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壳苏芡新品种姑苏芡1号的选育
2015-12-08尹渝来孙芳芳孙惠玉陈虎根
尹渝来,孙芳芳,孙惠玉,陈虎根
(江苏苏州市蔬菜研究所,215008)
芡实,又名鸡头,是睡莲科芡属一年生大型草本水生蔬菜[1,2],主要以种仁(芡米)为食,有养血安神、益肾固精、去湿健脾、止泻止带等食疗功效[3],是卫生部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保健型蔬菜种类。近年来,国内市场迅速扩大,日本、韩国等市场也显著增长。
芡实有两种类型[4],一种为光芡,又名苏芡、南芡,原产苏州,是国内外唯一植株无刺、人工培育而成的栽培种;另一类为刺芡,又名北芡,属野生、半野生种,多产于洪泽湖地区,因植株密生刺,芡农待果实全部成熟后都为一次性采收,其籽粒小,色绿,壳薄,性粳,产量低,品质差,但目前的种植面积仍占芡实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苏州市蔬菜研究所通过杂交选育出姑苏芡1号以替代北芡,可在不改变原有栽培模式条件下,通过人工栽培,提高产品品质、增加采收次数、提高产量,从而增加芡农收益。
1 选育过程
2003年8月苏州市蔬菜研究所利用优选紫花苏芡为母本、本地紫花刺芡为父本进行杂交。2004年根据选育目标连续对杂交后代进行自交选育,2007年选出2个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单株,2008年将选出的2个优良单株种于本所水生蔬菜试验基地,并与亲本对照紫花刺芡(CK)比较,筛选出1个最优株系,暂命名苏芡-14。苏芡-14植株基本无刺,果实中等,籽粒与刺芡相仿,种壳较薄,厚0.15~0.2 cm。该品系2009-2010年在吴江市同里镇三江春水生蔬菜园艺场参加品比试验,2009年平均667 m2产鲜米80.4 kg,比对照增产34.0%;2010年平均每667 m2产鲜米78.4 kg,比对照增产25.2%。2011年申请参加省品种试验,布点苏北洪泽、苏中宝应和苏南吴江同里,其中洪泽试点姑苏芡1号小区平均产量14.56 kg,折合667 m2产量80.8 kg;宝应试点小区平均产量17.91 kg,折合667 m2产量99.39 kg;吴江同里试点小区平均产量17.56 kg,折合667 m2产量97.44 kg,3个试点平均667 m2产鲜米92.54 kg,比对照增产68.3%。2012年经专家现场考察、会议评审,通过江苏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命名为姑苏芡1号,鉴定编号为苏鉴芡实201201。
2 选育结果
2.1 植物学性状比较
由表1可知,姑苏芡1号仅单株采果数低于对照刺芡;其他性状,如果实直径,姑苏芡1号为9.2 cm,高于对照刺芡的7.4 cm,增幅为24.3%;单果籽粒数,姑苏芡1号为193.0粒,远高于对照刺芡的102.3粒,增幅为88.7%;籽粒直径,姑苏芡1号为1.26 m,高于对照刺芡的0.90 cm;米仁直径,姑苏芡1号为0.80 cm,较对照刺芡高17.6%;单果质量,姑苏芡1号为0.18 kg,对照刺芡为0.17 kg,增幅5.9%;单果籽粒质量姑苏芡1号为0.136 kg,对照刺芡为0.045 kg,较对照提高202.2%。
2.2 产量比较
由表2可知,姑苏芡1号结果数少于对照刺芡,但果实大小、籽粒大小、单果籽粒数、籽粒米仁大小、出米率等均远高于对照刺芡,667 m2鲜米产量达92.54 kg,比对照刺芡的54.98 kg高68.3%。
表1 芡实新品种姑苏芡1号果实情况比较
2.3 抗病性
在江苏地区,芡实6月下旬定植大田,大部分营养期、结果期都处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病害尤其是叶瘤病发生严重。通过3次田间小区试验观察、数据统计(每年8月15日至9月25日),姑苏芡1号发病相对较轻、较晚。在小区总株数120株中,姑苏芡1号发病率2.5%,对照紫花刺芡发病率4.2%,且姑苏芡1号发病时间较对照晚7 d左右。
3 品种特征特性
花淡紫,成株叶片绿色,最大叶直径1.8 m;花萼片呈短三角形,果实圆球形、褐色,直径8~9 cm;老熟籽粒呈红褐色,直径1.1 cm;米仁直径0.8 cm,种壳厚度0.15 cm左右;植株抗叶瘤病能力较强,较耐寒,早熟,可分批采收;平均每667 m2鲜米产量90 kg左右,适合春季露地栽培。
4 栽培要点
姑苏芡1号栽培管理技术类似于刺芡,亦可作为栽培种进行种植。
4.1 田块选择
适宜于壤土、黏壤土种植,土层深约25 cm,不宜在污泥深及腐殖质含量过高的池塘、藕田种植。
4.2 适时播种
苗床水要澄清,每1 m2播种约1.5 kg。清明(4月5日左右)播种后经30~40 d,即5月中旬,当幼苗有1~2片小圆形叶时移栽[5]。6月上中旬,苗龄3~4 片圆叶,大叶直径 20~25 cm、叶柄长 40~50 cm、粗1~1.5 cm时定植露地。定植株行距可较常规苏芡小些,为2.0 m×2.0 m。芡实的叶片和花果环绕其短缩茎呈螺旋状向上生长,因此,定植前应按株行距挖深15 cm、上口直径50 cm以上的锅形穴,定植时浅埋根系,随植株叶片增加再分2次培土,将穴培平。
4.3 施肥
芡实为浮叶植物,宜保持田水清洁,不宜过多施用有机肥,土壤肥力较差的田块,每667 m2可施用腐熟有机肥500 kg,施肥后深翻,提倡穴施基肥,如每穴施腐熟鸡粪0.25~0.5 kg或三元复合肥0.1~0.2 kg,施后与土拌匀。植株定植后,一般分3次追施三元复合肥,第1次于缓苗后667 m2追施15 kg左右;15~20 d 后第 2 次追肥,667 m2施 20 kg左右;第3次于植株封垄前667 m2施30 kg左右;采收后期视植株生长可再适当追肥。复合肥中磷的比例适当减少,而钾的比例适当增加。
表2 芡实新品种姑苏芡1号产量比较
4.4 田间管理
①补苗 芡苗移栽后要检查苗心是否被淤泥埋没,若有缺株,应立即补栽,确保全苗。
②灌水 芡实是大型水生植物,需水量很大,因此生长期绝对不能断水。一般定植后应保持浅水15~25 cm(穴内水深 30~40 cm)。
③除草 栽后7~10 d,开始用网兜捞去浮萍和拔除杂草,并将杂草揉成团埋入泥中作肥料。
④病虫防治 植株生长盛期易发叶瘤病和叶斑病,应及早预防,定植后15~20 d开始打药,一般封行后停用,共防治2~3次,每次每1桶水(15 kg)加科博(48%波尔多液+30%代森锰锌)50 g、10% 腈菌唑乳油40 g和爱苗(15%苯醚甲环唑+15%丙环唑)一瓶盖,混合喷雾。
5 适时采收
该品种基本无刺,应分期分批采收。始收期,叶片直径明显缩小,不足1 m,叶表面平滑,水面出现双花,果柄变软,果皮由毛糙变光滑,加工“鲜米”的种子较嫩,能用指甲剥开,从开花至采收约20 d。
[1]鲍忠洲.苏州水生蔬菜实用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14.
[2]尹渝来,鲍忠洲,孙芳芳.芡实新品系苏芡杂2号品种特性比较试验[J].长江蔬菜,2011(16):103-106.
[3]谭胜兵,金婷.芡实的营养保健功能及其开发利用[J].食品工程,2008(3):8-10.
[4]鲍忠洲.优质芡实——苏芡[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5]鲍忠洲,尹渝来,陈虎根,等.浅水苏芡露地高产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1(16):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