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之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探究

2015-12-07王浩全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5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图书馆

王浩全

摘要: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科研的信息中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本文从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内容方面探讨了高校图书馆之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及其实现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教育;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017-03

引言

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各种文化热在全国迅速兴起,如区域文化、茶文化、瓷器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校园文化等等,其中校园文化更是倍受人们关注。进入21世纪后,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有关教育部门提出相关文件,要求要不断改进和重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大学生社团工作和网络建设工作,以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从整体上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着其特殊的优势和功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据了独特的重要地位,对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以及高校图书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导向作用,探讨了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校园文化作为文化范畴的重要结构,从文化形态分析,主要包含了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方面,它们之间既相互渗透又相互联系,从而形成了校园文化的特殊影响力。从广义来讲,校园文化指高校全体教师职工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生活、教学、科研等多个领域表现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及其所产生的精神成果、物质成果的文化形态。从狭义来说,校园文化主要指以全体师生为主体在生活、教学、科研等领域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文化行为和意识。简单来说,它就是围绕大学生为主体的校园课外活动,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二课堂”。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形式也极为丰富。进行这种在学校自身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不断进步并积极作用于全体师生员工思想和行为的群体文化形态建设,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精神文化方面:这是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主要指学校的校园精神,是学校在长期的发展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氛围,如学校的科研水平、办学风格、价值观念、人文精神、历史传统和师资力量等,其生命力、凝聚力和向心力非常强。如各大学的办学理念、校训、校歌等。

2.行为文化:指的是全体教师职工和全体学生在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表现出的教风、校风和学风。如为人们所熟知的北大学风“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校风“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清华校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复旦教风“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等。

3.制度文化:这是校园文化活动的准则。主要包含了高校特有的制度和共同制度,对保障校园文化建设的顺利发展、维护学校正常制度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内容主要有学校的规章制度、管理条例、教学模式、科研模式和生活行为规范、典礼仪式等,学校内一切校园文化活动都要遵循各种制度来展开。

4.物质文化。这是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是学校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各种外在物化形式的总称。主要包含学校的教学设备、科研设备、学习和生活环境、文化娱乐场所、实验室、教学楼等校貌和校容。如北大的“未名湖”、清华的“水木清华”、武大的“樱花”、川大的“红楼”等。这些校园内的典型性建筑和景色都是象征着学校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的高低,也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最容易让人理解接受和具有代表性的层面。它们包含了学校的历史、地理、艺术、建筑、民风等,不仅仅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生活价值系统,其自身也具备了强大的无形吸引力,通过它们的濡染可以陶冶广大师生员工的情操。上述校园文化建设的四个层面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缺一不可。它们通过各个方面的发展长期积累了优良的传统、独特的校园风格和价值标准,是展示一所高校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一种和谐的适合师生发展要求的文化氛围,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手段与补充,对于丰富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大学生的活动能力,强化大学生的生存与竞争本领,满足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需要,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催化作用和渗透作用。

(一)导向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高层次、极为复杂的社会文化生活的反映,是社会文化的分支,其核心是价值取向,如师生员工对人生、真理与价值的思考,对现实生活的思考等等;其内容和形式深刻地影响和制约着师生员工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所以,校园文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和价值观为导向,以塑造健康的灵魂为目标,实现对师生心理、观念、行为的引导,从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催化作用

校园文化的外在形态是良好的人文环境,内在形态是以校风、教风、学风形成的大学精神。优秀的大学精神有助于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境界和政治觉悟,增强主体意识和综合竞争力,有效抵制各种思潮和腐朽思想的侵蚀。良好的人文环境,能使学生在获得精神需要和满足的同时,将社会对个体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的要求内化于心并外施于行,使师生员工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影响、感染和熏陶,这是校园文化催化作用的生动体现。

(三)渗透作用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学生是主要的承载者和传播者。校园文化不仅使大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并在它对学生个体发挥作用的同时,又通过其学习和生活等日常交往活动渗透到校园的各个角落,甚至在学生走向社会的过程中,这种内化和积淀还得以传播并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中公民道德的更新和塑造。目前,丰富多彩、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建设因其导向、催化和渗透作用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延伸与深化课堂教育、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大学生德育效果的有效途径。

四、高校图书馆可以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保障作用

从高校图书馆的职能来看,它不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而且它为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一)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源

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不仅具有科学性、多样性、丰富性,同时又具有历史的连续性、现实的时代性,能全方位地服务于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优秀的经典名著、人物传纪等文献,不仅能以其强大的吸引力和先进的文化知识丰富教师和学生的精神内涵,促进师生文化修养的提升,促使全校师生时刻保持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精神面貌,还能支持和鼓励全体教师职工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对塑造教师形象、培育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有着积极的影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校园的凝聚力量,推动高校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可以说,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对校园文化的顺利开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也是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图书馆在文献资源的选择和管理上一定要认真、仔细,务必以满足全校师生的需求为前提,以促进学校的发展为依据,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文献资源,才能为师生提供优秀的读物,促使师生通过阅读优秀作品提高自身涵养,培养自身创造的欲望和活力。

(二)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

优良的学习环境,对于师生思想、感情的形成,往往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很多大学图书馆都建在大学校园的中心,建筑宏大,典雅气派,通常是大学校园的建筑标志。现代化的图书馆建筑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再加上周边幽静的自然环境,为全体师生营造了一种安静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吸引了更多的师生来读书馆查阅资料,在图书馆内,可以使得师生得到心灵的净化,让他们可以静下心来思考问题。师生通过借阅书籍材料,可以帮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摄取知识,在独立思考中培养和锻炼自身独特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形成良好的公共秩序

良好的秩序,不仅对于形成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起到积极作用,而且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公共道德、良好的人际关系有良好的效果。图书馆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帮助大学生学习文化知识、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平台,所以,组织和维护好图书馆的良好秩序和和谐环境,可以创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引导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树立良好的公共道德。

(四)完善有效的服务制度

在新时期下,图书馆的价值取向已发生明显的改变,不再是过去主要用来收集保存文献,而是积极体现和落实“以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思想,最大程度地满足师生对文献资源的需求,认真完成传播知识的重要任务,实现传递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使命,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知识的伟大力量和人类的文化精神。而且,高校服务制度是否完善对图书管工作人员服务水平的广度和深度有直接的影响,甚至关系到图书馆的长远发展,比如服务理念和整体价值观念的完善。可以说,有怎样的服务制度就有怎样的服务行为和服务水平。高校图书馆不但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有效发展的重要场所,还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渠道。通过规范和完善高校图书馆服务制度,建立有效的图书馆制度对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促进大学师生更好地遵守校纪校规、充分地展示遵纪守法的个人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在网络信息环境下,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图书和期刊,视听资料、电子出版物、数据库和网络信息也成为图书馆的重要馆藏。因此,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引导师生读好书,帮助师生掌握有效获取信息资源的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的阅读需要,拓展和深化图书馆的教育和服务职能,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五、高校图书馆之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实现途径

校园文化是高校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促进学校长远发展的精神支柱,对提升师生综合素质有着很强的导向作用,也规范着学校的教学科研,调控着学校的改革和发展。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的文化信息中心,更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课堂,是引导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的精神使者。因此,积极有效地建设和发展和谐的校园文化,必须重视和发挥高校图书馆思政教育职能的作用,以此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文化素养,优化学校校园环境,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是:

(一)利用图书馆资源丰富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高校图书馆可以采取对馆内现有文献资源进行充分揭示和报导的方法,给师生提供深度信息导航,而且要利用现代化设备,开发网络、数据库、视听资料、电子出版物资源,为全体师生提供了一个超大容量的信息库和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保证师生可以有效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丰富了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最终实现对师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价值观念的指导,帮助更多的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和远大理想,端正了学习思想,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活跃参与者,创造出一种良好的校风。比如,开展文艺演出、辩论赛、专题研讨会和演讲活动等,通过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活动,让学生们在学习和交流中提升学习成绩,这也是丰富师生精神文化生活的有效途径。

(二)利用图书馆环境建设优良学风

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优良的学风,主要指的是学生从整体上表现出的良好的学习态度和风气,它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每个学生心理结构中注入不同的心理因素,进而沉淀为深层的心理基础,从而有效地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图书馆通过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源、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完善的服务制度、优良的信息服务和良好的公共秩序,可以帮助师生建立良好的育人氛围,不但可以促进学校优良学风的形成,还可以对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起着很大的积极影响。比如,部分大学生在自习室里占座、吃东西、高声喧哗、大声收放随身听;还有一些大学生喜欢随意在图书、期刊上进行涂抹、勾画并偷窃、撕毁书刊等就是一种不良行为,对此,大多数图书馆均通过张贴提示性的标语,随时随地的监督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文明行为。因此,利用图书馆读报栏、名家名言墙、英语角、各种橱窗宣传等均不失为推进学风形成和强化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三)利用图书馆服务创设特色教风

教风主要是学校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教学和科研风格,是学校教师师德、科研水平、文化素质和教学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认真抓好教学工作者和管理者的工作作风,也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一直以来,图书馆建设一直被认为是高校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象征学校形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所产生的服务职能影响已经超出了学校的范围,对社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作用。不少世界知名的大学图书馆不仅是国际信息中心,更是世界先进科学知识的集聚地,如哈佛大学图书馆、耶鲁大学图书馆。所以,利用高校图书馆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职能,在服务过程中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人文精神,真正展现开放的学术态度,足以引导和激励教师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同时,根据图书馆各种岗位的特殊要求和服务性质,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服务条例,可以有效促进师德师风建设,形成具有特色的教风,更好地推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如组织师生开展教学评比、精品课点评、骨干教师讲课比赛等活动,都是构建师生喜爱的教学机制、营造良好的教学科研氛围、推动特色教风形成的良好途径。

六、结语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探究作为学校服务育人的前沿阵地,同时又是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场所的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意义,就在于: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职能,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将良好的校园文化传播到社会,另一方面,还要将优秀的社会文化传入校园,丰富大学生的文化实践活动,促进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实现21世纪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这一传播、转变和发展过程中,高校图书馆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魏再勋.论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3,(9).

[2]钟传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凸显“以人为本”[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

[3]王金生,王健,尹汝海.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4]陈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科学咨询,2007,(6).

[5]朱冬香,李二英.校园文化对高校德育实效的促进作用及其实现措施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6]卢笑明.论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J].大学图书馆情报学刊,2006,(06)

[7]马凤鸣,陈玲.发挥忘了思想政治教育优势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8).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图书馆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