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打细算扔垃圾

2015-12-08冯应馨整理

中华环境 2015年5期
关键词:垃圾站瑞典人厨余

冯应馨整理

精打细算扔垃圾

冯应馨整理

到过瑞典的国人都有一个普遍的烦恼——不会丢垃圾。住宅小区里的垃圾桶可谓琳琅满目,如果你乱分类,不仅会遭到投诉,还要被罚款。不过,用不了多久,你便会对这里精打细算的垃圾回收计划,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瑞典,专程开车去扔垃圾的人不在少数。由于几个街区才会设立一个垃圾站,人们往往会将事先分好类的垃圾袋装进汽车后备箱,下班回家时再特意拿去丢掉。因为分类细致,扔一次垃圾要五到十分钟的时间,如果量多,还需多次返回车中拿取,所以“堵”在垃圾站也是常有的事儿。

一般来说,垃圾站设有8个大垃圾箱,分别用来投放产品包装、药品、危险品、电子垃圾、厨余垃圾、粗垃圾和植物。其中,产品包装被分成了三类,纸的、塑料的和玻璃的都有特定去处。此外,还有1个迷你垃圾箱,专门用来回收旧电池。

在每一大类下,都有更详细的规定:杀虫剂、含汞的温度计、日光灯属于危险品和污染环境的物品;旧家具、玩具、家居饰品属于粗垃圾;厨余垃圾因为会有异味,箱子上还注明了要扎紧袋子;而回收的药品都会被送回到药局统一处理。

事实上,瑞典用了“一代人的时间”来培养国民垃圾分类的习惯。政府首先将分类的理念引入学校,让孩子转而去教育家长。为防止一些爱偷懒的人不细分垃圾,环保部门还重新设计了垃圾容器,以提高扔垃圾的难度:如,把回收瓶罐的容器口设计成圆孔状;把回收纸盒、纸板、报纸等容器口设计成跟邮箱寄信口一样的扁长状。如今的瑞典,几乎人人都会认为随便倾倒垃圾是丢脸的。每一天不厌其烦地对垃圾进行分类,已经成为必做的家务。

垃圾站排列有序的巨大垃圾桶,因为分类细致,所以不会有任何不雅的味道。

对于垃圾,瑞典人有独特的定义。被丢弃的,并不是没有用的东西,而是没有用够的宝贝。几乎在每个住宅区,你都可以看到一个

“交流废物间”,人们将自己不想用但别人可能会到用的物品,放进这个公用的小屋子,需要的人就可以自行取用。而在集中处理这些废弃物时,瑞典也严格遵循4个层次:首先考虑回收再利用;回收有困难的,尝试生物技术处理;生物技术处理不了的,焚烧处理;确实不能焚烧的再掩埋。

自动化示意图。

“4吨垃圾等于1吨石油”,瑞典人人都会告诉你,“垃圾就是能源”。

这一切都得益于其先进的垃圾处理循环系统。瑞典工程师发明的真空自动垃圾收集系统,如今已被许多地方采用。在路面上,你永远看不到溢满的垃圾桶,也看不到收垃圾的工人,因为高大上的“地下垃圾自动收集系统”会悄悄将其清理干净。

在这套密闭系统中,地面垃圾箱与隐蔽在地下的竖井(管道)相连,由中央收集站统一指挥,定时让垃圾到指定地点集合。系统会根据需要的频度做出预设,时间一到,管道内就会刮起大风,中央收集站成了巨大的吸尘器,以每小时70公里的速度将垃圾吸至远郊。常规的分类处理之后,很大一部分垃圾会被送至附近的热电厂。焚烧垃圾产生的电能又将被送回居民区,其费用仅相当于其他能源的一半;其余的热能则被水流吸收,并跟随“暖气管”进入小区居民的家中。

为了应付厨余垃圾熏天的臭气和横流的污水,瑞典政府也想出了绝招。在新建的住宅中,厨房水槽下面均安装粉碎机。粉碎后的厨余垃圾通过专用管道输送至地下收集箱,堆积成量后,运输车将其送至沼气厂。在那里,每10公斤厨余垃圾将转化为相当于1升汽油的沼气。带有“沼气使用”标志的公共汽车在瑞典随处可见,它们可以在高速公路免费行驶。至于另外一部分保留下来的食物渣滓,会被制成液态生物肥料,出售给农民。

每一年,在瑞典人制造的生活垃圾中,会有49%用来焚烧发电,36%得到循环利用,14%再生成化肥,仅有1%被填埋处理。

更为不可思议的是,瑞典商人居然还跑到欧洲邻国乃至美洲大陆去进口垃圾。由于发达的再利用技术,本国垃圾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所需。瑞典政府已于2012年宣布,将每年从国外进口80万吨垃圾,用于冬季供暖。相较于这种清洁能源所节省的费用,长途运输的成本只占很小的比重。

据统计,北欧供暖、供电公司对垃圾的需求量为每年7亿吨,而北欧人一年生产的垃圾总量却仅为1.5亿吨,缺口达5.5亿吨。显然,垃圾市场的火热已远不限于瑞典一地。

可见,当垃圾也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时,哪怕是“锱铢必较”的分类方案,人们也将趋之若鹜。

(瑞典环境科学院/供图)

猜你喜欢

垃圾站瑞典人厨余
厨余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系统关键问题探讨
厨余垃圾干式厌氧工程接种过程研究
厨余垃圾水热炭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厨余垃圾变废为宝 有机肥市场方兴未艾
智能垃圾分类系统的研究设计
趣识“垃圾”
独处魅力
呼叫瑞典
拿破仑三问
拿破仑的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