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安富民勇于担当的王平

2015-12-07陈敬王杰陈志强

决策与信息 2015年28期
关键词:樟木王平县委书记

文/陈敬 王杰 陈志强

在今年表彰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中,有一位西藏自治区聂拉木县县委书记王平。

担当奋战在最前沿

2011年12月,王平服从组织安排,从条件相对优越的西藏日喀则市调到距市区路途最远、维稳任务最重、发展压力最大的聂拉木县工作。几年来,他始终坚守在第一线,奋战在最前沿,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县委书记的责任与担当。

聂拉木作为西藏最大的国家一级陆路通商口岸所在地,也是分裂与反分裂、渗透与反渗透、蚕食与反蚕食斗争的一线。王平常说,“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最大的群众利益,也是最大的政治责任,在这个问题上没有特殊性。要政治坚定,对党忠诚,守卫好边关要塞,捍卫好国家安全。”

面对漫长的边境线、众多的非法通道、复杂的人员流动,王平认真履行维稳“第一责任”的职责,带领全县党政军警民日夜奋战,先后20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维稳工作,10余次现场办公应对突发情况,8次深入高山哨卡部署边境防控,6次与尼泊尔方面会晤协调边境防控。在他的带领下,聂拉木县维稳组织领导不断加强,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应急预案日趋健全。面对1000多个强压力、超负荷的日日夜夜,他与聂拉木党政军警民共筑起反分裂斗争的钢铁长城。

“要把聂拉木的改革、发展、稳定记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王平经常这样要求干部职工,也是这样带头干事创业的。

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到县伊始,他就召集班子成员,完善了全县总体发展思路,明确了特色农牧业、边境贸易等重点产业和方向,明确了维护稳定、党的建设、社会治理创新等重点工作和措施,并成立专班,整合资源,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重点倾斜、重点支持。

面对县域经济“一产不大、二产不强、三产不活”的实际情况,他提出要抓住关键环节、实施重点突破。同时,王平坚持抓大不放小,亲自前往区、市争取资金,深入实地考察项目,一大批项目落地,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发展。

在担任聂拉木县委书记前,王平曾在聂拉木工作8年,对聂拉木县比较熟悉。但他还是第一时间就深入海拔最高的波绒乡进行调研,短时间内跑遍了全县5乡2镇44个行政村。

每年王平都要抽出一定时间下乡调研,了解群众安危冷暖,并连续多年实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十件实事”。群众安居房全部建成;技能培训1000余人次;群众人均纯收入两年净增加987元……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他筹措资金200多万元,为群众办实事好事30余件,并结对认亲3户,个人捐款2万多元。

近年来,全县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农牧业稳步增长,边境贸易突破20亿美元,旅游收入达到1500万元,生产总值连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二、三产业占比达到80%以上。

应变“精气神不能垮!”

今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了8.1级特大地震,毗邻尼泊尔的西藏日喀则市聂拉木县受灾严重。面对重大突发自然灾害,作为主政一方的党员干部、群众的“贴心人”,王平立即从下乡调研第一线投身抗震救灾最前沿,地震当天搜救的80余名伤员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治。震后两小时内,全县5乡2镇44个行政村受灾群众全部安全转移,无一遗漏;仅用半天,樟木口岸521户1826名边民群众、1800余名商户和务工人员、1200多名干部职工撤离,无一因次生灾害而伤亡。

“4·25”地震,樟木镇距离震中只有22公里。樟木镇所在的聂拉木县也是“4·25”地震中我国境内受灾最严重的县。

曾经的灯火繁华顷刻间满目荒凉。

自古繁盛转凋敝都是最难承受之重,更何况再由凋敝中重新振作。而今这份重量结结实实地压在了王平身上。

刚过五十岁的王平,面临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作为聂拉木县委书记、樟木口岸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的他,所承受着的压力与责任难以描述。

地震发生的顷刻间,全县大量房屋倒塌,许多乡镇村庄交通中断、通信失联,正在乃龙乡指导工作的王平立刻预感到地震的严重性。

“第一次强烈的震感刚过,我脑子里面就是三个问号。”王平说。

有多少人伤亡?

有多少危房?

群众有没有安全转移?

丘峦崩摧。当时余震不断,山上的石头不断滚落,滑坡和滚石阻断了道路。但是王平作出了一个决定:和其他同志一起徒步赶回县城。

一路上的情况已使王平意识到全县遭受破坏有多么严重,但为了不让其他人过于担心,他尽量保持镇定。“当时通讯是隔断的,一切问题都没有答案。但我是聂拉木的书记,谁都可以等,谁都可以慌。党员干部没有等待的权利,也没有慌乱的权利。这就是我们的天命。”王平说。

王平一到县城,紧急召开会议,部署抗震救灾工作,组成一线指挥部和抢险救灾、医疗救治、物资供应、后勤保障等小组,并成立党员干部应急突击队和志愿服务队,由县级干部带队分赴各个乡镇开展抗震救灾。搜救群众、抢救伤员、搭建安置点、发放救灾物资、安抚群众等工作紧张有序开展,处处都是党员干部与群众并肩战斗的感人场景。

带着十几名党员干部,王平赶往学校、医院等人员聚集场所查看灾情,指挥群众安置转移。他说:“聂拉木是家,老百姓就是自己家的人。灾难摧毁了家园,但不应该把这个家的精气神给整垮了。这个精气神现在就得靠我们这些党员干部撑起来。”

4月25日晚8点之前,聂拉木县城和樟木镇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到临时安置点,受伤群众得到及时救治。

抢通争分夺秒无怨无悔!

抗震救灾指挥部电话不断,传来的噩耗和灾情让王平心急如焚。尤其是樟木镇交通、通讯失联,6000名群众生死不明,派出的先遣队还没有抵达樟木。

王平简单地把工作交接后,立即带领50多名消防、公安、医疗等人员赶赴樟木镇,但塌方和泥石流损毁了道路,只好原路返回。

指挥部研究着可能出现的每一个新情况。

越来越多的信息开始汇聚,越来越多的意见开始归纳,王平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一个完整的方案在他头脑里迅速成型。

打通生命线的命令下达了,全县所有公路保通机械设备迅速集中起来,10多台挖掘机、推土机一起攻坚。

抢通的难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到处都是塌方、泥石流,到处都是横亘在路中间的巨石,进展十分缓慢。让他更为担心的是,樟木的食物储备仅能维持三天时间。

4月26日,自治区和日喀则市派出的专业救援力量抵达聂拉木,市委主要领导亲临一线、坐镇指挥,让王平焦急的心稍稍缓解。为了与时间赛跑,王平协助市委主要领导冒着频发的余震,断断续续滚落的山石,指挥武警交通部队官兵、公路保通人员冒死开着机械设备疏通道路。

经过30多个小时的协同作战、轮番作业,这条被认为短时间内无法打通的生命线打通了。

在场的每一个人连续30个多小时没有休息一分钟,没有一个人下“火线”,有的腿浮肿了,有的手失去了知觉,有的身上血迹斑斑……王平的眼睛熬红了,嗓子喊哑了,悬了几天的心终于放下了一半。当时大家想的就是尽快把路打通。

转移“一个都不能少!”

地震的灾情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王平(右一)与同事们赶赴地震现场。

4月27日,王平在地震现场指挥抢通道路。“在大家眼中,他就像一座震不垮的大山,时刻给大家依靠。”地震发生后困守在“孤岛”樟木镇的日喀则市聂拉木县委副书记李冬说,这座山,就是县委书记王平。

在樟木镇抗震救灾协调指挥部的简易帐篷里,电话铃声突然响起。王平拿起听筒,听了一句,从椅子上弹了起来,随即对着电话重复:“是,全员马上撤离!”

在电话那头下达指令的,是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

在地质灾害复杂、安全要求高的情况下,把6000多人一个不落地安全带到指定的安置点,这是王平必须履行好的职责和向群众兑现的承诺。

6000多人中既有行动不便的老人小孩和受伤群众,又有大量商户、外来务工人员和游客,道路通行条件差、危险不断,车辆紧缺,这都是摆在他面前最棘手的问题。

任何一个细微的环节出现纰漏,都会造成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难度更大的是,故土难离,不少群众不愿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这片土地,不愿放弃几辈人积攒下的家业,有的群众说:“我死也要死在樟木。”

大转移在紧张中有序进行,党员干部照顾着行动不便的老人小孩,医生护士紧跟着受伤群众寸步不离,公安干警、驻军官兵在公路两侧守护着他们的安全,留守的公安干警守卫着转移群众的家园……

经过9个小时的艰辛努力,樟木6000多人全部转移到拉孜县或桑珠孜区安置点。撤离路线长、人员多、时间短,但是未发生一起道路交通事故、无一人伤亡,这无疑是一个奇迹。

整整一天一夜,王平的心一直悬着,滴水未进,彻夜不眠。

当他得知群众全部安全转移的时候,年过五十的王平一下子瘫倒在椅子上。“6000人,每一个都是绝对不能失去的亲人,我必须对他们有个交代。这就是我当时的心情。”

“你必须意识到自己和聂拉木老百姓的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虽然地震发生时那种煎熬与压力非常强烈,但我很快就告诉自己,必须坦然、勇敢地面对。”王平说。

“在灾难面前他迎难而上、主动担当,果断决策、指挥有力,紧紧把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凝聚在一起,把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以模范行动践行了县委书记‘四有’要求,做到了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这是聂拉木县群众、干部对王平的评价。

猜你喜欢

樟木王平县委书记
篆刻作品欣赏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陈行甲 从县委书记到公益名人
樟木桥抒怀
阴差阳错
重器千秋——稀有香樟
咱去机场接个人
咱去机场接个人
近期我省千部任免情况