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既要港口发展又要碧海蓝天

2015-12-07撰文思源

海洋世界 2015年5期
关键词:日照港南区泊位

撰文/思源

既要港口发展又要碧海蓝天

撰文/思源

这次调整不是简单的“平面移动”,调整之后,港口周边环境进一步改善。在搬迁中,可以腾出东区煤堆场等139.78公顷港口用地以及2000米海岸线,作为城市规划建设项目用地,将堆场变成金色的沙滩,为日照市打造海上靓丽风景线创造良好条件。

日照港岚山港区

相信有不少人了解日照,是先从日照港开始的。日照“因海因港而立,因海因港而兴”,日照发展的最大优势、潜力、希望在海。

日照港是国家重点规划建设的沿海主枢纽港,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1982年开工建设,1986年投产运营,2003年,原日照港务局、岚山港区局企业部分联合重组设立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2006年在日照港开放20周年之际,吞吐量突破1亿吨,成为当时中国沿海最年轻的亿吨大港。2010年突破2亿吨,2013年突破3亿吨,2014年完成3.35亿吨,居中国沿海港口第8、世界第11位。目前,日照港拥有各类生产泊位53个,年通过能力超过3亿吨。港口总体规划了石臼、岚山两大港区,274个泊位、7.5亿吨能力。日照港现有固定员工9000余人,是一个拥有“港口业务、物流贸易、建筑制造、综合服务”四大业务板块的现代化企业集团。

在发展中,日照港始终重视生态建港和绿色发展问题,认真落实《海域法》和《海洋环境保护法》、《山东省海域使用管理规定》,在山东省用海单位中率先缴纳海域使用金,率先编制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和海洋环评报告,率先进行海域使用评估。

日照港计划利用4年左右时间,逐步推进石臼港区铁路运输由现有的“北进北出”调整为“南进南出”,将现有煤炭作业全部改移至南区,实现“东煤南移”目标。

日照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生,自建成以来,逐渐成为了中国重要的煤炭、铁矿石运输港。陕西、山西、内蒙古西部等地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而我国华东和华南地区则是煤炭输入区。日照港一直承担着我国“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重要任务。目前,日照港拥有国内最深的15万吨级煤炭专用泊位2个、5万吨级煤炭专用泊位1个。

不过,港口煤炭堆场一直与城市景区相邻,加上港口现有铁路穿城而过,将主城区分割成南北两部分,给港口、城市发展都带来了诸多难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港口绿色环保、转型升级,在日照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直通日照港的瓦日铁路2014年底建成为契机,加快推进石臼港区规划调整建设。调整建设总投资约175亿元,计划利用4年左右时间,逐步推进石臼港区铁路运输由现有的“北进北出”调整为“南进南出”,将现有煤炭作业全部改移至南区,实现“东煤南移”目标。同时将西区部分散货运输转移至南区,为集装箱发展提供条件,预留空间。

图1:2014年日照港集团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42万TEU,居全国第11位

这次调整不是简单的“平面移动”,调整之后,港口周边环境进一步改善。在搬迁中,可以腾出东区煤堆场等139.78公顷港口用地以及2000米海岸线作为城市规划建设项目用地,将堆场变成金色的沙滩,为日照市打造海上靓丽风景线创造良好条件。

港口的吞吐能力也因为这次调整而进一步增强。港口的规划泊位由78个增加至81个,其中南区规划泊位由33个增加至48个;港口的规划通过能力也由3亿吨增加至4.5亿吨;港口规划陆域面积由23.33平方千米增加至35.9平方千米,其中南区陆域面积由16平方千米增加至24平方千米。

减少日照城市污染,也是这次调整的重要原因。推进木薯干、煤炭等货物接卸泊位南移,使易扬尘货物远离城镇中心和居民社区。同时,提升以集装箱为核心的清洁货种比重,引进吸收先进的装卸工艺和设备,提高港口技术等级和智能化水平,最大程度地减少粉尘污染,用心呵护好这片碧海蓝天。

图2:日照港散粮系统

港口的建设,难免会对周围海洋环境产生影响,日照港主动回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日照港组织开展了人工放流生态补偿活动,放流85万尾牙鲆鱼和贝类西施舌,成为全国沿海率先实施人工放流生态补偿的港口。

多年来,日照港按照“既要港口发展、又要碧海蓝天”的绿色发展理念,始终坚持节能环保、绿色发展。在港口建设过程中坚决执行工程建设环保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建设对海域环境及海洋渔业生态的影响。

在坚持生态施工的同时,日照港还加强了对污染源的管理与控制,减少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加强污水排放、港区固体废弃物、来港船舶污染物,特别是加强港口的粉尘防治工作。2006年以来,日照港每年投资1亿多元,进行粉尘治理设备设施的建设,加大港区绿化工作力度,港口绿化覆盖率达到36.6%,形成了防尘、抑尘工作立体防范体系。

日照港环境污染应急体系建设也更加完善,制定各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加强救援队伍建设。

图3:日照港液散货灌区和输油管线

港口的建设,难免会对周围海洋环境产生影响,日照港主动回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2006年8月,在西港区一期(集装箱码头工程)和二期工程建设中,组织开展了人工放流生态补偿活动,放流85万尾牙鲆鱼和贝类西施舌,成为全国沿海率先实施人工放流生态补偿的港口。据统计,“十一五”以来,已实施多次放流活动,建设人工鱼礁,费用1000余万元。“十二五”期间,缴纳生态补偿资金1亿元。在2014年8月的一次人工放流海洋生态补偿活动中,还首次投放了带有高科技人工标签的牙鲆鱼幼鱼,可对放流的幼鱼成活率进行统计和跟踪监测,并对补偿效果进行评估。

年轻的日照港就是这样坚持着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不断前行。2016年,日照港将迎来自己30岁的生日。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而立之年的日照港前景更加美好,令人期待。

(责编:金希)

图4:日照港过境铁路运输

猜你喜欢

日照港南区泊位
公共停车场内过饱和停车诱导研究
我国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应如何设置
日照港裕廊(6117.HK)成功上市 日照港国际化战略获得强力支撑
日照港裕廊(6117.HK)成功上市日照港国际化战略获得强力支撑
惠州港荃湾港区通用码头某泊位超限靠泊码头水域及航行条件适应度论证研究
日照港开展海上消防演习
中国大学生校园足球联赛超级组(南区)精彩掠影
RIZE港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