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那么大,你能有什么

2015-12-08

妇女 2015年12期
关键词:精力勇气律师

韩琳想出国留学的想法,源于她刚毕业时的经历。那时她在一家外资公司上班,被派往德国半年。那里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氛围,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束外派之后,她一直念念不忘。她很希望像那里的学生那样,边学习边做义工,实现自己的价值。

后来,韩琳考下律师执业证书,进了一家律师事务所。从此繁忙的工作让她再也没有精力去想别的了。2012年,韩琳查出患了乳腺癌。手术很成功,恢复得很好,但韩琳追求事业的心就淡了。

那一年,躺在病床的日子,韩琳想了许多。或许也因为她第一次那么近地面对死亡。她已经39岁了,“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为他人操碎了心”。

这句点评,是女儿写在作文中的一句话。当时大家都拿来开玩笑。现在,好像一语中的,说到韩琳心里。回想起当年选择律师这个职业,还是父亲帮她选的。父亲有个没完成的律师梦,都放在了韩琳身上。

仔细想想,作为70后总是尴尬地处在没什么自主权的位置。被家庭、被社会推着向前走。很少有人想过,自己想干什么?自己爱干什么?

查出病情的前2个月,韩琳正带着团队做企业的并购。一个90后的新人助理晚上看着整理不完的资料累到哭,当即推桌子说:“我不干了。”

韩琳教导她说:“人成熟的标志就是有勇气去担当。”

小助理一边抹眼泪,一边说:“我爸还说,有勇气拒绝才是成熟的表现呢。”

回头想想,有勇气担当、没勇气拒绝简直是韩琳这一代人共有的致命伤。不论是父母领导、还是亲人朋友,甚至是儿女提出的要求,她都要想办法解决。她的人生,就是为别人而存在,直到病倒的那一刻,她才反问自己,你不准备为自己活几天吗?

在家休养期间,韩琳开始学习扔下多年的德语。老公王庆不解地问她:“怎么想起学德语?”

韩琳沉默了一会儿,和王庆说了自己的想法:“我想出国读书,这一直是我的愿望。这次病让我想了好多。我这辈子不想就这么过完了。”

王庆有点吃惊说:“琳琳,你又不是十几岁的小姑娘,还读什么书啊?你一个人出国,身体吃得消吗?我和女儿怎么办?咱们上面还有4个老人,你都不管了?”

韩琳说:“王庆,请你理解我。我想趁自己还没老,出去看一看。”

王庆说:“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但不能理解你的行动。你非要出去,我不拦着,可你想好了,搭上几年的时间和精力,花个二十几万去学习,回来你可就40多了。工作还好找吗?还有,咱们女儿都要上高中了。”

别的还好说,可提起女儿,韩琳心里一阵疼。但她最终还是下了决心。一年后,韩琳通过一个中德法学交流项目,前往德国哥廷根学习。

据说这座城市每四个人就有一个是学生。到了哥廷根,韩琳很快就被浓郁的学习氛围感染了。远离了事业与家庭的压力,让她感到无比轻松。

比起20多岁时来德国,韩琳最大的优势就是自理能力。她很快就搞定了各种琐事,开始了学习生活。然而比起那时的自己,韩琳最大的软肋,就是牵挂。20岁的心里,装得下整个世界。可是40岁的心里,却割舍不掉自己的小世界。

第一个周末,韩琳和家里视频,女儿出现在镜头中的一刻,她的眼泪便止不住地涌出来。她想不到自己竟然会哭得这么惨。后来,她给父亲打电话的时候还提起看见女儿的心情。父亲笑了,说起一件往事:“你知不知道你当年去德国,为什么你妈从来不打电话,都是我和你说话啊?”

韩琳说:“有吗?没注意过。”

父亲说:“因为你妈一听到你的声音,就要掉眼泪。”

那天放下电话,韩琳沉默了许久。这或许才是40岁与20岁最大的不同吧,已经有了多重身分。她不只是被人挂念的女儿,也是被人想念的妈妈。

到哥廷根的第三个月,韩琳在学习上的吃力感越发明显起来。课业的质与量,远非韩琳想象的那么简单。为了不拖同组同学的后腿,她只能拼力开夜车。韩琳慢慢体验到梦想与现实的差距。因为不论是“梦”还是“想”,都是不需花费实际精力和时间的,而现实却要付诸实实在在的行动。

2014年12月的一天,凌晨2点,韩琳突然接到家里的电话,是女儿打来的。女儿紧张地说:“妈,外公昏迷住院了。爸爸不让我告诉你。可外公迷迷糊糊地一直在叫你的名字。我……我好害怕。”

韩琳顿时吓得手都抖了。她立即打给王庆,问发生了什么。王庆安慰她说:“别急,已经没事了,就是高血压,又忘了吃药。是女儿和你说的吧?让她别多嘴!”

“干吗不告诉我?”

王庆回呛了一句,“除了干着急你能干什么?能回来吗?”

韩琳被噎得无话可说。

“走之前我就和你说过,咱们俩面对四老一小,没资格太潇洒啊。琳琳,我理解你除了工作之外,想做点儿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但是咱们这个年龄段,要工作,还要照顾家庭,你应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去找自己喜欢而且有能力和精力去做的事,不是吗?”

韩琳没说话,但心里却做了另一番决定。

2015年,韩琳结束第一学期的学习便回国了。那天,全家人都去接机。韩琳扔下行李,紧紧地抱住了父亲。尽管这一次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和财力,但韩琳很庆幸自己在盲目追求理想的路上,及时看清方向,及时回了头。

韩琳离开得还不算太久,工作上的人脉还在。她进了一家国企的法务部,工作强度不高,还有时间做点自己想做的事。她跳过了“留学”这个梦想,在社区的活动中心开了一间法律义务咨询室,每个周末的下午去为居民做义务咨询。几个月下来,她在小区里人气急升,每次下班路过广场,跳舞的大妈们都会争先招呼一声“韩律师”。

韩琳发现,人有时会因为想要摆脱压力而特别渴望去寻找理想。然而世界这么大,无论在哪里都有压力,只不过是方式不一样。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才更容易获得所期望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加上与家人在一起的踏实感,才是人到中年实实在在能够拥有的。而不切实际地去追求不合时宜的“理想”,挫败和无法掌控的局面,往往会灰败了对生活的热情。

猜你喜欢

精力勇气律师
寻找勇气
“新婚姻法”说道多 听听律师怎么说
Excerpt from Three Days to See
别把精力拿去掩盖缺点
勇气何来?
“建设律师队伍”:1950年代的律师重塑
我遇到的最好律师
怎样才算是真正的律师?
前行的勇气
“勇气”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