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管齐下 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

2015-12-07张才斌

文理导航 2015年36期
关键词:法制大学生教育

张才斌

【摘 要】加强法制,从根本上说,要从强化人的法制观念入手。在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分析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结合其认知特点和实际,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去引导其主动认识法律,走进法律,提高其法律认知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法制;教育

在大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这不仅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减少大学生犯罪的有效途径。但在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时,不能生搬硬套,而要结合大学生的实际,不仅要在教育模式上作出调整,还要注重通过环境来影响学生,加强宣传力度。

一、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法律认知能力

实现法制教育最基本的途径是课堂教学,然从大学法制教育的课堂教学实践情况来看,“说教式”依然是主流,大多是教师在法制课堂上借助相关法律书籍或资料而向学生照本宣科式的读一读,讲一讲,学生的兴趣不是很高,法律知识的学习不够深入。尤其是在专业课,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法律基础》的教学中,目标指向更是趋向于完成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而没有将教学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如此,单纯的说教很难让学生系统的获得法律知识,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影响了学生对法律的认知态度。

从另一个角度看,虽然大学生经过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习,已经具有了相应的学科知识,但在法律知识方面较为欠缺。虽然小学思想品德、初中和高中政治中也渗透有相应的法律知识,但学生在学习中以考试为主,对法律知识的实际应用不太注重,进入大学后,因课程更加专业化,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途径更加狭窄,如此,其法律认知能力也就受到影响。加之大学法制教育中在方式上较为单调,很多大学生甚至出现不懂法的现象。

优化法制教育教学的方式,就是要变“说教式”为“引导式”、“参与式”、“实践式”等方式,让他们切实走进法律,真正感受法律的社会约束力,能从案例中探究中去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懂得“合法”和“违法”的区别,掌握尺度。如在进行毒品犯罪的教育时,可采用大学生贩毒的资料而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然后再结合案例而用法律知识去判断案例中犯罪人所犯罪证,最后再结合实践反思、检查自己。如此,学生的体验才会更加深刻。

二、营造法制氛围,培养遵纪守法习惯

当前的大学生多为90后,他们的价值观念尚未完全健全,周围网吧、歌舞厅、KTV、酒吧等娱乐场所对其影响是巨大的。若没有良好的法制氛围,大学生很容易出现“近墨者黑”的现象。据相关调查显示,很多大学生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除不懂法因素外,更多的是受社会人员影响和教唆。

高校是人才最集中、思想最活跃的地方,在推进大学生法制教育进程中,要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努力创建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营造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法制分为,通过环境来影响学生。院校在推进各项工作管理中,要注重将人的管理变为制度的管理,以法制为指导了,切实贯彻落实好《高等教育法》。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白是自己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同时,要严明院校的校风校级,做到有法必依,令行禁止,让学生学生遵守制度向守法过渡。要注重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法制教育活动,弘扬正气,让学生受到法制的熏陶,形成“遵法为荣,违法可耻”的习惯。

同时,要密切联系,切实配合当地公安机关、社区和相应的社会组织,做好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要注重以网吧、KTV、歌舞厅、酒吧为重点做好防范工作,积极提高院校的后勤保障工作,让学生能在校学好、吃好、玩好,让其摒弃“外面的世界更精彩”的念头。尤其是要注重推进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课余之间能根据自己的兴趣而选择相应的活动去参与,在活动中得到情感的陶冶、意志的培养,以良好的校园文化气氛来感染学生,促进其遵纪守法习惯的养成。

三、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法律感知能力

法制教育宣传对提高学生的法律感知能力、法制知识的认知能力都具有积极意义。然一直以来,高校所采用的法制宣传方式都较为单调,理论宣讲几乎是万能模式。从对大学生的调查中也不难发现,甚至有的大学生连“普法日”也不知道,可见一些高校在法制教育宣传方面的不足。法制宣传,更多的是要让学生能获得直观感知,从心理上树立起对法律的畏惧感,而这则有赖于宣传的方式。方式多样化,学生喜欢参与,效果自然好一些,方式单调,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法制宣传也就成为一纸空文。

首先,院校要切实结合实践,以“普法日”、“禁毒日”等为契机,利用报纸、广播、网络、展览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如在“普法制”,结合院校学生的实际而选择典型的案例,通过校园广播、社团刊物等向学生宣传。在宣传方式上,要注重结合文字、视频、图片等形式进行,这样更能让学生获得直观感知。要注重把法制宣传教育形成经常性的、活动式的长期性活动,引导学生多去听讲座、看专题片、读案例、参加知识竞赛等活动。

其次,要充分发挥院校学生社团的作用,要注重以社团为法律知识的宣传者,在举办各类法律宣传活动中,要充分调动社团的主体兴趣,引导他们去组织和实施,让社团成员在过程中感受法律,由社团成员去感染周边的同学,形成“由点到面”的辐射。在推进法制宣传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展开社会实践活动,要注重把校内宣传和校外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用法律知识去武装自己,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法律应用能力,这样才能让法制宣传和教育活动落到实处。

“不学法、不懂法”才容易“犯法”,大学生虽然读了很多书,也了解了一定的法律常识,但法律意识薄弱,法律认知能力尚且不够,若在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时,依然采用单调的方式,很难收到效果。在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分析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结合其认知特点和实际,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去引导其主动认识法律,走进法律,提高其法律认知能力。这样,才能让大学生们懂法,减少其犯罪的机会,让大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重庆广播电视大学秀山分校)

猜你喜欢

法制大学生教育
Making scents of history古法制香,感受非遗魅力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学生就业趋势
打开法制文明的大门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玉门市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