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思考

2015-12-07杨燕俊

文理导航 2015年36期
关键词:教学情境思考小学数学

杨燕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情境创设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合理创设教学情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生动的数学教学情境,能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策略、模式,引发丰富的联想,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可见,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数学教学情境是含有相关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情境,同时应包含有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它不仅能激发数学问题的提出,也能为数学问题的解决提供相应的信息和依据。因此,数学教学情境是沟通现实生活和数学学习,具体问题和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生动的数学教学情境,能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策略、模式,引发丰富的联想,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目标是为了学习数学,但从具体内容来看,情境是丰富多彩的。可以说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包罗万象,都可以成为数学教学情境,为数学教学所用。从学科的角度来分析,数学情境中可以整合其他学科的内容。数学教学情境的内容是具有综合性的,其呈现的形式更是多样化的。从教材静态的呈现到课堂动态的生成,经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教学就会变得鲜活起来。具体就表现形式而言,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生活处处有数学,教师应注意搜集身边的素材,为教学所用。我们应该做教学的有心人,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事物,不断从报纸、电视、网络以及现实生活中寻找适合作为数学学习情境的素材,以建设一个适合数学学习的情境资源库。数学教学情境的“社会化”,能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社会的生存文化,激发学生的社会认同感和责任感,能使学生感受到技术的创新和人文的关怀;文化的渗透渲染着融洽的学习氛围,也滋养着学生的心灵,作为学生在学会学习的同时,学会做人,作为教师,在完成教学的同时,完成教育。

好的导入情境可以起到“敲门砖”的作用,有一些教学内容,教师完全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直接给学生展示蕴含一定数学信息的图片或者视频,便于学生较好地观察和发现,尽快激活数学思维。因此,创设情境的素材选择要精心,要有科学性、目的性,要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数学信息,激发他们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尝试性地去解决问题。

但是,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更不能让过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实际生活,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在很多课堂上,有些情境看似很生动、有趣,但是却缺乏思考价值。因此,在新知的实际应用中,问题情境设计可以出现一些有多余条件或缺少必要条件的情景,让学生收集、整理、分析相关信息,从而解决实际问题。情境创设需要每位教师在吃透教材、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依据教学目标而展开,需要教师更多的智慧,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情境的教育价值。

情境的创设并不一定要在课的开始,也可以是在课的中间和课快要结束的时候,只要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情境创设在时间上是可以灵活安排的。

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能充分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及学数学的愿望。但教师要清楚,有些教学内容并不适合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而应创设数学化的教学情境,让数字本身散发出无穷的魅力来吸引学生。

数学教学中的合作有利于学生思维开拓,改善数学课堂氛围,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作风,从而充分调动学习兴趣。科学的合作既要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又要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团结、密切配合、分工合作、增强集体主义荣誉感等,通过合作教学的情境创设,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能培养学生的交往、协作和竞争能力。在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或者问题解决式的数学教学时,可以多考虑采用合作教学法去开展。创设教学情境时,不但在前期背课中达到学科知识深思熟虑,而且对所选教具要图新意,个性材料要准备充分,这样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才能丰富课堂内容,达到有的放矢的地步。

在小学数学对话的课堂上,当对话在深入进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质疑营造情境,围绕教材的教学目标,积极构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使学生不仅明白已学的数学知识,并且,学生还能自觉主动去探究较深层次的数学问题,激起学生思考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从问题中获的新的知识。

在小学数学对话教学中,作为教师应树立“人无全才,人人成材”的育人信念,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通过不同的数学教学方式,把自己对学生的期望第一时间传递给学生,面对那些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时,教师要调整好态度,应该及时给予这些差生以期望,在他们的面临学习数学的困难时,数学成绩考差的挫折时,让学生感到你对他们的真挚的爱,使他们及时的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并在和谐民主、关心爱护、激发思维的数学教学情境中,使他们获得数学学习的进步。在绘声绘色的数学对话教学情境中,去实现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师与生、生与生的丰富活泼知性的数学对话交流,使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的效益得到提升,让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展现勃勃的生命力。

好情境中蕴含的问题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并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坡度,要能够使学生的认知产生“不平衡”,造成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感到自己现有的知识并不能解决面临的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产生学习的渴望,保证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

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有效地对活动进行调控,不能只注重活动的次数多和活动的形式热闹,应在启发学生展开数学思维上做文章,因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唐彩斌.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思考与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2008.3

[2]孙彦丽.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1)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第四中心临海小学)

猜你喜欢

教学情境思考小学数学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