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归来
——读《陆犯焉识》之前与之后

2015-12-07赖丽羽

中学语文 2015年10期
关键词:陆焉妻子记忆

赖丽羽

归来
——读《陆犯焉识》之前与之后

赖丽羽

一个记忆中有些阴冷的下午,也许又不是,百无聊赖的我,偶然打开一部电影。第一个镜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旧火车轨道,忽然落下一个破烂肮脏的,像裹在一床破棉被里的老人,他静静卧在轨道旁,熏黑的脸上却架着一副眼镜,透露出些许文质和书卷气。我便跟随着他的脚步,慢慢“归来”。

我爱好看电影,但能长久留在我记忆中的,都是那些让我热泪盈眶的电影,这部影片便是如此,令我数次流泪。全片几乎都是慢镜头,唯一的激烈场景便是开头不久的一个镜头。文革时期在大西北劳教的“反革命”犯陆焉识逃跑,回到家乡希望与妻子冯婉瑜见面。经历女儿的告密和几番波折后,两人站在火车站天桥两端寻找彼此,夫妻俩在被跟踪、包抄的险境中,拼命呼喊奔跑期待相逢,却在接近的一刻陆焉识被拘捕。这是一次失败的归来。

文革结束后陆焉识恢复了自由,可当他站在朝思暮想的妻子面前时,妻子却问道:“你是谁啊?”坚决否认他是焉识,原来婉瑜失忆了。陆焉识为接近冯婉瑜,以唤起她的记忆假扮成多个角色,如钢琴调音师、读信者等。然而,种种努力仍归于零。影片结尾,多年后,在白茫茫的雪地上,满头白发的婉瑜坐着“车夫”焉识的三轮车,焉识则举着写有“陆焉识”的牌子,两人一起望着空无一人的车站。我的眼泪常常在这样安静的时刻落下,人已归,记忆却没有。

这促使我读了一遍原著《陆犯焉识》,才发现电影内容只是原作中少之又少的最后几个章节。作者以陆焉识为主角,以他的孙女“我”为叙述者,开头便导入他在西北改造时的生活情景,营造出那个时代特有的残酷恶劣气氛。同时小说另一条线已经开始梳理他从少年至文革间的生活:上海大户公子加才子,被家庭逼迫娶了娘家侄女冯婉瑜,后出国留学、回国任教,都过着风流的婚外生活,回到家里便在妻子与母亲的夹缝中周旋。两个时代截然不同的陆焉识放在一起,让人不禁想问:是什么改变了他?

陆焉识是记忆天才,过目不忘已经不够形容他了,他甚至能够“盲写”,即在脑子里书写保存,这也是他孙女能帮他将回忆录和日记写出来的原因。学业优异,加上家境好,自然很受人欢迎。除此之外,他最大的特点就是能说会道,什么都要说,也可以说是一种略迂腐的书生气。相反,在家里,他感到失去了自由,对于指定成婚的不满,他选择出国,像所有那时追寻自由的青年。他一直是花花公子,却对妻子母亲有奇怪的“责任感”,文中反复出现他的内心独白“女人是这样可怜,受自己摆布,那就把我的前程幸福自由都拱手交出吧,供她们消耗、糟蹋”。于是他成功地在家里做好儿子好丈夫,却从未发现过那个被强加给他的婉瑜的美。于是命运开始了它的逆转。动荡社会的一次次打击,让他学会慢慢闭嘴,政治的严苛,叫他装结巴和撒谎。而犯人生活使他的自尊和体面尽失,身体的痛苦和精神的匮乏促使他开始写回忆录。可笑的是,年近六十的他这才意识到婉瑜给他的爱和美,并开始爱上她,于是才有了第一次失败的逃跑。

而令他魂牵梦绕的美,就是婉瑜的静。她总是安安静静地站在一旁,却把炽热的关怀送到丈夫那里。她从来都不慌不忙,所有事被她体面从容地解决,给他寄来秀丽小楷写就的家信,一个人撑起有着三个孩子的家。她的处事也是极好的。就像命运一定要开玩笑,她渐渐患上老年痴呆后,不再静如水,而是清澈像孩童,书里对她天真的眼神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描写。曾经的含蓄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完全自由,没有城府,百无禁忌,回归到孩童时期。那时的焉识已经回家,日日陪在她身边,即使她不认识他,他们也成了最亲密的玩伴。

书后一句评论 “翻手为苍凉,覆手为繁华”,写尽命运波折,而书更让人看遍世态炎凉和人性的光与暗。文化大革命这个疯狂的年代,与我的生命无任何重叠,但我每每读到关于它的叙述,心里都会一颤。道德人性好像都被践踏在浩浩荡荡的红卫兵脚下,现在我们尊重的人,在那时可能是最卑贱的一类,他们做出的贡献被忘记,戴上罪名抬不起头来。如何能这般“背绳墨以追曲兮”?唯有“悲愤”二字。

底层的人不会问时代的洪流从哪来,只能被冲走。身陷最寒冷的苦难,人性或人心,也会接受巨大考验。荒漠之中,资源匮乏条件恶劣,犯人们用尽方法填饱肚子,地里挖、和地鼠抢、偷其他犯人的等等,就连犯人也有等级,压迫陷害斗殴随时要命。陆焉识就是在这里蜕变,种种坚持给他的灵魂注入了海一般的容忍深沉和波澜不惊。几

十年前他身在婉瑜边,心却像永远飘荡在旷野的孤魂野鬼,现在,他不仅人回来了,他的心也终于安定归来。迟到了很久的感情和责任不再汹涌,化成涓涓细流静静陪妻子流淌。安静的婉瑜也老了,返璞归真的她内心退化成一个小孩。就像生老病死的自然循环和老子奉行的自然之“道”,离世前的婉瑜回归到本真,如初生的孩子。一切都平息下来,不论是社会还是小小的家,按照自己的轨迹缓缓向前。而焉识不愿加入女儿和儿子家的赡养纠纷,带着婉瑜的骨灰,回到面貌不再狰狞的高原,回到曾捕过鱼的青海湖畔,那里草地大得随处都是自由。

每次看完一本小说,抬起头来,眼前的世界都是恍惚不真实的,跟随书里人物穿越时空,心里却难免留有疑惑和惘然。但如同焉识追寻的爱情和自由,他一直以为在远方,却不知在身边。时间流逝,他终于彻悟。就慢慢在时间河流上漂啊漂,彼岸寻找不到,是它在等你归来,正如电影名“归来”。

[江西省南康中学高二(20)班指导老师:邱文华]

猜你喜欢

陆焉妻子记忆
为何妻子总是忧心忡忡?
论陆焉识的俄狄浦斯情结
荒诞历史之下的人性与自由
——论严歌苓长篇小说《陆犯焉识》
道理重要,还是妻子重要?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电影《归来》观后感
和解是另一种归来:对“归来”含义的解读
妻子的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