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研究

2015-12-08陈颖黄春松叶蕴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城乡居民城市化差距

陈颖,黄春松,叶蕴锋

(1.闽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漳州 363000;2.厦门城市职业学院)

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研究

陈颖1,黄春松2,叶蕴锋1

(1.闽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漳州 363000;2.厦门城市职业学院)

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及城市化对城乡间不平衡收入的影响是近年来经济学研究的焦点问题,基于我国东部地区统计数据,建立计量模型,考察产业结构调整及城市化对城乡居民间收入差距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占GDP的比重增大,会相应地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目前我国现有的土地及户籍政策等因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因城市化影响而缩小。

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水平;城乡收入差距;面板数据

近年来,中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人民生活由温饱向小康转变,然而,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也一直伴随着这一进程,差距仍在不断扩大,成为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进程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据其他学者的研究可知,城乡收入差距约占我国居民总收入差距70%,成为我国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调整结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是面对国内外环境变化的新形势的重点。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解决城乡收入分配不平衡等问题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首要任务。城市化是人类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衡量着一个国家和地区在各方面的水平。基于产业升级转型及城镇化水平的视觉下探析我国东部地区收入分配问题及其规律,具有现实意义。

1 文献综述

研究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分配不平衡的影响成为近年来经济学研究中一大重要课题。自库兹涅茨[1]提出了著名的“倒U型”假说,得出以下结论:随着经济从初期到成熟期的发展,城乡收入差异一直沿着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演变。经济发展最初,收入分配不平等主要是经济发展缓慢,实力水平低下、大量的储蓄都控制小部分的高收入人群中、产业结构频繁变动等。近年来,我国众多经济学者也就地区产业机构升级转型及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关系进行研究。蒋满元[2]实证分析了三大产业各自的就业结构以及产值结构,得出产业间的就业结构

的不平衡是城乡收入不平衡的最根本原因;在探究产业结构调整与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关系时,马正兵[3]得出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产业经过转型升级调整后能够抑制城乡居民间收入的不平衡;林毅夫等[4]探讨我国的经济增长收敛与收入分配时发现,重工业的优先发展策略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城镇化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剧城乡工资的不平衡性;刘叔申等[5]则从产业分布地理位置的差异进行分析,发现处于农村或城市郊区的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比重越高,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劳动力供给量明显小于需求量,劳动报酬就会增加,能够缩小同城市居民间的收入差距;但是若在城市发达的市区分布比重较高的第三产业,更多的工作机会提供给城市居民,继而增加城市居民间的收入,因此会相对加剧城乡收入差距;史云鹏等[6]在研究东北三省产业结构和城乡收入分配关系时,库兹涅茨假说适用该研究中,并得出第二产业发展阶段初期,所占比重较小,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所占比例较大时,则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缩小;产业转型升级后,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

早期刘易斯[7]提出二元经济结构的概念,认为在经济发展初期,由于二元经济的结构的缘故,使得发展中国家存在明显的城乡居民之间收入不平衡。随着近年来城镇化的大规模进行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后转移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与此同时农业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城乡收入差距会逐渐缩小。目前,许多学者从人力资源和二元经济结构等角度出发研究城市化水平对城乡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影响,却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其中一部分学者认为城镇化能够促进城镇与农村间的人际交流,使得农村大量富余的劳动力涌向城镇,为农村人口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并改善其收入,缩小同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例如,陆铭[8]研究发现,城镇化显著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城市化越是迅速发展,越可以有效地抑制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姚耀军[9]、曹裕等[10]同样得出无论是城市化短期还是长期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显著地影响。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影响城乡收入差别主要是来源于城乡二元结构,我国将城市与农村分割的体制会限制两个地区间人际交流,从而限制了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剧了城乡收入差。如,程开明等[11]的研究便支持了该观点;莫亚琳等[12]发现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出倒“U”关系,并且该关系走势是先急后缓;刘慧[13]则采用VAR研究发现扰动项引起城乡收入差距的方差,而VEC模型则城市化的贡献水平明显优于第二产业结构变化。

上述文献绝大部分是研究全国视觉下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与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关系,从中我们得到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方法及结论。但是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比较与进一步分析,发现国内学者们对产业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多采用线性回归分析为主,在理论上有着较多笔墨的分析,但对城市化与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关系的研究方法则较为多样化。在已有的研究上多基于全国的宏观视角,区域研究并不充分,尤其是对东部地区的具体情况研究甚少。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基于东部地区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模型,以此来详细研究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对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三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分配的作用机理

2.1 产业结构调整对城乡收入分配的作用机理

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及城市化对城乡间收入分配不平衡的影响是近年来经济学研究的焦点问题。产业结构升级转型调整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快产业升级转型、优化产业结构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继而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在经济发展演变过程中,产业机构也在不断升级,其演变方式一般沿着一定的规律前进:产业结构由各产业产值所占的比重从一、二、三的格局转变成二、一、三,最终成为三、二、一的格局。产业结构的调整受到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上的各因素影响,速度不同,有时可能在某些时间上停滞不前。

产业结构在调整升级转型过程中,因受生产制造过程中各种因素影响,重新调整不同生产要素间的需求量,不同群体因为拥有不同的生产要素其收入必然也会因此有所区别。另外,产业升级转型后,结构发生变化,第二、三产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增加了城镇的就业岗位,提高城镇就业率,同时也增加了农村人口就业,农村大量富余的劳动力进入城镇。因此,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必然带动了城乡居民的收入。但是,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不同,不同行业之间的升级速度不同,导致产业结构调整并不平衡,故而产生整个产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产业发展的差异其结果是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劳动结构存在差异,从而导致不同地区从事不同行业的人群其收入各不相同。

2.2 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分配的作用机理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结构呈现出典型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发展特征。在国内一些相对比较发达的城市,一般聚集着较多比较发达的现代经济部门,具有较为现代化的先进技术,劳动效率也相对较高,但是这些城市的人口相对较少;在广大农村地区,人口众多,存在许多富余劳动力,并且传统的劳动部门其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这样,在劳动生产率上存在差异,这必然会导致劳动报酬上存在差异,最终结果是导致城乡居民之间收入上存在差异。一个地区或是城镇的高劳动报酬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移向该地区一个重要的原因,使得农村地区那些涌向城市的劳动力在这些地区取得较高收入,这样也能够缩小城乡居民间的收入差距。在一般情况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规模会越来越大,所以在该地区的就业机会也会越来越多,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涌向该城市,该地区劳动力供给量增大,相应的竞争效应也逐渐加剧,继而降低了城镇劳动者的收入;由于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使得农业产业化经营成为可能,也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此时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数量和规模也渐渐变大,聚集城市的人口集聚增加,对于生活必需品如农产品也将必将增大,最终的结果会导致需求大于供给,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收入因此增加。

此外,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水平之间的交互作用也将导致城乡收入不平衡。产业结构调整必然伴随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伴随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增加了农民劳动报酬;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因城市建设以及规模扩大后新部门的加入会增加劳动力需求的数量,这会吸引许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城镇谋求工作,成为廉价的劳动力,这为工业部门规模生产劳动密集产品提供人力支持,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导致收入不平衡。

3 回归方程、变量选择及数据说明

简单总结了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影响的一些传导机制,下文则试图在中国东部地区省际面板数据的基础上对此进行检验。故在此提出三条假说以便下文进行检验:

第一,在其他条件不变假设下,产业结构调整,第二产业转型升级并得到快速的发展,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着明显的作用;

第二,在其他条件不变假设下,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转型升级并得到快速的发展,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着明显的作用;

第三,在其他条件不变假设下,城市化水平越高,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着明显的作用。

3.1 模型构建

为了检验以上三个假说,笔者构建以下回归方程:面板数据模型一般形式为:

其中,xit=(EIit,GIit,AIit,FDIit),误差项可以分解成为:

μi用于描述固定效应,其他各变量的说明详见3.2.

3.2 变量说明

3.2.1 城乡收入差距

目前,许多学者使用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纯收入或者基尼系数来表示城乡收入差距。由于这两种方法,并没有考虑到城乡人口的比重,对于城市化过程急速前进的中国,非农业人口所占比重逐年增加,农业人口所占比重逐年递减,故而忽略了人口比重得到的城乡收入差距显然是不能合理的。因此,选择泰尔系数来度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记为GAP,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GAPit:第i地区的泰尔指数;j=1:城镇;j= 2:农村;popij,t:地区城乡的人口数;popit:地区总人口数;incomij,t:地区城镇或农村总收入;incomit:第i地区的总收入。

3.2.2 产业结构

记SI=第二产业/GDP;TI=第三产业/GDP,且不选用第一产业/GDP作为变量的原因有两点:首先,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占GDP的比重存在多重共线性,为避免多重共线性的出现;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越来越小,故而也可以忽略。因此,产业机构的指标只选取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SI和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TI。

3.2.3 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别称城镇化,城市化水平通常也称作城市化率,一般应用中用某个地域上(城镇人口/总人口)来表示。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则采用以籍统计的各地区非农业人口来表示城镇人口,用(非农业人口/总人口)来衡量城市化水平,记为UL。

3.2.4若干控制变量

(1)地区教育发展投入。教育发展投入是为了人力资源积累,是一个地区教育投入力度的重要标志,加大力度的投入,推动更多的人力资源积累,从根源上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该地区劳动者收入。记教育投入为EI,其中,

(2)政府财政支出力度。地区政府的投入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财政支出具有偏向城市的倾向,流向城镇地区的投入远大于流向农村的投入,因此,地方政府支出越多,城镇地区从政府支出中受益更多,进一步加大城乡收入差距。记地方政府经济行为GI,其中:

(3)地区农业投入。政府农业支出是农业投入的一项重要来源。农业支出比重越大,使发展具有高生产效率的现代化农业成为可能,重新优化原有的城乡收入分配格局。一般地,记农业投入为AI,其中:

(4)经济对外开放度。外资的引入能够使得城镇地区受益,为城镇地区的居民增加许多就业机会及收入,这种效应也相应地受益于农村地区的居民。中国东部地区地处沿海,覆盖了中国经济开放最早且发展最快的诸多城市,因此,选择经济对外开放度作为控制变量是必要的。记对外经济开放度为FDI,其中:

3.3 数据说明

选取的是中国东部11个省份(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浙江、河北、福建、海南、江苏、辽宁、山东)的数据。样本期间选择1987~2012年。其中,1987~2004年原始数据来自《中国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2005~2012年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由于2005年之前的统计年鉴中并没有区分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因此选用非农业人口数和农业人口数来分别代替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为了避免“伪回归”问题出现,同时也让系数含义更加突出,笔者对数据进行取自然对数的处理。变量的定义及其描述性统计详见表1。

表1 变量的定义及其描述性统计Table 1Definition of variables an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4 实证分析

4.1 单位根检验及协整检验

面板数据(平行数据)的单位根检验方法同普通的单序列的单位根检验相类似,但又有所不同。其中,常用的面板单位根检验方法有:Breitung检验,LLC检验,Im-Pesaran-Skin检验,Hadri检验,Fisher-ADF检验及Fisher-PP检验等[14,15]。

实际研究过程中,我们所得到的数据一般都是一列非平稳的序列,部分可以通过差分方法等消除序列中含有的非平稳趋势,使得处理后的序列平稳,而后基于此建立模型,时间序列中最为典型的例子应该是ARIMA模型。但是,许多处理后序列却在经济范畴内得不到具体的解释,不具备直接的经济意义,这使得化为平稳序列后所建立的时间序列模型得不到实用的解释。对此,Engle和Granger提出了协整理论及其方法。协整关系所反映的是变量间的长期的一种均衡关系。

一般面板数据协整检验有两种,其一是建立在Engle和Granger的二步法检验基础上的面板协整检验,如Pedroni检验和Kao检验;另一种是建立在Johanson协整检验基础上的面板协整检验。采用的是第一种情形中的Kao检验。

由表2知,在5%的显著水平下,TL为平稳序列,而其他变量的一阶差分在1%的显著水平下为平稳序列。利用Kao检验对其进行协整检验,得到t统计量为-4.021,P值为0,在1%的显著水平下,可见该组变量是一阶协整的。故,可继续对数据进行面板回归估计。

表2 面板单位根检验结果Table 2Test results of panel unit root

4.2 模型建立及分析

研究的是中东部个省份的城乡收入存在着差异,故而对东部地区进行整体研究,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同样利用模型设定检验(Hausman检验),也得出相同的结果。模型的拟合结果如表3所示。以下具体分析各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表3 模型参数估计结果Table 3Results of model parameter estimates

4.2.1 产业结构

从模型拟合的结果知,分别在5%和1%的显著水平下,△SI与△TI的P值通过了检验,并且对GAP的回归系数均为负数,这表明东部地区的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例的增加会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该结果也同样出现在李小玉等[16]一文中。这说明了,产业结构的调增能够极大地促进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缩小,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经济发展进程中,随着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所占的份额逐渐增加,能促进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缩小。

东部地区除北京外地处沿海,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迅速转型升级。不同地区地理环境差异,人文差异,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产业调整速度与进程也不尽相同。虽然不同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格局存在差异,但是我国东部地区的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各省份第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越来越大的趋势却是相同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调整打破了城乡居民间收入分配的现有格局,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许多学者认为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不平衡绝大程度上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能够促进就业,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17,18]。祝殿凯[19]等研究指出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第二、三产业贡献最大,基于此,东部地区更应该大力促进第二产业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走新兴工业化道路,为东部地区充分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减少地区失业率,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鼓励和支持第三产业中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则成为产业结构调整中,另一个发展的重点。

4.2.2 城市化

从模型拟合的结果可以看出,其系数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城市化显著地加剧了城乡收入的不平衡。这与陈迅[20]所研究的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中的结果相一致。然而这样的结果使我们困惑,因为这与我们所预期的城市化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明显是相反的。纵观东部地区自改革开放来,尤其是大力提倡加快城市化进程后,对于农村军民转为城镇居民,实际上是在农村中比较富裕的那部分人,因为他们有足够的能力购买城镇户口,这样导致农村中较富裕的人群转向城镇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另一个原因是,城市化进程中伴随着城市的扩大,大量的土地被开发,被占用了土地的农民通过一定的补贴成为城镇居民,但是剩余农民的土地量并没有增加,反而有递减的趋势,使得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依然存在,还是无法改善农民的收入。

但是不能因此否认加快城镇化这一政策。东部地区是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其城市化水平与规模相对中西部来说比较大。城市化带来大量工作岗位,增加了城镇地区的就业机会,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涌向城镇,增加也增加了农村地区的就业率和收入;但是农村大量劳动力涌向城镇必将导致城镇地区的劳动力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相应的竞争效应加剧,降低城镇劳动者的收入。同时,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城市数量和规模也渐渐变大,聚集城市的人口集聚增加,对于生活必需品如农产品也将必将增大,最终的结果会导致需求大于供给,农产品价格越高,越能提高农产品生产者的劳动收入。总的来说,城市化是每个地区最终的发展方向,推进城镇化快速前进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一大有力措施。之所以会出现模型拟合结果,可能是由于东部地区目前的一些土地以及户籍政策等方面的原因引起的。这些原因可能在我国其他省份同样出现,但不管如何,城镇化这一政策仍需大力推进。

4.2.3 相关控制变量

教育投入增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这可能是因为

东部地区多年来对于教育的投入存在城镇偏向政策引起的。教育投入的城镇偏向政策使得经济发展较快的城镇地区人力资源不断积累,进一步促进城镇快速发展,最终提高了居民的收入;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具有越高学历及学识的人涌向城市,农村的人力资本得不到积累,其发展必然受限,导致该地区总体收入得不到提高。因此,要加大对教育投入中,特别是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的力度。

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力度越大,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随之变大。陆铭等[8]实证研究中得出地方政府支出都存在着明显的城镇倾向。

从模型拟合结果上看,农业支出投入显著增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个结果是令人吃惊的。在我们的理解范围内,在财政支出上增加对农业的支出显然是有益于农民的,支出投入增加能够大力促进农业发展,尤其是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最终使农民收入增加。但是,所得的结果与此却是相反的。这恰恰表明,在东部地区,对于虽然对于农业的支出逐年增加,但结果显示其力度稍显不足。东部地区需要重新计划农业支出所占的比重,优化政府财政投入结构,发展具有高效生产率的现代化农业,进而调整城乡居民收入分配。

张广胜等[21]实证分析表明FDI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不平等,这同所得到结果相同,在分析上也较容易理解。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国内增加许多部门,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城乡两地居民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提高两地就业率,增进其居民收入。另外,外资的大量引进有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调整,城乡居民差距也因此得以缩小。东部地区有10个省份处于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后,在地势上占据着明显的优势,积极引进外商投资,大力建设带有现代高新技术的部门领域,带动本土经济发展,协助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并促进城市化进程加速,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5 结论与政策性建议

5.1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

经实证探究知,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调整与城乡居民间的收入差距变动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能够随着第二、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进程中所占GDP的比重增大所有缓解。东部各省应加快各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第一,促进第二产业的迅速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二,全面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鼓励发展新兴部门;第三,加速发展现代化农业,尤其是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第四,积极促进三大产业升级转型,协调发展三大产业。

5.2 加快城市化进程

模型拟合结果可见,城市化显著地加剧了城乡收入的不平衡,究其原因为我国一些土地以及户籍政策等各方面引起的。快速城市化短期内虽然能挖掘经济增长的潜能,但是也会出现资源配置的不平衡以及分配的不公平等现象,继而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在加速城市化进程中,以稳定为保障,协调各种矛盾,树立全新的城市发展观、城市经济观、城市文明观,和谐发展中小城市。优先发展大城镇,由大城镇带动发展小城镇。

5.3 积极吸收外国直接投资

从模型拟合结果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积极引进外资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使国内增加许多部门,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城乡两地居民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增进其收入。同时,外资的引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进而缩小城乡居民差距。因此,积极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东部地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主要措施有:东部地区在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中应积极引进外资投向第三产业,吸收更多的劳动力;引进与国内产业结构互补及关系密切的外商投资,使外商投资资金得以合理利用。

[1]Simom K.Ecomomic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5,45:1-28.

[2]蒋满元.经济结构变动对收入分配格局形成的影响分析[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7(3):68-73.

[3]马正兵.产业结构调整与增进城乡收入实证研究[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08(31):25-30.

[4]林毅夫,刘明兴.中国的经济增长收敛与收入分配[J].世界经济,2003(8):19-25.

[5]刘叔申,吕凯波.财政支出结构、产业结构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1978-2006年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J].经济问题,2011(11):42-45.

[6]史云鹏,赵黎明,贺颖.产业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研究—基于东北三省的面板数据[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2,12(6):118-123.

[7]Lewis W A.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r[J].Manchester School,1954,22:139-191.

[8]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4(6):50-58.

[9]姚耀军.金融发展、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协整分析及其Granger因果检验[J].中国农村观察,2005(2):2-8.

[10]曹裕,陈晓红,马跃如.城市化、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10(3):29-36.

[11]程开明,李金昌.城市偏向、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及动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研究院,2007(7):116-125.

[12]莫亚琳,张志超.城市化进程、公共财政支出与社会收入分配[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3):79-89.

[13]刘慧.产业结构、城市化对江苏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影响分析[J].区域经济,2013(28):124-126.

[14]白仲林,张晓峒.面板数据的计量经济分析[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15]高铁梅.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和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16]李小玉,郭文.基于面板数据的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研究[J].企业经济,2011(2):136-141.

[17]苏雪串.产业结构升级与居民收入分配[J].商业研究,2002(258):78-80.

[18]蒋智华.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东西部农民收入分配差距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1(1):73-74.

[19]祝殿凯,金光春,刘培.黑龙江省农垦北安管理局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分析[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4,26(3):97-100

[20]陈讯,童华建.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实证研究—基于1985-2003年中国数据[J].生产力研究,2007(10):64-65.

[21]张广胜,周娟.FDI对城乡收入不均等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经经济,2009(2):88-95.

Industrial Structure,Urbanization and Urban-rural Income Gap in Eastern Region

Chen Ying1,Huang Chunsong2,Ye Yunfeng1
(1.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Minnan Normal University,Zhangzhou 363000;2.Xiamen City Professional College)

In recent years,the substantial research interest has focused on the effect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urbanization change on unbalanced urban-rural income.Based on statistical data in eastern of country to establish econometric model,the chang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urbanization on the income gap was studied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the secondary industry and the tertiary industry increased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the income gap narrowed correspondingly.Based on the factors of land and household registration policy,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narrowed due to urbanization effects.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urbanization level;urban-rural inequelity;panel data

F127

A

1002-2090(2015)02-0128-08

10.3969/j.issn.1002-2090.2015.02.029

2014-09-15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4B038);闽南师范大学杰出青年项目(SJ1110)。

陈颖(1989-),女,闽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2012级在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城乡居民城市化差距
提高就业质量助推城乡居民增收的分析和思考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主要成效与思考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人力资本、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一番”怎么算?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