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生态化教育

2015-12-07李伟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5期
关键词:生态化高校教育

李伟

摘要:生态文明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学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对生态化教育的界定,分析了高校生态化教育模式的创新。高校教育的生态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性选择。

关键词:教育;生态化;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001-02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发挥教育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学校在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服务功能。

二、生态化教育的界定

生态化教育是以人为本、以适当的成本为基础、以校园自身生态化、对学生进行生态化教育、生态科技创新及服务社会为生态责任,以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物质保障,人与校园和谐统一的,具有自我修复、自我螺旋式发展功能的开放的良性循环的系统。

生态化教育是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社会生态化为责任,以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为原则,以生态教育、生态科技创新推广为抓手,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以实现生态文明型社会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生态化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主导是教师。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不应该是径直的过程。教师的引导应该让学生明确干什么,并以极大的热情、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将生态意识灌输,通过学习主体产生巨大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认真地学习生态文明观,但必须要有教师适时必要的引导,才能确保教学活动顺利快捷的展开,使学生获得生态知识,生态建设能力,并使生态思维模式得到发展。

让学生很好发挥主体地位的前提条件是教师发挥好主导作用。就完成生态教育目标来说,教师和学生都承担着责任,学生要积极地在教师引导下学习、实践,教师要全心全意地教好学生,而学生养成生态思维模式、生态消费模式是师生共同的目标。

三、高校生态化教育模式创新

在生态文明时代背景下的高等学校,其教育模式应该适应时代潮流、承担历史使命。高校生态化教育模式的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生态文明教育进课堂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地方,应该承担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责任。高校在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构成上,主要包括生态文明观教育、生态文明知识教育、生态文明技能教育和生态文明道德与法制教育四大部分。通过生态文明教育,培养“生态人”,使学生建立生态文明观,培养学生养成生态思维模式、生态行为模式、生态消费模式。

生态危机或者生态灾难不是由于生态的发展,而是由于生态意识的不足以及生态伦理的缺失。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使人们认识到,维护自然生态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要想让生态文明理念长久地走下去,就要通过教育来实现。让生态文明教育,进入课堂,加强对年轻一代生态文明理念的教育,让生态文明建设的观念扎根于学生心中,让所有人都真正了解并参与到这个不断接力的永续性工程中来。从现实严重的环境问题和国民生态文明状况来看,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仍不明显,任务依然艰巨。

学校要广泛、深入和持续地开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生态文明教育。将生态的被动保护状态变成生态的主动保护状态、把“要我保护”变成“我要保护”。将生态文明教育加入课堂是可行的,但是上课的方式需要用实践的方式来开展,只靠书本来传达,效果有限。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知识竞赛、生态建设小创意、在大学里开展生态方面的选修课等,让学生切身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当中。

(二)校园的生态文明建设

学校在培养学生生态观的同时,应以身作则。如果高校自身生态文明方面做得不到位,如何对学生进行生态教育?如何培养出“生态人”?学校率先垂范,才能引导广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先“修己”才能“治人”。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生态文明观的当代大学生。通过大学生走出校园服务社会来推动整个社会共建生态文明,真正实现大学生生态文明观“辐射”效应的能量释放。另外,生态文明建设是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要实现生态化。

生态文明校园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微观体现,学校生态文明校园建设是环境保护、和谐校园建设、文明校园建设、节约型校园建设的需要。校园生态化的对象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物质层面的校园生态化的对象包括:校园办公过程中使用和消耗的一切办公资源。例如: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建立污水生态系统、照明生态系统、交通生态系统、建筑生态系统、固体废弃物生态系统,实现硬件生态化。精神层面的生态化对象包括:在教师心中树立生态化的意识。教师应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教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生态世界观的形成。所以教师应该持续改进和提高自身的生态意识。这种生态化的意识在我国当前首先应体现在节约意识上,例如:老师节约一根粉笔、节约一张纸,以这种节约的理念以身作则,在学生中起到表率作用。随着这种节约意识的树立进一步深化生态意识。

(三)生态科技服务

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生态科技创新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校必须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学科、人才综合优势,全面提升高校生态科技创新能力,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高校要着力解决生态技术的“最先第一步”。所谓“最先第一步”就是解决生态技术的供给问题。高校作为责任主体,按政府的目标要求承担相应的生态科技创新工作。此外高校还要解决生态科技的“最后一公里”,即解决生态技术的转移与推广问题。

在高等教育中生态文明教育的创新能够更好地促进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高校作为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思想文化传承创新的殿堂,需要积极营造以科学精神为核心的创新文化。发展优势学科,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协同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高校要建立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同、多技术集成的重大研发与应用平台,形成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生态科技转移模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

要实现生态科技研发到具体应用的转化,必须做好生态科技服务,高校不仅要主攻“最先第一步”,而且也要对生态科技“落脚点”加以重视。2011年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20%,而西方发达国家则达到60%-70%。要解决好相关高校重研发轻转化的顽症,通过引逼机制推动教师大举进入生态技术推广领域,积极主动转化、熟化乃至傻瓜化高校自主研发的科技成果,使之成为发展生态科技实实在在的利器。“引”即激励,重奖把职务技术成果用于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的完成人;“逼”即约束,把相关高校对生态技术供给确定为法定责任和考核指标。

四、结束语

在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高校生态化教育,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为社会培养“生态人”、生态科技创新和服务,是所有学校应承担的生态责任。学校应建立“教育——科研——推广”的生态体制。学校要在实际工作中以树立生态意识为突破口,不断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并合理确定监督和评估机制,唯有如此才是高校生态化教育的本质所在。

在学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目的是要使下一代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进而用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改变不良的生产、生活方式,建立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绿色文明”社会,这是人类社会进入新世纪的必然选择,也是新时期教育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孙芙蓉.生态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EB/OL].http://www.wenming.cn/ll_pd/sh/201206/t20120623_722625.shtml,光明日报,2012-06-23.

[2]Khasikhanov.M.S.Developing the Ecological Awareness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Instructors[J].Russian Education and Society,2008,50(3):73-83.

[3]刘继发.论高校生态文明校园建设的必要性[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20(9):86-87.

[4]Mao Yongbo.A Modest Proposal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2010,8(35):189-192.

[5]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报告2011[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

[6]严月萍.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问题探究[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7]韦鸿鹏.从全球化交往维度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9).

[8]孙健,杨立蛟.关于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新思考——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0).

[9]Annette G.Policy,trends and the problems of Marginalization[J].In Australian Education Review.Educ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1997.

猜你喜欢

生态化高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语料库与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
生态化生存:“打群架”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