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蔬菜产业新常态下创新驱动研究

2015-12-08刘妍宗义湘闫凤岐乔立娟

长江蔬菜 2015年17期
关键词:总产量河北省蔬菜

刘妍 宗义湘 闫凤岐 乔立娟

导读:在我国经济全面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河北省蔬菜产业也步入了新常态时期,呈现出种植面积增速放缓、总体产量低速增长、品种结构集中分布、设施生产稳步升级和对接京津竞争激烈的新常态特征,出现了规模效益不够、新型主体缺乏、产业链条断层、对接政策受限的发展瓶颈。为此,紧抓河北省蔬菜产业新常态的特征,针对发展瓶颈,从升级产业、开拓市场、创新经营和完善服务等方面构建创新驱动机制,对建设蔬菜强省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在我国经济全面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河北省蔬菜产业的发展也呈现出新常态的特征,蔬菜产量增长速度放缓、产业优化升级迫切、创新驱动力量薄弱,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和长期粗放式经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蔬菜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蔬菜产业是河北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是保障京津地区的“菜篮子”。在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指引下,及时把握蔬菜产业新常态,对巩固传统优势,实施创新驱动,进而确立蔬菜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及动力源具有重大意义。

1 河北省蔬菜产业步入新常态时期

1.1 种植面积进入增速放缓期

河北省蔬菜种植面积从1985年的26.3万hm2增长到2013年的122.04万hm2,翻了近5倍。从图1可见,蔬菜种植面积变化态势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1985-1992年,种植面积由26.37万hm2增加到30.61万hm2,增长了16.08%,年均增长0.53万hm2,为起步平稳期;第2阶段为1993-2002年,种植面积由35.01万hm2增长到102.89万hm2,增长了近3倍,年均增长6.788万hm2,年均增长率12.72%,属于高速增长期;第3阶段为2003-2013年,种植面积由106.85万hm2增长到122.04万hm2,增长了14.22%,年均增长1.381万hm2,年均增长率降为1.34%,属于增速放缓期。

图1 1985-2013年河北省蔬菜种植面积变化态势

图2 2003-2013年河北省蔬菜种植面积排名变化

图3 1985-2013年河北省蔬菜总产量变化态势

图4 2001-2013年山东省与河北省蔬菜总产量比较

从河北省蔬菜种植面积在全国的排名情况看,2003-2013年,河北省于2007年排名达到最高,为第3名,之后一路下滑,在2011-2013年持续位居第7名 (图2)。山东省和河南省的蔬菜种植面积一直稳居第1、2位,且近5年位居第3位的江苏省蔬菜种植面积与河南省差距很大,这说明蔬菜种植的规模化和集中化程度越来越高,而河北省蔬菜在种植面积上并不具备优势。

1.2 总体产量进入低速增长期

由图3可知,河北省蔬菜总产量的变化态势也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5-1992年,总产量由921.2万t增长到 1 281.7万 t,增长了39.13%,年均增长45.06万t,年均增长率4.83%,属于起步平稳期;第2阶段为1993-2005年,总产量由1 511.7万t增加至6 467.6万t,年均增长381.22万t,增长迅速,年均增长率12.88%,属于高速增长期;第3阶段为2006-2013年,由6 314.4万t增加至7 902.1万t,增长了25.15%,年均增长198.46万t,年均增长率3.26%,增长速度下降,属于低速增长期。

河北省蔬菜总产量在全国的排名常年稳居第2位。由图4可见,山东省分别在2004年和2013年出现2个峰值,总产量分别为 8 883.67 万、9 658.20 万 t,在2001年和2006年出现谷值,总产量分别是7 556.35万、8 026.41万t;河北省分别在2005年和2013年出现峰值,总产量分别为6 467.61万、7 902.12万t,在2001年和2006年出现谷值,总产量分别是4 892.55万、6 314.44万 t。 两省蔬菜总产量的差距呈总体下降趋势,由2002年的最大差距2 858.13万t缩小为2013年的1 756.08万t,说明河北省的蔬菜总产量在逐年逼近山东省。

1.3 品种结构进入集中分布期

河北省蔬菜品种可分为叶菜类、根菜类、瓜菜类、豆类、茄果类、葱蒜类、水生菜类、食用菌类和其他菜类九大类。从2008-2013年各类蔬菜品种的平均产量比重分布上看(表1),叶菜类占蔬菜总产量的比重最大,平均为43.53%,其中2008年产量比重最高(45.43%),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茄果类占蔬菜总产量的比重居第2位,平均为15.25%,其中2008-2009年呈下降态势,2010-2013年上升较快;瓜菜类占蔬菜总产量的比重居第3位,平均为14.54%,2010年产量较低,之后呈上升趋势。总体来看,九大类蔬菜品种的产量结构常年比较稳定。

河北省蔬菜品种的地区分布较为集中,由表2可见,叶菜类种植面积,石家庄位居第1;根菜类种植面积,保定位居第1;瓜菜类、豆类、茄果类、水生菜类和其他菜类,唐山位居第1;葱蒜类的种植面积,邯郸位居第1;食用菌类按产量来看,承德位居第1。

表1 2008-2013年河北省九大类蔬菜品种的产量比重 %

表2 2013年河北省蔬菜品种结构及区域分布

1.4 设施生产进入稳步升级期

截至2013年底,河北省设施蔬菜生产比重突破50%,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防虫网、粘虫板、性诱剂、杀虫灯等生态栽培在规模园区基本普及。育苗企业(合作社)达到120家,年育苗量超过30亿株。“三品一标”认证(登记)产品超过4 300个,位居全国前列,全省认证无公害蔬菜2 747个、绿色产品1 248个、有机产品11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16个、蔬菜商标300多个。以蔬菜示范县和生产大县为重点,建成千亩以上标准园608个,形成满城草莓、乐亭甜瓜等特色产区34个。全省蔬菜示范引领作用逐步扩大,充分发挥了各类示范区(片)、标准园、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打造了不同领域现代农业“展示板”,推动产业载体竞相发展。

1.5 对接京津进入竞争激烈期

蔬菜产销合作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农业领域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河北省蔬菜在建网络、创品牌、进京津、上超市,批发、保供、应急和直营合作方面不断深化和巩固。2012年和2013年,河北省供应京津蔬菜连续超1 000万t,占北京市场56%,占天津市场46%。据北京市农业局统计,2013年北京批发市场蔬菜交易量850万t,河北的占35.1%,比2010年高7个百分点,居第1位;农超对接发展迅速,河北从2010年对每天供应北京的菜量不足150t,到2013年达到1 100 t左右,占超市采购量的36%;河北在京建设108家居民社区直营店,日销售量超过200 t,是在京建设直营店最多、销售量最大的京外省份。2014年,河北省加大了蔬菜营销力度,引导蔬菜合作社发展农超、农企、农餐、农社、农校对接,鼓励开设直营店和超市专柜,牢牢占据京津蔬菜市场。

2 河北省蔬菜产业新常态时期的发展瓶颈

近几年,河北省蔬菜竞争压力加大,山东等传统大省继续引领新趋势,宁夏等新兴省份力度大、起点高、成本低,发展迅速,传统市场吉林、黑龙江等省大力发展设施生产、提高自给率,这些都对河北蔬菜产业形成“挤压”之势。在此新常态下,河北省蔬菜产业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瓶颈。

2.1 规模效益不够,现代化比重偏低

河北省蔬菜虽然在种植面积及总产量上都位居全国前列,但是仍然存在规模效益不够、设施化比重偏低的问题。

①虽然河北省各品种蔬菜种植面积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唐山、石家庄、保定等地区,但是全省占地百亩以上规模的园区仅占全省蔬菜占地面积的8.6%,且同一产区存在多品种种植、布局分散的局面,单一产品生产的规模化程度较低。

②蔬菜生产难以做到机械化,因此现代化水平较低。尽管近年来河北省蔬菜设施生产发展很快,但也只达到总种植面积的50%左右,其中拱棚占67%,深冬生产设施不足20%。另外,露地生产的时空调节余地很小,区域性、阶段性、结构性滞销与断档的问题较为严重。

2.2 新型主体缺乏,组织化程度不高

①河北省蔬菜产业的地区间合作社、企业、大户等发展程度很不平衡,整体处于起步阶段,产销一体化法人实体数量不足。目前河北省注册的蔬菜专业合作社1 540家,控制菜田面积仅186 760 hm2,约占全省菜田面积的22%。企业性蔬菜法人组织282家,控制生产基地16 008 hm2,带动农户生产约4 002 hm2,每个企业菜田面积仅66.7 hm2左右,另外,多数企业主体因土地利用率低、大量雇工、设施高造价和市场定位不准等问题而经营困难。

②多数合作组织的功能构建不健全,将政府的补贴作为维持运营的依靠,从生产计划、销售方案到人才管理、财务核算等,缺乏规范、长期运营功能的构建,导致入社农户对组织缺乏信任感,未入社农户的入社意愿不强烈。

2.3 产业链条断层,社会化服务滞后

河北省蔬菜在社会化服务方面,产业链条不完整,社会服务发育滞后,诸多环节服务存在路径依赖。

①河北省是蔬菜生产大省,在生产能力建设方面投入力度很大,但是与生产的规模化、园区化和专业化相比,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相对滞后,支持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组织的政策措施缺失,服务链条断层、服务能力不高、市场地位受限,加大了产业经营成本。

②过度依赖外省的社会化服务,如引进寿光的农民技术员、农民施工队、蔬菜经纪人和配套物资、种子种苗等,过于崇尚山东蔬菜强省的力量,忽视本地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培养和建设,进一步影响了因地制宜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创新发展。

2.4 对接政策受限,服务京津成本大

①配送车辆受限 河北省鲜活农产品进京,受北京货车限行政策影响,加大了运输车辆周转成本,鲜活农产品返程时间延长,对合作社、直营店等经营模式影响明显,且天津市也将实施机动车限行,同样会对农产品流通产生影响。

②质检耗时过长 京津冀三地农产品质量检验结果还没有互认,交易时间延长,流通效率降低,重复检验检疫使检测成本增加。

③政策相差悬殊 2014年河北支持蔬菜产业园建设资金5 000万元,667 m2平均仅有2.5元,而北京市则为16 500万元,667 m2平均236元,降低了河北毗邻京郊地区农民发展蔬菜产业的积极性。

3 河北省蔬菜产业新常态下创新驱动构建

现阶段,河北省蔬菜产业处于产量增速放缓、产业优化升级迫切、社会化服务滞后、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的新常态时期,是前期蔬菜产业支持政策释放后的逐步消化期。抓住新常态特点,从升级产业、开拓市场、创新经营和完善服务等构建创新驱动机制,将蔬菜产业作为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措施与主要抓手,力争建设蔬菜强省。

3.1 抓机遇,创新产业升级驱动

①推动规模园区转型升级和多功能开发 在规模化园区装备生产、检验、加工、预冷和冷链等现代设施,引导民间资本和信贷资金向现代蔬菜产业园区转移,推动种植计划、种子种苗、生产资料、技术指导、质量标准和产品销售的统一,提高生产经营集约化和现代化水平。另外,将环京津蔬菜园区发展为现代农业多功能园区,从蔬菜生产向花卉、蔬菜采摘、休闲、观光转变。

②重视品种更新和技术创新 把握蔬菜育种科技前沿,畅通国内外品种引进渠道,建立集约化育苗场和新品种试验基地,促进品种更新换代。同时,支持自主技术创新与设施装备自主升级,主攻规模化生产技术、区域适应性技术、机械化智能化设备,防止盲目引进山东等地不适应的技术与装备。

③加大力度发展蔬菜精深加工 解决鲜活农产品受季节限制、附加值低等问题。加大对省内已有蔬菜深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并积极引进发展蔬菜产品深加工企业,给予政策扶持或项目支持,扶大扶强龙头企业,增强带动辐射能力。

3.2 瞄市场,创新品牌形象驱动

河北省是蔬菜大省,要将市场继续做大,需要从品牌、安全和流通上着手。

①打造特色优质知名品牌 从产地环境来看,河北蔬菜比山东蔬菜更具质量保障,但是在品牌数量和影响力上差距较大,河北可以错开山东的品牌导向,借助京津地缘优势,打造专供京津市场的独立品牌。

②推行质量追溯系统 推动园区内病虫害统防统治和肥料统测统配,推进标准化生产,增强生产经营主体质量管理自控能力,率先实现法人组织蔬菜产品质量可追溯。

③站稳京津市场拓展更大市场 支持京津市场在河北建立生产基地,稳定供给,做好重点时段、特殊情况的应急保障,积极推动直销直营和农超合作,提升产品档次,冲击京津中高端市场。另外,利用大流通、电子商务平台,拓展东北、华东地区,以及国际市场,做好蔬菜商品化处理、保鲜、冷藏、储运,主攻产地标识,提升产品形象。

3.3 重组织,创新经营主体驱动

优先发展合作经营,把法人经营作为建设现代蔬菜产业发展的基本标志,优先发展农民蔬菜专业合作社,以构建农民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蔬菜企业相补充的多元化经营体系。

①推动合作经营发展 集中产区和蔬菜大县继续把培育组建合作组织作为重点,同时,积极推行企业核算制度和会计代理制,落实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降低管理成本,增强社员对组织的信任感和忠诚度。

②强化合作社市场主体意识 切实抓住产品销售这个核心功能,发挥合作经营优势,推动合作社由产前产中物资技术服务向产品统一销售服务拓展,产品购销由“买卖关系”向合作经营转变。

③促进经营主体多元化 积极培育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引导服务周边大中城市市场,就近建设应季应急生产保障基地。吸引工商企业资本投资建设规模化生产园区、加工物流配送中心和产业化服务组织,在建设现代蔬菜产业中发挥积极作用。

3.4 保服务,创新社会配套驱动

河北省蔬菜的规模增长需要有配套的技术、信息、检验检疫等社会化服务体系,确保蔬菜质量的稳定性和保证性。因此,做好农技推广、疫病防控、质量检测、信息服务、行政执法五大服务体系的全程覆盖,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①健全服务组织 在蔬菜大县和集中产区,发展设施建造维护、设备开发租赁、病虫害统防统治、集约化育苗、农机作业、冷链运输和产品自检代理等专业机构和组织,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

②推行服务外包 引导园区自觉运用现代化生产组织方式,通过服务外包,保障投资较大、利用率较低、技术性较强或时间不确定等农事作业和设施设备的需求,扭转园区运营成本过高的问题。

③提高服务能力 吸收社会化服务组织参加重大课题研究,参与成果转化,开发新机具、新装备、新产品,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指导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④重视蔬菜产业全程跟踪 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安排专门经费对蔬菜产业的信息采集与分析、与目标市场对接、产业组织发展及创新和产业政策效应等各环节进行跟踪研究。

[1]习近平首次系统阐述“新常态”[EB/OL].(2014-11-09)[2015-05-26]http://news.sina.com.cn/c/2014-11-09/220731118793.s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6-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3]河北省统计局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河北农村统计年鉴(2009-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4]王方舟.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分析与对策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1.

[5]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农业部.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J].中国蔬菜,2012(5):1-12.

[6]张真和.我国发展现代蔬菜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对策[J].中国蔬菜,2014(8):1-6.

猜你喜欢

总产量河北省蔬菜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 比2020年增产72.3万吨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奇怪的蔬菜
河北省
11月化肥总产量继续下降
蔬菜
我国70年来粮食总产量增长4.8倍
2015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达509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