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美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人生的成功起点

2015-12-07金秀花

文理导航 2015年36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创设习惯

金秀花

【摘 要】常言说:三岁看大,七岁至老。意即小时候的好习惯至关重要。习惯代表一个人的品性,好习惯必须从小养成。本位论述了幼儿园教育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幼儿教育;行为习惯

美国哲学家福尔姆写的《我们得回到幼儿园》,其中写道:“1987年5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老人:“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那位老人平静地回答:“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老人回答“在幼儿园学到要乐于同别人分享你的一切东西;要公平正直、光明正大地与别人竞争;永远不要打人;把你找到的东西放回原处;你弄乱的一切要由你来负责整理的井井有条;不要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在伤害别人时要道歉;吃饭之前要洗手;要知害羞,要有廉耻之心;热牛奶有利于身体健康;要让生活过的丰富多彩;不仅在每天都要所学,有所思,还要在工作的同时作作画,唱唱歌,跳跳舞;每天下午要小睡一会;在踏入社会的时候,要随时注意交通安全;要互相团结,彼此扶助;要始终保持一颗惊喜、好奇的心。”当然,这其中的所有回答未必都是诺贝尔得主的原话,也不排除这位美国哲学家的补充,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益突出的时代,良好的行为习惯已经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最起码的素质,也成为测量、评价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依据。3-6岁是个体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中也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然而,很多家长都忽视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幼儿在发展中出现了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不和谐性、不同步性,幼儿在用餐、入厕、倾听、交往、游戏、娱乐等方面的基本行为习惯以及求知能力、协调能力等都不尽人意。为帮助幼儿实现知、情、意的全面和谐发展,结合《纲要》精神,我们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举措。

首先要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良好环境。老师和家长要改变过去单纯地为美化活动室而布置环境的观念,从不同年龄的特点出发,考虑全面发展的需要和不同人性的差异,从全面提高每个幼儿的素质入手,为幼儿创设一个清洁、温馨、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从而培养幼儿初步的道德情感。

其次要精心设计课题活动。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实验重点、实验目标,并结合各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编制适合幼儿活动又易于接受的活动教材,既符合孩子的乐趣,又能使孩子在愉快的游戏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手段尊重孩子的个性化要求。随着幼儿的成长,其语言表达能力也在发展,但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的限制,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很多他们不懂的事情,所以幼儿的提问也会越来越多。面对幼儿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幼儿教师和家长应合理对待,采用合适的方式予以实事求是的回答。对于简单的问题应及时问答,对于复杂的、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可以和幼儿一起探寻答案,因为在参与的过程中,既让幼儿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又可以使幼儿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幼儿在提问时,幼儿教师和家长要注意倾听,因为注意倾听能使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注,这对于幼儿好奇心的发展是一种无形的强化。我们一定要走出那种“听话教育”的误区,因为这种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第三,注意幼儿随机教育。习惯是一种行为长期重复而形成的结果。俗话说“习惯养成自然”,孩子的习惯并非与生俱来,而是指在长期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所以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并不能只靠专门的教育活动,而应该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不断的巩固、加强。为此,我们不妨把一些常用的文明礼仪用语,如您好、再见、请慢走、谢谢、对不起、请原谅、没关系等等编成了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幼儿能经常朗读,这样对孩子们在生活中使用文明礼仪用语进行交往有很大的帮助。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教师和父母严格要求自己,就会在孩子心目中享有威信、取得幼儿的信任,幼儿就会听从管理并会积极响应每一项要求。教师与家长作为幼儿接触最频繁的社会成员,对孩子们有意识的进行教育,或者通过自己的言行点滴渗透、潜移默化,这些都对幼儿的道德品质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出生后遇到的第一位启蒙教师,家庭也是幼儿生活活动的重要场所,所以在教育中,应十分重视家庭的配合。比如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以及课程的实验进程、相关要求;通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一些教育信息、教育方法;开设家园信箱,使家长可以把自己的见解和要求,通过书信的形式传递给老师;分阶段定期召开高质量、内容不同、形式各异的家长联谊会,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思想觉悟,共同完成幼儿的教育。俗话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和家长只要严格要求、言传身教、积极诱导,就一定会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幼儿生活自理的能力。要主动创造条件,调动幼儿生活自理的积极性。首先,我们应该从园内环境创设入手,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激发他们自我服务的愿望。从小班起,老师可以在帮助幼儿上厕所、就餐、睡觉前脱衣时,有意识的提醒幼儿自己去做。进入中班大班后,可以根据本班情况在老师提醒和鼓励下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时帮助老师收拾玩具、桌、椅。在游戏、就餐、午睡后,老师可以为幼儿创设自我服务的坏境,轮流让他们给花浇水、管理图书、午睡后学习叠被子等等,鼓励幼儿之间相互帮助,增强他们的劳动意识和自我服务意识。

其次,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要注意寓教于乐,让漂亮的手绘图片、录影机、幻灯片、视频资料、相关内容的动画等等都可以参与到活动中来,运用生动形象的活动形式,丰富幼儿活动的色彩、活动的形式、努力提高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锻炼幼儿学习、生活的自理技能。我们应该明白:少年强,则国家强!

(作者单位: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蒙古族幼儿园)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创设习惯
习惯
创设未来
上课好习惯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好习惯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