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祖国立交桥 发展湖北大物流——为打造中国“第四物流圈”献策

2015-12-07曹康林

决策与信息 2015年28期
关键词:湖北武汉物流

文/曹康林

1小时辐射省内主要城市,2小时辐射中部省会城市,4小时辐射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12小时辐射国际城市,武汉离中国和世界兄弟城市越来越近,越来越通。通则物流其畅,湖北将是中国的“物流大省”,湖北要努力打造成为中国“第四物流圈”。

交通枢纽带动物流圈

中部通则全国通,中部活则全国活。德国位于欧盟的地理中心,使其成为该地区最重要的货物转运地,其物流业仅居贸易和汽车制造业之后,是德国第三大产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湖北位于中国的中心,物流也应该成为国家支柱产业。

2011年,“祖国立交桥”建设计划在湖北出炉——以武汉为中心,营运总里程达4500公里以上的“四纵三横”铁路骨干网络,形成武汉至长三角、珠三角、京津、成渝等全国重要经济区域3~4小时快速客运交通圈;“七纵五横三环”,6500公里高速网络、28000公里国省干线公路网、170000公里农村公路网;形成3亿吨港口吞吐能力、400万标箱集装箱吞吐能力的武汉新港、宜昌亿吨级组合港、鄂东组合港、荆州组合港、襄阳组合港五大港口综合运输枢纽;引进、培育和壮大10家专业化、规模化的现代物流企业,建成武汉新港物流园区、宜昌三峡物流中心、襄阳鄂西北物流基地等10大物流示范基地。总投资达万亿元。

“祖国立交桥”计划,将会使湖北交通全面升级,铁路快速客运将覆盖全省,将开通天河机场至黄陂、武汉至天门、武汉至潜江、武汉至荆门等城际铁路;航空适时启动武汉第二机场建设,重点加快武汉天河机场三期工程建设,新建神农架、武当山机场,扩建襄阳、宜昌、恩施机场,筹划改造和新建荆门、赤壁、天门、来凤、随州、荆州等通用机场;公路实现县县通高速;大别山、武陵山、秦巴山、幕阜山旅游公路全线贯通,省内所有县城和4A级以上景区实现二级以上公路通达,全面消除省际断头路;水路高等级航道里程将超过2000公里,港口吞吐能力达到5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800万标箱;邮政将打造快递产业竞争新优势。

2012年武汉开通了欧洲、东南亚等多条新航线,2014年9月,湖北首趟“东盟物流直通车”启动,全程最快48小时,这是继中欧国际专列、武汉至东盟四国水上航线之后,又一条以武汉为起点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目前国内广东、上海都已经开通了陆路“东盟物流直通车”,很多江西、安徽的货源都通过上海发送。与之相比,我省的区位优势更明显,将来不仅可以与上海直接竞争江西、安徽、河南等省的货源,而且可以辐射成都、四川等长江上游省市,对于把武汉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物流基地,实现多式联运等具有重大意义。

2015年5月1日,新一趟汉新欧冠捷班列,载着货值780万美元的电子产品从中铁联集武汉中心站如期开出。该班列在襄阳北更换车头后,一路沿西安方向向北向西进发,经新疆阿拉山口口岸,然后经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于13天后抵达汉堡。

▲汉新欧冠捷班列。

▲位于宜昌市伍家岗区的三峡物流园。

汉新欧班列是湖北建设物流运输大通道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期间,湖北省为服务国家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发展战略,结合湖北省四大产业带(京广新兴产业带、沿江复合产业带、汉十产业带和武黄先进制造产业带)发展需要,将重点打造“两纵两横”四条物流运输大通道,即京广物流大通道、二广物流大通道、沿江物流大通道和福银物流大通道。

在“两纵两横”物流大通道上,重点打造四类物流节点,即以机场、港口、铁路货运场站、公路场站为节点的物流枢纽,形成九大物流产业集聚区,即东西湖物流产业集聚区、汉口北物流产业集聚区、孝感物流产业集聚区、荆州江陵物流产业集聚区、鄂州物流产业集聚区、十堰东物流产业集聚区、襄阳北物流产业集聚区、恩施华硒物流产业集聚区、宜昌伍家岗物流产业集聚区。目前湖北省已建成了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武汉宝湾国际物流中心、伍家岗物流中心等。

“十三五”期间,湖北省还将拟建荆东物流园、恩施好又多华硒物流园、荆门市公铁物流中心、三江港物流园、随州市综合物流园等一批新的物流园区。

2015年4月,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获国务院批复,武汉新港范围内将新增花山、金口、汉南、黄州、三江5个对外开放港区。湖北对外开放口岸由此增至9个,翻了一番多,区域经济对外开放度加快了步伐。

临港产业迅速发展。武钢200万吨钢材深加工基地、西门子变压器制造基地、一冶钢构产业群和亚东水泥产业群等400多家企业先后落户、投产;武钢、武石化、神龙汽车等大型企业,已形成依托港口大进大出的规模效应。

长江经济带一体化通关改革,让外贸企业可以自由选择申报、纳税、放行地点,通关效率大提速,缩短3至7天,物流成本降低一半。长江沿线9省2市12个海关,一个标准、一套程序。

武汉物流成本约在16.08%,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武汉对周边地区进行生产、销售的物流服务组织,比在沿海地区城市平均节省运输距离约1000公里,物流时间缩短,运输费用也低。

湖北成大物流投资热土

独特的地理区位和交通优势,吸引着各地资本大鳄来鄂投资物流业。

2013年,全球采购网络巨头阿里巴巴在湖北落子产业带,将目光紧紧锁定湖北红安经济开发区。在马云看来,凭借水路、航空网络,未来红安经济开发区的物流,将以低成本、最便捷的途径实现货品“买全球卖全球”。

同年,平安银行华中电子商务物流中心选址黄陂,拟投资300至500亿元,在武汉建设辐射华中地区的电子商务物流中心,其中黄陂项目为整个计划的一部分。据介绍,平安银行将以综合金融的手段、电商的模式,打造全国性的现代物流网络平台,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和商流“四流合一”的发展模式。

2011年被国家商务部正式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并入选“中国新八大名酒”,且连续九年蝉联“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的稻花香集团,2013年斥资18.8亿打造宜昌三峡物流园,是鄂西渝东最大的综合性物流项目,占地1154亩,总建筑面积80.8万平方米,规划有农贸城、冷链仓储配送中心、物流信息交易中心三大功能区,建成后可实现年货物吞吐量720万吨,可解决3万人就业,实现利税过亿元。

2013年,国药控股湖北有限公司投8000万在荆州建省内最大医药物流园,还将在未来五年,投入10至15亿元人民币的免息资金用于支持荆州市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免费为荆州所属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配置药房电子管理系统,将荆州医药企业生产的产品纳入全国销售网络。

2014年5月28日,中国首个第四方物流平台产业在我省诞生——金瑞(京山)物流产业园与湖北邮政速递物流公司签约,共同打造区域性物流产业集聚地,它将成为中部地区最具规模效应的中国第四方现代物流产业新城。园区占地1040亩,总规划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总投资28亿元,由仓储物流区、主题交易区、中央商务区、商业住宅配套区四大功能模块组成。一期22万平方米仓储物流区已建成。产业园总经理李更刚介绍,该园区是我国“第四方物流服务平台”首个运营实体。

2014年底,湖北佰昌集团已投资6亿元建设好40多万平方米服装、小商品大市场;今年开始用1500亩地建设中部最大的国际农副产品交易中心,规模150万平方米,总投资60亿元;投资建设联结线上和线下的智能仓储物流,规划6000亩,全国最大,按当今国际最先进标准建设,总投资100亿元。

2015年,顺丰拟在湖北黄冈投资400亿,建顺丰“全国核心枢纽”货运机场。拟新建分拣中心及办公区35万平方米,航站楼1万平方米,飞机4E双跑道3200米,达到年货运量200万吨,客运量100万人次。顺丰货运机场项目建设专班前期在全省对机场选址布局进行实地踏勘、论证,初步确定了全省6个选址点,其中黄冈有两个,分别是蕲春县彭思镇康桥村和团风县上巴河镇标云岗村。黄冈将成为顺丰“全国核心枢纽”货运机场预选场址首选。

▲汉口北物流产业集聚区。

把脉湖北物流“虚胖症”

据湖北省现代物流联席会议办公室统计,2014年底,我省物流园区141个,其中运营33个,在建58个,规划中50个。而国际上,物流业发达的德国只有33个物流园区。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从日本引入物流的概念以来,物流业作为一个产业,在湖北虽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并没有形成一定规模,与物流业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湖北的物流企业,在2000年以前都是一片混乱,没有比较完善的体系和行业规则,所有物流企业发展物流都是采用大而全,小而全的理念,此时第三方物流也尚未形成,大多数是制造企业自己解决物流需要,物流只停留在“第一方物流”和“第二方物流”之间。2006年时,才慢慢的有所好转,企业也开始重视物流,意识到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所以都各自采取措施,来提高物流质量,降低物流成本,或选择外包,或自营,或部分外包。物流是否外包,取决于物流是否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是否影响到最终客户需求。到现在,各个企业越来越重视,国家也开始规范物流行业。

湖北正在向物流大省发力,然而,在发力的路上湖北出现了物流“虚胖症”——运输过剩,园区吃不饱。2006年以前,宜昌、襄阳、荆州只有不到20家物流企业,做物流有利可图。但现在,大大小小的物流企业多如牛毛,企业利润越挤越小。据统计,全省涉及物流业务的各类企业超过1万家,比美国物流企业的总数量还多。

今年5月9日,由《现代物流报》主办的“2015湖北干线物流集约创新发展论坛”会上,一位从事干线运输的女司机谈到当前公路货运行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时说,为了争抢货源,不断压低价格,导致从业人员恶性竞争,为了生存,不得不超载。“没人想超载,但现实情况是不超载根本就活不下去。”

统计显示,中国道路运输车辆平均每天运营里程为300公里,而美国道路运输车辆运营里程为1000公里。这组数据并不说明中国司机驾驶水平低下,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是因为中国的卡车司机完成一趟运输任务后往往要等待数日配货。

物流企业赚不到钱,物流园区的日子也不好过。襄阳四季青农贸城占地约2500亩,项目总投资15亿元,是襄阳北的一艘“绿色航母”。为吸引物流企业入驻,农贸城免门面租金、免住宿费、免停车费,年让利上千万元。

湖北省物流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经济学院教授陶君成认为,物流园区存在的意义不是做大物流产值,而是降低全社会的物流总成本。湖北正在由“物流通道”向“物流节点”转变,物流业增加值年均保持10%以上增长。我省要形成物流发展新优势,要降低物流成本,园区建设需要对路。

一份湖北省物流市场主体发展调研报告指出:湖北物流市场的核心问题是“散、小、弱、低”。“散”,就是主体分散、经营粗放、封闭运行、各自为阵。全省56.4%的物流市场主体集中于武汉、襄阳和宜昌三个地区,而其余43.6%的物流市场主体则分散于14个市州。“小”,就是企业规模小。主体95%为中小物流企业,主体注册资本在5000万以上的只有995家,占比仅3.7%;全省重点物流企业只有90家,占比仅0.3%;A级物流企业只有187家,占比仅0.7%。“弱”,就是市场主体竞争能力弱。全省12542家内资物流企业中,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下的占59.9%;全省14221家私营物流企业中,注册资本在50万元以下占57.2%。在关于企业运营车辆的调研中,普通货车和厢式货车的数量占70.6%,专用罐车和冷藏车只占12.8%,车辆利用率在90%以上的企业只占43%,大部分物流企业难以提供全程一体化物流服务。“低”,就是企业提供服务层次低、运作效率低。在企业主要从事的业务中,60%以上的物流企业主要从事传统、单一的运输和仓储业务,而能提供信息服务、物流咨询与物流系统设计的现代物流综合服务的企业则仅占22%和7%,由于服务功能单一,经营方式粗放,往往被动地满足客户需求,在服务项目的开拓、市场反应速度、价值定位等方面都未能实行市场化运作。

湖北绝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主营业务仍然以储、运为主。从调研情况来看,全省大部分物流企业的收益很大程度上来自基础性服务,企业普遍缺乏对客户提供定货管理、库存管理、流通加工、定单处理、保险理赔、账款结算、信息服务等系列化的综合物流服务。从物流供应链服务来看,大多数物流企业服务功能有限,只能提供单一或部分物流服务,不能提供一体化的全程物流供应链服务。另外,信息化水平偏低。全省抽样的339家运营状况较好的物流企业中,运用GPS和GIS等物流管理信息技术的占41%,运用RFID等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仅为8%,真正编制了信息化整体规划,建有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专业物流企业信息平台的企业不多。物流企业在立体仓库、条码识别、自动导向车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物流自动化设施方面投入较少。在调研企业中,50%的企业没有信息化建设经费预算,35%的物流企业不会经常升级其信息系统,物流企业信息化整体规划能力较低,对信息化的理解不深,物流企业对信息化发展也缺乏规划。

物流信息平台的短缺,关键是物流人才短缺。真正掌握现代物流知识,具备全面的经济、物流、管理等知识的复合型物流人才,如综合性物流管理、物流信息管理、客户服务、运输管理和库存管理等高专精人才相当匮乏。据调查的湖北339家企业中,仅有22.4%的物流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部分有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物流企业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机制尚不健全,在高等院校中开设物流专业本科及以上层次的教育规模偏小,职业教育的普及程度不高,产学研对接不畅。42%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人才流失问题,大多数人才主要从中小民营物流企业流向外资、国有等大型物流企业,从二三线城市流向一线城市,且年轻人才流动比率较高。其中薪资待遇低、工作强度高、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差是造成人才流失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工作压力大、成长机会少、发展空间有限等。

物流如人之气血,一通则百通。湖北要成为全国的中心城市,首先要成为全国的物流中心。

早在17世纪中叶,汉口开埠成为对外通商口岸,由一个传统商业市镇发展成为内连腹地、外达海洋的近代都市,与佛山镇、朱仙镇、景德镇并称为四大名镇,形成“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的独特景观。“货到汉口活”更是久传不绝的佳话。到20世纪初,武汉进出口贸易占全国贸易额的12.4%,仅次于上海位居第二。

然而,当今上海仍然是中国物流的老大,全国十大快递公司上海有5家,北京2家,杭州2家,深圳1家,湖北为0。就地缘来讲,湖北理应进入十强,然而,因湖北物流发展体制机制不健全、产业布局不科学、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等成为湖北物流发展的制肘,导致物流经营规模和水平不高、资源积聚能力弱、区域辐射能力不强等系列问题。错过了发展机遇,即便是再优越区位和交通优势,“九省通衢”终将无用武之地。

重建“大楚网”物流要打“九州牌”

未来10年是湖北发展的“黄金10年”。这10年,湖北物流如何走?近期,记者采访了湖北的物流专家和学者及物流企业家认为,发展湖北物流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创建大物流网络体系,尽快降低物流成本。

湖北要成为现代物流的大省,要尽快形成以武汉为中心,黄石、十堰、荆州、宜昌、襄阳等大城市为支点,大规模、多品种、高效率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大力培育物流企业集团。优先支持第三方物流发展,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落户湖北,着力培育20家左右大型骨干物流企业,推动汽车、钢铁、石化、农产品等优势产业物流和快递物流加速发展。然而,目前湖北物流业存在的问题是,物流成本高,阻碍了物流业的发展。如何解决物流成本过高的问题,中南民族大学刘连银教授支招:

他说,要降低物流成本,就得构建一个基于全面连接、联合、联动的大区域物流系统。我们湖北的物流资源不少,但是小散乱,每个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但如果把所有分散的资源——物流企业、物流基础设施、物流通道、物流节点、仓储、园区全部连接起来,包括实体的连接、信息的连接、规则的连接、标准的连接以及运营的一体化,我们的物流体系就会很强大。这个强大的物流体系,不能只限于湖北,可以以湖北为中心,向周边邻省辐射,打破交通的分割服务,让物流资源、信息共享。

刘连银强调,建立大物流体系,我们要大力发展第四方物流。

所谓“第四方物流”,是专门为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物流提供物流规划、咨询、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等活动的企业。“第四方”运营实体若能健康成长,这对创建湖北大物流体系会产生极大影响。

第二步:打造“第四物流圈”,湖北物流成圆心。

刘连银的大物流设想,引起策划专家鲁建华的关注。鲁建华是全球定位理论体系的开创者,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定位屋》的作者。他说,湖北物流企业制定战略时都是由内到外的——根据企业内部的现有优势,分析自身有什么,市场在哪里,然后制定企业战略。而他的观点是,真正的物流企业战略制定应该是由外向内,比如自身物流公司定位于第三方物流,那就要了解全球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架构、经营范围、流程等,再反观自身的欠缺。基于此定位,把自身不足的条件想方设法弥补,这样就可以缺什么补什么,最终提高企业自身的能力。

在他看来,找准坐标,顺势而为,才是湖北物流发展的思路。湖北是物流大省,如何发挥物流大省的作用,就应该以湖北为中心向周边邻省辐射,形成一个物流圈。我们把武汉周边的城市都纳入武汉,称“8+1”武汉城市圈,其实,我们也可以把湖北周边的省纳入湖北,称“N+1湖北圈”。湖北在战国时期,楚国都城在今天湖北的荆州,其地域覆盖湖北、湖南、安徽全部,浙江、江苏大部,河南、陕西、重庆局部。湖北创建物流网络要有当年开疆拓土的楚王精神。

目前中国有三大物流圈:环渤海湾物流圈、长江三角洲物流圈和珠江三角洲物流圈。“N+1”湖北圈可以先从“中三角”(鄂湘赣)开始,再向其他省地辐射,打造中国“第四物流圈”,形成圈内资源共享。

鲁建华建议,“第四物流圈”应该成立一个“第四物流圈物流协会”,由湖北物流行业牵头;或者由三省政府联合组建一个“第四物流圈管委会”,总部设在武汉。

鲁建华的物流定位不无道理。目前湘赣鄂三省已经推出道路运输一体化方案。

2015年4月29日,长江中游城市群道路运输联席会在武汉召开,鄂湘赣三省运管(客管)部门共同签署备忘录,将在构建物流大通道、省际公交、跨省接驳、一卡通刷、联网售票、小件快运、综合运输、应急联动等8大领域进行深度合作,举三省之力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道路运输一体化发展。

武汉市政府推出的一套扶持物流企业的政策,也有利于“第四物流圈”的形成:

2013年8月14日,武汉市出台物流企业系列扶持政策:凡物流龙头企业总部在汉落户,可享一次性开办补助500万元,新购、自建自用办公用房,最高补贴500万元,项目贴息和补助最高达500万元,并在土地供应、税收奖励等方面给予优待。

武汉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的《建设国家物流中心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16年末,武汉社会物流总额达3.2万亿元,物流业增加值达1500亿元,基本建成服务中部、辐射全国、影响世界的国家物流中心。

为实现这一目标,武汉市物流局邀请起草物流“国九条”的相关专家,在详细对比了10个同类城市后拿出物流发展“汉九条”。“汉九条”提出,将重点引进世界物流企业100强、国内物流企业50强,以及在行业中具有控制力的骨干物流企业,在汉设立地区总部。对物流企业高管人员纳入武汉市“黄鹤英才计划”、“3551人才计划”,享受相关政策。

湖北要形成“第四物流圈”的中心,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武汉大学教授海峰认为要做到以下七点:

促合作:促进跨市域的区域物流合作(确定物流区域)、企业合作。政府促进、协会推动。

优布局:围绕物流区域、物流通道,优化物流节点布局。

抓基础:完善物流运输体系。进一步完善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立体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更加高效便捷、顺畅衔接的综合运输网络,促进生产要素聚集,推动物流业大发展。

突重点:重点领域与业态(农产品、冷链、电商物流、城市配送、保税物流、中转物流)、重点项目(物流区域、物流通道上重点物流节点建设项目),重点突破信息网络(平台)的相互衔接。

树示范:示范物流园区、龙头物流企业,示范园区评价标准,物流企业诚信分类认证。

引创新:业态创新、创新物流服务模式、创新物流组织(城乡物流、电商物流)、技术创新。

营环境:政策扶持、环境保障。

湖北要借“共建中三角,打造第四极”的东风,制造物流的大船迎来更宽阔的海域。

第三步:走出“中三角”,实现“九州通”。

“祖国立交桥”计划,武汉是心脏。交通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神奇变化,将使武汉由“九省通衢”变成“九州通衢”,也将给湖北物流实现“九州通”的梦想变成了可能。

湖北物流要实现“九州通”,必须走出湖北,走出中部,走向全国。

湖北有个“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她发轫于改革开放之初的1985年,是一家以西药、中药和医疗器械批发、物流配送、零售连锁以及电子商务为核心业务的股份制企业。2009年,公司含税销售统计指标为220亿元,是湖北省最大的民营企业,在全国近万家医药商业企业中位列第三名、中国民营医药商业企业第一名。

30年前,九州通只是湖北县城里的一个很小的医药批发部,现在却成了全国医药行业的老大。她的成功密码就是打“九州牌”——医药通九州,健康送万家。就这样从县城送省城,从省城送全国。最后送成了湖北首富,送成了连续6年中国500强,中国5A级企业。

九州通医药集团的成功为湖北物流实现“九州通”计划走出了一条可行之路。湖北的一个物流企业可以成为全国的物流中心,一个物流大省也可以成为全国物流中心。

只有走出去,湖北才能通九州,九州才能通湖北。湖北走出去,现在正是时候,也正有实力。

“运输通九州,货物送全国”——应该成为湖北物流人铸造“九州牌”的理念。

猜你喜欢

湖北武汉物流
The rise of China-Chic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韩国智慧物流,为了物流产业的革新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驰援湖北
决战武汉
湖北武汉卷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