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视域中群众路线及践行路径探究

2015-12-08邢瑞煜

关键词:群众工作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194(2015)05-0026-08

[国际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OI]10.13951/j.cnki.issn1002-3194.2015.05.003

[收稿日期]2014-07-13

[作者简介]邢瑞煜(1958- ),女,山东文登人,烟台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践行路径研究”(13CQZJ07)

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独创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长盛不衰的重要“法宝”。在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如何全面认识、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创新群众路线的实践路径,这是我们党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一、群众路线的哲学蕴涵

(一)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看,党的群众路线基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根本观点。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绝大多数思想家都把活动在历史舞台前面的少数英雄人物的作用加以夸大并绝对化,而把默默无闻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活动置于视野之外,过分颂扬英雄人物在创造历史中的作用,抹煞人民群众的作用。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深刻揭示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的决定作用,确立了人民群众为主体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他们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首先,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财富。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的劳动群众,创造了人们生存、发展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和人们从事政治、科学、文化艺术等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前提。包括劳动知识分子在内的劳动群众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发明生产工具,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他们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实践,不仅是一切社会存在的基础,而且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其次,人民群众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精神财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精神产品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他们不仅创造了人类从事精神文化生活的物质前提,而且还直接创造了人类五彩缤纷的精神文化财富。最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作为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的主力军,他们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既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那么,无产阶级政党在自己的一切活动中就必须代表人民的利益,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倾听人民的意见。我们党正是根据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在长期的实践中对党和群众的关系、党领导群众的方法等作了一系列的概括,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

历史已经证明,是否能够始终坚持、贯彻群众路线,是判断党的一切工作正确与否的主要标准。历史也将不断证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我们党与时俱进、永葆生命力的力量源泉,是我们党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强大推动力。目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了关键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全面展开,我国阶层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阶层,利益群体的分化和组合也日益明显,各种利益矛盾突出、贫富悬殊扩大化、城乡二元矛盾明显化、党内腐败问题所导致的干群关系紧张以及群体性事件的不断增加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必须一方面坚持群众路线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完善、补充反映时代特征的新内容、新方法,完善和丰富党的群众路线。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地坚持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并用之指导我们的一切工作,牢牢把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唯有如此,我们党才能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先进性才能真正显现。

(二)群众路线的多重内涵

“群众”概念早已有之,“群众”一词在不同国家的政党文献被提到,但是真正做到“群众”与“路线”结合起来的,提出“群众路线”这一理论的只有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将这一理论运用到革命实践中,并作为中国革命的相关指导思想。群众路线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对中国近代革命的成功和马克思主义的贡献是巨大的。长期以来,我们所熟知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无疑是对“群众路线”最典型、最直白的表达。其实,深入探究一下,“群众路线”有着其本身巨大的理论意义和丰富的内涵:群众路线不仅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而且还涉及到哲学和政治的诸多基本问题,如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党和群众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党的组织原则、党的性质和宗旨等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剖析。

1.认识论层面的“群众路线”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群众路线强调党的正确认识不是人脑主观自生的,也不是来自于现成的教条和理论,而是源自于不断的实践。毛泽东同志认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基本的观点。” ①早在1937年,他就在《实践论》中指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环节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 ①在这里,他提出了实践观点的认识论方式:实践——认识——实践。1943年,他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指出:“在我们党的一切实践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②从这里可以看出,毛主席把群众路线与认识论相结合在一起,强调了群众路线的认识论方式:群众——领导——群众,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毛泽东同志在这两段话中都明确指出,这两个公式“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那么这两个公式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毛泽东同志在1958年写的《工作方法六十条》中论证了二者的内在联系:“概念、判断的形成过程,推理的过程,就是‘从群众中来’的过程;把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传达给别人的过程,就是‘到群众中去’的过程。”至此,毛泽东同志就把关于认识过程的两个基本观点(实践第一的观点和群众第一的观点)统一起来了;把关于认识过程的两个方式(“实践——认识——实践”和“群众——领导——群众”)之间的内在联系科学地揭示出来了。可以看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践行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党的工作中的创造性运用。

2.工作方法层面的“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如何组织、动员和领导群众是党各项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能否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心系群众就成了衡量党的相关工作的标准,只有走近群众才能深刻的贯彻群众路线。那么,具体又该怎样走近群众呢?就是今后党在工作中必须求真务实,摆脱空想、空谈,必须深入群众当中去,去考察群众生活的疾苦,了解群众的需求。另外党在工作中不能固步自封,坐井观天,忽视群众,而应时刻贴近群众,关注群众,联系群众。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群众观点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与归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问题从群众出发就好办。” ③“所谓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就是我党从来经常说的走群众路线的问题。共产党员要善于同群众商量办事,任何时候也不要离开群众。” ④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工作实践中处处以群众路线为指导,尊重群众,热爱人民,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总之,群众路线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也是一种领导艺术,党的任何工作都必须体现和坚持群众路线。

3.工作作风层面的“群众路线”

以人民群众为本,人民利益至上,这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干部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正因为如此,党在工作过程中要时刻注意的自己的工作方式,端正工作态度,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以群众的利益为工作标准。党作为群众的领导者,更加要注意自己的工作作风,不能把把权力凌驾于群众之上。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本身就要求党的领导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骄傲,专横,鲁莽,自作聪明,不同群众商量,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为了自己的威信而坚持错误,是同党的群众路线根本不相容的。” ①毛泽东同志也强调:“各级党委,不许不做调查研究工作。绝对禁止党委少数人不做调查,不同群众商量,关在房子里,作出害死人的主观主义的所谓政策。” ②总之,为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良好关系,领导者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党的群众路线,以民为本,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让群众路线成为检验工作态度的标杆。

4.组织原则层面的“群众路线”

民主集中制作为我们党最根本的组织原则,不仅要求集中,而且强调民主,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而讲求民主,就是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意愿,代表他们的利益,真正做到让群众当家做主。“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列宁主义的组织原则,是党的根本的组织原则,也是党的工作中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应用。” ③这也体现我们的领袖毛主席一直倡导的:“这是一个开会的方法问题。先把报告草稿发下去,请到会的人提意见,加以修改,然后再作报告……这样,就更能充分地发扬民主,集中各方面的智慧。……这个方法是一个什么方法呢?是一个民主集中制的方法,是一个群众路线的方法。” ④

综上所述,“群众路线”具有多重的内涵,它既是一种认识论,也是一种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组织原则,这些内涵本身是紧密相联、辩证统一于一体的。

二、群众路线的形成与发展

(一)萌芽阶段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坚持走群众路线,它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共产党人特色,这一特色的路线伴随着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中国共产党在1922年7月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通过的《组织章程决议案》议案明确指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群众的里面去。”在1925年10月中共召开扩大执委会形成的议案中指出:“中国革命运动的将来命运,全看中国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1928年6月召开的党的六大做出的重要论断是“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1929年6月中共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的《政治决议案》再次强调:我们党要完成领导革命的任务,不能离开策略,离开工作去高谈理论,应该密切联系群众。随后,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强调,无产阶级政党要保证斗争的策略始终是正确的,唯一的出路就是发动人民群众,在群众斗争中取得革命的胜利。1929年12月,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指出:“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路线去执行。”以上这些论述表明,从建党伊始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于群众路线理论不断完善,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感性到成熟的这么一个过程,而这些又为以后群众路线的丰富和完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成熟和完善阶段

经历了土地革命时期的雏形,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理论不断的走形完善和成熟。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由于敌我力量的悬殊,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意识到群众战争的伟大,为此中国共产党人积极的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武装群众,通过人民战争来与日本侵略者周旋。这一时期也正是群众路线理论日臻成熟的时期。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抗日战争之伟大,其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⑤在抗日战争中,毛主席在起草《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文章中,更是精辟概括了党的群众路线:“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①毛泽东同志也从我党的基本性质和宗旨出发,充分认识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并且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从此,我们党对群众路线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党的七大通过的新党章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规定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在这次大会上,突出阐述了群众路线的重要性,把群众路线提到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新高度,标志着党的群众路线的进一步成熟和完善。

(三)发展和深化阶段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党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挑战,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党面临着人民内部矛盾日趋增多、一些领导干部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矛盾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敏锐地认识到,严格区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实际上也就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如何继续贯彻群众路线的大问题。他强调:所谓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就是我党经常说的走群众路线的问题。任何时候,离开了群众,是注定要失败的。他还把我们党和群众的关系形象地比作鱼和水的关系。邓小平在中共八大上《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进一步系统地阐释了党的群众路线两个方面的意义,使党的群众路线的有了新的概括。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继往开来,总结和反思历史,以开创性的思维和方式,在短时期内拨乱反正,快速地恢复了党的群众路线。邓小平同志指出“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 ②他始终强调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任务就是全心全意的去为人民服务,诚心诚意的去为人民谋利益。他指出: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几十年的斗争历史形成的。历史已经告诉我们,党离不开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也离不开党,这是任何力量都改变不了的。改革开放后,邓小平还把“三个有利于”作为我们党指导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以群众拥不拥护、满不满意等作为衡量各方面工作成败的标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群众路线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三个代表”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无疑又是一次群众路线的升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提倡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论断成为保持我们党先进性的根本点,要求党在各项工作中,关注民生,改善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新的实际,又对群众路线提出了全新的认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把党的群众路线视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进一步强调要重视保持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坚持我们党一贯提倡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检验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始终如一的代表人民的利益,保持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在实践中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更好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习近平强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变。为此在全国上下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让党员贴近人民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构建和谐中国的基础,同时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有利条件。

总之,建党九十多年来,经过几代共产党人的革命和建设历程的探索,形成了现在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的历史发展以及它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表达、继承和创新,进一步体现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实践充分证明,群众路线是贯穿党的一切理论和实践的实质和核心内容。只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顺利实现。

三、群众路线的实践路径

纵观我们党的历史,群众路线的贯彻和执行经历了一个十分曲折的过程。在革命战争年代,群众路线能够得到很好的贯彻,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十分紧密。在建国之后,党的群众路线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但是在中共“八大”到“文革”这段时期,群众路线变味了,变成了少数人利用的工具。来到了新时期,改革开放,大地复苏,党进行了快速的拨乱反正,恢复了群众路线。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到,群众路线在贯彻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有些时候根本贯彻不下去。那么,为什么党在革命时期以及建国初期能够切实地实行群众路线,而在“八大”后的实际工作中却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为什么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从中央到地方一直下大力气倡导和推动群众路线的情况下,群众路线无法落实的现象仍然会存在呢?这些的确是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面对着如今的新形势,构建群众路线实践的新路径,需要从各个层面入手。

(一)创新执政观念

贯彻群众路线,观念是先导。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尤其是党员干部时刻以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不能将权力视作谋利的工具。首先,要解决好权力从哪里来、为谁掌权、如何掌权的问题。我们的干部要明确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人民是权力的主体;我们掌权是为人民掌权,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当人民公仆;权力就意味着责任,当领导就意味着奉献,而不是当官做老爷,共产党员所信奉的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 ①其次,要防止滥用权力和权力的官僚化与平庸化。人民把权力让渡给领导干部,领导干部就应当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使权力和责任相一致,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勇于担责,勇于创新,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习近平主席强调:“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始终牢记宗旨、牢记责任,自觉把权力行使的过程作为为人民服务的过程,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做到为民用权、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 ②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思考一下,为官一任要留下什么?是留下政绩,留下空白,还是留下罪恶?如果留下罪恶,就要受党纪、政纪及法律的制裁;如果留下空白,即使你本人廉洁,但你辜负了人民的委托,不能给人们带来利益,这种“两袖清风,两手空空”的干部,人民也不会拥护。“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们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 ③

(二)创新工作制度

完善创新各种制度,是加强党风建设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有利于贯彻群众路线。我们的很多工作制度和原则是在群众工作的实践中建立起来的,这些制度很好地推进了群众工作的开展,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改进党的群众工作,重点在于是否与群众多沟通,是否能够满足群众的利益诉求,是否能够协调制度利益关系等方面。

第一,完善民意沟通制度。一是要保障进言渠道畅通。新时期,一些地方干群关系紧张,群体性事件频发等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欠缺。因此,建立、完善民意沟通制度势在必行。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广开言路,听民声,察民意,看民情,重视群众的合理意见,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二是要重视群众的知情权。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一切应让群众了解、群众亦有权知情的事,都应进入公告公示的范围,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情,更应该接受群众的监督。三是建立“网络问政、短信互动、微博沟通”等新平台。2010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把“网络问政”放入到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创新联系群众方式,支持鼓励网络问政。”现如今,网络条件越来越发达,网络也成为政府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重要窗口,成为密切党与群众联系的新途径。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执政党,要善于利用网络的平台,了解民意,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解决群众难题,改进实际工作。第二,建立和完善党员干部调查研究制度,深入走访调研。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过程中,党员干部必须放下架子,深入群众,深入实践,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化“被动”为“主动”,虚心向群众请教,倾听群众呼声,把群众的事看得重于自己的事,为群众排忧解难,反对形式主义。“要做群众的先生,先做群众的学生。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多同群众交朋友,多向群众请教。” ①要给群众送温暖、送关怀、送宣传、送信息、送知识,指引他们走勤劳致富、共同富裕的道路。第三,建立和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点制度和结对帮扶制度。每个党员干部应该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基层联系单位,如一个村、一个学校、一个社区、一个企业等,甚至可以进一步具体联系困难户、帮扶济贫户、示范户等,使党员干部人人联系群众有载体,深入群众有平台,服务群众有渠道,保持与人民群众的经常性联系。

(三)创新监督机制

要确保党员干部在阳光下使用权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必须建立和完善各项监督机制,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的利益。首先,建立健全权力制约机制,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权力使用进行规范。要防止权力的滥用,就必须对权利进行制约。要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首先要建立健全权力制约机制,完善各种制约机制,就必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在此基础上健全党委决策议事规则,完善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党员干部手中权力的正确行使。其次,利用和完善各种监督制度。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加强民主监督,要把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结合起来,把自上而下的监督与自下而上的监督结合起来。除此之外,还应注重其他监督手段,如党外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各项监督手段,完善各项监督制度。人民群众的监督制度(依法的组织监督、来信、来访监督、群众举报等),是保持干群关系的重要措施。邓小平指出:“要有群众监督制度,让群众和党员监督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凡是搞特权、特殊化,经过批评教育而又不改的,人民有权依法进行检举、控告、弹劾、撤换、罢免,要求他们在经济上退赔,并使他们受到法律、纪律处分。” ②监督部门的监督是从严治党、惩治腐败的重要一环;舆论监督具有匡扶正义、打击邪恶的特殊功能,是同腐败现象及各种违法行为作斗争的有效手段,它在贯彻群众路线过程中有着其他监督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要更加重视。

综上所述,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必须坚持并与时俱进地发展党的群众路线,把握当代中国的时代特色,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群众路线的践行路径,把群众路线真正落到实处。这关乎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关乎党风、官风、民风和社会风气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于提高我党的执政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The Research on the Mass Line and Its Practice Path in Contemporary China

XING Rui-yu

(School of Humanities,Yantai University,Yantai 264005,China)

Abstract:“The mass line”,as the Communist Party’s basic route,is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the masses who are the historical creators of the Marx doctrine,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It has experienced the process of germination and formation,maturity and perfection,development and deepening.In the current new situation,the research of the multiple connotations of“the mass line”and its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the constant exploration of the practice path of the mass line,have far-reachi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establishing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officials and masses in the new period,improving our party’s guiding level and consolidate our party’s leading position.

Key word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masses; the mass line; practice path

[责任编辑:刘春雷]

《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84页。

《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73页。

《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99页。

《毛泽东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71页。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547页。

《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19页。

《毛泽东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72页。

《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25页。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17页。

《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94页。

《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99页。

《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45页。

习近平:《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学习时报》2010年9月6日。

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论群众路线》,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年,第127页。

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求是》2013年1期。

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论群众路线》,第126页。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2页。

猜你喜欢

群众工作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托起滩区群众稳稳的幸福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