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倒奶事件背后存在的问题

2015-12-07张严伟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畜牧业 2015年13期
关键词:乳企原奶乳粉

文│张严伟(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

浅谈倒奶事件背后存在的问题

文│张严伟(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

2014年末2015年初,随着国内奶价持续下跌,部分乳企限收停收生鲜乳,导致山东、青海、广东、河北等多个省市出现卖奶难的现象,引发部分养殖合作社和奶农倒奶、杀牛,迅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刚刚告别了2013年的“奶荒”,又迅速迎来了2014年的“奶剩”,我国奶业仿佛再次面临新的考验。

一、近期的奶业形势

1.国际形势。由于2013年国际奶价大涨以及对中国等主要新兴国家的乳制品需求有过于乐观的预期,全球各地都在扩充牧场,加快奶牛养殖,欧盟、大洋洲和美国原奶产量在2014年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而新兴国家由于受到宏观经济影响,对乳制品需求有所下降,再加上俄罗斯的食品进口禁令,导致全球原奶供给过剩。受此影响,国际奶价从2014年3月开始下跌,一直持续至今(2015年1月国际原奶成交价2500美元/吨,而2013年时价格约5000美元/吨)。国际乳制品价格也随之大幅下滑。

2.国内形势。随着国际奶价的下跌,国内生鲜乳收购价格也受到了影响。农业部监测数据显示,自2014年2月开始,全国10个奶牛主产省(区)生鲜乳平均价格连续下跌,直到今年2月末出现止跌迹象。奶价已从4.26元/千克降至3.43元/千克,同比下降19.3%。国内出现部分乳企违约限收和停收小规模养殖场、奶牛散户生产的原奶。再加上其资金问题,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导致部分地区散户退出,出现倒奶、杀牛现象。

二、倒奶背后存在的问题

1月8日,农业部发出了《关于协调处理卖奶难 稳定奶业生产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地方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协调处理“卖奶难”,确保奶农利益、稳定奶业生产。在各方努力下,倒奶现象近期有所缓解或消失。笔者认为,此次倒奶事件,并非是表象上的市场原奶供过于求,而是特殊情况下的相对过剩。这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1.乳制品进口量激增,低价冲击国内市场。公开资料显示,2011-2014年我国牛奶产量分别是3656、3744、3531、3725万吨,增长速度缓慢。与之相反的是,乳制品进口量保持快速增长。进口乳制品中对我国奶业影响最大的是工业乳粉、婴幼儿乳粉和液态奶,以1吨乳粉还原8吨液态奶计算,2014年工业乳粉、婴幼儿乳粉和液态奶的进口量相当于我国牛奶产量的23.2%。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数据显示,我国乳制品对进口依存度已由2010年的13.3%升至2014年的27%,对国内市场冲击很大。2013年由于恒天然乳粉事件,我国停止了所有新西兰乳粉的进口,国内乳企由于缺少了这个进口乳粉主要来源(我国80%的进口乳粉来自新西兰),开始疯狂抢收国内奶源,出现了原奶供不应求甚至奶荒的现象。

2014年初进口乳粉解禁,国内乳企疯狂进口和囤积乳粉,仅上半年进口量就高达68.12万吨,同比增长75.08%。2014年3月以来国际奶价持续走低,在较大的成本优势下,乳企尤其是没有自有奶源的乳企改变了部分产品生产配方,加大使用进口乳粉,从而减少了国内生鲜乳的收购量。另外,乳企前期囤积的大量进口乳粉需要消化,进一步减少了对生鲜乳的需求,出现了生鲜乳相对过剩的局面。

◎图1 各国奶牛单产对比

2.复原乳扰乱国内乳品市场秩序。复原乳是指用乳粉重新勾兑还原而成的牛奶。复原乳经过两次超高温处理后,营养成分较生鲜乳而言,损失较大。政府先后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液态奶生产经营管理的通知》和《关于加强液态奶标识标注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以奶粉为原料制成的酸奶产品包装上醒目标注“复原乳”,不允许使用奶粉做原料生产纯牛奶。用进口乳粉制作复原乳,有巨大的成本优势。以2015年1月进口乳粉到岸价2万元/吨、1吨乳粉还原8吨液态奶计算,折合复原乳2.5元/千克,而国内原奶成本在3.5元/千克左右。在这种成本差距下,很多乳企会选择增加进口乳粉冲兑复原乳而减少使用生鲜乳。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透露,目前国内大部分含乳饮料、酸奶制品等已基本舍弃生鲜乳转而采用进口乳粉作为原料,但很多乳企使用复原乳并未在产品上标注。尽管我国对乳制品标识以及复原乳鉴定有相关规定,但由于目前尚没有鉴定复原乳的有效检测手段,实际监管效果并不理想。

3.国内新增优质产能的释放。在2013年奶荒后,在政府及乳业新政的指导与推动下,大量资金涌入奶业,纷纷发力奶源基地建设,加大奶牛的引进扩繁(2014年我国进口奶牛19.5万头,同比增加110.13%)以及规模牧场的建设(2014年在建的万头牧场超过16家,在建的千头牧场则更多)。新增产能从2014年起陆续得到释放,国内优质原奶产量增加。在对乳品质量安全日趋重视的背景下,规模牧场的生鲜乳质量安全更有保证,进一步挤压了小规模养殖场、奶牛散户的原奶市场份额。

4.国内奶牛养殖面临“两低一高”,乳品品牌信任缺失。我国奶业经过十几年时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规模化养殖比例低、养殖水平低和生产成本高“两低一高”问题仍未得到很好解决。根据农业部监测数据,2014年规模牧场奶牛存栏(全群100头以上)已经占到全国存栏比例的45%,但养殖小区、养殖合作社、奶牛散户等仍是较大的组成部分。尽管现在很多规模牧场奶牛单产能达到8吨甚至9吨以上,但全国整体养殖水平偏低,全国奶牛平均单产在2006年是4.5吨,在2012年是5.8吨,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不小差距(图1)。同时,我国奶业缺乏优质蛋白牧草,需要大量进口。再加上牧场管理不足、豆粕等精料价格居高不下、人工成本增加等一系列因素造成生鲜乳成本高。另外,国内消费者尚未完全从三聚氰胺事件中走出来,对国产乳业品牌尤其是婴幼儿乳粉品牌的信赖度低,消费信心不足。据有关市场机构分析,进口乳粉市场占有率已由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前的30%左右,稳步升至60%。

5.国内乳品消费结构较单一,市场消费需求下降。目前业内主流观点是巴氏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牛奶的营养和风味物质优于常温奶,但受限于奶源分布与人口分布差距悬殊,再加上国内消费者缺乏各类乳品的科普知识,导致“重常温奶、轻巴氏奶”现象长期存在,造成我国乳品消费结构较单一。在液态奶市场上,常温奶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牢牢占据主导地位。国内巴氏奶市场较小,发展比较缓慢,消费量远低于国际水平。目前国内收购的生鲜乳,只有15%左右用于生产巴氏鲜奶,多达85%用于生产调制奶和含乳饮料。发展巴氏奶是拉动国内乳企对原奶需求的主要动力,原因是巴氏奶只能使用生鲜乳作为加工原料,而常温奶既能使用乳粉又能使用生鲜乳加工。另外,在2013年奶荒影响下,乳企基本不再生产利润微薄的袋装奶,加大了中高端奶的生产比例,市场上乳品价格上涨导致大众消费需求下降,影响了我国乳品消费的增长。

6.国内乳企与奶农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长期以来,国内乳企都是走的重加工、轻养殖的商业模式。根据国际乳品协会的调查统计,在乳制品产业链上,奶牛养殖生产、乳品加工、乳品销售三环节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尤其是奶牛养殖环节面临着投入大、回报低的窘境(图2)。虽然近年来我国牧场建设得到一定发展,但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脱节,乳企只管加工,掌控生鲜乳的收购权和定价权,奶农只养牛,处于弱势地位。一些乳企往往在奶源紧张时提价抢奶,但在奶价低迷时,不愿承担社会责任,违约限收拒收。虽然在各级政府的介入下,有所调整。但造成这种现象归根结底是我国奶业缺少完善的利益联结一体化机制。这也使得合作社和奶农陷入“牛奶降价-杀牛倒奶-奶荒-牛奶涨价-奶农买牛-牛奶过剩降价-再杀牛倒奶”怪圈当中。

◎图2 我国奶牛养殖、乳品加工、乳品销售的投入与利润情况资料来源:国际乳品协会

三、建议

我国奶业基础相对较差,再加上巨大的消费市场,原奶供需存在缺口,需要进口乳制品满足市场需求(2011—2013年供需缺口分别是313.7万吨、359.6万吨、402万吨)。在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大环境下,近几年乳制品进口量激增,严重挤压了我国奶业发展,尤其是威胁到奶牛养殖业发展。笔者认为,这次倒奶事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淘汰了部分落后养殖场户,但不能否认的是,也是我国奶业受到国际市场冲击的结果之一。为了我国奶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既要合理“攘外”,也要积极“安内”:

一是在不违反WTO有关协议的前提下,通过更严格的检疫,提高进口乳品的门槛,合理控制进口乳品的数量,防止过快增长,减少对进口乳品尤其是工业乳粉的依赖。

二是加强对复原乳的标识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产品外包装的标识与监管检测,逐步创造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

三是提高生鲜乳收购标准,淘汰落后产能,提倡优质优价。随着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规模化养殖比例的增加,我国生鲜乳收购标准应该提高,倒逼我国奶牛养殖业升级,逐步淘汰那些产量低、技术管理落后、牛奶质量安全不达标的养殖场户,提升整体奶牛养殖水平。同时,对于质量指标达标的生鲜乳有合理的溢价机制,提倡优质优价。

四是积极推广“种养结合”养殖模式,加快土地流转,加大财政补贴,尤其是对种植优质青贮玉米进行补贴,加快实现农牧结合养殖方式,做到粪污还田,减少环境污染。

五是加强科普宣传,让消费者对常温奶和巴氏奶等乳制品营养知识有科学认识,引导理性消费和合理消费,积极引导国内乳制品消费,逐渐改变过度消费常温奶的现状,鼓励乳企发展以生鲜乳作为原料的巴氏奶。

六是引导实现产业一体化,借鉴国外成熟经验,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产业模式,明确乳企与奶农之间的利益关系,保证乳企既要追求经济效益,也要带动奶农一起致富。

七是引导养殖场户进一步提高奶牛生产水平。通过加强饲养管理、DHI测定、育种改良等方式精细化管理,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提升产量,保证质量。不添加使用禁用兽药、抗生素等违禁品,保证安全。

国内经济发展已经步入新常态,我国奶业也处在由传统乳业向现代乳业过渡、由粗放式经营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的关键阶段。在当前形势下,我国奶业需要依靠我们全体奶业人共同努力,转变方式、调优结构、稳定增长,定能渡过难关,完成蜕变。

猜你喜欢

乳企原奶乳粉
论区域性乳企产品供应的经验借鉴
区域乳企加码低温奶 “温度”与“广度”需平衡
微生物法测定婴幼儿乳粉叶酸含量的不确定度评估
新疆伊犁马乳粉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分析
充氮包装对乳粉贮存过程中水分、水分活度及益生菌活菌数变化的影响
原奶分级之后,怎么喝
乳企价格战:牛奶重回一元时代,一边缺奶一边产能过剩
乳企价格战:一边缺奶,一边产能过剩
“现挤牛奶”不安全
我国原奶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