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升就业能力为目标的《动画制片》课程教学改革
2015-12-07李飒
摘要:针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展开培养,已成为国内外高校人才培养的共识,本文阐述了《动画制片》课程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而展开的一系列教学改革内容。
关键词:动画制片;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080-02
一、动画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
虽然国内外高校已经普遍承认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当前我国高校仍普遍缺乏这一方面的尝试,主要表现在:
1.尚未充分认识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内涵。目前高校普遍对就业能力的内涵理解过于狭隘,在本科生的就业能力培养时,着重解决的是其如何获得工作,因此常会只专注于扩展学生就业渠道、提高学生面试技巧等。但是,真正的培养学生就业能力,还应关注学生如何维持工作以及获得职业的发展,着重解决学生“上手快,后劲不足”的问题。因此,应该全面认识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在培养学生获得理想就业的同时,提升其进一步获得职业发展的能力,要让学生获得与其专业相应的、适合未来职业发展的知识、技能、品质甚至职业的规划能力。
2.高校办学定位不明确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大众化,很多高校或很多专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加,而这些学校或专业都存在办学定位不明确,盲目从众的特点,这也就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埋下了隐患。这些新开办的大学或专业,一般都是照搬国内或地方一流高校而设置,并没有切实考虑自身师资力量、地区资源、学生资源、地区就业市场等具体的问题。往往产生的人才“不伦不类”,既不具备科研能力,也不能适应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3.高校的体制、机制不符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的要求。从高校管理体制和绩效评价机制来看,目前普遍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定位在科研能力为主的方向上,而忽视了对教师教学和人才培养能力的评价。因此导致教师更多的关注于个人科研,而放更少的精力在人才培养方面。因此导致教学中普遍缺少就业能力的培养环节,实践教学环节效果不理想,以及缺乏对职业态度、职业素养的培育等。同时,高校管理层面也缺少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的业界互动机制。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了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具体到动画专业的人才培养,当前也普遍存在上述的误区,这也进一步导致了近年来动画专业的就业情况频亮红灯。动画专业曾在2013年被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认为是“2013年度就业前景最不看好的本科专业”,并在该榜中被列为首位,这表明动画专业在目前就业率很低,而失业率又很高。如何切实做到在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成了摆在每个动画专业教师面前的棘手难题。[1]笔者发现,当前学生主要存在四方面的问题:首先,由于生活条件的安逸,学生普遍不具备社会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其次,由于是独生子女,学生的个性突出,与人交往的态度和方式有诸多不妥之处,这会对今后的职业态度留下隐患;再次,学生社会经验很少,看待问题的方式往往很偏激,不能用辩证的思维分析问题和化解矛盾,这也会影响未来的职业规划和职业态度;最后,学生自我营销意识不足、能力尚浅,不能充分表达个人的优点和立场,这会深刻影响到学生的求职环节和在职业中的进一步发展。
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本文结合上述现象,依据学界在高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成果,将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划分为四个部分,即专业能力、通用技能、个人品质、职业规划能力。
1.专业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就业能力已经成为其获得职业、维持职业和取得职业发展成功的最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全球一体化、知识经济、产业不断更新升级、工作环境和性质不断变化促使大学生必须拥有就业能力,才能满足当今职业的复杂需求。[2]事实上,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仅指获得工作的能力,也指其获得与大学所学技能、知识和专业相符、满意的工作的能力。例如,英国就业和能力委员会就认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中应包含其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运动的能力。相应的,大学毕业生的雇主在对其进行评价时,也十分看重其专业基础及专业知识的发挥程度。
2.通用技能。通用技能是雇主在面试大学毕业生时最为看重的内容。英国产业联盟列举了雇主最希望大学毕业生拥有的九项通用技能:自我管理能力(责任感、灵活性、适应力、恰当的自信心、时间管理、基于反馈和深思的学习提升绩效);积极的态度(积极执行和对新思想的开放);进取心和创业精神(有革新态度、创造力、敢于冒风险);团队工作能力(尊重他人、有合作精神、善于说服他人、察觉他人的独立性);商业与客户意识(对事业成功的关键动因的基本的认识、建立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的意识);计算能力(运算和呈现数字及一般的数学认知能力);沟通与读写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倾听能力);信息技术能力(运用基本软件和电子文档管理的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运用创造性思维来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国内学者金晓亚则将上述归纳为领导与管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人际能力和基本技能等。
3.个人品质。此处个人品质主要指大学毕业生的情商及性格特征。研究报告《人力资本的再思考》认为,自信、主动性强,乐于与人交际、乐于经历的人更加容易获得高薪工作。高情商的大学毕业生也往往会具有更好的就业前景和职业发展前景。可见,在当前知识经济的环境下,情商已经成为衡量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事实证明,学生的情商能够在高校的教学环境中获得较好的提升,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如果更多地关注对学生情商的磨练和培养,也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好的就业能力。
4.职业规划能力。伴随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职业的竞争变得日趋激烈。对大部分大学毕业生而言,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频繁的工作变化可能会变得常态化。与这种现实相应的,大学毕业生不仅要有适应工作变化的能力,更要有规划未来工作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在高校学习阶段就应具备对自身职业生涯的管理能力,唯其如此,才能抓住最好的就业机会,并在不断的前进中获得更多的成功和更理想的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具体的职业规划能力应该包含:对劳动力市场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对自身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类型的认知能力、对未来职业角色的认知能力、对新的职业机会或新的提升机会的认知和判断能力等,同时也必须包含自我营销能力和构建社会关系网的能力。
三、《动画制片》课程的改革措施
1.课堂教学环节的就业能力培养。①主题式教学渗透职业态度和职业规划。从《动画制片》的绪论环节开始,以“如何成为一名动画制片人”为主题,结合案例分析和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传达就业过程中的所应具备的个人品质、职场态度,并形象地通过“如何成为一名动画制片人”的发展阶梯向学生传达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和职业规划的方法。同时在平时教学中,也不断地通过制片管理和团队管理案例,向学生渗透这方面的就业能力培养内容。②话题性教学方式开拓视野和思维空间。在“动画作品的策划”环节着重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和PPT应用能力。通过探讨当前社会普遍热门话题的方式打开学生视野,放眼国际和社会的方方面面。例如今年主要的社会话题之一“人工智能”,本课要求学生以人工智能为主题进行商业策划,同时要求要充分发挥PPT制作和表达的能力,以此模拟商业策划案的制作流程。③情景教学与互动教学方式相结合鼓励学生自我营销。在进行“动画产品营销”环节的讲述时,把动画作品和学生个人能力结合起来,不仅讲授动画产品的营销方式,也举一反三使学生理解如何进行“自我营销”。为了检验这一方面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和锻炼学生的自我营销能力,本课结合情景教学和互动式教学方式,每个班级自愿推举5名同学进行PPT策划案演讲,每组演讲包含3-4名学生评委,在演讲和评论中鼓励学生角色带入,巧妙结合制片课所学内容大胆表达。每次演讲和点评结束,任课教师随即对演讲人和评委逐个点评,及时总结大家的优缺点、分歧和误区。同时将在点评中出现的学生理解的歧义,在后续课堂教学中进行补充和深化。在演讲和点评结束后,对每个授课班级都展开了问卷调查,其中98%的同学认可这种方式,问卷中,学生们认为这种方式可以及时消化课堂所学,在这种方式的鼓励下也更渴望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也有很多学生提出这种“快乐”教学的方式,不仅能熟记知识,而且会对动画制片行业产生更高的好感度。
2.期末考核环节的就业能力强化。期末考核环节的作业包含两部分,其中之一是以小组为单位拍摄“视频求职简历”,该考核方式最主要目的是应用于未来的求职环节,具体作用包括:使学生拥有差异化、个性的求职方式;使学生意识到差异性竞争的重要性;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自我营销能力;通过求职简历的作业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就业意识。另一部分的作业是要求结合求职简历的视频制作经验写创作总结。这部分的目的是对毕业设计说明书的写作进行提前演练,提前让学生接触和熟悉毕业设计说明书的写作模式和要求,不仅能让学生提前进入毕业设计状态,还能减轻毕业答辩环节中导师和学生的论文写作负担。
以上是笔者针对提高学生就业能力而展开的《动画制片》课程教学改革内容。但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不是仅仅依靠一门课程的改革来实现的,而是要借助大学四年全部课程教学、实践、思想教育等所有环节的相互配合来实现的。对于动画专业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本文所述之尝试,寄希望于萤火之光也能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李飒.文化产业园的人才资源战略[J].未来与发展,2014,(11).
[2]陈勇.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开发路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