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评价的实施策略

2015-12-07肖加荣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5期
关键词:小学策略评价

肖加荣

摘要:新课标指出:小学数学课堂应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那么小学数学教学该如何运用评价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呢?笔者认为:结构性评价是“根”,发展性评价是“魂”,可持续性评价是“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评价;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217-02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为此,评价机制已从关注“教师”转向关注“学生”;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从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习过程”。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评价策略的结构性、发展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谈谈肤浅看法。

一、“根”——评价策略的结构性转变

新课标对评价做出这样的要求:“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因教学模式的变化引发了教学评价的变化,追根溯源,对其结构提出了更高追求,这便是教师在运用评价时的“根”。

(一)根植多样性,让评价成为高效教学的推力

课堂评价是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它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数学学科因其知识的抽象性,往往令课堂教学陷入单调、枯燥的窘境,若是评价策略维持单一性,就会令学生乏味,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应注重内容的多变、语调的抑扬顿挫,同时还应将语言评价和体态评价相结合,适度运用实物评价,甚至可以利用教材和学情进行评价。比如:在执教《9加几》的过程中,当学生呈现出多种想法并优化后,我是这么评价学生的:爱思考、爱发言的小朋友们让我们的学习营养更丰富了,请这些小朋友到前面来,奖给你们几个大苹果!谁知道他们得到的大苹果个数加上9是多少呢?学生回答后,我要求学生上台利用数学卡片“9”与苹果卡片,演示“凑十法”。简简单单的几句评价,不仅为课堂氛围带来了生机,更灵活地将评价与教材进行了无缝对接,推动着学生的成功体验,推动着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推动着教学的高效前行。

(二)培植多向性,让评价成为合作学习的动力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新课标带来了对教学关注点变化的思考,课堂的互动更是侧重于学生的自我表达、学生之间的相互探讨以及师生间的教学相长,这无疑也会引发教学评价的多向性改变: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评价方式的交叉使用。

多向性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培养主人翁意识,促使学生各个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这种评价方式,是基于学生的自评,使自我建构意识迅速发展,从而触发生生互评、师生互评,使同学间的互动合作更加紧密,师生间的教与学进退有度,逐步向“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发展。在执教《最大公因数》这节课时,我在班级小组合作学习中,布置了这样的评价任务:

1.小组互相汇报自学心得:什么是最大公因数?求最大公因数有几种方法?

2.对于组员的自学汇报,你有什么想说的?有比他更优化的方法吗?(要求在汇报时使用我认为……我的建议……这样的语言评价观点)

在小组汇报、全班汇报,探讨出优化方法后,组员互相出题并订正,交由正副组长打分。(满分6分,根据答案、过程、书写分别给分。)

多向性的评价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动力,多角度地给予和收获评价,也是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提升的动力。它能有效地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实践中,多向性评价在初期实施时进展缓慢,甚至会影响教学进度。建议由低段开始培养训练,逐步由扶到放,使这一评价方式能产生良性循环。

二、“魂”——评价策略的发展性转变

新课标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促使评价策略突显其导向性与调控性,激发其激励性与多元性。

(一)明确导向性,让评价成为学习思考的灯

当前的教学评价普遍存在空泛评价的现象,模糊、虚假、没有针对性,有些评价语甚至成了教师的“口头禅”。这种模糊性评价,只会让学生对课堂评价越来越不在乎,学习兴趣也随之降低,甚至还会造成课堂教学的尴尬。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相辅相成的。由于学生理解能力的不同,课堂生成伴随着各种意外,教师应该敏锐地抓住学生的理解误区,灵活地运用导向性评价语,将学生的理解误区拨乱反正,评价时加强针对性、诊断性,明确教学环节目的;将学生的奇思妙答与教学的纵向深入紧密结合,评价时给予空间,但仍应强调导向性。好的导向性评价,将起到节约教学时间,挖掘学习深度,拓宽思维广度,对提升高效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凸显多元化,让评价成为发散思维的帆

多元化评价即多维度的评价,小学生的思维跳跃,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存在个性差异,靠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满足他们的智力发展要求。多元化评价应关注学生多层面的能力和发展,它是学生获取“双基”后向“四基”拓展的纽带,是学生数学思维发散的风帆。例如,在《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数感培养这一环节的教学时,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估计0.88。面对学生丰富的表现方式,我们来比较两位教师的评价:

A教师评价:A同学在数轴中判斷0.88更靠近1,真会思考!B同学在长方形中估出0.88,灵活利用图形,真聪明!C同学用比1拃少一点来估0.88,太棒了。D同学认为0.88元只能买1支水笔,真厉害。

B教师突出了“学法”的评价:A同学在数轴中判断0.88更靠近1,小数与整数的联系非常紧密!B同学在长方形中估出0.88,他的数形结合很形象!C同学用比1拃少一点来估0.88,非常直观。D同学认为0.88元只能买1支水笔,经济意识很强烈。

两种评价方式孰优孰劣,一眼就能区分出来。B教师的评价既让学生分享了个性的表达方式,又让学生领会了背后蕴含的思维方法,同时能帮扶后进生“跳一跳”,到达自己的学习发展区,在思维上模仿学习。

三、“力”——评价策略的可持续性转变

教学评价是有效教学的手段之一,它是课堂教学的一根支柱,是与教学相互交融的助力,如果说一堂成功的课是邂逅了一场烂漫的春色,那么有效的课堂评价无疑是那拂面的春风。我们要让这评价走进师生的心间,让这评价推动师生的不断成长,让这评价酝酿出可持续的源动力。

(一)预设性与生成性的“随机”组合

每一个学生都是活灵活现的、有鲜明个性的。数学教学充斥着预设与生成,教学评价也伴生了预设与生成的特性。教师应善于观察和倾听,有机穿插预设评价和生成评价。

比如在《最大公因数》的练习课中,在迁移了12,16和44的最大公因数求法,比较了用乘法和加法求总数的题型区别后,师问生:“对这节课的练习思考,你还有其他想法吗?”

A生突然提出了另一种求法:如12,16两个数求最大公因数,先求出两数的差是4,如果4能整除12和16,那么4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同桌马上质疑:“2和5的差是3,3不能整除这2个数,怎么办?”

B生马上站起来说:“3的因数是1和3,3不能整除这2个数,那么1就是这2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师继续追问:“来,请大家评价一下这种方法?”

生1:我觉得还是短除法更简单,但他的方法我没有想到,应该向他学习。

生2:我觉得有些数,他们都是某个数的倍数,但彼此又不存在因倍数关系,这时用这个方法来判断也挺简单的!A同学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师:你们各抒己见,带领大家到达了另一个思维层面,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我们的小A老师,这个特别的方法我们就称为“小A法”吧!给他点个赞!

师:“小A法”让我想起了作业本上的一道思考题:14是7的倍数,21是7的倍数,14与21的和是7的倍数吗?差也是7的倍数吗?你们觉得这2者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

生:我们可以这样思考,如果2个数有除1外的公因数,但又不存在倍数关系,那么这2个数的差也是公因数的倍数,所以在差的因数中寻找最大公因数也是一种方法。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课堂的预設引发了学生的生成发现,这一宝贵的资源,无疑是对因倍数这一知识的深入。幸而当时老师能抓住这个学生的课堂生成,课堂也因此而充满生机,并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网络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生命力来自于学生,预设性评价也许能提前设计得非常文艺,但课堂的生机却是生成性评价触发的。教师应该注意平时的评价语言积累,关键时刻才能厚积薄发,为课堂教学添上精彩的一笔。

(二)及时性与延时性的“有机”组合

在课堂教学中,及时评价能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并步入乐思、善思、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有效的及时评价要注意面向学生个体,面向学生个性,面向学生思维,运用新颖、别出心裁、有创造性的评价用语,挖掘学生在思维、表达、能力等方面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虽然及时评价能带来学生成功的体验,但当学生出现合理性错误时,及时性评价也有可能会减少学生思维碰撞的机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相继进行的延时性评价却能有效弥补这一缺陷。延时性评价就是利用学生的期待心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作出的回答不予以及时的评价,而是把评价的时间适当地向后拖延,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时空进行思考,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让学生在完成思考过程、获得顿悟之后给以恰如其分的评价或小结的评价方式。实际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碰到生成意外,很大一部分是学生思维亮点或误区的体现,可多数学生是难以即刻发现的,利用这些“意外”,耐心地引导、等待,将学生推回“意外”的风暴中心,重新审视和探究问题,让“意外”变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火种,并使之延续。

延时性评价并不意味着纵容学生的所有错误,有些认知上的错误应该运用及时评价给予立即纠正,否则错过了教学时机,课堂将变得拖沓、混乱。而延时性评价与及时性评价是融会贯通的,在延时等待中,老师要关注学生问题探究的走向,不能放任学生探讨进入死胡同,应及时给予引导。

猜你喜欢

小学策略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Passage Four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