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国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的启示
2015-12-08肖翠平
肖翠平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100081)
浅谈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国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的启示
肖翠平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100081)
摘要: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世界职业教育的典范,通过介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给我国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以启示。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较长的历史,是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代表,尤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双元制”这一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体制的实施使得德国职业教育飞速发展,闻名于世。世界各国开始纷纷效仿和借鉴。1992年劳动部下发《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的通知》,提出要学习德国的“双元制”的经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学徒培训模式。2013年我国开始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多所高职院校开始了试点工作,但是在试行过程存在许多的问题。
一、 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关于现代学徒制的定义目前还没有统一定论。但总体来说,可以用四个词语表达,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知行合一。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工作与学习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1]目前有约520所高职院校参与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企业参与度不高、师资力量不足。为适应我国经济新常态,培养更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现代学徒制发展模式成为高职教育的必然选择。
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
德国职业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为二战后德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尤其是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为世界其他各国所借鉴,为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是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典范。
“双元制”又称“双重职业训练体系”,是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形式。“德国现代职业教育双元制结构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够及时运用于工作实践并转化为专业技能,形成创造生产价值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了现代企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的数量和质量。”[2]德国“双元制”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承担培养人才的任务。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在发展中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职业教育模式。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自我管理、重在成长”的教育理念。”[3]德国社会并不鄙夷职业教育,反而崇尚技艺。
(二)各相关主体定位明确,权责分明。企业在“双元制”体系中起主导作用。企业既是投资者和参与者,也是教育成果的受益者。企业同时还要为学生选定学校和专业,与学生签订合约。学校是教育教学的主要实施者,主要负责学生的理论和文化课的学习。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即学生和学徒。
(三)先企业后学校的招生录取过程。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招生录取过程是学生先与企业签订合同,然后根据学生特点选择职业,最后再选择学校进行学习。它避免了学生盲目选择专业和学校的情况,也考虑了企业人才需求。
(四)德国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招聘和培训制度,在教师的学历、资历、教师的培训等方面都作了严格的规定。“进门难、要求严、待遇高是他们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主要特点。他们的职业教师大都具有良好的品质、广博的知识、精湛的技能和快捷的效率。”[4]
(五)校企联合密切,企业积极参与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从招生到培养、就业的整个过程中学校都与企业保持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企业十分积极地参与职业教育。大企业基本都有自己的实践与培养基地,并且主动参与投资。
三、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国高职教育试行现代学徒制的启示
(一) 转变“重学历轻技术”的观念。在我国,社会普遍轻视职业教育,认为接受职业教育低人一等。这种观念严重妨碍了我国的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新形势下,要大力发展高职教育,首先就要打破传统观念,尊重职业教育。
(二) 明确各方职责、权利与义务。试行现代学徒制,其最直接的利益主体就是学生、学校和企业。在试行过程中要明确各方职责,可以签订协议作为保障。学生(或监护人)与学校、企业签订协议。学生在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培养后,要履行协议要求。
(三)提供专业选择指导,完善招生制度。我国的高职院校招生都是学生选择学校和专业,在确定专业后,再选择相应的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很多学生对于自己想学习哪些技能、擅长什么都不是很清楚,因而盲目选择专业,结果出现对专业不感兴趣等问题。学校在招生时可以先按招生计划招收学生,在学生进校后对学生选择专业进行指导,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优势,可适当进行专业调整。
(四)加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现代学徒制的试行要求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在教师招聘时严格考核,包括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行业经验。教师定期到企业学习,掌握行业的最新知识和技能, 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试行现代学徒制,企业是主要参与者之一,没有企业的参与,现代学徒制就不可能实施。在我国,许多企业顾虑自身利益,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中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关键,企业是实施实践学习的基地。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经过数年的发展已经成熟,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试行现代学徒制和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然而,我们不能照抄照搬德国的“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我们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依靠政府的力量,在政府、学校、学生、企业和行业的协同努力下,开展好高职院校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为探索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提供经验和指导。同时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为更好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发挥高职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进 主编.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14[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申文缙,周志刚.德国职业教育质量指标体系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5。
[3]徐颖.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特征及其对我国高职的启示[J],2014。
[4]李雨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特色及其启示[J].肇庆学院学报,2009。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17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