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责任感培养的研究

2015-12-07王建丽胡洵璞刘竹林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24期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责任感培养

王建丽+胡洵璞+刘竹林

摘要:大学生承载着祖国未来的希望,是祖国发展进步的重要人才资源,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当代大学生正处于掌握知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的人生重要转折阶段,他们是否有强烈的责任感将直接影响他们能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本文针对大学生的责任感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大学生责任感培养的方法,解决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缺乏责任感的矛盾。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责任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4-0047-02

一、引言

人们常说的责任感,通常是指要利人利己,还要有利于集体社会和国家,当自己的利益与他人的利益、集体社会的利益相冲突的时候,不是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而是以大局为重,先国家后个人。只有在责任感的督促下,高校大学生才能不断进步,充实自己,在冲向目标的时候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进步的主力军。如今经济多元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社会的巨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二、高校大学生责任感的现状

现代高校大学生是创新时代发展的动力之一,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更是推进祖国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近年来,祖国发生了很多大事件,在一些重要活动甚至是在国家遇到重大自然灾害的时候都能看到大学生的身影,青少年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许多重大的贡献,各国人民和社会媒体应该都能在这些事件中看出大学生仍然具有比较强烈的责任感。但是,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社会各方面格局都在发生变化,思想和价值观也在这个时期发生了变化,就导致了部分高校大学生在个人价值观上形成了偏差,出现了责任意识模糊的现象,集体意识不强,自私自利,缺少正确的信仰。这不仅玷污了学校培养学子的象牙塔形象,更对我国在全球的声誉造成了不良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表现。

1.社会责任意识日趋淡薄。目前主要高校内的大学生多数是“90后”,他们出生在一个安稳富足的年代,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大多数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父母溺爱,生活奢靡。这样的生活背景使得大学生缺少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其集体活动参与度不高;同时,由于多数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大部分高校学生普遍具有较为自我的性格,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愿意合作,以自我为中心;在遇到违法犯罪情况时视而不见,不敢见义勇为,只有在自己利益被损坏时才会有所反抗,冲突的时候只关心自己的个人利益。不了解国家发生的大事和社会新闻,缺少为祖国发展做贡献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养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

2.以自我为中心。许多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不良信息的诱导下,以自我为中心,贪图享乐,理所当然地享受父母对自己的付出,不知道感恩,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对他人漠不关心,只顾及自己的个人喜好,只为自己服务,只行使自己的权利,完全不履行作为一个学生的义务。一味要求学校、父母、家庭为自己付出和服务。他们思想观念上过于自我,认为一切事情要以自己为中心,稍有偏差就会发脾气。对待课程学业态度淡薄,没有积极学习的劲头,通常都是糊弄了事。

3.世俗化影响。当代社会越来越世俗化,高校大学生在父母朋友的影响下,价值观产生不正确的变化,过于关注身外之物——钱财、社会关系和地位,趋炎附势。在人际交往中,只注重利益上的互相帮助,没有真心实意的交往,将“等价交换”、“市场法则”作为衡量关系好坏的标准。在人生的重大选择决定上,也运用这样的标准,缺少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不把重点放在自己的实际专业能力和思想道德的提高上,而是使用不正当的手段实现自己的个人目的。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一件事物的评价标准模糊,甚至是非不分、黑白不明,没有坚定的原则和底线,对于社会上发生的不良现象视而不见,这些不正当手段的盛行,使得社会上弄虚作假、贪污腐败、金钱交易现象愈演愈烈。

三、大学生缺乏责任感的缘故

1.不良现象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社会是集体的,每个人都不是独立的,在社会这个大环境里,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的影响,都必然受到社会的牵制。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人们接收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快,但是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也存在很多的弊端,网上的信息资源良莠不齐,为人们提供了便利,提供大量信息的同时包含了许多负面消息。大学生接收信息最主要的平台就是手机,学生可以在手机上看到社会上的重大新闻,例如官员腐败等不良现象,这类现象很大程度上能影响大学生的认知,有部分学生会认为腐败能获得地位和钱财,是发展的最快途径,也有学生认为腐败是可耻的。

2.高校对大学生责任感培养力度较小。人才是21世纪国家想要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培养一个人是否能成功,就需要关注高校对大学生的责任感培养是不是合格。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要注重德才兼备,先要学会做人,做人都存在问题,有再多的学识也是愧对国家,愧对社会,愧对自己的。然而,现在高校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和压力,考核学校的标准也把重点放在学生知识能力的考核上,造成了高校培养大学生责任感的力度变小。

3.不正确的家庭观念影响。家长的教育方式是最直接影响学生观念的。现实中,我们最常听到的就是家长的要求,要求孩子成为高考状元,要求孩子上清华、北大,从小就剥夺了孩子的天性,孩子从小就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而不是积极地让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和社会活动,孩子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被迫只培养自己的知识素养,并没有优秀的道德素质。这种带有严重功利性的教育方式,造成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很难将自己学习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在生活中,投身到社会中。

四、加强大学生责任感的主要措施

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责任感,这一现象的严峻程度应当让高校紧张起来,加强大学生责任感培养变得尤为重要,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以从社会培养、校园培养和家庭教育培养三个方面来开展。endprint

1.良好社会环境的影响。信息化时代,形形色色的社会人物、各种新思想价值观的出现正时刻冲击着大学生的头脑,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美国职业篮球、好莱坞3D大片等,不注重、不关心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由此看来,要想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要从培养学生关心祖国、热爱祖国的观念开始,并不是国外的东西就是好的,我国也拥有与之匹敌的实力,例如对国货的信任。想要高校大学生产生对国家、社会的信任,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要有更多充满正义感的社会人员站出来,发扬我国优良的传统,倡导和谐社会;其次,要想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要使他们懂得,作为社会这个大环境中的一员,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伟大文化的一代,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他人、社会乃至国家负责。只有这样的人,才是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才能一心一意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最后,在当代高校大学生的自我控制力上要下功夫,加强大学生的集体活动参与度,加强大学生的集体感、责任感,鼓励学生参与活动,独立不是指不参与合作,而是在思考方式等方面要做到独立探索、独立研究,在有必要合作的情况下要接纳合作伙伴。

2.良好的校园环境影响。高校是培养学生、培养人才的地方,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帮助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在充满责任感的校园氛围下,高校大学生意识到拥有责任感是非常愉快的,只有这样正确的培养才能让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第一,高校要完善教育的内容,使内容更加全面。改进原有的教育方式,应当从原有的重视专业教育,改进为德才教育相结合,丰富道德教育的内容。建立完整的机制,从学习到生活,全面加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健全完善的教育监督和奖惩机制。让每个大学生知道自己在社会中的作用是帮助社会更加和谐。第二,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多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培养大学生的积极性,品味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价值观,感受集体的力量,大学生才能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第三,高校应当在校园里积极开展表扬先进人员和先进集体的活动,采用鼓励教育的手段,大力宣扬好人好事,形成积极向上、勇于争先的校园风气,让大学生意识到责任感是积极向上的、是快乐的。

3.和谐家庭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影响孩子成长的方向标,家长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不正确就会影响孩子,孩子是最容易学习别人的。因此,拥有和谐的家庭才更有利于健康孩子的培养。在面对困难问题时,能够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就能更有信心去克服这项障碍,要让大学生感觉到家庭的温暖,这样就更容易使其形成强大的意志去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与此同时,父母作为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陪伴,也必然是大学生从小的榜样,父母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帮助孩子培养责任感。此外,家长也应该注意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循循善诱,耐心真诚地和孩子交流;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的协商和决定,尊重孩子的选择,重视孩子的建议,给予孩子独立的空间,给孩子尝试体验的机会。从小培养其独立、自主、自强、自理的性格,从小事情培养孩子的意识,为培养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做基础。

五、结语

目前大学生缺乏责任感主要源自于社会、校园和家庭环境的影响,需要各高校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高校要把知识理论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从基础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其他两个方面有效地沟通交流,才能有效地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使之常态化、普及化,为祖国未来的建设和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潘珊珊.浅议大学生如何正确树立社会责任感[J].赤峰学院学报,2012,(08).

[2]刘莉.当代大学生责任感教育探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0,(05).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大学生责任感培养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自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移动阅读行为特点研究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