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代墓葬中的北斗形象

2015-12-08杜林渊

关键词:汉墓画像石墓葬

朱 青,杜林渊

(延安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汉代墓葬中的北斗形象

朱 青,杜林渊

(延安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北斗信仰是中国古代民间信仰的重要内容之一。两汉时期北斗形象大量出现在墓葬中,除了刻画在陪葬器物上,也被直接用于装饰墓室。汉代墓葬中的北斗形象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北斗,它反映了汉代丧葬礼俗情况,在不同时空及信仰群体内其表现形式及其内涵是有很大差异的。

汉代墓葬;北斗形象;丧葬礼俗

北斗在中国古代信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极星与天俱游,而天极不移”[1]191,先民观测时把离北天极最近的星作为极星,大概在公元前第四千纪前后,北斗距天极的位置十分接近,所以到春秋它都被视为极星,作为当时的至上神“太一”。到秦汉时,由于岁差原因,现在的北极星(小熊星座)成为了新的极星,北斗降等成了“帝车”,《史记·天官书》载“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2]1291北斗虽然地位下降,但是由于其内涵愈来愈丰富,在民众中产生了更大的影响。汉代文献对北斗信仰有详细的记载,考古过程中也发现大量的北斗形象遗存,为其意义的考证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汉画研究中,具有完整意义的单独图像即为形象,[3]汉代,北斗已经拥有了丰富的涵义。目前对北斗题材进行研究的学者不多,研究方向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天文、建筑、宗教及哲学。目前学者多将对北斗研究作为某一主题下的部分问题进行论述,这使得一些在具体环境中的北斗内涵被误释,这对相关研究非常不利。汉代的北斗形象蕴含着独特的意义,由于当时北斗信仰还没有纳入佛、道宗教信仰体系中,因此汉代的墓葬就成了北斗内涵表现最为集中和丰富的地方,所以对汉代北斗信仰而言,墓葬中北斗形象研究非常重要。

一、汉代壁画墓、画像石墓和画像砖墓中的北斗形象

考古资料表明,天象图是从公元1世纪开始被用来装饰墓葬的,《史记》中载始皇陵“上具天文,下具地理”,[2]265墓中图像被用来“重现”宇宙,使墓葬成为地下的微缩宇宙,并且比现实中更加瑰丽,层次也更加多样。通过梳理相关资料发现,汉代两京地区30余座壁画墓中,约有12座绘有天象图,*12座壁画墓分别为:西安交大西汉壁画墓、西安理工大学西汉壁画墓、西安翠竹园西汉壁画墓、千阳县新莽壁画墓、扶风县揉谷乡姜塬壁画墓、旬邑百子村东汉壁画墓、西汉卜千秋壁画墓、洛阳烧沟61号汉墓、洛阳浅井头西汉壁画墓、洛阳尹屯西汉壁画墓、洛阳金谷园新莽壁画墓、新安铁塔山壁画墓。天象图内容多为二十八星宿、没有连线的星点和人格化的星宿神祇,其中可确定绘有北斗的仅有3座。*这3座壁画墓为西安翠竹园西汉壁画墓、扶风县揉谷乡姜塬壁画墓和洛阳烧沟61号汉墓。北斗在整个天象图中没有被着重刻画,这说明墓葬的设计者和建造者所要重点表达的并不是某一星宿,而是整个天象及其所表达的时间概念和空间秩序,所以对天象图中北斗意义的释读不能剥离开整幅图像,天象图中的北斗不具有单独的意义,由它和其他星宿、云气、神怪所组成的整体才有意义。天象图代表了汉代人观念中的宇宙和仙境,作为墓主死后可能的居所,体现了汉代人的宇宙观。所谓的天象图中北斗表示“以象中央”、“魂归斗极”在此处很难体现出来。

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墓主要出现在南阳、山东、陕北、四川等地区。南阳出土了大量以天象为题材的画像石,其中3座墓葬明确出现了北斗图像。*南阳汉画像石迄今大概发掘50余座,其中墓内刻有天象图的有:南阳市东关汉墓、南阳市西关汉墓、南阳英庄汉墓、唐河针织厂汉墓南阳县王寨汉墓、南阳县十里铺汉墓、南阳市王庄汉墓、南阳市麒麟岗汉墓、南阳县高庙汉墓等。有北斗形象的两座墓是:南阳县西丁凤店画像石墓、麒麟岗东汉画像石墓。山东地区画像石中天象内容相比南阳地区较少,明确出现北斗的有3幅,*山东地区北斗画像石有:长清孝堂山郭氏墓石祀的三角石梁梁底画像、山东济宁嘉祥的武氏祠后室第4石的第四层、山东枣庄滕州龙阳镇画像石。四川邛崃县出土的日神、月神画像砖上也布有七星。[4]陕北地区目前发现的汉画像石的主要题材中没有星象一类,其更多展现的是生活场景,突出了本区画像石创作朴实的特点。

汉画像石墓中北斗大多是作为天界象征出现的,但也衍生出了新涵义。武氏祠第4石的第四层有一幅“帝王乘车巡狩图”。北斗七星排列整齐,四颗星组成车舆,三颗星组成车辕,车下无轮,腾云驾雾而行。天帝坐于帝车上,众仙官对其参拜行礼。[5]117一些学者称其为“北斗星君图”,笔者认为此说法不可取。《史记·天官书》云:“斗为帝车,运于中央”,[2]1291在汉代,北斗是帝车,车上坐者应为天帝。而且这幅图又在武梁祠墓室的后部,方位为北,《礼记·檀弓下》记载埋葬死者时“葬于北方北首,三代之达礼也,之幽之故。”[6]259孔颖达释曰:“言葬于国北及北首者,鬼神尚幽闇,往诣幽冥故也。”北方即幽冥之地,因此图意应为天帝乘北斗,巡视北方幽冥之地,墓主魂灵跪于斗车前,接受天帝的问询。

山东滕州市发现的“北斗星象图”,该石画面中心刻北斗七星,斗口向下,斗魁下是相互交叉的斧头与环首刀,刀左下图形似蛇形,在斗柄的“天权”与“玉衡”二星连线上站立一老者,作行走状,身体微躬,左手拄杖,头戴冠,冠上缨带向右飘舞。老者右下立一鸟,长喙长颈,口中叼一鱼,站立在底边之上而非斗柄之上,在老者左上方还有一条大鱼,鱼头部上方刻有两个圆形物体,似为星宿,此鱼的尾部似与老者头上所戴之冠相连。[7]朱磊认为此图表现的是“禹步辟兵”,图中老者正在辟兵除道。但笔者认为称其“步罡踏斗”更为恰当。步罡踏斗最晚产生在东汉时期,所行即为“禹步”,“禹步”之名来源更早,《法言·重黎篇》云:“昔者姒氏治水土,而巫步多禹”。[8]106早在战国后期禹步就和北斗相配合,《荀子》云:“今羽士作法,步魁罡,即所谓禹步也。”[9]汉代众多文献中都记载有“北斗辟兵”之说,但未见行“禹步踏斗”以厌胜刀兵的内容。《金锁流珠引》载,步纲蹑地纪之法“须步北斗七星,七星除灾度厄,上生出死,收摄凶人神鬼龙虎豹精妖祟毒蛇之类。”[10]359此书虽成书较晚,但仍可说明巫者施行禹步时踏北斗主要是为了强化法力来驱除鬼魅妖异。山东滕州发现的这幅“北斗星象图”虽左下角出现了类似环首刀及斧头的图像,但也不能武断的判定其意为辟兵,斗魁之下也可能是行禹步时所使用的法器,并且左下角的图像和蛇的形象相去甚远,更难以将其比附四神之一的玄武,所以整个画面应该为:老者作为巫师在行步罡踏斗之法,借北斗神力厌胜可能对墓主造成伤害的鬼魅妖异,确保墓主灵魂飞升不受阻扰,而绝非厌胜刀兵。

二、汉墓随葬器物上的北斗形象

除了以北斗装饰墓室以外,墓葬中也出土了一批与北斗相关的文物,主要有解注瓶、棺、带钩、式盘等。

解注瓶也称“镇墓瓶”或“斗瓶”,是汉晋墓葬中较为常见的随葬品,许多解注瓶的腹壁上都绘有北斗图案,并书有“黄神北斗”、“北斗君”字样的解注文,用以驱逐鬼祟,护佑生人。[11]6解注瓶的“解”有“解除”之意,《论衡·解除》云:“世信祭祀,谓祭祀必有福;又然解除,谓解除必去凶。”[12]384而“注”在当时被认为是传染病,《释名·释疾病》中说:“注,一人死,一人复得,气相灌注也。”[13]3296《诸病源候论》中记载了34种注病,这些注病都有“死又注易傍人也”的危险。[14]168汉代人将出现这些病症的原因归结为鬼神,郑玄注《周礼》时,直接称“疫”是“厉鬼也。”春秋就开始出现了驱疫的仪式,解除之法正是“缘古逐疫之礼也”,[12]385解注瓶是解除之法的一种变体,作用相同。长安三里村出土的陶瓶上也绘有北斗七星,魁内书“北斗君”三字,图下朱书:“主乳死咎鬼,主白死咎鬼,主币死咎鬼,主星死咎鬼”,[15]王育成认为这四类咎鬼皆非自然死亡的凶死鬼,三里村解注瓶上写明四大咎鬼皆为“北斗君”所主,表明时人认为北斗有神力可以收服凶鬼。而且从图画结构看,“北斗君”正好压在四大咎鬼之上,因此朱磊认为这四大咎鬼代表的是二十八星宿的鬼宿,《后汉书·天文志》载:“荧惑为凶衰,舆鬼尸星主死亡”,[16]3223从星象位置上看,北斗确实在鬼宿之上,正是由于“北斗压鬼宿”这一天文现象,才产生了中国古代以北斗压鬼镇祟的厌胜法。[17]咸阳窑店出土的陶瓶也印证了这一说法[18],其瓶体右部绘有北斗七星。

解注文中还常常出现“黄神北斗”之称,宝鸡铲车厂汉墓出土的解注瓶上书:“黄神北斗主为葬者阿丘镇解诸咎殃,葬犯墓神墓伯,不利不便,今日移别,殃害需除。死者阿丘等,无责妻子、子孙、侄弟、宾昏(婚),因累大神。如律令!”,[19]黄神北斗是黄帝、北斗结合的产物,《河图始开图》载:“黄帝名轩,北斗黄神之精。”[20]1105黄神北斗是“除咎”的神祇。“除咎”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让恶鬼邪祟侵扰死者;二是保护生者不为厉鬼所扰,厌胜对象除了原有的咎鬼之外,新死者也包括在内。一些学者认为出土解注瓶墓葬的墓主皆非正常死亡,所以生人才会用这种方法以摆脱死者对家人的纠缠,正如咸阳窑店出土的解注瓶上写的一样:“生人有乡,死人有墓,生人前行,死人却行,生死异路,不复相干”。[23]解注瓶上的北斗就是要将鬼怪镇住,使其不能扰弄死者、祸患人间。

汉代一些地区有将北斗布置在棺盖上的习惯,主要出现在江苏地区。江苏仪征烟袋山出土的西汉墓葬为夫妻合葬墓,两棺均内外髹朱漆,规格较高。西侧棺葬一女性,东侧棺内为男性,女性棺内侧用鎏金小铜泡布置出北斗星象图。[21]有的学者认为这种现象,表示墓中女性的身份高于男性,笔者认为此说法不太确切。夫妇同坟同穴葬出现在西汉中期后,河南洛阳卜千秋墓和江苏海州霍贺墓都是同穴同室合葬墓,这样的墓葬形制没有明显表现出的夫妻尊卑区别。发掘报告中称此墓所使用的葬制,“只有诸侯王、列侯这两级有食邑的最高爵级和皇帝才能享用。”认为“墓主当与江都国和广陵国皇族有关。”[21]按此说法,墓内的女性就不可能是公主之尊,因为汉律明文禁止“同产通婚”,如果是贵臣之女嫁给地方诸侯王的,在身份上也不及宗室皇亲。因此女性墓主身份较高说法不成立。一般来说女性较男性长寿而后葬,后葬的妻子在墓内装饰和地面建制都会超过早亡的丈夫许多,永城梁国王陵中与梁孝王南北并列的孝王李后2号墓,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及其王后窦绾的2号墓都是这种情况,仪征烟袋山汉墓也可能是相同的原因。不过棺内侧布置的北斗究竟是何含义?汉代人笃信魂魄二元论,人死后魂魄分离,“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6]714余英时先生分析,魂在汉代人的观念里并不是真正的升了天,而是去了泰山近旁稍高的“梁父”,魄则进入了“蒿里”。[22]151不过从墓葬看,生者还是期望故去亲人的灵魂能够进入仙界,而非“梁父”。马王堆出土的“T”形帛画中轪侯夫人死后魄入黄泉,灵魂则升至日月间,遨游仙界。画像石墓中也有许多墓主灵魂乘舆拜见西王母的题材,这些都表达了墓主对死后灵魂归天,最好能死后成仙的愿望。从目前考古资料来看,墓葬中表示墓主升仙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仙人引导;二是服食丹药或以炼丹图代表,各类题材中还均未见北斗将灵魂导引入天界的内容。所以女棺中的北斗并非表示将死者灵魂接引至仙界,它所表达的是墓主期望借助北斗神力起死回生。《后汉书》载,东汉赵壹恃才傲物,对人多有得罪,几至于死,友人救之,遂慨叹友人相救之情如“乃收之于斗极,还之于司命,使干皮复含血,枯骨复被肉”,[16]2628对汉代人而言现世不死比彼世成仙更具吸引力,而北斗恰有“槌起阴阳,以杀生万物也”[23]253的神力,所以在棺中布置北斗,反映了“北斗主杀”、北斗延寿的观念。

汉代墓葬中还发现了北斗形的带钩。带钩是扣拢腰带的钩,钩上常挂佩玉、刀、剑等饰物或链接肩侧服饰。墓葬中带钩不同的摆放位置代表其不同作用,大致分为四种:一是革用带钩;二是配器用钩;三是配物用钩。[29]还有一种带钩是专门用于随葬的,它一般放置在某一器物内。*在江西南昌西汉墓漆盒内、长沙汉墓的竹笥内、成都羊子山战国墓的漆奁内都发现带钩。淮南发现的西汉北斗铜带钩,[25]和南越王墓中,出土的北斗纹银带钩,[26]都没有发现盒子,但不排除它们原本置于容器中,但容器已经朽坏的可能。这种带钩被视为祥瑞之物,用它随葬是为了辟邪驱祟。《后汉书·五行志》曰:“光禄勋吏舍壁下夜有青气,视之,得玉钩、玦各一。钩长七寸二分,[玦]周五寸四分,身中皆雕镂,此青祥也”。[16]3274带钩本身就有驱邪功用,制作成北斗状以加强神力,体现了北斗厌胜的作用。

除了上述器物外,汉代墓葬中还发现了式盘。式盘是占卜或推算历数的工具,也称栻盘,由天盘与地盘构成,天盘中部有北斗星,[27]式盘的构造主要依据的是阴阳家的理论,通过北斗运转与天干地支二十八星宿相合的说法来进行占卜。在中国古代哲学观念中,阴阳“可以解释一切事物具有的客观属性:对待、统一和变化功能。”[28]通过式盘可以来推演事物的发展变化。北斗位于式盘的中心,首先是因为,这是上古传统传承。北斗曾为极星,位于天之中央,日月星辰皆环绕其侧,将北斗置于式盘中央无可厚非,尽管汉代北斗已经降为帝车,但北斗在式盘中心的模式被沿袭下来;其次,北斗本身雌雄分明,《淮南子·天文训》云:“北斗之神有雌雄,十一月始建于子,月从一辰,雄左行,雌右行,五月合午谋刑,十一月合子谋德”,[23]124这和式盘阴阳相融的理念相合;再次,北斗是汉代分野的主要依据。两汉关于北斗星分野有明确记载,主管占卜的官员会依据式盘上的变化来勘验不同地区即将发生的事情。目前发现的式盘大多出土于公侯卿一级的墓葬中,所以,墓葬中的式盘丧葬意义并不大,北斗只是式盘的一个组成部分和占卜过程中的参照物,体现了北斗部分内涵,但更多的是体现了贵族特权。正如张光直先生所说“在早期,巫觋专业降神,为民服务”,后来巫觋被统治者“独占”,“通天成为统治者的特权”。[29]393

墓葬是多种愿望和多种信仰的综合汇集。[30]101汉代墓葬中的北斗形象亦是如此,通过对汉代墓葬中北斗形象的整理分析可知其有以下几种功能或涵义:一是只是作为天象图的组成部分,无特殊意义;二是作为“帝车”出现,和“天帝”构成一组画面,杀伐决断,判定死者的归处;三是厌胜之用,厌胜的对象有两类:一类是鬼魅妖异,另一类是死于非命的墓主;四是体现“北斗主杀”,起死回生,使形体不死甚至肉身成仙;五是身份的象征;六是装饰墓室。秦汉时期是北斗信仰全面发展之时,北斗在汉代丧葬文化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从西汉经新朝到东汉,北斗在保留一些基本涵义之外,其内涵越来越丰富,被赋予更多哲学意义和宗教内涵。由于墓葬(墓室)这一特殊环境,北斗并没表现出它所有的文化内涵,但是对北斗形象的分析必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时代、地点、表现形式、信仰集团等任一因素发生变化,北斗形象的含义都应当重新考证。由于历史和认识的局限,目前还不能充分的复原、了解图像的原始情况,所以今后只能更多的收集资料信息,作出更为合理的解释。

[1]高诱.吕氏春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2]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3]朱青生.汉画研究:在形相中发现事实[J].中国汉画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2004:1-18.

[4]高文.四川汉代画像砖[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

[5]朱锡禄.武氏祠汉画像石[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86.

[6]孙希旦.礼记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9.

[7]朱磊.山东滕州出土北斗星象画像石[J].文物,2012(4):71-74.

[8]扬雄.扬子法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9]李剑国,张玉莲.“禹步”考论[J].求是学刊,2006(5):93-100.

[10]上海书店.道藏[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

[11]张勋燎,白彬.中国道教考古[M].北京:线装书局,2006.

[12]王充.论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1974.

[13]李昉.太平御览[M].北京:中华书局,1960.

[14]巢元方.诸病源候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15]王育成.南李王陶瓶朱书与相关宗教文化问题研究[J].考古与文物,1996(2):61-69.

[16]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7.

[17]朱磊.谈汉代解注瓶上的北斗与鬼宿[J].考古,2011(4):92-96.

[18]刘卫鹏,李朝阳.咸阳窑店出土的东汉朱书陶瓶[J].文物,2004(2):86-87.

[19]马俭.宝鸡市铲车厂汉墓-兼谈M1出土的行楷体朱书陶瓶[J].文物,1981(3):46-52.

[20]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纬书集成[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

[21]南京博物馆.江苏仪征烟袋山汉墓[J].考古学报,1987(4):471-501.

[22]余英时.东汉生死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23]刘安.淮南鸿烈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9.

[24]王仁湘.古代带钩用途考实[J].文物,1982(10):75-82.

[25]徐孝忠.北斗七星铜带钩与北斗星[J].文物天地,1998(2):23-24.

[26]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等.西汉南越王墓(上册)[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

[27]严敦杰.关于西汉初期的式盘和占盘[J].考古,1978(5):334-337.

[28]张有喜.阴阳观念与阴阳思维[J].雁北师范学报,1994(3):27-28.

[29]张光直.中国考古学论文集[M].北京:三联书店,1999.

[30]巫鸿.礼仪中的美术.马王堆的再思[M].北京:三联书店,2005.

[责任编辑 高 锐]

2014-11-19

延安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

朱 青(1989—),女,陕西咸阳人,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

K878.8

A

1004-9975(2015)01-0119-04

猜你喜欢

汉墓画像石墓葬
《汉代画像石题榜隶书艺术研究》评介
论汉画像石中吉祥纹饰的意象之美
北朝至隋代墓葬文化的演变
墓葬艺术的阐释性解读
———《中原北方地区宋金墓葬艺术研究》评介
春秋战国时期西戎墓葬葬俗初探
改建后的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
大云山汉墓发掘记
沂南北寨——大型画像石汉墓
汉画像石造型特质在三维动画IP角色塑造中的应用研究
1940年4月郭沫若在重庆嘉陵江北岸发掘汉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