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会话含义视角看大学生语码转化现象

2015-12-07付丹亚

校园英语·中旬 2015年11期
关键词:语码语体语言学

付丹亚

引言

人们说话时从使用某一方言转而使用另一方言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这种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转换就是语码转换,它既是一种非常活跃的社会语言学现象,也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是语言接触的结果。1972年,Gumperz认为会话语码转换是熟练使用双语或多语的人对语言的创造性使用。大多数语码转换的社会语言学研究是通过寻求社会因素,(如种族、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位等)与语码转换在宏观层面上的關系来探讨语码转换背后的动机,探讨语言选择如何反映权利和不平等。在大学校园中,大学生们的地域文化背景和专业知识背景各不相同,语码转换非常普遍。大学生在普通话、外语、方言之间的语码转换,其原因也是复杂多样的。本文以这些已有的研究为基础,从语码转换和社会因素之间的宏观关系层面,运用会话含义理论探索大学生语码转化现象的原因,以加深我们对语言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认识。

一、语码与语码转换

语码指人们用以进行交际的符号系统,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是一种方言或其他语言变体,甚至可以指一种语体,如正式语体或非正式语体。在社会语言学领域,我们把语言或者语言的任何一种变体定义为“语码”。广义的“语码”在社会语言学中指两人或更多人之间借以交际的任何语言系统。

语码转换是指,在交际对话或书面语语篇中,在句内或句际间出现的由一种语码转向另一种语码的现象,既可以是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换,也可以是从同一种语言的一种变体到另一种变体的转换,还可以是从一种语体到另一种语体的转换。语码转换作为谈话策略之一,可以用来显示身份、表现语言特点、改善人际关系和谈话气氛等。

二、会话原则与会话含义

Grice认为,人们在谈话中总有一个共同接受的谈话目的。在谈话的各个阶段,也可以有各个阶段的谈话目的,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双方都应该遵守一定的原则,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简称CP)。Grice认为合作原则包含四大准则,即量的准则(quantity maxim):所说的话应包含当前交谈的目的所需要的信息,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质的准则(quality maxim):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不要说缺乏证据的话;关系准则(relation maxim):说话要上下文关联;方式准则(manner maxim):避免晦涩难懂的表达方式,避免歧义,语言简练,井井有条。它是使一次交谈能有效进行下去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在交际中就一定要恪守这些准则,有时出于某种目的或某种需要,人们会有意或无意地违反这些准则,这时听话人就要根据当时的语境,推断他违反合作原则的隐含意义。Grice把这种在言语交际中使用的隐含意义称作“会话含义”。

三、会话含义理论与大学生语码转化现象

1.违反量的原则引起的语码转化。违反量的原则即会话中故意提供不足的信息,或者提供多余或额外信息,比如:

A:“你好,你就是刚来报到的同学吧。”(普通话)

B:“是,我刚(gàng)来。西安的天气还(hái)真(zhèn)热呀”(天津方言)

A:“你是天津(tiàn jin)人吧。我(wó)家也在天津(tiàn jin)。如果有困难就告诉我,别客气。”(天津方言)

从两个大学生的对话中可以看出,A同学迎接新生B同学,并用普通话向他问好,而B在回答时却提供了比要求的更多的信息,“西安天气真热呀!”,这便违反了量的原则。而且谈话过程中使用了天津方言,但就是由于这句话,A同学听出了B应该与自己是老乡,语码转换就很自然的发生了。

2.违反质的原则引起的语码转化。质的原则是指,不要说不真实的、缺乏证据的话。而违反质的原则指说假话,或者荒唐的话,比如:

A:如果你是里面的Princess,你会怎么办?

B:我啊,我,反正我不会那么barbaric,不会那么去看自己所爱的人被老虎tore to pieces。

对话中两者所提到的内容都是电影中的场景,会话里涉及到不真实的,虚构的事件和情景,会话违反了质的原则。在会话中,双方从汉语转换为电影中的英语。他们的语码转换便是对话者为了保留电影中原有的信息与风格,为了说起来自然流畅,听起来清晰明白、原汁原味,省去翻译之苦所产生的。

3.违反关联原则所引起的语码转化。关联原则是指说话要上下文关联。违反关联原则则是说与上下文无关的话语。

4.违反方式原则引起的语码转化。方式原则是指避免晦涩难懂的表达,避免歧义。而违反方式原则是指故意使用晦涩难懂的表达方式,或者歧义冗长的表达。

总之,本文从会话含义角度探讨了大学生语码转换的原因,交际者进行语码转换并不是盲目的,是由众多的交际驱动力暗中操纵的。但是,本文还存在不足之处,比如语料的数量还较欠缺,调查对象应更丰富,因此做出的结论难免欠普遍性和适应性,研究基本上还处于描述和解释阶段。以后的研究可以调查双语社会由于语码转换而引起的历时性变化,比如第一语言损耗和语言更替现象,以及如何运用语码转换理论,将宏观的社会现实同微观的课堂交际联系来,以优化课堂学习环境,提高学习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蓉晖.社会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版社,2005.

[2]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3]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语码语体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语码转换应用研究
报章语码转换与城市休闲文化——以杭州为例
语体转化的量度与语体规范
汉代语体思想浅谈
社会语言学名词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认知修辞学”——从认知语言学与修辞学的兼容、互补看认知修辞学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