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措并举 试点先行 加快发展草牧业

2015-12-07杨振海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

中国畜牧业 2015年16期
关键词:牧业畜牧业秸秆

文│杨振海(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

多措并举 试点先行 加快发展草牧业

文│杨振海(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

今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要加快发展草牧业,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下面,我就加快推进草牧业发展,谈三点看法。

一、各地探索草牧业发展取得的积极成效

草牧业是个新词,是去年汪洋副总理听取农业部汇报时提出的。汇报的原标题是《草原保护建设和草原畜牧业发展》,当然也包括南方草地畜牧业发展。汪洋副总理将其凝练概括为“草牧业”,十分准确、非常贴切。草牧业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我看,至少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草原保护及草产业,是立足点;第二层次是草食畜牧业,是着力点;第三层次是融合第一二三产业的草畜生产、加工和服务业的完整产业链,是落脚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拼资源的粗放型畜牧业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转方式、调结构”势在必行。各地顺应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积极探索草牧业融合一二三产业的优势,为畜牧业破解困局、提质增效提供了新思路,形成了一批符合实际、鲜活生动的成功案例。

第一个案例:立草为业的内蒙古草都发展模式

内蒙古草都农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8年,主要经营干草产品,是第一家提出商品草概念的公司。公司始终坚持“立草为业”的理念,围绕牧草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打造全产业链的草业发展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及社会效益。2014年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草都,对其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并称赞牧草产品为牛马羊爱吃的香饽饽。总结草都发展历程,主要有三方面经验可鉴。

经验一,立草为业。公司自创立以来,立足“草”字做文章,围绕草业谋发展,不断推动自身和产业发展。2009年,涉足牧草贸易;2010年,发起成立内蒙古牧草产业发展协会;2011年,发起成立草业联盟,带动上万户牧民;2012年,成立国内第一家涵盖饲草、饲料等农用物资服务的实体交易市场;2013年,成立草业院士工作站,开发国内首份草业保险,并成功承办中国内蒙古首届牧草产业博览会;2014年,创立草都易牧连锁超市,打造牧区一站式服务平台;2015年,建立具有信息、交易、结算、提货中心等功能的草业大宗电子交易市场。这些年,草都的发展壮大与其始终坚持立草为业,打造核心竞争力密不可分。

◎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杨振海作草牧业发展报告

经验二,依靠创新。草都根据我国草业市场发展规律,通过“建立一个市场、打造一个超市、构建一个平台”,不断引入科技、金融等生产要素推动行业发展。为改变以往小而散的牧草交易方式,草都引进现代服务理念,建立了一个牧草储备库容4万吨、交易大厅及商铺3000多平方米、贸易范围辐射全国的饲草料交易市场,年供应牧草达12万吨;针对牧区信息闭塞、采购成本过高、质量没有保障的现状,草都引进电子商务概念,打造易牧连锁超市,打通牧区信息渠道,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从工厂到牧场的直接对接,做到从养殖到餐桌的一条龙服务;为解决牧草产销仓储物流布局不合理,销售渠道不通畅、生产经营资金短缺等难题,构建了我国首家专属牧草大宗电商交易平台,通过提供信息服务、融资服务、仓储服务、物流服务、保险服务以及质检服务等,整合行业资源,提升服务能力。草都的一系列创新,顺应了当前“互联网+”的发展潮流,为草业发展插上了现代化的翅膀。

经验三,产学结合。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智力支持。草都在这方面也走在行业前列,成立了草业院士工作站,积极整合了保险、金融、物流、电子商务以及专业化的运营团队服务于牧草产业,通过布局“三五工程”,勾勒出自身在内蒙古草业未来发展中的定位,在建设1处饲草储备交易中心,辐射100个终端店,至少服务1万户农牧民的基础上,在5个盟市建设5处饲草料交易中心,辐射建立500个终端店,至少服务5万户农牧民,通过解决牧民就业问题,带动牧民发家致富,最终实现草原增绿、牧民增收、牧业增效。

第二个案例:草牧业种养加一体化的辉山模式

辉山乳业集团是我国大型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企业,其养殖加工基地位于辽宁,占据着北纬40°黄金玉米带及黄金奶源带地理优势,通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累计投入200多亿元建设了全产业链乳品产业集群项目,逐步形成涵盖牧草种植、奶牛饲养繁育、乳制品加工与销售等各环节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辉山发展草牧业有三招:

第一招,种好草。2003年以来,辉山乳业集团在辽宁连片流转耕地50万亩,实行现代化农业种植,主要种植紫花苜蓿、燕麦草和玉米青贮,确保奶牛口粮优质。辉山种草有三个特点:一是机械种植。从土地整理、播种、施肥、植保、收割全程机械化,人均耕种土地2000亩。二是深松密植。用卫星导航平整深松土地,测土配肥,实行密植,青贮玉米种植密度达每亩万株苗,亩产达到5吨以上。三是两茬轮植。充分利用光照积温,每年3月下旬顶凌播种燕麦,6月初收割并立即种植玉米,实现燕麦、玉米两茬耕种,单位面积作物产量比传统种植方式增加2.5倍。目前,辉山乳业年产优质饲草200万吨,满足了20万头奶牛的饲喂需求,结束了优质粗饲料依靠进口的局面。

第二招,养好牛。辉山乳业始终坚持“养好牛”的理念,从种源入手。首先,进口优质奶牛。目前,辉山乳业建有60座现代化自营牧场,存栏荷斯坦奶牛12万头,拥有中国最大的娟姗牛种群繁育基地,娟姗奶牛存栏数超过2万头,奶牛总养殖量位居全国第二位,年生鲜乳产量60万吨。其次,应用先进技术。辉山乳业坚持养牛人才培养,与大学建立校企合作模式,解决“企业缺人才,院校愁就业”两大难题。坚持走现代化自营牧场集中养殖路线,引进TMR全混合日粮喂养系统,并配套TMR-tracker饲喂跟踪系统,实现全天候精确喂养。目前,荷斯坦奶牛年产量高达9吨以上,居行业领先水平。

第三招,重环保。解决牧场粪污问题是养殖无法回避的问题。辉山乳业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环保理念与技术,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了种养一体化、有机肥还田的总体原则,具体采用了干湿分离、堆肥发酵、沼气提纯、沼气发电等方式,充分利用牛粪的肥料价值和能源价值。在法库县建有全球最大的沼气发电工程,日处理粪污量2000吨、秸秆1300多吨,年产沼气2000万立方米,年发电量4000万千瓦时,年产沼肥70万吨,供饲料种植基地使用。辉山打通了种养业协调发展通道,促进循环利用、变废为宝,既解决奶牛“吃”的饲料问题,又解决“排”的粪尿问题,实现了有机生态可持续发展。

第三个案例:浙江高效生态循环的草牧业发展探索

浙江省针对猪禽畜牧业结构环境压力大、市场波动频繁、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弊端,以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循环草牧业为突破,推进畜牧业“转方式、调结构”,探索出一条“效益高、环境好”生态循环畜牧业发展的新路。

第一,高效综合利用资源。浙江耕地稀缺,全省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56亩,人多地少矛盾突出。但同时,占全省面积70%的草山草坡得不到有效利用,大多处于闲置状态,秸秆、笋壳等农副资源也大量废弃,造成面源污染。据此,浙江各地因地制宜,通过政策扶持,积极发展草牧业。在安吉县,政府鼓励农户利用荒山草坡养殖波尔山羊。农户胡继发利用政府扶持的3头山羊起家,经过10多年的努力,规模扩大了60余倍,年获得纯利润达20多万元。养殖户朱宝银也表示,他利用林下草地养殖山羊,基本不再另行补饲。在临安市,政府每年拿出4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草食畜牧业,主推利用当地笋壳等农业下脚料资源发展肉羊养殖。通过技术创新,将当地大量废弃笋壳、竹叶、稻草青贮调制加工成了优质粗饲料,既解决了笋壳掩埋费工费力、污染环境的问题,又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益。2014年全市共利用笋壳等9.05万吨,饲养肉羊8.35万只,年产值1.6亿元,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第二,打造湖羊全产业链。湖羊是我国著名的地方品种资源,因繁殖性能突出、产羔多而深受养殖户欢迎。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多措并举,从六方面着手大力发展当地湖羊产业。一是突出规划引领。2013年,专门制定实施《湖羊产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指导湖羊产业发展。二是强化政策扶持。对新建种羊场、湖羊菜篮子基地实行项目倾斜和资金扶持。羊痘、羊口蹄疫等疫苗由政府免费提供。三是加强主体培育。抓好“三个一批”,即培育一批示范养羊场、创建一批合作组织、打造一批良种基地。四是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湖羊产业“接二连三”,形成了饲养、肉食、育种、制革、服装等产业链体系。同时,借助节庆活动将湖羊产业融入休闲农业,逐步建立起产销融合、旅游观光的新业态。五是注重品牌塑造。承办“浙江省湖羊文化节”,积极打造知名湖羊产品品牌。六是优化科技服务。深化与浙江大学合作,建立湖羊产业联盟,筹建湖羊研究所,地方标准,提升了湖羊产业科技水平。

第三,发展特色养加销。充分利用长毛兔、獭兔和浙东白鹅等特色畜禽品种资源,大力推广农闲田冬季种草养畜技术,推进草田轮作、引草入田,发掘养殖传统,打好鹅兔特色养殖牌。在2013年出台的《浙江畜牧业区域布局调整优化方案》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鹅兔养殖,实施长毛兔等特色产业振兴计划。各地积极总结生态养殖、草畜配套的模式,推出了如“鹅-沼-藕”循环的象山模式、一枝黄花养兔的宁波兴荣模式等。同时,积极发挥浙江外向型经济优势,扩大鹅、兔等加工业影响力。2013年,全省兔年出栏量达543.7万只,较2010年提高14.5%,特色产加销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

总体上看,加快推进草牧业发展,不仅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而且恰逢其时、时不我待。当前,我国主要农畜产品供应充足,为畜牧业“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国家发展草牧业的政策措施已相继出台,各地草牧业发展有基础、有经验,社会各方面包括牧民群众也对发展草牧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有着强烈的期许。只要我们顺势而为,主动作为,草牧业发展必将进入快车道。

二、当前加快发展草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我国草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自然、地理和历史等方面原因,仍存在一些制约着草牧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必须着力解决。

一是认识不到位。在我们国家,认识问题不解决,很多事情都很难办。当前部分地区对草牧业的认识仍不到位,存在忽视、片面、割裂等倾向。有的认为,草牧业仅仅是牧区和半牧区的工作,与农区关系不大,对本地发展指导性不强;有的认为,发展草牧业与粮食生产非此即彼,存在种草影响粮食生产、生态效益不显著、水资源消耗大等认识;也有的认为,草牧业重点就是发展产业,只要产业发展了、牧民增收了,无论草原生态保护如何,也算达到了预期目标。这些认识的产生,还是未充分领会草牧业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落后于实践,就不可能推动草牧业发展。

二是良种繁育滞后。我国在草畜良种繁育及育种基地建设上,均滞后于发达国家,成为制约草牧业稳定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每年草种需求量在30万吨左右,其中国内自主繁育种子占比不到40%,大多依赖进口。牧草品种选育技术手段单一,良种推广体系不健全,牧草良种率较低;牧草收获、贮藏技术落后,田间收获损失高达20%,贮藏损失10%~15%;在家畜良种体系建设方面,全国肉牛肉羊种畜场建设滞后,供种能力不强,生产水平不高,主要牧区地市级以下家畜品种改良机构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目前我国肉牛平均屠宰体重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0%、美国的40%,严重制约了生产效益的提高。

三是生产方式落后。目前一些牧区的家畜饲养仍“靠天吃饭”,部分养殖户以传统放牧为主的观念还没有彻底改变。舍饲圈养技术未全面普及、饲草料加工技术落后、规模化标准化比重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少、养殖、加工、销售、服务等产业化链条不完整等都制约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导致增值少、效益差。半农半牧区规模养殖比例也不高,饲养水平也很低,牛羊养殖仍采用“啃秸秆、喝凉水、宿露天”的方式,繁殖率低、生长周期长。此外,饲养设施防灾减灾体系不健全,一些养殖户缺少必要的防灾减灾设施和饲草料生产储备基地,抗灾能力很弱。特别是在自然灾害频发的个别地区,冬季雪灾气候牛羊死亡率高、繁殖存活率低、掉膘严重等问题尤为突出,仍困于“夏壮秋肥冬瘦春死亡”的恶性循环。

四是科技支撑不够。草业科研发展虽取得长足进步,但与种植业和林业相比,科技对生产的引领支撑作用不够,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渠道有限,散户放牧等传统生产经营方式仍占主体,体制创新力度不够。我国畜牧业科技贡献率只有55%,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草牧业在我国刚刚起步,科技水平更低,据专家估计,我国草业整体技术落后发达国家20~30年。科技水平较低,已成为影响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牧区保供给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

五是种养结合不紧密。饲草料是发展草食畜牧业的基础物质条件。当前,种养结合不紧已成为制约草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主要体现在优质人工饲草料供应不足。与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相比,种植牧草的效益很大程度上需通过草食动物转化获取,产业链条更长。同时,与粮食、经济林建设投入相比,人工草地种植投入少,没有专门的补贴政策,广大农牧民种草积极性不高,饲草地建设规模有限。据统计,截至2013年,全国人工种草改良保留面积只有31301万亩,仅占全国可利用草原面积的6.3%。饲草料缺口大,只能依靠远距离调运草料,造成饲草价格高企,推高了规模户的饲养成本,也对散户使用优质饲草形成挤出效应,迫使其转向使用更易得、廉价但营养价值很低的粗饲料,造成养殖水平和效益长期在低水平徘徊,极大挫伤了各类养殖主体的积极性。

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正视,熟视无睹。我们要认识到,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产生。当前,草牧业发展的种种问题恰恰揭示其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但这也是发展的必经阶段。树立问题导向,可以让我们深入思考、准确研判,尝试通过政策扶持、市场引导等多种手段解决问题,为草牧业茁壮成长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三、依托创设政策项目,不断推进草牧业稳步发展

今年是草牧业写入中央1号文件的元年。农业部高度重视,积极依托现有项目资源,集中力量支持草牧业发展。同时,按照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启动和实施了一批新政策,扶持草牧业发展。

(一)以粮改饲试点为抓手,在北方推进草食畜牧业发展。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了3亿元资金开展粮改饲试点,已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农牧交错区的河北、内蒙古等10省区,选择了30个县级区域率先开展粮改饲发展草食畜牧业试点示范。试点项目以3年为实施周期,每年每个试点县平均补助资金1000万元。粮改饲的重点是玉米,要把粮改饲试点与种植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东北玉米主产区要选择一部分县开展玉米、大豆轮作试点,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要选择一部分县开展青贮玉米种植试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要科学规划,推广玉米改饲草种植。通过项目实施,引导试点区域牛羊养殖从玉米籽粒饲喂向全株青贮饲喂适度转变,既有利于减轻粮食收贮压力,保持粮食基本生产能力,同时有效增加草食畜产品产出,控制生产成本,提升养殖效益,带动农户增收,构建种养结合、粮草兼顾的新型农牧业结构,实现种养加一体化、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二)以草牧业试验试点为抓手,在牧区推进现代草业发展。今年,中央财政专门安排7.2亿元资金,在实施草原补奖政策的8个牧区省份实施建设现代草业发展草牧业试验试点项目。项目坚持“生态优先,草畜平衡;优化布局,突出重点;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和权责到省,统筹协调”的原则,通过财政资金带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重点安排草种基地建设、人工草地建植、天然草原改良、草产品生产加工和提供金融服务支持等内容,计划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的草种和草产品生产基地,集中解决草牧业发展中优质饲草供应不足的瓶颈,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推进牧区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巩固草原补奖政策实施成效。今年准备搞一批试点,计划打造一批效益好、技术精、示范带动能力强的现代草业生产经营主体,推动形成草原生态环境好、产业发展优势突出、农牧民收入水平高的现代草牧业生产经营新格局。目前,有关省区正在积极组织申报试验试点。

(三)以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为抓手,在优势产区推进现代奶业发展。国家从2012年开始启动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中央财政每年安排3亿元,在河北、天津、内蒙古等10省区建设50万亩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十二五”期间共建设200万亩。项目重点支持苜蓿良种、标准化生产、收获和加工,促进草畜配套,为奶牛提供优质苜蓿草产品,让奶牛“吃好草,产好奶”,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奶牛生产水平和牛奶质量安全水平。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已建成了150万亩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从测产结果看,示范基地平均亩产比当地水平高10%~30%,苜蓿粗蛋白含量在18%以上,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在项目的带动下,全国商品苜蓿草产量大幅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商品苜蓿草产量达到80多万吨,比项目实施前增加约60万吨,优质苜蓿产业的发展有力支撑了现代奶业建设。

(四)以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为抓手,在南方地区推进草地畜牧业发展。2014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补助资金,在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和云南等10省(区、市),启动实施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项目。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南方草山草地资源,在集中连片草地区,重点扶持建设一批草地规模较大、养殖基础较好、发展优势较明显、示范带动能力较强的牛羊肉生产基地,逐步改善南方草地畜牧业基础设施和科技支撑条件,提高草地资源利用率和农村劳动生产率,推动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发展,保障牛羊肉供给,促进农民增收。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天然草地改良、优质稳产人工饲草地建植、标准化集约化养殖基础设施建设、草畜产品加工设施设备建设和技术培训服务等。据统计,截至2014年年底,项目覆盖了10省(区、市)的83家承担单位,实施成效获得了一致好评。

(五)以秸秆养畜项目为抓手,在农区推进秸秆资源化利用。我国各类秸秆产量约8亿吨,目前饲料化利用比例不足30%,大有潜力可挖。目前,依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牛羊养殖集中,养殖基础较好的地区选择秸秆资源丰富,具有产业发展潜力的县(市),组织建设秸秆养畜示范项目,今年总投入1.4亿元。项目通过支持养殖场户建设秸秆青贮设施、秸秆饲料加工厂房、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购置青贮物资、秸秆加工专用机械、饲料加工设备,组织项目承担单位和科研院所专家开展秸秆青贮技术培训,有效提升了农区秸秆资源利用水平。项目实施后,可支持养殖场户新建秸秆青贮窖池100万立方米,每年新增青贮秸秆处理能力60万吨,新增秸秆处理机械1000台(套),培训养殖场户和基层技术推广人员1万人。项目区域秸秆处理利用率明显提高,养殖场户秸秆处理能力明显提高,秸秆养畜效益有明显提高。项目区秸秆焚烧和随意丢弃秸秆现象明显减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真正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

(六)以牛羊大县为抓手,在主产区推进草食畜牧业发展。今年中央财政安排5亿元资金,对内蒙古、西藏、青海、宁夏、新疆5省区的100个牛羊大县实施奖励政策。政策坚持“引导生产、多调多奖、责权对等、注重绩效”的原则,通过参考过去三年年均调出量、出栏量和存栏量,赋权后确定对牛羊调出大县前100名进行奖励。政策重点扶持牛羊生产环节的圈舍改造、良种引进、粪污处理、防疫、保险、“三品一标”认证、饲草料基地建设等,也包括流通加工环节的冷链物流、仓储和加工设施等方面,做到全产业链扶持。政策实施后,会进一步巩固发挥我国牛羊肉调出主产区的生产优势,为保证牛羊肉供给做出应有的贡献。

适应经济新常态,工作必须在状态。做好新时期畜牧业工作,加快推进草牧业发展关系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全局,承载着千万农牧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向往。让我们进一步学习领会中央精神和农业部领导的各项部署,进一步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加快试点,扩大示范,不断提升草牧业发展水平,为在“十三五”做大做强草牧业而不懈努力。[注:本文是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杨振海2015年7月9日在全国畜牧(草原)站长工作会议上的报告,发表时有删节]

猜你喜欢

牧业畜牧业秸秆
北京大鸿恒丰牧业科技有限公司
映像畜牧业
沈阳伟嘉牧业技术有限公司
河南省黄泛区农投牧业有限公司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