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有效开展研究
2015-12-07万红霞
万红霞
摘要:小学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基础和起点,是树立终身体育理念的起步阶段,对于学生这一时期以及未来成长过程中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成长,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我国小学体育发展的基本现状,指出做好体育教育工作要从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抓起,对有效体育教学的含义和内容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对小学有效体育教学的评价标准进行了讨论和研究。
关键词:体育教学;有效性;含义;内容;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215-02
体育发展的规模和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指标之一,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发展水平更是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因素。学校体育教育是锻造青少年健康体魄的重要渠道和根本途径,对于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其教育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未来健康素质的发展、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小学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基础和起点,做好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应从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抓起,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
一、我国小学体育的发展现状
(一)师资力量不足,师资水平有待提升
众多学校对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视不足是导致小学体育教育师资力量不足、师资建设不到位、缺乏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人才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及贫困地区,由于受地域或经济条件限制,部分小学为节约教育资源及人力资源成本,安排非专业教师兼授体育课程、缩减体育课课时、体育课教学内容设置单一枯燥,无法开展系统、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使得小学体育教学缺乏系统性、趣味性、有效性,严重制约了小学体育的发展,扼杀了小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
(二)体育教学开展缺乏有效性
如上文所述,师资力量不足,师资水平普遍偏低、师资队伍设置不合理是造成部分偏远、贫困地区小学体育教学开展缺乏有效性的重要原因。对于一些有实力开展系统化体育教学的学校,体育教学缺乏有效性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主要是因为:(1)学校对体育教育事业重视不足,或为让步于文化课教学有意弱化体育教学,导致体育教师有效教学意识淡薄,教学设计准备不足,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守旧,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教学开展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学生因此形成错误的体育观念,简单认为体育只是机械、重复地模仿、训练,自主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热情下降,甚至无法完成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更无法有针对性地提升身体素质与机能;(2)体育教学的组织、开展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尽管部分学校在体育教学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如部分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设计看似热闹、活跃,实际缺乏系统性、科学性,重表象而轻本质,从而使得体育教学的开展失去针对性与有效性,表现为学生在热闹的教学活动中,身体素质、心理健康、运动技能、協同合作等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二、有效教学的含义及内容
有效顾名思义是指有效果,能实现预期目标,包括实现质量目标与实现效率目标两方面内容。教学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以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最终目的,也应以有效性作为其衡量标准之一。一般我们认为,有效教学是指通过教师合乎规律性、科学性的教学过程以及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物力),成功引起并维持、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获得符合预期目标的进步或发展。有效体育教学则是指教师通过符合体育学科客观规律的教学活动以及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成功引起并维持、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在身体素质、基本技能、协同合作、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心理健康、体育价值观念等方面获得进步和发展,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有效体育教学的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随着教学观念不断发展、教学研究不断深入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在有限的课时内也不可能实现所有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在不同的教学阶段、组织不同的教学内容时,轻重有序,有针对性地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目标的同时,应以“健康第一”为指导,强调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标准》也提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四个基本理念。以上指导思想与基本理念的实现都要通过具有有效性的体育教学来实现。
有效教学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有效果,即通过合乎规律性、科学性的教学过程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具体体现在体育教学中,教学效果是指实现学生的进步和发展。(2)有效率,即通过尽可能少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物力)获得最大的教学产出(教学效果)。(3)有效益,即教学活动取得一定的收益,教学活动的结果符合社会和个体的教育需求,从而实现教学活动的真正价值。
三、有效体育教学的评价标准
无论体育教学活动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展开,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或目的指向,即教学目标,而一切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为了实现学生的进步或发展,使学生在体育卫生保健知识、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心理品质、体育价值观念等各方面的能力和品质得到提升。因此,在既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物力)后,学生有无最大化地获得进步和发展是评价体育教学是否具有有效性的唯一指标。这是从教学活动的最终结果来看,具体到教学投入和教学活动展开的各个环节来看,可以分解为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目标明确包括体育教学目标要有指向性和全面性两方面内容。指向性是指通过教师符合规律性、科学性的教学活动后,要实现的教学效果是什么——有效体育教学的目标不应该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做了什么,是否达到预期标准,课堂教学氛围是否活跃,而是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是否获得进步和发展,获得哪些方面的进步和发展,进步和发展的程度是否达到预期设定为目标。全面性则是指预期设定的学生要获得进步和发展的各方面能力和品质要全面,具体包括体育卫生保健知识、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心理品质、体育价值观念、协同合作精神、社会适应能力等。
(二)教学准备充分,教学方式、方法科学合理
有效体育教学要在尽可能少的教学投入后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就必须要以充分的课前准备为前提。充分地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准备,并始终明确教学计划中的重点和难点,并综合考虑体育教学场地、器材等教学资源的实际情况,学生的体育基础、内在学习需求、情感需求、興趣点所在,学生的共性发展与个性差异等,才能有针对性地组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脉络清晰明了,提升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才能最大化地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方法是有效体育教学的根本保证。合理恰当的教学方式可以使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妙趣横生,学生参与热情度高、思维活跃、身体协调能力好,自觉反复参与各种练习,从而达成体育教学目标。
(三)课堂氛围和谐,密度合理
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是体育教学活动有效性提升的催化剂,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课堂氛围和谐,教师不仅要从课堂内容设计方面进行精心准备,还应提升自身素养和人格魅力,保持亲和力,关爱学生,信任学生,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自主权,让学生在身心完全放松的状态下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体育课的密度是指一堂课内,各项活动中合理运用时间的总和与课程时间的比例。一般课程中的各项内容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学生自主/组队练习、必要的课中休息、队形变换或教学内容延伸、变换等。由于分配到某项教学内容的课时是既定的,教师就需要充分掌握好体育课密度的控制,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教学场地、器材情况,不同阶段学生的发展实际及个体化差异,合理分配各项教学内容所需占用的时间,保证体育课密度合理,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主练习。此外,教学活动的组织要严密,节奏要适宜,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无效的活动组织和计划,场地布置要相对集中,便于教学和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在教学示范和讲解过程中,教师要专业、准确地进行示范和讲解,使学生一目了然,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和精力投入。体育课密度是否合理是体育教学活动能否有效展开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
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分散,接受能力较低,如何针对小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在有限的课时内使其各方面能力和品质获得符合预期目标的进步和发展,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是必须要研究的课题。文章从有效体育教学的含义、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小学有效体育教学策略、展开途径的研究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张磊.新时代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J].新课程,2015,(03):168.
[2]李欣,常青.教育深化时代背景下的学校体育教学思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9):58.
[3]魏志明.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0,(34):136.
[4]林颖冰.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福建体育科技,2006,(02).
[5]孙鹏,王书栋.论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及其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04,(01).
[6]陆冬冬.如何最大化地实现体育教学价值[J].新课程(中),2015,(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