体现出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措施。由于笔者能力有限,对通识教育出现问题的分析有不到之处请予谅解,希望其中的一些观点能被运用到实际中去,为通识课教育的发展和完善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曼丽.通识教育——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蔡映辉.高校通识课程设置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4,(11):76—79.

猜你喜欢

教育课通识大学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改革研究
一堂书法教育课
实习教学中如何上好第一次安全教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