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调查与分析
2015-12-08齐红艳
齐红艳
北京市密云县巨各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市 101501
抗菌药物是医院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近年来,抗菌药物发展迅速,新品种不断出现,不合理用药情况也随之增加。为了解我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随机抽查本院2012年7月-2013年4月处方6000张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随机抽查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每月处方600张,共计6000张,包括妇科、儿科、内科、外科等,其中抗菌药物901张,占总处方量的15%,低于卫生部抗菌药使用率20%以下的规定,也低于国际平均值30%[1]。
1.2 方法与内容 根据调查目的作以下内容统计:①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构成比;②联合用药;③用药途径、频率;④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1.3 评价标准 抗菌药物使用参照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新编药物学》(第16版)、《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版)以及药品说明书、医院处方点评规范进行评价。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用药品种情况 我院共计有抗菌药物34个品种,低于卫生部要求的二级医院及以下允许抗菌药物35种,抽查的处方总计使用抗菌药物34个品种,青霉素类5个品种,占14.71%,喹诺酮类4个品种,占11.76%,头孢类11个品种,占32.35%,大环内酯类7个品种,占20.59%,硝基咪唑类3个品种,磺胺类1个品种,氨基糖苷类1个品种,氯霉素类1个品种,克林霉素类1个品种。
2.2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情况 901张处方中,单一使用的有772张,占85.7%,二联使用有129张,占14.3%,符合指导原则中的相关规定要求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联合用药通常采用2种药物联合,3种及3种以上药物联合仅适用于个别情况,如结核病的治疗,我院无3种及3种以上药物联合。
2.3 抗菌药物用药途径情况 我院的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途径以口服为主,口服处方722张,占抗菌药物处方的80.13%,与口服用药便捷有关,有些感染注射给药,144张,占抗菌药物处方的15.98%,说明大部分医师能够掌握用药指征,合理选择用药途径。英国的调查结果为口服占72%,静脉给药占9%[2]。
2.4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本次抽查处方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情况主要有药品用药途径选择不当,用法不当,合理用药不当及联合用药不当。
3 讨论
3.1 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在各类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11个品种,占32.35%,在我院抗感染用药中占重要地位,此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对β-内酰胺酶较稳定以及过敏反应少特点。该类药物发展极快,日益受到临床重视 。第一代的头孢羟氨苄胶囊及第二代的头孢呋辛酯片位居第一、第二位。
头孢羟氨苄胶囊为口服制剂,第一代头孢抗生素,对产青霉素酶和不产青霉素酶的金葡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A组溶血性链球菌等待大部分菌株具良好抗菌作用。对大肠埃希菌、肺炎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属、志贺菌、流感嗜血杆菌和淋球菌有一定抗菌活性。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以及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中耳炎和肺部感染等。不宜用于重症感染。
其次在临床使用频率较高的为头孢呋辛酯片,头孢呋辛酯片为第二代头孢菌素,对化脓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菌、卡他莫拉菌、淋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具有强大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变形杆菌等肠杆菌细菌亦有良好作用。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耳鼻部感染。
大环内酯类中以阿奇霉素为代表的高效广谱药物,阿奇霉素是唯一半合成的15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特点是抗菌谱广,对某些细菌表现为快速杀菌作用,而其他大环内酯类为抑菌药;口服吸收快、组织分布广、血浆蛋白结合率第,t1/2长达35~48h,为大环内酯类中最长者,每日仅需给药1次[3],故在儿科用量较大。
有文献报道[4],细菌对各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我院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是左氧氟沙星片及注射剂、滴眼剂、诺氟沙星胶囊,品种数量、临床指征符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要求的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严格掌握临床应用指征,控制临床应用品种数量。其中,左氧氟沙星抗菌活性强,对MRSA、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肠球菌的抗菌活性强于环丙沙星;对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及军团菌也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对敏感菌引起的各种急慢性感染、难治性感染均有良好效果,不良反应低于多数氟喹诺酮类药物。诺氟沙星胶囊临床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肠道、泌尿道感染。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经验性治疗可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耳毒性和肾毒性,尤其在老年和儿童更易引起。毒性产生与服药剂量和时程有感,也随药物不同而异,甚至在停药以后,也可出现不可逆的毒性反应。故我院氨基糖苷类仅使用一种,硫酸庆大霉素注射剂,用量极少。
3.2 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及分析
3.2.1 用药途径不合理可以口服不应静脉 如:处方中诊断为牙痛,医师选择静脉滴注甲硝唑注射剂,应选择甲硝唑片剂。
3.2.2 联合用药不合理 如:处方中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选择头孢克洛颗粒联用阿奇霉素颗粒,使用头孢类繁殖期杀菌剂应避免与速效抑菌剂如阿奇霉素合用,合用产生拮抗作用。
3.2.3 药物用法用量使用不当 如:处方中头孢拉定胶囊用法为每日用药2次,头孢拉定胶囊血浆半衰期为1小时,成人常用量为0.25~0.5g,应每六小时一次;处方中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每日用药1次,1次3g,应该将一日剂量分2~3次静点;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每日用药1次,1次1.2g,应该是一日0.6~1.2g,分为2~3次静点。为保证药物在体内能最大地发挥药效,杀灭感染灶病原菌,应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头孢菌素类、克林霉素等消除半衰期短者,应一日多次给药[5]。
3.2.4无指征用药 如:病毒性感冒应用抗菌药物。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咽痛、咽峡炎,大部分是病毒感染所致,因此这类疾病无需抗生素而应使用病毒灵、病毒唑等抗病毒药物以及中成药、中药饮片治疗。
3.2.5处方上开具口服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却未注明无药物过敏史 如:处方中开具阿莫西林胶囊,未注明皮试结果,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临床使用青霉素类药品,无论口服制剂还是注射剂,均应做皮试,结果阴性方可使用。
3.3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原因
(1) 医务人员抗菌药物知识掌握不全面。
(2) 处方错误重复出现,药师同医师沟通不够。
(3) 不同医务人员应用抗菌药物无统一标准,未严格遵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38号文件)等。
4 建议
(1) 组织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培训,学习政策法规及抗菌药物知识,抗菌药物应用指南,药理知识,掌握各类抗菌药物特点、抗菌谱、不良反应,应用原则,联合用药。
(2) 药剂科做好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对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进行逐一分析,将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门诊医师,从而保证将抗菌药物用药比例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之内、避免不合理处方的重复出现。
(3) 技术干预固然重要,行政干预仍是必不可少,将抗菌药物的各种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会进一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
(4) 广泛宣教不止医务人员知晓抗菌药物滥用的危害性,应利用电子屏、宣传橱窗、健康宣教讲座、发放资料等形式让患者知晓。
[1] 刘 强, 刘环香, 王 辉等. 我院2003年6月-2004年6月门诊抗生素应用分析[J]. 儿科药学杂志, 2005, 11(1): 43.
[2] 徐倩,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J]. 使用药物与临床, 2009, 12(3): 206.
[3] 杨宝峰主编, 药理学[M]. 第六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411.
[4] 殷秀贞. 3种氟喹诺酮抗菌药对分离菌株的敏感度对比[J]. 中国药房, 1995, 6(4): 39.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 2004,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