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初中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2015-12-08付高平
付高平
【内容摘要】本文探讨如何让学生的作文写出真情实感的方法。本文作者认为,我们语文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向生活学习,教会学生做人的原则,同时要传授学生写作技巧。
【关键词】向生活学习 学会做人 写作技巧
很多学生面对作文时,显得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下手。有些同学虽然下手了,也是无病呻吟,不是有感而发;文章给人的感觉就是“假”,没有真实感情。那么,该如何应对这件事呢?怎样才能让他们写出有真实感情的文章呢?
一、让学生向生活学习
众所周知,文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写作教学要求中有这么一条:“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只有认真观察、仔细观察生活,我们才能明白雪花有多少个角;只有认真、仔细观察,我们才能明白事情的真相。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没有对生活进行仔细观察,写出来的文章不符合生活常识,违背了基本的生活规律。
比如说,很多学生对什么季节开什么花都不是很清楚:桃花正常开放的时间在三、四月间,腊梅一般在12月至次年3月开花。我们熟知的“向阳花木易为春”是作者对事物仔细观察的结果。本人还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个画家画了两头正在相互攻击的水牛,牛的尾巴翘上天。另一个著名画家齐白石看到该画之后说,这张图片不真实,因为水牛在打架的时候尾巴都是夹在屁股之间的。因此,我们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事物:移步观察,定点观察。鲁迅先生曾经在《给董永舒》中指出,“第一须观察”,“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这就告诉我们学生,在平时要积累经验,把所观察到的东西记录下来。
除了要观察之外,学生还要认真体验生活。我们教师要让学生去体验劳动的辛酸和快乐,也要让学生体验教师教学的良苦用心。“实践出真知”就是强调亲身体验的作用。比如,学生没有经历过冬天赤脚下湖水的感觉,就只能凭想象写出“冰冷刺骨”这样的感受了。
二、教学生学会做人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指出,“世事洞达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如果一个人不会做人,就不能体会到人情冷暖,也就不会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一个只为自己着想的自私自利的人,很难写出流芳千古的美文。我们都清楚,人是社会的人,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的存在。一个人的成功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帮助,正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在与同伴打交道的过程中,学生的情商也会提高,他们能学会如何与同学打交道。学生学会做人之后,就能更好的体会到父母对他们的爱;学生学会做人之后,更能站在他人的角度上看待问题,因而更能体会到别人的感受;学生学会做人之后,考虑问题时会更加全面,不会以偏概全。而这些对学生的写作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在他们平时的生活中就遇到了很多事情,进行过很多思考,动手写作时都是真情实感,不用担心没有写作素材。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更有人情味,也更有说服力。《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7~9年级学生的教学目标中有一条:“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只有在学生学会做人之后,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
三、教给学生写作的基本技巧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做人很厉害,但是他们的写出的文章却不怎么出色。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不知道如何更好的表达出来,怎样写才能更好的吸引读者。很多人不会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不会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不能借用文字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很多人也不会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即使是运用了联想和想象,也不怎么符合逻辑。
1.善于利用环境来衬托人物的内心感情、性格及升华主题
情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其实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开心时,我们会发现那条凳子非常顺眼;心情不好时,我们会发现同样一条凳子怎么看怎么都不顺眼。这种写作技巧在很多文章中都比较常见。比如在《我的叔叔于勒》中有这么一句话:“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这句话表达了主人公一家人趁兴而出、败兴而归的沮丧心情。再如《藤野先生》中的“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衬托出中国满清学生的不入流的形象,从而激起我们的爱国热情。
2.语言要符合人物的性格和身份
很多学生的语言描写非常不真实,就是因为不符合人物的性格和身份,脱离了人物生活的环境,所谓三句话不离本行。比如,农民说话多离不开五谷杂粮,教师交谈中经常会有这么一句口头禅“懂了吗”,律师说话时总要显示比别人高一等,从政人员比较喜欢打官腔,诸如此类,就不一一列举。至于性格在人物会话中的表现形式也是不一样的:性格比较温和的人说话时就爱用商量的语气,性格比较鲁莽的人就说话时考虑不周全,比较武断。
简单地说,为了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我们要经常督促学生向生活学习,教会他们做人的原则,同时还要向他们传授写作的基本技巧。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标准是什么》.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张公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