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思考

2015-12-08甘力

人间 2015年30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新课程历史

甘力

(重庆市黔江新华中学校,重庆 404100)

对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思考

甘力

(重庆市黔江新华中学校,重庆 404100)

初中历史教学的使命是向初中学生介绍人类历史社会发展的成果,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热爱历史、热爱生活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做好初中历史的教学工作,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师抛弃传统观念,进行大胆、开放的创新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思路

新课程改革要求现代教学通过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实现教学的不断创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为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教学创新,创新教学原则、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建立创新型师生关系,培养创新型教师队伍。

一、创新初中历史教学原则

历史是一门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艺术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综合学科,因此,历史教学原则具有多层次性和多方联系性的特点。具体包括:历史发展中政治、经济、文化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替与时代发展的联系,等等。这些联系将地理知识、政治知识、语文知识融入历史教学之中,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和分析历史。为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创新,初中历史教学原则也要进行创新,实现多层次、多方位的历史教学。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要采用多维教学法和串联教学法,以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创新思维。

二、历史教学方法要更新

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是整个历史教学创新的重要内容。历史教学方法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不断发展变化的。当前的初中历史课本与内容和以前相比,都做了相应的调整,这就要求初中历史老师在教学方法上施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孩子们主动探究,也就是说老师要大胆地放开学生,让他们自己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识。孩子们在探究新知识的路途中,自然而然地就锻炼了创新能力。孩子们要对历史做出的科学正确的判断,需要扩散性和创造性的思考方式,尤其对历史上因果关系的探索,更需要用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进行思考。孩子们学习历史的过程,就是锻炼和发展他们创造性思考的过程。所以,初中历史老师所采取的历史教学方法一定要发散孩子们的思维,发展他们的扩散性和创造性思考能力。课堂教学活动不仅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更需要凭借先进的网络技术或其他媒体来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老师在授课前要做精心的准备,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材包括熟读教材,深挖教材资源,还要对所教学生的情况做详细的了解,也就是备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利用网络技术搜索和查找资料获得信息,以此增加孩子们的知识,发展孩子们对历史资料的进一步探索和研发的能力,以完成历史教学创新的任务。

三、建立创新型师生关系

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传授者”的地位,形成平等互动的教学环境,建立起平等和谐的、互动共生的师生关系。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知识的传递途径是不可逆的,缺乏师生互动的沟通交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师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间,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倾听者,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由发言。比如,讲解“鸦片战争”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提出“如果当时林则徐没有禁烟,那么英国是不是就不会发动侵略战争”这样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性思考,有利于学生对历史重大事件的理解和把握。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都能参加历史教学实践活动中,并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与指引,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言而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创新师生关系,建立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以满足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目标要求。

四、利用现实生活,充分利用联想来创设历史情境

初中历史教师进行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初中学生掌握历史、认识历史并为二十一世纪现代化生活服务。通过对历史课题和历史事件的掌握,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因而初中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必须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所学习的历史知识能为学生研究、解释社会问题打下基础。通过对比,就可以为我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提供借鉴和参考的材料,同时也使学生能将历史知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结合起来,使初中学生掌握到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更是道德素养的锤炼和能力的提高。

五、凸显问题参与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

无论是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是推进启发式教学,其中心点都无法闪避通过问题参与的形式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能力,而这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相一致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最为推崇的教育方式就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也说过,“思维始于问题和惊讶。一切真正有所作为的人,都是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人”。可见,问题参与式教学方式是现代初中历史教学方法论创新的关键所在,而必须特别指出的是,问题参与式教学的核心又在于必须让学生在问题参与的过程中能够有主动参与的吸引力、认真思考的凝心力和回答过后获取自信的魅力,从而既实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长效性,也培养了初中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六、倡导独立见解,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学生对一个问题的回答往往是他们分析后得出的,因此,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时,应该多给机会给学生来表述他们对某一个问题的观点。如在中国近代史中对于中国为什么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这个问题,老师就应该多给机会给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对问题的见解就会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并且会不断地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而不是老师说什么学生都一味的接受。

通过构建完善的初中历史创新教学思路,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传授给初中学生创新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了初中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殷俊.试论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J].历史教学,2001,(6).

G633.51

:A

:1671-864X(2015)10-0095-01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新课程历史
将政策的优势落到实处——“双减”政策下师生关系的现实重构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创新理念下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创新理念下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后浪&前浪 艺术史上的师生关系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