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畜禽良种补贴政策实施情况—基于山东、青海的调研
2015-12-07李冉沈贵银王莉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文│李冉 沈贵银 王莉(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我国畜禽良种补贴政策实施情况—基于山东、青海的调研
文│李冉 沈贵银 王莉(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良种对促进我国畜牧业生产、推动畜牧业发展转型、保障我国市场供给意义巨大。畜禽良种繁育事业是包含品种资源保护、品种选育、良种繁育、良种推广和产业化开发等多个环节的有机整体,而畜禽良种补贴政策则主要作用于良种推广和产业化开发这一环节,其与畜禽种质资源保护、畜禽良种工程、农业综合开发畜禽良种繁育项目以及种畜禽质量安全检验项目共同组成了我国畜禽良种繁育扶持政策。畜禽良种补贴政策自2005年开始实施以来已有多年,对政策实施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对山东、青海2种不同政策实施方式的典型调研,总结了畜禽良种补贴政策实施中好的经验和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一、政策回顾
我国畜禽良种补贴政策自2005年开始实施,从奶牛良种繁育项目开始陆续扩展,目前已经涵盖奶牛、生猪、肉牛、羊和牦牛5个品种,基本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施。目前的补贴标准是:生猪每头能繁母猪补贴40元(每年使用4份精液,每份补贴10元),补贴资金由2006年的2000万元增加至2012年的6.56亿元;奶牛为荷斯坦牛、娟姗牛、奶水牛每头能繁母牛补贴30元,其他品种每头能繁母牛补贴20元,资金由2005年的1500万元增加至2012年的2.6亿元;肉牛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头能繁母牛补贴10元(每年使用2剂冻精,每剂补贴5元),资金由2009年的2000万元增加至2012年的5000万元;羊为每只种公羊补贴800元,补贴资金由2009年的6000万元增加至2012年的1.9亿元;牦牛为每只种公牛补贴标准2000元,资金由2011年的3000万元增加至2012年的3640万元。此外,祖带蛋种鸡2008年补贴资金为3800万元。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目前,我国畜禽良种补贴政策有两种实施方式,生猪、奶牛、肉牛采取对配种使用的冻精给予补贴,牦牛、绵(山)羊对入选的活体种公畜购买进行补贴。具体执行中,生猪冻精采购由项目县通过招标确定供精单位;奶牛和肉牛由农业部组织专家对种公牛进行评选,公布入选种公牛编号和生产性能等技术指标,确定冻精生产单位目录,再由省级政府组织项目县进行集中招标采购;牦牛、绵(山)羊活体种公畜补贴则由省级政府主导实施,对种公畜进行鉴定后,公布入选的种畜场名单,组织项目县统一采购种公畜。调研中各地在良种补贴政策实施过程中有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1.强化联合育种确保良种供给。培育优良品种是进行良种推广的前提,为确保有“种”可推,真正推广适宜当地自然环境特点的养殖品种,各地均实行了一定范围内的联合育种,既有政府或科研单位主导,也有商业育种公司主导。青海省在政府主导开展联合育种方面做了许多有益尝试,各地在省政府规划指导下,打破之前的本品种选育“条块分割”的格局,建立县域范围内的联合育种,组建“县、乡、村”三级联合选育体系——即县有选育中心、乡有选育基地、村有选育核心群,最大限度连接农牧户开展联合育种。联合育种体制下,对种公羊集中管理,适龄母羊单独组群,各主体合理分工、相互合作,技术中心制定育种计划,合作社组织农户繁育,农牧民按照选配计划实行种公畜互串,联合育种使得核心群得到增加,有效促进了品种改良,增加了优秀种公畜的输出能力。
2.完善畜禽良种推广服务体系。实施冻精补贴的项目省份,为确保畜禽良种补贴落到实处,各地政府在建设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基础上,重点加强种公畜站建设,初步形成了以种公畜站、人工授精站及人工授精服务点为主体的自上而下的畜禽良种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实施以来,项目县建设了供精站4000余个,站均存栏种公猪20余头,种公猪站硬件和软件条件明显改善。实行种公畜活体补贴的项目省份如青海省,政府通过打造“种畜繁育技术中心(县)+合作社(乡)+核心选育群(村)”来承担良种推广工作任务,各项目县组建了种畜繁育技术中心,技术中心工作人员由各县畜牧兽医抽调人员和科研机构聘请专家构成,其主要职能除了负责落实本县良种补贴工作任务外,同时开展本县牦牛本品种选育和推广,制定牦牛良种交配计划,对牧民繁育生产进行技术示范和指导,牧民与技术中心关系融洽、联系紧密。
3.提高农牧民生产组织化程度。面对养殖仍较为分散的广大农牧户,为确保良种补贴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政策执行中以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为核心思想,以发动发展专业合作社、规模大户作为主要手段来推广良种补贴政策。调研的山东省齐河县在生猪良种补贴实施过程中,着力打造“以合作社为基础,以规模化猪场为骨干,以养猪大户为主体”的生猪品种改良格局,从而确保人工授精技术和良种推广得到有效落实。
4.实施产学研结合的多方参与机制。良种选育和种公畜站建设作为政策实施的关键,建设周期长,投资需求大,各地在良种补贴政策实施过程中,注重在政府直接投资基础上有效整合相关科研经费和社会资本,共同开展良种选育和种公畜站建设。山东省探索产学研联合运行机制,奥克斯公司作为山东省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奶牛供精单位,同时也是山东省农科院奶牛研究中心和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成员,2010年以来受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转基因专项、现代奶牛产业技术、农业部养殖业良种工程、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等项目资助总计约7000万元,公司同时利用其技术和网点优势,与政府分工合作,承担部分公益性服务职能,负责落实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等任务和对农户进行生产技术培训。
5.良种良法结合提供有效技术支撑。良种、良法相互结合是使优良品种转化为生产力、吸引农户积极参与良种补贴项目的必要条件,各地在良种推广过程中注重集成先进的配套养殖技术,逐步推动养殖场管理和操作技术规范化、标准化。牧区在推广牛羊良种补贴时,围绕良种繁育开展技术集成支持体系建设,将品种选育、良种繁育、饲草料加工利用、舍饲(半舍饲)养殖技术集成,形成“草原放牧+冬季补饲+舍饲育肥”技术路线,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确保良种繁育政策落到实处。
三、实施成效
畜禽良种补贴政策是促进先进技术成果惠及千家万户、转化为生产力的主要手段,良种补贴政策的实施对保障市场供给、带动农牧民增收、推动我国畜牧生产转型、保护生态环境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提高良种覆盖率,保障我国市场供给。政策实施以来,我国畜禽良种覆盖率得到提高,据全国农户固定观察点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14个省的110个县共9129个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户)数据,2012年我国畜禽良种补贴覆盖率为48.4%,较上年上涨9.3%。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累计改良生猪1.7亿胎次,生产良种商品猪超过10亿头,生猪人工授精率由实施前的30%上升到60%;奶牛良种补贴项目累计改良奶牛5176.5万头(次),成年母牛平均单产水平提高约10%;肉牛良种补贴项目累计改良肉牛1500万头(次);牦牛良种补贴项目累计改良牦牛3.32万头。良种覆盖率的提高对保障我国肉类产品供给发挥了巨大作用,尤其在自然条件恶劣、草原环保压力大的少数民族边疆地区,良种的应用对保障当地肉类供应、维护边疆稳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带动农牧民增收。对实施生猪、奶牛、牦牛、藏羊良种补贴的项目县典型调研显示,良种补贴政策的实施有效改善了畜禽生产性能,提高了繁殖效率,降低了饲养公畜和配种的成本,有效带动了农牧民增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县山东省齐河县测算,自2007年实施良种补贴以来,良种生猪饲料增重比降低、增重速度提高,窝均活仔数提高到11.2头,全县每年平均增加产仔80000头;同时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使得全县公猪饲养量减少约4000头,养猪户配种成本由之前每次每头50元下降至现在的12元。
奶牛方面,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下,山东奶牛供精单位奥克斯公司选育的品种与之前相比生产性能大幅提高,2010年培养出的37302004号种公牛CPI值全国排名第2名,其下一代母牛平均产奶量8599千克,乳脂率3.75%,乳蛋白率3.3%,极大提高了该省奶牛生产效率。
牦牛方面,以青海省边麻村牦牛专业合作社为例,实施良种补贴政策之前,大部分所产普通公牛无法作为种牛使用,少量能做种公牛售价较低,在2000~2700元/头,实施政策之后,增加了优秀种公牛产出,2012年共出栏1300头种公牛,每头售价增加至3000~6000元,该项销售使合作社牧民实现增收约500万元;畜种生产性能得到显著提高,良种牦牛2岁能繁母牛较之前增重15千克达115千克,增加利润600元/头,按每个核心群年产母牛50头计算,该村母牛饲养使农牧民实现增收总计约8万元。
绵(山)羊方面,青海祁连县自实施政策以来,当地肉毛两用藏羊生产性能得到有效提高,繁殖实现2年3胎,羔羊繁活率提高了4.3%,至90.2%,成活率提高了2.4%,至94.2%,成畜死亡率降低了2.38%,羔羊初生重提高了0.33千克,至4.31千克,出生羔羊2个月断奶之后进行60天的全舍饲育肥,育肥羔羊屠宰率达50%。
3.引导草食畜牧生产转型,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牛羊草食家畜良种补贴政策的实施,为我国牧区草原保护政策得以持续推行提供了重要支撑。依托良种普及和在普及过程中对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农牧民逐渐转变了“减畜减收”的传统观念,引导牧民转变传统生产方式,由过去靠天放牧向如今的“放牧+舍饲”养殖方式转变,由过去牧区自繁自育逐渐向“牧区繁育+农区育肥”分工格局转变,从而实现草原畜牧业生产的转型。
4.有效控制疫病发生,降低畜禽死亡率。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普及避免了配种时的直接接触,同时活体种公畜在生产性能测定同时可以发现排除疫病,减少了疫病传播,促进了当地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开展。农牧民普遍反映实施良种补贴后,新生仔畜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效降低。
四、存在问题
1.种畜数量偏少,良种补贴覆盖率有待提高。我国种畜数量与巨大的商品养殖数量相比仍然偏少,2011年,猪、牛、羊种畜存栏数量占商品养殖数量的比例分别为4.77%、0.57%、0.68%(表1)。畜禽良种补贴政策的实施对我国良种的普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畜禽生产良种覆盖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人工授精对促进畜禽商品生产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调研数据,2012年我国总的畜禽良种补贴覆盖率为48.4%,而美国、加拿大、丹麦的商品猪生产基本已经普及人工授精,日本的肉牛生产早在本世纪初就普及了人工授精。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种公畜站数量较少。相较于数量巨大且较为分散的畜禽养殖格局,我国种公畜站数量较少,良种推广服务体系仍不能满足需求。以实施冻精补贴的生猪为例,2011年我国拥有种公猪站4331个,生产冻精1252.4万份,我国种公猪站良种覆盖能力(按照每头能繁母猪每年平均使用4份冻精计算,种公猪站良种覆盖能力=生产精液(份)/商品牲畜存栏数量(头)/4)为25.5%。分地区看,种公猪良种覆盖能力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江苏、天津、黑龙江、湖北和北京,排名末5位的依次是河南、江西、广西、浙江和内蒙古,2011年生猪存栏量前十位的生产大省中,河南、广西和广东的良种覆盖能力低于全国平均值,分别为12.39%、5.37%和22.43%。调研中发现,不仅种公畜站数量不足,现有站点设施设备落后满足不了需要,人工授精服务人员缺乏,存在配种服务人员难寻现象,猪和奶牛稍好,肉牛配种员尤其供不应求,常常需要项目县配套资金来保障政策顺利推进,对于财政实力较弱的项目县,良种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将会影响政策进一步推进。
3.良种补贴运行机制有待完善。目前我国冻精良种补贴运行的主要方式是由政府统一向中标的供精单位采购冻精,免费发放给养殖户。调研中发现,目前冻精补贴发放对象主要是散户和中小养殖户,许多大规模生猪场出于对政府招标供给的冻精不满意而不愿意使用,宁愿自费采购使用进口冻精,也不鼓励与其存在合约关系的中小养殖户使用补贴冻精,这也是某些省出现“冻精补贴任务完不成”现象的主要原因。未来随着规模养殖的发展,现有的冻精良种补贴实施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4.畜禽联合育种尚处于初级阶段。拥有良种是推广良种的前提,我国畜禽育种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尤其是育种联合程度较低从多方面制约了育种工作的开展,发达国家中以丹麦、日本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公司及协会主导的联合育种不仅基本在国内实现联合育种,甚至通过产业化方式到各种质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寻求合作。我国畜禽联合育种尚处在初级阶段,调研发现,各地虽然实施了一定范围内的联合育种,但联合范围较小,核心群规模仍然偏小,区域间联系不强,统一的遗传评估工作开展处于起步阶段,作为联合育种基础的生产性能测定建设滞后,测定规模较小,与发达国家以场内测定为主不同,我国目前仍以中心测定为主、场内测定为辅,调研的山东省原种猪场能够进行场内测定的比例仅为20%。
表1 2011年全国种畜存栏和商品牲畜存栏情况
五、政策建议
1.加大良种补贴政策投入力度。增加良种补贴总投入。分领域看,加大对种公畜站、人工授精服务点良种推广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对冻精检测、存储及分装等设备购买进行补贴;分品种看,增加对牛良种补贴支持力度,按照市场价值,适当提高牦牛、羊活体种公畜购买补贴和增加补贴数量;分地区看,生猪良种补贴加大对河南、广西、广东几个低于全国平均良种覆盖能力的生产大省的支持。
2.完善良种补贴政策运行机制。规范生猪冻精补贴项目管理,探索研究将冻精补贴发放方式,由现在的发放给冻精生产企业改为直接发放给养殖户,给予养殖户更大的选择权,通过市场机制推动优良品种选育。
3.加大对联合育种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协会的规划统筹作用,推动实现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联合育种。联合育种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应重点加大对联合育种信息平台、区域遗传评估中心、场内测定设施等几个领域建设支持力度。同时,应理顺关系、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建立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在畜禽育种中的作用,从国家层面重视、引导、扶持大型养殖企业开发地方优秀品种资源,开展自主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