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风险如何不再蔓延

2015-12-08

中华环境 2015年1期
关键词:环保部门责任意识权益

环境风险如何不再蔓延

2014年一开年就延续了此前严重的雾霾天。其实雾霾早在1998年就出现,那时只是找找原因,然后放任自流。因为人们追求有车有房的梦想难以抵挡;因为地方政府冲破了计划经济时期中央政府统筹管理的束缚,在GDP政绩评价下,任意降低环境门槛,在环境管理中不自觉地为污染大户撑起保护伞;因为我们的社会如同正处于十七八岁的少年阶段,身体里充满了对物质的旺盛渴望,却没有能力去承担宣泄后的责任。

2014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里发誓“向污染宣战”,但目前环保部门的权限、政策和能力抑制得住人们对汽车的追求吗?控制得了GDP增长的速度吗?挡得住地方财政的迫切需求吗?多年来,环保部门既没有对违法企业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约束权,也无环境行政强制执行权,更无对违法责任人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权。这使得环境监管的威慑性和权威性大大降低,根本无法打击和制止企业的违法行为。环保部门权力处处受限,就连行政处罚力度也饱受低额“上限”的封顶之苦,污染企业“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同时,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公众参与也很有限,致使地方官员们毫无阻拦地按既定方针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在规划管理中手握极大的自由裁定权力,在GDP的裹挟下,干扰当地环保部门的环境执法;环境污染了,而当地官员却因GDP发展数字而纷纷升迁,盲目追求GDP增长的政绩观得到强化。因此我国目前环保危机见证的不单是市场经济逐利对环保的破坏,也是政府权力的扭曲和失灵,甚至在权力寻租或者追求GDP政绩的情况下,有意无意地走向合流,形成了巨大的反环保力量。

说到底还是利益问题。利益是动态的,是所属的,是有限的,那么环境利益就是永远的、无限的、公共的。有所属的利益自然是有人维护的,遭遇利益冲突时,公共利益就成为牺牲品,环境就是在这一次次牺牲中被蚕食、被侵害、被污染。一些部门决策者,将环境保护利益挂在嘴上,光说不练,惯性地走着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之路,说做两张皮。如何发挥角色的公共责任?当责任意识没有成为社会的自觉时,要以制度为本,确立一种良性的责任导向;同时需要增强责任心、培育责任感、提高责任意识;需要共同价值观的塑造,需要制度设计的引导,需要文化建设的熏陶,需要善良的集体无意识的养成,需要长期一贯的努力……

应该说2014年是真正不平凡的一年,不平凡之处是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启了法治社会建设之门,彻底与诟病多年的人治、官本位、权贵告别。同时中央政府提出“新常态”,强调经济保持中低速发展,用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调整结构、升级换代,以减轻经济快速增长给环境和资源带来的严重损耗,并因此逐步引导地方官员提升发展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发展思路,利用科学发展观,实现实实在在的优良制度建设,构建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

环境具有满足人类生存需要和承载人类经济活动的双重功能,分别给人类带来‘生存性环境权益’和‘生产性环境权益’。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这两种功能发生了冲突,生产性环境权益侵蚀了生存性环境权益,即污染侵蚀了健康。(2014年3月16日)

当责任意识没有成为社会的自觉时,要以制度为本,确立一种良性的责任导向;同时需要增强责任心、培育责任感、提高责任意识;需要共同价值观的塑造,需要制度设计的引导,需要文化建设的熏陶,需要善良的集体无意识的养成,需要长期一贯的努力……(2014年6月16日)

环保法律有30余部,行政法规90多部,足以织成一张大网,然而这张大网不牢固已成不争的事实。据统计,70%的法律法规没有得到真正执行,致使漏网之鱼常常轻易逃脱处罚,最为触目的是,连央企、国企也学着缺乏素养的小鱼小虾米的样,以身试法,追求利润,而不管利润是不是‘带污染’的。(2014年7月16日)

猜你喜欢

环保部门责任意识权益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通报: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84款App
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漫话权益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环保部门没收非法财物是否需要听证?
环保部门档案的管理与利用研究
广场舞“健身权益”与“休息权益”保障研究
你的权益被什么保证?
制度建设:培养媒体责任意识的重要基石——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